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2014-12-29 15:11刘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责任

刘峰

摘 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成熟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为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角度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中加强引导,在倡导学生感恩父母、感谢他人和社会中教育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拓宽培养途径,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之下,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取得实效。

关键词:责任;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5-0130-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还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对加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优秀群体,他们将来必将走向社会,无论从个人角度、集体角度还是国家角度,在他们从事社会各种活动时,其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也影响着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发展前景,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的成才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代蕴涵

责任是一种职责或任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德国哲学家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创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它总是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作为社会个体,每个人总是和他人或其他社会群体相互联系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蕴含于人的个体行为中的时候,才能真正创造有助于社会不断进步的价值。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组织、社会及本人所承担的任务、职责和使命。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信念、志向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能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由此可见,社会责任感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要求人们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还要求人们勤奋学习、敬业奉献,更要求人们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和艰苦奋斗。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既涉及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同时更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外延方面有很多新的扩展,从广义方面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和环境的责任感,而且也延伸到对自我的责任感。其中自我责任感是前提和基础,是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和环境责任感的保障,包括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责任感,这是新时期对社会责任感内涵方面的新认识。对家庭的责任感,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维护家庭团结、主动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等。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感,主要包括关心他人、相互尊重、乐于助人、信守承诺、和谐友爱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是一个人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对民族的兴盛和强大、对祖国的繁荣和进步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对世界和人类的责任,是当今时代对各种全球化问题的出现要求人类以智慧和理智建构新的伦理价值体系,特别是关注人类生存环境也是对人类未来负责任的表现。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不仅对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有了新的补充,而且在内涵方面又赋予了新的内容。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熟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首先,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首要的核心内容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新时期,对于集体主义已经不再是完全牺牲个人利益而满足集体利益需要的时代,但是当遇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存在对个人利益的制约,即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中个人社会责任的必然规定,维护和发展社会集体利益也是个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2]。同样,对于大学生来说,国家的名誉和利益是与个人的名誉和利益息息相关的、密不可分的,大学生应当把爱国当作一种责任来对待,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而毕生追求,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国家和民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看,正是那些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由于他们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得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清楚认识社会发展趋势,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自身与之相适应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甚至能够对国家、民族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运行秩序产生影响。再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基础。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中正是包含这样一种思想,具备这样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必将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必将是深刻和长远的[3]。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培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1.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特别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来说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此,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荣辱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等内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通过分析、解决大学生身边的事例,反映现实生活,拉近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距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4]。

2.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战场”。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教师要始终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方面要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面对学生采用学生讲述、情景再现、案例讨论等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3.在加强感恩教育过程中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教育和引导学生不仅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这些年来,很多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伸出援助之手,很多学生在他们帮助之下完成了学业。同时,党和国家在确保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招生录取、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方面,家庭困难学生都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温暖[5]。因此,对于正在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感激之情不能只是停留在情感浅层次方面,而要更多地体现在对家庭的感恩、对祖国的感激、对社会的报答等社会责任感方面,并使这种对家庭、国家、社会的责任感转化为自强不息、掌握本领的学习动力。所以,在高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感恩教育,强化大学生们的感恩意识,要积极建设校园感恩文化。

4.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实践证明,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学校通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一定要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规范和习惯,要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坚持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寻找大学生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契合点,个人前途与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个人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情、民情和国情,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简单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完成的,更不是只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我们的要求的,必须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努力,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长在给孩子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来给孩子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做负责任的父母,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学校通过辅导员家访、电话访问、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共同研究探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与社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要积极为学校提供道德教育资源,建立更多的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提供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平台,创造条件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社会方面更要通过报刊、电台、网络、媒体等渠道积极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对背弃社会责任的行为加大监督和批评的力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力量和高尚的道德培养机制;政府也要努力为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履行创造各种条件,使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实现社会责任感的自身的完善[6]。

参考文献

[1] 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3] 周圣娟.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导报,2011:4.

[4] 杨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探讨[J].学理论,2011(10):79.

[5] 任伟.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6] 周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54-55.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责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圈里事儿
谁的责任
责任(四)
责任(一)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