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引发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014-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籍流动人口成都市

于 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城乡间、城际间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数量达到了2.2亿,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幅高达1.0亿,增长了82.9%,同期常住人口的增幅只有0.739亿,前者是后者的13.5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人口急增,并且出现规模大、长期性、以家庭为主等特点,流动模式也由以前的“单身外出”转为“举家迁徙”,大批的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着父母一起涌入城市,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着务工人员的频繁流动而凸显,成为城市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一、成都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新一轮大开发的引擎城市,已经逐步形成了由一个特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170余个小城镇、数千个新型社区等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根据成都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市登记流动人口456.45万人,同比2011年的392.35万人,增加64万人,增幅达到16.34%。以成都市西部新城的核心区域一温江区为例,截至2012年底,共计外地流入人员30.32万人,近三年流动人口增长了一倍。大规模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中,不仅包括务工人员,还包括了他们的子女。现在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不再仅仅单纯为了获取劳务报酬,追求生计,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城市得到正规良好的教育。因此,近年来以家庭化为主导的移民模式大量出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成都市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二、成都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务工人群的大量增加,虽然带动了成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但这些务工人群的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义务制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失学现象严重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不知道怎样更好地为子女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忽视,无法辅导子女的功课。第二,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较低,挣钱十分辛苦,消费结构单一,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少,生活节俭,仅停留在解决温饱阶段,甚至读收费低廉的流动人口子弟学校都无力交费,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几乎没有。第三,流动人口与子女之间缺乏关心与交流。由于大多数务工人员工作时间不固定,为了赚取更多加班费用,因此照顾子女的时间有限,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学校在管理和教学上存在一定困难,没有考虑到流动人口子女的特殊性

外来务工人口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子女的上学方式也是流动的,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学籍问题,很多学生因手续不齐全而没有学籍。学校采用临时学籍、老师督促等方法,不仅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量,而且效果不好。在课程设置和教材方面,没有考虑到流动儿童不断迁徙的特殊性,而是采用各城市的不同教材标准,导致流动儿童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很好地衔接,从而在课堂互动中,得到的发言和交流机会减少,掌握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情况也参差不齐,轻重程度老师难以把握,增加了学校管理的困难。

(三)流动人口子女面临着生活、学习和心理消极等问题

流动人口由于工作、生活的需要从农村进入城市。他们居住不稳定,长期流动,导致子女跟随他们频繁流动,经常转学、停学等。在多数贫困地区,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使用教材落后,导致城乡之间的教学有一定的差距,孩子们不能接受系统、专业、正规的教育,孩子学习基础弱,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不理想。进入城市后,一时不能适应城市学校的生活,面临许多困难,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进入公立学校后,因为流动儿童的背景原因,不能很好地与城市同龄孩子相融入,大多流动儿童存在着心理自卑,沉默寡言,比较敏感等特点,他们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间的排斥和冷落,加上学习难度的加大,对流动儿童的心理成长不利,他们更愿意回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或家乡所熟悉的环境中就读。

三、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已逐步得到解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试从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作用

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使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中与城市户口儿童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制免费教育的权利,强化政府管理责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形成合理、合法、可行的政策体系及相关实施机制,有力地保证流动儿童入学的平等权利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政府应统一领导,在教育、财政、物价等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多方面,多渠道,有重点地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满足流动儿童就学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情况实行动态监管,提供入学、转学的便利条件,有必要简化学籍管理方式,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制定全国统一的学籍编号,保证同一流动儿童在不同地方的学习记录一致,掌握每一个流动儿童的就学现状,保证孩子都能上学。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费用,减轻在外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消除对流动儿童的歧视,充分利用城市公立学校的资源,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机制,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二)学校要尊重理解流动人口子女,重视心理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流动人口子女在进入城市后,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需要老师、家长给予他们温暖和理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建立自信。流动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的艰苦,孩子们吃苦耐劳、懂事、质朴,更加渴望得到公平的对待,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关注,为此,教师应该多关心流动人口子女,要搭建一个与城里孩子互相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互相鼓励,互相尊重,克服他们的自卑感,营造良好融洽的班级氛围,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真正喜欢城市生活。

(三)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保持与学校的联系,满足流动儿童成长的需求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始终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流动人口应加强对义务教育法的学习,认识到送子女上学是家长应履行的责任,改变“赚钱第一,教育第二”的思想观念。其次,家长要定期与学校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表现,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了解流动人口的家庭情况,从而给予帮助和理解。最后,在流动人口家庭,父母尤其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真正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流动人口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城市化过快的今天,忽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是不利于城市稳定和发展的。提高流动人口子女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体现,因此,研究和分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赵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齐鲁学刊,2013(03).

[2]高淑萍.试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3(03).

[3]赵卫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11).

[4]朱纹壁.浅谈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2).

[5]王小力.成都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10).

[6]田成诗,曾宪宝.基于“六普”数据的中国省际人口流动规律分析[J].西北人口,2013(01).

猜你喜欢
学籍流动人口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