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及途径探析

2014-08-15 00:48赵丽君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赵丽君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10)

高职院校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但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在心理上往往存在问题。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精力旺盛,但是在困难面前也很容易一蹶不振。推行心理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以心理教育为载体,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1 高职心理教育的原则

高职心理教育原则,即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守的教育准则和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保证心理教育目标得到贯彻落实,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1 发展原则

发展原则是高职心理教育的原则之一,它强调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教育和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并为学生发展目标做出努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教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心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用发展理念开展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1.2 教育原则

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性是其本质属性。它要求心理教育教师要坚持教育的主体地位,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开朗豁达的心理品质。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以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形式来开展心理教育,并尽量淡化心理教育的医学化色彩。其次,心理教育的教育性决定了其教育要点必然受教育内容的制约,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摈弃主观性和随意性,清晰认识教育的目的,确立教育理念对教育心理的统领,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心理教育教学。

1.3 全体性的主体性原则

全体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形式,虽然在心理教育中,因材施教很有必要,但是教育的全体性却是不可动摇的。全体性教育原则决定了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开展的心理教育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此外,在心理教育中,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仍要将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心。心理教育的主体性强调的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主体性原则指导下,教师要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在心理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

1.4 坚持教育的针对性原则

鉴于不同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心理教育要想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开展心理教育。针对性原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教育对象的基础上,明白其心理发展需求,创造性地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得到了充分体现,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的使用非常重要。

1.5 协同与民主原则

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心理教育不能只盯着一点不放,而应与其他教育活动协作进行。从这一点来说,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来开展心理教育。高职院校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理念,将心理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将心理教育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结合起来,稳步推进心理教育的发展。民主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意义相近,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和学生发展自由,开展民主、平等教学。

2 高职心理教育方法

2.1 认知教育法

认知教育是指通过讲解、分析、启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性自觉启发和强化的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这一教育方法在大学生认知偏差问题的解决上颇见成效。因为认知偏差已经成为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用认知教育法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然后促使其进行认知转换和情绪释放,可以使其重新进行认知结构建造。也就是说,认知教育法主要介绍的是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这种以积极心理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在高校德育教学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2.2 疏导教育

疏导教育即教师通过解释、疏导等形式来舒缓学生压力,与学生形成心理共鸣的教育方法。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不同,它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单纯的说教和生硬的惩罚手段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心理问题的解决犹如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远比封堵更为见效。疏导教育带有柔性特征,它非常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可以淡化主体的戒备、对抗和逆反心理,进而满足主体的心理需求。

2.3 活动教育方法

活动教育法主要指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自觉体验,进而达到心理平衡。这种教育方法突出了社会实践和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其方式主要有让学生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实践等。这种方法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要做好活动主题设计,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要求、确定目标,对学生做好纪律约束、习惯培养和兴趣激发,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使个体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让教育对象切实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做好活动总结。

2.4 情绪教育

情绪教育法即通过情绪识别和分析使受教育者具备情绪控制、情感表达、情绪宣泄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以学生的人格特点分析为基础,关注的是积极情绪的强化、消极情绪的调控。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学习能力与情绪密切相关。基于此,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就成为心理教育的一个契点,德育与个体心理之间的联系又多了一个证据。带有感知教育性质的情绪教育法分担了教育给人体认知层面带来的压力,教师在心理教育中若能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多方刺激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正确进行情绪的识别、表达、理解、管理和使用,就能有效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

2.5 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法即通过特定情境的设定或教育环境的应用使个体形成正确认知的方法。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用环境对个体进行教育,是教育的微妙之处。”环境教育强调通过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行为、价值观、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心理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将课堂教学当作环境教育推进的主要渠道,积极通过环境创设、环境选择、环境熏陶等形式对个体进行积极影响。就目前来说,常见的课堂环境教学形式有游戏、故事、音乐、表演、比赛、辩论、体验等。根据不同的心理教育主体和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地进行环境创设与选择。

2.6 示范教育

示范教育即教师或他人通过行为示范来有效刺激学员的心理和行为,引发学员模仿的教育方法。示范教育的形式有图像、扮演、视频演示、读物呈现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模仿学习,就是榜样力量自我内化的一个过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依据客观事实和学生的身份,通过或客观、或典型、或灵活变通的示范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热情。可以说,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影响巨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必须坚持示范的正面性、积极性,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3 开展高职心理教育的途径

3.1 加强高职心理教育课程建设

加强高职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是学生心理知识和技能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心理课程建设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中心,形成课内与课外、教学与辅导、咨询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心理教育工作网。高职院校教学组织部门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做好课程管理、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建立专门的心理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明确心理教育课程目标,淡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理想化,提高课程设置的实用性、针对性;督促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自我调控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体现教学目标的行为化、具体化、操作化。此外,学校还应以心理学和实用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积极开展高职学生心理自我教育,将教育心理学、营销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纳入心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开展全方位的心理知识教育。

3.2 促进学科知识的渗透

加强心理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教育环境的全面影响性,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等个体能力的全面提高。专业教师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要主动运用心理学原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或利用交流、鼓励和沟通等方式,让学生树立自信,自觉培养意志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进行交流和讨论,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将心理学健康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大量而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会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3.3 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在青年群体思想和价值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只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才能在应对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时做到得心应手。高职院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支持,定期开展教师团体辅导,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高职心理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表达能力、教学能力,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高职学生的成长需求,采取特定的方式来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发展学生特长,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3.4 丰富学生活动和实践内容

知识的内化要历经一个接收、实践、内化的过程,学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课外活动灵活性大,其活动规模大小、时间长短、形式等,都由学生自由掌控,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而在课外实践中,学生不但能亲自参与、自由组织和设计,还能直接动手,对他们的交往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良好发展。鉴于此,要积极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目前,高职心理学教育中常见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类型如下:娱乐型,如看电影、打球、交友等;社会化型,如交友,带有性别意味的角色扮演等;自我需求型,如与异性交往、地位争取、心理安抚活动等。教师在课外活动管理上,要指导学生增强合作、彼此尊重、认识困惑,使学生在个性互补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取长补短,减轻压力。

3.5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决定了校园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程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利用网络、校报等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学生自我学习创造条件;借助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如校园广播、校报、板报、校内网、班会、入学教育等文化形式,倡导分享理念、健康理念;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校园文化社团、思政研究会、院校团委、班级、宿舍等在日常管理中,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互助活动,促进学校良好学风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1]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 谷月.大连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3] 王鸣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举措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