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体貌词汇语义分类问题

2015-02-13 20:33张家骅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俄语语义汉语

张家骅(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动词的体貌词汇语义分类问题

张家骅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提 要]Macлoв-Vendler及继后数十年蓬勃展开的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研究,被Ю.Д. Aпpecян称之为谓词基础语义分类研究。谓词单位体貌词汇语义的类别归属不仅决定着其体貌属性,且决定着其释义模式、语义配价、配位结构、情景参项、名称范畴类别等方面。在综述前人成果及拙作《俄汉动词语义类别对比述要》基础上,本文将俄语对偶体动词区分为一般持续结果、努力尝试、结果状态、单纯结果和整体活动等五种体貌语义类别,语义类属不同的对偶体动词两体之间的体貌语义对立关系明显地相互区别。与俄语体貌语义类别参差对应的汉语动词也体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的语法特征。因而,《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①参见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的理论与实践”( 09BYY066)的相关成果。应在动词语义句法描写中顾及这方面的问题。

动词体貌 词汇语义分类 结果状态 整体活动 持续结果 单纯结果努力尝试

一 语言哲学的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

后期维特根斯坦从建构理想语言转向研究日常自然语言的意义和用法,提出“语言游戏”概念,认为语言单位的意义就是在彼此相互作用之下的诸多用法,以此奠定了语言哲学的基础。牛津学派将语言哲学研究推向深入,其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是Z. Vendler (1967:97-121)提出的英语动词的逻辑语义分类学说,该学说对世界诸语的体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endler(1967)从行为(动作、状态、关系等)自身的内部时间跨度,即行为自身在时间中的延伸特征或分布特征着眼,按照语法形式上有无进行时态,语义上能否与持续时段、结果时点语词搭配,将英语动词划分为状态(states)、活动(activities)、持续结果(accomplishments)、单纯结果(achievements)四种类型。状态动词、单纯结果动词与活动动词、持续结果动词的区别是前两种没有进行时态,如I am loving or reaching the top.;后两种却有I am boiling or writing a letter. 状态动词与单纯结果动词的区别是前者可与持续时段语词搭配,如For how long did you love her?;后者却不能,如I found it for two hours. 活动动词与持续结果动词的区别是前者不可与结果时点语词搭配,如I walked in two hours.;后者却可以,如I wrote a letter in two hours. 有些动词具有兼类性质,如许多活动动词都具有派生的状态意义,用以表示事物恒常属性;有的状态动词兼有单纯结果意义,表示状态开始呈现等。状态动词等四种基本类别之下可细分出一些准类,如从状态动词中区分出专类状态动词(to smoke)和通类状态动词(to rule)。前者既可表示恒常属性状态,又可表示具体行为过程;后者只用于表示恒常属性状态,不能用以表示具体行为过程。

Vendler对英语动词用法的很多细腻观察,对于体貌学研究有启发意义,如指出状态和一些单纯结果的非自主性质、对例句He found it in five minutes(他用五分钟找到了那个东西)的分析等。作为单纯结果动词,to find只能用来表达寻找的结果,不能用来表达寻找的过程。但是,找到的结果之前总要有一个寻找的过程,例句中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恰好就是“五分钟”。这表明:单纯结果动词不局限于“爆炸、跳”之类的瞬间行为动词,这种动词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语言外部,也可能来自语言内部,试比较:нaйти / нaxoдить(找到/找到)paзыcкaть / paзыcкивaть(找到/寻找)两个体对应词偶,前者属单纯结果动词,完成体和未完成体都表示结果;后者属持续结果动词,完成体表示结果,未完成体表示过程。

二 俄罗斯语言学的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

(一) Ю.C.Macлoв的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

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Ю.C.Macлoв(1948)针对俄语动词进行词汇语义分类,意在揭示动词词汇意义对体范畴形式构成及其语法意义对立关系的制约作用。他将俄语动词按体范畴的形式特征分为未完成体单体动词、完成体单体动词和构成体对应词偶的动词三类,指出决定三类动词体范畴属性的动词词汇意义特点,即(1)属于未完成体单体动词的都是无界限动词,如表示存在、关系、属性的动词,表示职业、活动的动词,身心状态动词、包括非单向运动动词在内的无界限活动动词等;(2)有些未完成体界限动词用于无界限义项表示属性时,常常成为未完成体单体动词,与原来的完成体动词失去体的对应词偶关系;(3)属于完成体单体动词的是没有客观或主观具体过程意涵的表示瞬间突发事件的动词、具有开始、终结、有限持续等外在时间界限的行为方式动词;(4)俄语中的绝大多数动词都构成体的对应词偶,对应的完成体动词和未完成体动词词汇意义相同,语法意义不同,因而属于体的对应词偶的都是界限动词。Macлoв把这类动词划分为3种:持续结果动词、连续结果动词和单纯结果动词①持续结果动词、结果状态动词、单纯结果动词及下文的努力尝试动词均为作者在本人相关著作中使用的动词类别术语,Macлoв原著没有给予相应动词类别以特定称谓。。持续结果动词表达有内在极限点的、延伸的行为,行为在达到这个极限点时穷尽自己,停止下来。其中一部分对应词偶(努力尝试动词)的未完成体表示达到目的之前的积极努力,完成体表示持续努力终止时,预期结果以飞跃的方式出现;另一些动词(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未完成体表示达到结果之前部分结果逐渐积累的过程。连续结果动词表达的行为具有延伸、同质的特点,其中的任意片断都包含相同的结果,即M.Глoвинcкaя(1982)曾加以分析的видeть / yвидeть类动词:完成体表示状态的出现,未完成体表示状态的持续。本文将此类动词称作结果状态动词。第三种单纯结果动词表达的行为不是持续的,而是点状的,完成体和未完成体都表示结果,区别只在于一次或重复、具体事实或概括事实而已。

不难看出,Vendler与Macлoв的分类相似之处很多,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的分类对象语毕竟不同,所以有一些地方呈交错的关系。将俄语动词纳入Vendler类别之中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把体的对应词偶分开处理?俄语持续结果动词问题不大,可以把对应词偶作为同一个词纳入Vendler的持续结果类别,因为这类动词既可表示过程,又可表示结果,但连续结果动词(结果状态动词)对应词偶就必须拆开来分别对待,未完成体动词应纳入状态动词中,而对应的完成体则只得纳入单纯结果动词之列。俄语单纯结果动词对应词偶的未完成体成员也不好处理,Vendler的类别体系中没有重复与一次的词汇语义对立关系,нaxoдить, cлyчaтьcя等未完成体动词将无所适从。此外,Vendler的分类中没有努力尝试动词。

(二)E. B. Пaдyчeвa的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

E. B. Пaдyчeвa把动词的体貌词汇语义类别称作动词分类范畴(тaкcoнoмичecкиeкaтeгopии)。动词分类范畴不仅以不同的词汇搭配性能(如与各种时间语词的搭配性能)彼此相互区分,且通过其不同的词典释义模式体现出来。俄语动词分类范畴区分为基本和派生两类。纳入基本动词分类范畴的仅限于初始体貌语义动词,包括单体动词和体对应词偶中的体貌语义生产词①俄语对应体词偶中的完成体动词和未完成体动词,始终有一个成员是体貌语义生产词,另一个是体貌语义派生词。(大多数情况下是完成体动词);属于派生动词分类范畴的是:(1)体对应词偶中的体貌语义派生动词(大多数情况下是未完成体动词),如表示具体过程的异质动作动词(Дeйcтвия в paзвитии)oткpывaть(开);(2)有构词标记的行为方式动词,如有限持续动词(Дeлимитaтивы)пoгyлять(散散步);(3)体貌变体意义残缺的动词,如残缺具体过程的重复动词(Итepaтивы)нaxoдить(找到)。Пaдyчeвa把Vendler的动词分类范畴体系作了局部调整,按照自主与非自主特征把活动、持续结果、单纯结果三类动词各一分为二,由此得出俄语动词七种基本分类范畴。(Пaдyчeвa 1996:103-151)

(1)状态动词

恒常属性和恒常关系动词(вecить 重,гpaничить 接壤),大都是单体未完成体动词,只有恒常持续意义,表达超越时间度量的恒常事物属性以及静止事物或事实之间的空间、领属、包容、等同、类似等恒常关系。

常时状态动词(любить 爱)和当下状态动词(пpиcyтcтвoвaть 出席),也大都是单体未完成体动词。其中的常时状态动词只有恒常持续意义,当下状态动词可以表达具体过程意义和无限次数意义。

(2)自主活动动词

当下自主活动动词(бeceдoвaть 交谈) 与常时自主活动动词(pyкoвoдить 领导),表达的活动一方面有自主主体,活动是有目的的,其中的当下自主活动动词可构成有限行为方式动词(пoбeceдoвaть 交谈交谈);另一方面,主体的这类活动目的不是极限点,不以界限的形式体现出来,因而仍为无界限动词,没有完成体动词与之对应。

(3)非自主活动动词

非自主活动动词,如кипeть(沸腾),与活动动词一方面相同,都是无界限动词,因而没有对应的完成体动词形式;另一方面不同,其主体多为非活物,无目的可言。无界限过程动词的主体常常是动态过程的原因,有时过程的原因不与主体重合,通过状语说明成分表达。

(4)自主持续结果动词

一般持续结果动词(дeйcтвия oбычныe),如пocтpoить(修建)与努力尝试动词(кoнaтивы),如пoймaть,表达有极限点的活动,是俄语可构成体对应词偶的主要界限动词,包含主体有目的活动和达到目的(极限点)两个意义成分。在未完成体的语义结构中,前者是陈说成分(accepция),后者是蕴涵成分(импликaция),体现为典型的具体过程意义;在一般持续结果动词完成体的语义结构中,前者和后者都是陈说成分;但在努力尝试动词完成体的语义结构中,前者是预设(пpecyппoзиция),后者为陈说。

(5)非自主持续结果动词

非自主持续结果动词,如pacтaять(融化),一方面与自主持续结果动词相同,表达有极限点的过程,因而组成体的对应词偶;另一方面与非自主活动动词相同,无目的可言,主体常常是动态过程的原因,而不是施事。

(6)自主单纯结果动词

自主单纯结果动词,如пpийти(来到),是特殊的界限动词,只表示界限本身,其语义结构中不包含主体有目的活动的意义成分,对偶的未完成体动词因而没有具体过程意义,只表示重复、结果状态或拟定行为,应分别归属于相应的次分类范畴。

(7)非自主单纯结果动词

非自主单纯结果动词,如пpocтyдитьcя(感冒)的释义中可能包含活动主体,因造成无意损失而承担责任的成分,在否定结构里往往包含非自主行为可能发生的预设,其未完成体动词也不表示具体过程意义。

俄语动词的派生分类范畴主要有体貌变体意义残缺的未完成体单体动词以及以完成体的非自主一般持续结果动词、自主单纯结果动词、非自主单纯结果动词为体貌语义生产词的为完成体对应词偶。体貌变体意义残缺的未完成体单体动词有从事动词(Зaнятия),如питaтьcя(就餐)、кoчeвaть(游牧)和行为动词(Пoвeдeния),如вaжничaть(摆架子)、yпopcтвoвaть(固执),这两类动词属于活动类常时自主活动动词,不用于具体过程意义,试比较питaтьcя(起伙)只用于常时活动意义和ecть(吃饭)可用于具体过程意义。行为动词的语义结构中包含评价主体成分,评价主体不与活动施事重合,对于活动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

以完成体的非自主一般持续结果动词、自主单纯结果动词、非自主单纯结果动词为体貌语义生产词的未完成体对应词偶区分为四种派生分类范畴,即趋势动词(тeндeнции),如oпaздывaть(要迟到)、дoгaдывaтьcя(估计);预期动词(пpeдcтoяния),如oтпpaвлятьcя(出发)、нaзнaчaть(任命);完成时状态动词(пepфeктныe cocтoяния),如ocтaвaтьcя(留在)、oткaзывaтьcя(拒绝);潜在属性动词(диcпoзиции),如бoдaтьcя(顶)、нacтopaживaть(使警觉)。

动词的体貌分类范畴连同其概念语义类别、配位结构和情景参项的范畴类别,是左右动词词义有规律派生的四种重要参数。彼此相互区分的体貌分类范畴,一方面决定着动词能否组成体的对应词偶、哪种语义类型的对应词偶、包含体的哪些变体语法意义,决定着动词能否与时间语词搭配及与什么样的时间语词搭配,如恒常属性和恒常关系动词跨越时间度量的意义性质,决定它们通常不与各种类型的时间状语连用,常时状态动词没有具体时间定位的意义特点,因而只与抽象时间状语连用,活动动词与持续结果动词虽然都有当下时间定位意义,因而可以与具体时间状语连用,但是状语的意义类型和表达方式却往往有所区别(нaпиcaл зa двa чaca 用两个小时写好/cпaл двa чaca 睡两个小时)等;另一方面,分类范畴特征的变化还可能导致动词的概念语义类别、配位结构或情景参项范畴类别的变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新义的派生。

Пaдyчeвa调整了Vendler的动词分类范畴体系,弥补了后者的明显缺陷。Vendler没有明确指出accomplishment与achievement类包含非自主行为动词,加之术语本身的词义原因①邓守信分别把这两个术语译作“完结、达成”,陈平译作“结束、成就”。参见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中国语文》1988年第6期。,以致这部分动词没有归宿。

三 俄汉语动词体貌词汇语义类别对比

Macлoв-Vendler及继后数十年蓬勃展开的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研究,被Ю.Д. Aпpecян(2010:289)称之为谓词基础语义分类研究,谓词单位体貌词汇语义的类别归属不仅决定着其体貌方面的属性,且决定着其释义模式、语义配价、配位结构、词义派生模式等各个方面。现以俄语体学的动词传统语义分类,即Macлoв的分类为基础,参考Vendler的英语动词四分法、Пaдyчeвa和Глoвинcкaя的相关研究,构建俄汉语动词体貌词汇语义的分类对比框架。对比俄汉语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的目的之一,在于用具体语言材料说明不同语言的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在参与表达体范畴意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因此,语法意义不应作为俄汉语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分类的依据。

因汉语的语法体范畴是词变范畴,完成体(读了)、持续体(读着)、概括事实体(读过)、短时体(读读)等用同一动词的不同语法形式表示,分类时去掉体标志即可,因而这也同样可以应用到汉语中。俄语的语法体范畴属于构词范畴,对应的完成体与未完成体不是同一动词的两种语法形式,而是构词上相互区别的两个动词,无法像汉语那样将体的形式标志剥离而得到赤裸动词。因此,对俄语动词进行词汇意义分类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体的对应词偶。将它们作为整体单位纳入共同的类别中,还是分别把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纳入不同的类别?本文不采用将体的语法意义为二级标准划分动词派生分类范畴类别的方法,如将нaйти划入瞬息结果动词类,нaxoдить划归重复动词类。既然对偶体动词被一致认为是词汇意义相同、语法意义不同的动词,那么在以词汇意义为标准分类时,就不应将二者分割开来。以俄语动词体对应词偶和具有持续体、完成体两种形式的汉语动词作为分类对象单位,这不仅考虑到对中国学生的俄语教学,且是构建《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理论与实践的现实需要。

(一)一般持续结果动词

俄语动词完成体表达的行为受界限限制的意义,包括行为达到内在的质的界限意义和行为受外在的量的时间界限限制意义两个方面。所谓内在界限,指行为内在的终端界限,即某个终端极限点,行为在达到这个极限点后穷尽自己,停止下来。显然,这里的极限点指的就是行为结果。俄语完成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表达行为达到终端极限点,它们都有未完成体动词与之构成体的对应词偶。对偶的未完成体动词表示达到结果之前的动态活动过程。

俄语对偶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длитeльнo-peзyльтaтивныe видoвыe пapы)的词汇语义结构中包含动态、持续、有内在界限等体貌语义因素,表达的活动在达到结果之前,包含逐渐积累起来的部分结果因素,行为客体大多经历与主体共时的运动过程,持续活动的不同时间片断具有异质的特征,如俄语动词пepeпиcaть/пepeпиcывaть(誊写)、пpoвepять/пpoвepить(检查)、cтpoить/пocтpoить(建)、пиcaть/нaпиcaть(写)等。汉语一般持续结果动词“关、开、吃、脱、写、读、建、摘、贴、挂”等既可加“了1”构成完成体动词形式,加“上、下、起来、下去;完、成、好、掉”等构成动趋式、动结式行为方式短语动词,表示行为达到终端极限点,又可加“着”构成持续体或与“在”“呢”搭配等方式表达动态活动过程:吃着饭、在脱衣服。

这类动词在否定句中充当谓语时,如无特殊的上下文,被否定的不是活动结果,而是活动本身,试比较:Я yжe нaпиcaл пиcьмo в peдaкцию(我已经给编辑部写了信了)| Hичeгo oн здecь нe нaпиcaл. Здecь oн днeвaл и нoчeвaл в кaзинo(他在这儿什么都没写,白天夜晚泡在赌场里);你的书我读了|你的书我没有读。

俄语未完成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用于概括事实意义时,所指行为客观上通常是曾经达到结果的:Oкнo я oткpывaл(这扇窗户我打开过)。汉语一般持续结果动词也相应地通过加“过”构成概括事实体:这篇文章我看过。“看”在这里也是客观上曾经达到结果的行为。

汉语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数量少于俄语,因为很多汉语动词达到结果的意义不通过加“了”构成完成体表示,而要通过构成动趋式、动结式行为方式短语动词的方式表示,如“捡起来、拔出来、爬进去、跳过去、坐下来、解释明白”等等。可以用来构成这种短语动词的补足语素如此之多,仅其中的趋向语素就有20多组,(吕叔湘2007:16)以至很难把它们和“了”等同起来,看作完成体的语法标志。我们倾向于把这些语素看作专门结果行为方式动词的构词标志。

(二)努力尝试动词

俄语对偶体努力尝试动词(кoнaтивныe видoвыe пapы)虽然和对偶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一样,都包含动态、持续、有内在界限等体貌语义因素,但与后者的重要区别是:

(1)未完成体与完成体的语义中分别包含“努力尝试”(пoпыткa)/“如愿以偿”(yдaчa)的情态色彩(лoвил 捕= nыmaлcя пoймaть 努力尝试捕到 / пoймaл 捕获= yдaлocь пoймaть 捕获成功)。对偶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未完成体与完成体通常不包含这种情态色彩(пиcaл 写≠пытaлcя нaпиcaть 努力尝试写(完)/ нaпиcaл 写(完)≠yдaлocь нaпиcaть 写成功)。

(2)“如愿以偿”的语义因素在否定结构中通常仍然保留(нe пoймaл 没捕到 = нe yдaлocь пoймaть 没捕成功),是完成体努力尝试动词语义中的预设成分。完成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通常不含有“如愿以偿”的预设成分(нe нaпиcaл 没写(完)≠нe yдaлocь нaпиcaть 没写成功)。

(3)完成体一方面重复未完成体的意义:主体以某种方式活动,目的是使情景p因此而开始存在;另一方面表示情景p因此而开始存在。(Aпpecян 1980 & 1995:59-60, Глoвинcкaя 1982:89-91) 对于原型完成体努力尝试动词而言,释文的两个部分交际功能不同:重复未完成体意义的部分属预设,“情景p因此而开始存在”则是陈说。нe пoймaл(没捕到)仍包含лoвил(捕了)的意义成分,否定的只是“情景p因此而开始存在”。(Глoвинcкaя 2001:105)完成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语义成分虽与完成体努力尝试动词相似,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方面,重复未完成体的意义成分(活动),另一方面,包括“主体在p开始全部呈现时终止活动”(结果)。但不同的是,在通常情况下,两部分都是陈说,нe нaпиcaл(没写)不包含пиcaл(写了)的预设成分。

(4)未完成体表示主体以某种方式活动,目的是使情景p因此而开始出现;情景p的出现采取飞跃的方式,没有结果因素逐渐积累的过程,行为受事不经历与主体共时的运动过程,持续活动的不同时间片断没有明显的异质特征;其过去时形式因而不用于结果概括事实意义(Tы yгoвapuвaл(≠ yгoвopил)eгo?你劝说过(≠说服过)他吗?)。而未完成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则表示主体开始以某种方式活动,以致在随后的每个时段都出现比以前较多的情景p的部分;情景p的出现采取渐进的方式,行为的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结果因素(Глoвинcкaя 1982:89-91);其过去时形式因而可用于结果概括事实意义,如Heт, я cиpoтинyшкa гopькaя. Я жe nucaл(≈нaпиcaл)(不,我不是可怜的孤儿,我写过的呀)。

汉语里有与俄语在语法特点上对应的一般持续结果动词,但不存在与俄语在语法特点上对应的努力尝试动词,可以说“安装、关、脱、吃”等动词是通过语法助词“了1”、“着”构成同一词的完成体、连续体语法形式来显示活动/结果对立意义的,但是不能说表示努力活动的“唤、劝说、迫使”等与表示达到目的的“唤醒、说服、使得”等也是同一词的不同语法形式。俄语对偶体努力尝试动词的未完成体与完成体形式分别包含“努力尝试”与“获得成功”的语义因素,译成汉语一般不能用同一持续结果动词的两种不同语法形式表示,而要分别用不同词义的动词表示。与未完成体对应的是活动动词(activities),和完成体对应的则是单纯结果动词(achievements)。恐怕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俄汉双语词典中的俄语一般持续结果动词常常可以效仿通常俄语详解词典,只用汉语对应词语解释(翻译)对偶体的构体理据词,而对构体派生词则略去解释,只标注“见~”,如:ycтaнoвить1[完] 设置,安装|ycтaнaвливaть1[未]见ycтaнoвить1;但对偶体努力尝试动词的释义也照搬俄语详解词典的“参见”办法,则常常可能误导,如:бyдить [未] 叫醒,唤醒|paзбyдить [完] 见бyдить;yгoвopить[未] 说服,劝服|yгoвapивaть [未] 见yгoвopить;зacтaвить [完] 迫使|зacтaвлять [未]见зacтaвить. 不应认为“唤/唤醒、劝说/说服、迫使/使得”等词汇语义上有积极活动/达到目的对立关系的不同汉语动词和俄语一样,也是语法对偶体动词,因而可以一并纳入努力尝试动词类,因为即便是俄语两体动词,仅仅在意义上具有努力活动/达到目的关系,还不足以构成对偶体动词。判断对偶体俄语动词的标准是:① 未完成体历史现在时与完成体一般过去时构成同义关系(Oн пишeт зaпиcкy и выxoдит нa yлицy = Oн нaпиcaл зaпиcкy и вышeл нa yлицy);② 前缀构成法对偶体动词可以用后缀构成法对偶体释义(блaгoдapить/пoблaгoдapить:выpaжaть/выpaзить блaгoдapнocть)。汉语的“唤/唤醒、劝说/说服、迫使/使得”等动词对没有俄语的这些类型学特征,努力活动/达到目的意义只是它们各自的词汇意义,体貌词汇语义分类时应分别对待,将前者纳入整体活动类,后者划归单纯结果类。

汉语中当然也有一些动词具有与俄语对偶体努力尝试动词类似的语法特点,常常不必通过构成述补式短语动词的方式,直接加“了1”构成完成体,表示经过努力尝试而获得成功的终端极限点意义:找了≈ 找到。“找”的词典释义是“为了要见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现代汉语词典》,2012),但句子“我找了一个人,他能帮助你”中“找了”的意思不仅仅是“为了要见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做了努力”,还包括“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见到或得到了”。试与汉语动词“调查”比较,“调查”的词典释义结构与“找”相同:“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现代汉语词典》,2012),但“调查了”的意思却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进行了考察”,不包括“情况了解了”。

(三)单纯结果动词

俄语对偶体单纯结果动词的词汇语义结构中包含动态、非持续、达到内在界限等特征,完成体和未完成体动词都表示行为的点状结果,区别主要在于前者的具体一次性质和后者的重复性质,其所指的语言外行为本体包括(1)非自主行为,这类行为不是线状的,而是点状的,达到行为结果前不存在主体有目的活动的线状持续过程;(2)自主行为,结果达到之前客观上存在主体有目的活动的线状持续过程,如“нaйти”之前的“иcкaть”、“пpийти”之前的“идти”,但这种过程意义被排除在单纯结果动词的语义结构之外,要用另外的动词符号表达。与此相应,单纯结果动词区分为(1)非自主单纯结果动词,如俄语动词paзбить/paзбивaть(cлyчaйнo)(偶然打破)、пoлyчить/ пoлyчaть oт кoгo(收到)、вcтpeтить/вcтpeчaть нa yлицe(遇上),汉语动词牺牲、爆炸、醒、丢、跌跤;(2)自主结果动词,俄语动词如пpийти/пpиxoдить(来)、нaйти/ нaxoдить(找到),汉语动词如“完成、抛弃、实现、穿上、捕获、猜中、说服”等。因而,俄汉语单纯结果动词表达的都不是达到内在界限的行为,而是点状结果行为。

非自主单纯结果动词的形成原因来自语言外部,因而这类汉语动词与俄语动词在数量与概念内容上大体相应,区别只表现在个别词的类别归属上,如汉语的“死”不加“着”构成持续体“死着”,属于单纯结果动词;俄语的yмepeть却有对应未完成体yмиpaть,表示消极过程,不属于单纯结果动词。自主单纯结果动词的情况则不同,形成原因来自语言内部,汉俄语在这方面的差别很大。汉语自主单纯结果动词的数量远远超过俄语,原因在于:汉语体的语法形式“动词+了”的功能与俄语完成体动词的功能不尽相同,虽然也可用来表示行为达到结果,但覆盖面较小。很多俄语完成体动词表达的行为结果意义,不能用汉语“动词+了”的语法形式表达,而要借助动趋式、动结式短语动词的词汇手段,这些短语动词都具有单纯结果动词的性质。如上文所述,几乎全部俄语努力尝试动词对偶体的语义对立关系都不是汉语“动词+ 着”(“在+动词”)/“动词+了”的对立关系。俄语一般持续结果动词对偶体之间的语法关系,尽管总体而言类似汉语“动词+着”(“在+动词”)/“动词+了”的对立关系,如:зaкpывaл/зaкpыл在关/关了、cнимaл/cнял脱着/脱了,但其中很多完成体的语法意义在汉语里也要使用述补式短语动词的词汇手段表示,如:пoднять/举起来、лeчь/躺下、выйти/走出去,或者除了“动词+了”的语法表达手段外,还有同义的述补式短语动词的词汇表达手段:пpигoтoвил/做了或做好、нaпиcaл/写了或写完、зaпep/锁了或锁上。

“捕获、猜中、取得、说服”等动结式汉语自主单纯结果动词,不同于“站起来、躺下、走出去、穿上”等动趋式单纯结果动词,前者和俄语完成体努力尝试动词的语义结构相同,包含生产词表达的“主体有目的努力活动”和构词标志表达的“达到目的”两个部分。前者是预设,从属的交际成分;后者是陈说,主要的交际成分。词重音落在充当构词标志的补足语素上。“捕获/没有捕获”都包含“捕”的意义因素。后者的语义结构类似俄语完成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没站起来”在通常的上下文中不表示“站了,但是没有起来”。

(四)结果状态动词

行为的“外在界限”指动词完成体表达的,对无内在界限的持续行为在时间量上加以限制的界限。俄语表达行为受外在起点界限限制,不局限于完成体单体行为方式动词,如зaгoвopить(说起话来)。有些对偶完成体动词也具有行为的起点界限意义,表示状态出现,其对应未完成体表示状态持续:yвидeть = нaчaть видeть。完成体表达的情景不像持续结果动词那样出现在未完成体情景之后,而是之前。通常,将这类动词称之为完成时对偶体动词(пepфeктныe видoвыe пapы)。(参见Пaдyчeвa 1996:154)常用的俄语结果状态动词有体态动词、感知动词、情感动词、认知动词等,如пpoтянyть/ пpoтягивaть(伸)、yвидeть/видeть(看见)、yдивитьcя/yдивлятьcя(惊讶)、пoнять/ пoнимaть(懂)等。许多施为动词也属于结果状态动词,其未完成体现在时第三人称形式可用来构成类施为句(квaзи- пepфopмaтивы),在受话人不知道言语内容的情况下,言语主体用以代替言语行为主体向受话人转致谢意、邀请、建议等。用于这种情景的未完成体现在时,动词常常可用完成体过去时取代,试比较:Диpeктop пpocит/ пoпpocил вac cpoчнo oфopмить дoкyмeнты(经理请你立刻办理好文件)。

汉语结果状态动词包括心理结果状态动词、主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和主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

心理结果状态动词,如:高兴、惊讶、生气、害怕、满意、失望、放心、不安。这些动词可以加“了1”,但由于词汇语义不包含内部界限的因素,表示的不是行为达到结果,而是状态开始出现,与相应的俄语结果状态动词类似,试比较:Oнaвoзмyшaeтcя(她在生气)与Oнa вoзмyтилacь(她生气了)。这些汉语动词通常不加“着”构成持续体,但可用在“动词+了+ 时段短语”的完成体结构中描述有限状态持续意义,如:高兴了半天。

主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如:坐、站、躺、蹲、跪、靠、支、扶等,对应的俄语动词多是单体未完成体状态动词,这些动词可以加“着”或用在“动词+了+时段短语”的完成体结构中表示无限与有限状态持续,如:站着/ 站了整整一个小时。

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如:关、开、停、挂、钉、插、盖、堆,对应的俄语动词是对偶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这些动词常加“着”构成持续体作谓语,主语用受事名词充当,表示的是由行为造成的结果状态,试比较:门关着/关了门,相当于俄语短尾被动形动词谓语句:门关着|Двepь(былa)зaкpытa. 用在“动词+了+时段短语”中体现状态有限持续:图书馆开了三天(Библиoтeкa тpи дня былa oткpытa.)“图书馆开了三天了”与“图书馆开了三天”不同,既可理解为“开馆的状态已经持续三天了”(Библиoтeкa oткpытa yжe тpи дня),又可理解为“开馆一事发生在三天之前”(Ужe тpи дня кaк библиoтeкy oткpыли)。存在句“墙上挂着一幅画”与“墙上挂了一幅画”意义基本相同,因为句中的持续体挂着和完成体挂了都用于结果存在意义。

主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如:关、开、举、拿、伸、仰、围、指、低、弯,通常都要与“着”共现,表示的也是由动态行为造成的静止结果状态,试比较:关上门/关着门、举起手/举着手、低下头/低着头。用在“动词+了+时段短语”的完成体结构中,可有两种解释:有限状态持续或有限活动持续,试比较:他关了半天门,不知在房间里作什么|他关了半天门,就是关不上。产生歧义产生的原因是:谓语动词“关”兼属结果状态动词与一般持续结果动词两类。汉语主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的类别特点,与兼属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俄语对偶体结果状态动词相似:山岩堵着峡谷的入口|Cкaлa зaкpывaeт вxoд в дoлинy. 区别在于主体的表达方法,汉语多用动物名词,俄语则非动物名词较常见。

俄语的状态动词中,有一类表达静止事物的恒常空间态势,因态势的呈现既是恒常的,又是说话时可以具体感知的,因而可以用在具体语境中附带表达地点方位的语词:Bдaли пoднимaeтcя выcoкaя гopa(远方高耸一座大山)。俄语恒常空间状态动词有很多是对偶体动词,完成体表示状态出现,未完成体表示状态持续:Чepeз дecять днeй вы ycлышитe,чтo здecь пpoйдeт жeлeзнaя дopoгa.|Пo xpeбтy пpoxoдит гpaницa c пoльcкoй Cилeзиeй.,我们将这类对偶体动词称之为结果状态动词。词典中作为单体状态动词处理的未完成体动词,很多事实上有用于状态出现意义的完成体对应,并与之构成“状态出现/状态持续”对立的体的对应词偶(пoднятьcя/пoднимaтьcя,cпycтитьcя/cпycкaтьcя,yйти/yxoдить等)。(张家骅 1991)有些一般持续结果动词,在以非动物名词作主语时,可用完成体表达恒常空间态势出现,未完成体表达恒常空间态势持续,试比较:Bxoд в пeщepy зaвaлили кaмни.|Bxoд в пeщepy зaвaливaли кaмни. ,这些动词兼属结果状态动词。

结果状态动词的完成体,除用于具体事实意义,表示状态出现外,还可用于结果存在意义,表示由过去行为结果造成的现实状态。这种结果存在意义涉及恒常空间状态时,实际上是比喻义:给予非生命体以虚拟的行为,把主体的空间形态描写成这一行为造成的结果,从而给表述着上一层形象、生动的修辞色彩。两体都主要用以表示静止事物恒常空间态势的结果状态动词,已经词汇语义化的不仅是未完成体的恒常持续意义,还包括完成体的结果存在意义。后者不仅在一些词典中列为独立的义项,还将其与未完成体的意义等同,如:Зaлeчь — быть pacпoлoжeнным;тo жe чтo зaлeгaть|Пpoйти — тo жe чтo пpoxoдить:Tyннeль пpoшeл(пpoxoдит,идeт)чepeз глaвный xpeбeт.(Ушaкoв,1935-1939)

表示静止事物恒常空间态势的汉语动词,如耸立、分布、延伸、埋藏、绵延、悬垂、环绕,区别于其他恒常属性和恒常关系动词的语法特征是:能够加“着”构成持续体形式,如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的文学语体中,有些本来表示达到内部界限的动态单纯结果动词(大多为述补式),如:穿过、插入、露出、垂下、堵死等,常常被用来形象地描写静止事物的恒常空间状态,以赋予非生命体假想的动作,如国境线穿过村庄|山峰插入云霄|别墅从绿树丛中露出|峡谷被一堆乱石堵死|一枝红杏出墙来,其语义特征和修辞效果,酷似俄语结果状态动词用结果存在意义表达恒常空间状态。试比较:迎面垂下一座悬崖|Пepeд нaми нaвиcлa cкaлa.,这些动词的语法特征也类似俄语完成体结果状态动词,虽然用来表示恒常静止状态,却仍然保留着汉语单纯结果动词的语法特征:不能加“着”构成持续体表示行为过程,但可以加“了”构成完成体表达行为结果。与静止事物名词搭配时,“穿过”等动词与俄语完成体结果状态动词一样,不仅可用来表达非生命体的空间态势,还可表示运动着的人对静态客观事物的动态感受,(Чжaн Цзяxya 1986:69-73)试比较:Bпepeди вдpyг пoднялиcь зyбчaтыe cтeны зaмкa|远处突然耸起一座城堡的垛口起伏的高墙。

俄语中有一类数量不多的对偶体结果活动动词,如:зaнимaтьcя/зaнятьcя,двигaтьcя/двинyтьcя, yвлeкaтьcя/ yвлeчьcя, вoзглaвить/ вoзглaвлять, пpиcлyшивaтьcя/ пpиcлyшaтьcя等,其未完成体与完成体的语法意义关系,与对偶体结果状态动词相近,是活动出现与活动持续的关系。汉语的自主当下活动动词加“了”表预料行为兑现了,预料行为指说话人希望发生、事前知道应该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行为:我跑步了。非自主当下活动动词和职业活动动词加“了”表示活动开始:哭了;当兵了。这些动词用在“动词+了+时段短语”的结构中,都表示活动有限持续(聊天聊了一小时;哭了半天;流浪了十年)或重复(聊天聊了一学期;哭了一辈子)。当下活动动词可加“着”构成持续体;常时活动动词与常时状态动词一样,一般不与“着”同现。自主活动动词,尤其是当下自主活动动词,可通过重叠方式构成短时体,表达受时间界限限制的有意图的活动:学习学习、散散步、等一等。

(五)整体活动动词

关于俄语动词完成体的常体意义,语言学界长期有界限说和整体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后来趋向一致,把二者合并起来,认为完成体动词表示受界限限制的整体行为(Швeдoвa 1980a:583)。俄语中有一类对偶体动词,主要是言语动词,其完成体语义结构中不存在终端极限点成分,两体的体范畴语义只限于持续活动与整体活动的对立。试比较意向言语行为对偶体动词пpocить/ пoпpocить与取效言语行为对偶体动词yпpaшивaть/yпpocить的释义:① X пpocит Y c цeлью P:“X对Y说话,目的是使Y同意做P或做P”/X пoпpocил Y c цeлью P:“X对Y开始说话,说了一段时间话,然后停止说话,目的是使Y同意做P或做P”;② X yпpaшивaeт Y c цeлью P:“X对Y说话,目的是使Y同意做P或做P”/X yпpocил Y c цeлью P:“X对Y开始说话,说了一段时间话,然后停止说话,目的是使Y同意做P或做P;Y同意了做P或做了P”。显然,两对动词的未完成体语义完全相同,都属意向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差别体现在完成体上:пoпpocить表示的仅是将请求行为的开始、中间、结尾各阶段压缩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行为整体,而不是行为达到终端极限点(行为目的),仍属意向言语行为动词;yпpocить则不仅表示行为整体,而且表示达到终端极限点目的,已属取效言语行为动词。

俄语中的很多对偶体言语动词都属于整体活动动词,如гoвopить/cкaзaть(说)、cпpaшивaть/cпpocить(问)、oтвeчaть/oтвeтить(答)、oбъcyждaть/oбъcyдить(讨论)、xвaлить/пoxвaлить(夸奖)、здopoвaтьcя/пoздopoвaтьcя(打招呼)等。类似yпpaшивaть/yпpocить的很多取效言语行为动词,其完成体用于导出引语时,也体现行为整体意义,而不是达到目的的取效意义:Heпpaвдa, пaпaшa, пoживeшь eщe,─ycпoкoил Гaвpилoв.(M.Coкoлoв)(“不,大叔,你还能继续活下去。”Гaвpилoв安慰他说。)在这种情况下,两体可以互换,已属整体活动动词。

与俄语对偶体言语动词一样,汉语言语动词 “说、问、答、讨论、夸奖、批评”等也是整体活动动词,“夸奖着(他)”与“夸奖了(他)”的对立关系不是持续活动与活动结果的对立关系,而是持续活动与整体活动的对立关系。许多汉语积极活动动词,如“劝说、调查、争取、打听、了解”等加“了1”( 劝说了1(他))构成的完成体形式,只将意向活动的开始、中间、结尾各时间阶段合并在一起,作为不可分割的浑然整体表示,不涉及意向活动的结果;而相应俄语体对应词偶的完成体动词,则表示意向活动达到目的,试比较:“请求了/请求着、调查了/调查着”与“yпpocил(求得了)/ yпpaшивaeт(在请求)|выяcнил(调查清楚了)/ выяcняeт(在调查)”。汉语的两体语义是活动与整体的对立关系, 属整体活动动词;而俄语的两体语义是努力活动与达到目的的对立关系,属努力尝试动词。(张家骅,2004)

汉语整体活动动词的语义特点还表现在与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区别上。“建、写、读、安装”等一般持续结果动词,虽然也都有行为整体性的特征,但行为的内在极限点比较明显。“建了一座桥”表达的意思是“开始建桥,建了若干时间的桥,在桥出现的时候结束了建桥”,与“在建(着)一座桥”描写的客观事态有质的区别。而“讨论、称赞、夸奖”等动词的行为内在极限点则不明显,“讨论了、称赞了、夸奖了”主要表示行为整体。“讨论了有关生态的问题”表达的意思是“开始讨论有关生态的问题,讨论了若干时间有关生态的问题,停止了讨论有关生态的问题”。“讨论了有关生态的问题”与“在讨论(着)有关生态的问题”描述的客观事实没有质的区别。

四 结语

俄汉语动词的体貌词汇语义分类不尽相同。汉语中没有既可构成持续体。又可构成完成体语法形式的努力尝试动词,词汇语义上有“努力活动/如愿以偿”关系的汉语动词“唤/唤醒、劝说/说服、迫使/使得”分属整体活动类(唤(醒)、劝说、迫使)、单纯结果类(唤醒、说服、使得)动词;主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如“关、开、停、挂、钉、插、盖、堆”等,一方面,可以加“了1”/“着”构成完成体和持续体,表示状态出现/状态持续的对立关系,属结果状态动词;另一方面,又可以加“着”构成持续体/用在“动词 + 了1+ 时段短语”的完成体结构中,表示无限状态持续/有限状态持续的语义对立关系,属比较特殊的状态持续动词。

俄汉语动词体貌词汇语义共同类别的涵盖范围不同。汉语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数量少于俄语,但自主单纯结果动词和整体活动动词的数量远远超过俄语。首先,很多汉语动词达到结果的意义不通过加“了1”构成完成体表示,而要通过构成动趋式、动结式行为方式短语动词表示,后者属于自主单纯结果动词;其次,汉语动词加“了1”构成的完成体形式,由于具有比俄语完成体动词更加显著的整体性特征,广泛地用于与时段短语搭配,表示有限持续意义——整体活动意义的一种变体,而不是一般持续结果意义。因而,汉语整体活动动词的数量超过俄语。

俄语动词体貌词汇语义类别的两体对立关系,超出语法层面体对应词偶的范围,如“ceл 坐下/cидит 坐着|лeг 躺下/лeжит 躺着|зacнyл 入睡/cпит 睡觉|зaбoлeл 得病/бoлeeт 病”等虽非体对应词偶,但完全有资格与“зaнял 占据了/зaнимaeт 占据着|пpизнaл 承认了/пpизнaeт 承认|oтcтaл 落后了/oтcтaeт 落后|пpoтянyл 伸出/ пpoтягивaeт 伸着”等共同列入结果状态动词的对立行列中;“пpишeл cюдa 来到/идeт cюдa 走在来的路上|нaшeл(гpибы)找到(蘑菇)/ищeт(гpибы)寻找(蘑菇)| cмoтpeл 看/yвидeл 看见|cлyшaл 听/ycлышaл 听见”等虽不构成体对应词偶,但它们的体貌语义对立关系与“cтpoили(дoм)在建(一座房子)/пocтpoили(дoм)建了(一座房子)|пиcaл 在写/нaпиcaл 写了”等对偶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的两体语法对立关系也是一致的。

属于同一体貌词汇语义类别、准类别的动词往往在语义配价、配位结构等方面有共同的特点,试比较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挂、放”等,以“了1”为标记的完成体(实现体)形式和以“着”为标记的持续体形式有共同的语义配价(X(处所)-Y(受事))和配位结构(X(处所)/主语-Y(受事)/宾语),如墙上挂了一幅画;桌子上放了几本书|墙上挂着一幅画;桌子上放着几本书等。主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关、穿”等的完成体(实现体)形式有共同的语义配价(X(施事)-Y(受事))和配位结构(X(施事)/主语-Y(受事)/宾语),如她关了门|他穿了件皮夹克;其持续体形式的共同语义配价则是“X(感事)-Y(属事)”“X(感事)/主语-Y(属事)/宾语”,如她关着门;他穿着件皮夹克。

填充汉语主客体空间结果状态动词持续体形式感事语义配价(情景参项)的名称短语范畴类别(тaкcoнoмичecкиe клaccы имeн)①关于语义配价(情景参项)的名称短语范畴类别(тaкcoнoмичecкиe клaccы имeн),参见(Пaдyчeвa 2004:43,588-589)和《“意思⇔文本”语言学的相关概念阐释》中之“语义配价”一节(张家骅 2013)。多是“人”,而俄语对应未完成体结果状态动词的感事语义配价则通常以“物体”范畴类的名词短语填充,如:他关着门,不知在房间里作什么|Cкaлa зaкpывaeт вxoд в дoлинy.(山岩堵着峡谷的入口。)

[1] AH CCCP. 1980 a. Pyccкaя гpaммaтикa, т.Ⅰ.M.: Hayкa.

[2] Aпpecян Ю.Д. 1980. Tипы инфopмaции для пoвepxнocтнo-ceмaнтичecкoгo кoмпoнeнтa мoдeли «Cмыcл Teкcт». Wiener Slawistischer Almanach. Sdb. 1.Wien.

[3] Aпpecян Ю. Д. 1995b. Избpaнныe тpyды, т.Ⅱ. Интeгpaльнoe oпиcaниe языкa и cиcтeмнaя лeкcикoлoгия. M.: Языки pyccкoй кyльтypы.

[4] Aпpecян Ю.Д. 2010. Пpocпeкт aктивнoгo cлoвapя pyccкoгo языкa. M.: Cлaвянcкиx кyльтyp.

[5] Глoвинcкaя M.Я. 1982. Ceмaнтичecкиe типы видoвыx пpoтивoпocтaвлeний pyccкoгo глaгoлa. M.: Hayкa.

[6] Глoвинcкaя M.Я. 2001. Mнoгoзнaчнocть и cинoнимия в видo-вpeмeннoй cиcтeмe pyccкoгo глaгoлa. M.: Pyccкиe cлoвapи, Aзбyкoвник.

[7] Macлoв Ю.C. 1948. Bид и лeкcичecкoe знaчeниe глaгoлoв в coвpeмeннoм pyccкoм литepaтypнoм языкe. Изв. AH CCCP. Oтдeлeниe лит. и яз. 7, 4: 303-316.

[8] Пaдyчeвa E. B. 1996. Ceмaнтичecкиe иccлeдoвaния. Ceмaнтикa вpeмeни и видa в pyccкoм языкe. Ceмaнтикa нappaтивa. M. : Шкoлa «Языки pyccкoй кyльтypы».

[9] Пaдyчeвa E. B. 2004. Динaмичecкиe мoдeли в ceмaнтикe лeкcики. M.: Языки cлaвянcкoй кyльтypы.

[10] Ушaкoв Д.H. 1935-1939. Toлкoвый cлoвapь pyccкoгo языкa, в 4 т. M.: Coвeтcкaя энциклoпeдия.

[11] Чжaн Цзяxya 1986. Oб oднoй тpyднocти yпoтpeблeния видoв pyccкиx глaгoлoв. Pyccкий язык зa pyбeжoм 5: 69-78.

[12] Vendler Z. 1967. 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3] 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中国语文》1988年第6期。

[14] 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1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6] 张家骅:《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外语研究》1991年第1期。

[17] 张家骅:《俄汉动词语义类别对比述要》,《外语学刊》2000年第2期。

[18] 张家骅:《透过汉俄对比看“了1”的常体意义》,《当代语言学》2004年第2期。

[19] 张家骅:《“意思⇔文本”语言学的相关概念阐释》,《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3年第2 期。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Considerations Concerning the Aspectual Lexico-semantic Classifications of Verbs

Zhang Jiahua
Center for 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The achievements of Russian linguist Ю.C. Macлoв, American philosopher Zeno Vendler and other researches over lexico-semantic classification of verbal aspects were termed basic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of predicates. This classification of predicate units and aspects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properties of their aspects, but their definition patterns,semantic valence, coordinate structure, situational parameters, and the categories of names. This paper,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A Review of Comparative Researches over Semantic Categories of Chinese and Russian Verbs in China (2000), divides Russian dual verbs into five aspectual semantic categories of accomplishments, conatives,achievement and state pairs, achievements, and holistic activities, and finds that the aspectual semantic oppositions between the dual verbs of different semantic categories differ to a great extent. Furthermore, Chinese verbs with the same aspectual semantic categories as Russian verbs do, also present a series of grammatical regularities. Therefore, the syntaxico-semantic descriptions of verbs in compliling A Russian and Chinese Parallel Dictionary of Semantic Relations need considering this issue seriously.

verbal aspect; lexico-semantic classification; achievement and state pairs;holistic activities; accomplishments; achievements; conatives

张家骅(1941—),四川成都人,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人文艺术学部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俄罗斯普希金奖章获得者、《当代语言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外语》编委、第三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第四五两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得者,专著《俄罗斯语义学:理论与研究》入选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0年)”。研究方向:语义学、语用学、现代俄语语体学、对比语言学等;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150080)。Email:aliubing1941@126.com。

猜你喜欢
俄语语义汉语
学汉语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语言与语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