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铜仁学院为例

2014-07-07 15:40孙向阳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铜仁大学语文新建

孙向阳

(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铜仁学院为例

孙向阳

(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对此,提出了确立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选编特色教材、突出实用型和工具性、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语文教学领域等相应的对策。

《大学语文》;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国务院印发)里曾经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语文课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被写进国家文化发展纲要里面,这是从未有过的。紧接着,国家教育部又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改革研讨会纪要》(2007年发)中提出建议: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全国多数高校的积极响应。事实上,由于受到功利主义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并未真正地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认为大学语文、母语教育可有可无。特别是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甚至停开《大学语文》,或者只把《大学语文》当作一门任选课,让学生凭兴趣自己选择。《大学语文》课程的这种现实冷遇与国家层面的高调十分吊诡,令人费解。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由专科学校独立,或由多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合并后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高等院校。在新建本科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对传承中华文明、丰富大学生的母语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等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大学语文》课程在形式上被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是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重技能轻文化”,不仅对大学语文教育不重视,反而是把该门课的课时一减再减,有的甚至直接取消这门课程。当然,当代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厌学情绪也比较严重,大多数学生都简单地认为,现在许多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目其实在中学就已经读过,再读就浪费自己的时间。此外,担任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也认为教大学语文也没意思,甚至不少教师不愿意教这门课。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课时少、收入少,对职称评定起不了多大作用。这些原因造成了《大学语文》课程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近年来,为了走出这种困境,许多新建本科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的基本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铜仁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2006年才升格为本科),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

为了彻底摸清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状况, 2012年铜仁学院“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课题组成员精心编制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抽取本院2011级、2012级21个班级,涵盖了历史学、社会工作、农村区域、制药工程、园林、化学、教育技术、思想政治、应用物理、水利水电、食品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应用数学、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共192人(其中男生104人、女生88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所得结论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学生对自我主观效能的评价不高

根据问卷调查(见表1)和实际考量表明,多数学生对自我主观效能的评价不高,但希望通过大学语文课堂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表1 对学生自我主观效能评价的调查

(二)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热情不高

表2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授课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2 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查

(三)学习过程中特别看重实用性

表3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看重实用性,把语文学习作为今后谋生的手段,注重实际、实效、实用。(四)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太单一,比较呆板表4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希望老师的课堂教学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表3 对学习过程是否看重实用性的调查

表4对教师教学方式评价的调查

(五)喜欢适用而又有特色的教材

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有特色,重文化且实用的教材。

表5 对教材的调查

(六)学期与课时的安排有待优化

表6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大学语文》课时多少和时间安排还有更高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

表6 对学生自我主观效能评价的调查

三、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大学语文》学科特点,课题组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确立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

关于《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直到现在也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往往是见仁见智,无法统一。那么,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什么样的《大学语文》学科定位才是科学合理的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学语文》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以及课程目标主要是:注重人文性,加强工具性,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应该精心选择一些古今中外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感悟等,使其人格、修养及精神境界等受到熏陶和感染[1]。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经典作品赏读和听、说、读、写等专题训练,不断提升现代大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和鉴赏、分析概括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人文性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二)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选编特色教材

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各个高校正在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就已经超过100 多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版本是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南开大学陈洪、东南大学王步高等教授分别主编的《大学语文》。但是,当仔细阅读这些教材时,会发现这些教材的一些特点:内容偏重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突出思想教化,编写体例主要有两种:以史带文和按主题分类,真正适合新建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并不多。因此,在编选《大学语文》教材时,既要符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要符合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和学生的语文水平。内容除继续培养鉴赏能力外,还要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彰显实用性。同时,所选编的教材应该具有一种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既要考虑到与不同专业的关联,也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达到各取所需,雅俗共赏。笔者曾参与编著过四部大学语文教材,其中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既凸显了审美性和人文性,又体现了实用性和地方特色[2],在近两年的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结合现实需求,重点突出工具性和实用性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突出工具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强化技能训练为主,走与专业有机结合的道路,找准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相关联、与职业能力相沟通的结合点,采取“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融合;既使教学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又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要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3]美国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法》一书中也指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首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4]如此看来,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就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核心,要通过知识讲授、范文研读以及实际写作训练,使学生学会工作生活中的常用应用文体。

(四)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于那种程式化、公式化的的教学方式已生厌倦。因此,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尝试专题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一个个专题,进行大跨度讲授。这样一来,既可以大大增加教学的容量,又很好地缓解了课时少的矛盾。比如文学鉴赏就可以分别按文学体裁、作品主题、风格流派等设置讲授专题,有机嵌入丰富的文史资料、文学常识、作家生平、历代述评等,集文学、美学、史学于专题内,既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又可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无穷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的状态。一旦大脑处于“兴奋激活”状态,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如果仅仅依赖有限的课堂教学,就很难实现大学语文课的培养目标。只有不断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积极拓展学习空间,把有限的“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其途径主要有:第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借助网络平台,整合语文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建立校园语文资源网,整合语文音视频资源、文字资源、图片资源。同时,链接国家级、省级《大学语文》精品课网站和专门文学网站,使学生在网站中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弥补课堂上的不足。第二,开门教学,积极开设《大学语文》选修课,如“演讲与口才”、“现代礼仪”、“公务员写作”、“外国文学经典”、“中国现代小说赏析”、“古词鉴赏”等等,拓展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第三,积极开展“阅读经典”读书活动,精心为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辩论赛、汉字听写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又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科学合理定位,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彰显人文性和实用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徐中玉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吴凌,吴畏.新编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 约翰·奈斯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A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The College Chines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Newly-s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Tongr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Xiang-y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224201,China)

A survey has been done on teachingthe College Chinese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in newly-s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eaching have been foun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refore, some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resented, which are mainly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subject orientation, to select and compile specialized teaching material, to highlight practice and instrumental, t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to expand Chinese teaching domain.

TheCollege Chines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studying countermeasures

G642.41

A

1673-9639 (2014) 03-0159-04

(责任编辑 王小聪)

(责任校对 张凤祥)

2014-03-15

本文系2011年铜仁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改革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以铜仁学院为例”(JG201106)研究成果。

孙向阳(1976-),男,侗族,贵州松桃人,铜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铜仁大学语文新建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诗书画苑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