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研究的多元化与本土化
——记“第十一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

2015-02-13 20:33吕红周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天津300204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符号学本土化符号

吕红周(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天津300204)

符号学研究的多元化与本土化
——记“第十一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

吕红周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天津300204)

[提 要]本次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是中国符号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度聚会,全国哲学、文学、语言学、传媒、音乐、艺术、影视、设计领域的学者聚首天津外国语大学,从各自领域的视角探讨符号学与各学科交叉过程中出现的本土化和多样性问题。

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 多元化 本土化

一 引言

有关语言符号的论述,古希腊有之,先秦有之,但对语言符号的系统化研究则是近代的学术事件,符号学的建立和发展自然离不开索绪尔、皮尔斯、莫里斯、巴特、艾柯、雅可布森、巴赫金、洛特曼等近代学者的系统化论证工作,而语言符号学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胡壮麟、王铭玉、赵毅衡等当代学者的努力、坚持和推动。

喜逢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第十一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于2014年6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与学者,代表不同的学科领域齐聚天津,提交学术论文80余篇。参会代表中既有学会的元老级教授,从学会一成立就一直积极地推动语言与符号学研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又有学会中坚力量的中、青年学者,还有博士生、硕士生成为学会的新生代力量。

27日上午,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田海龙教授主持会议,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教授致开幕词。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胡壮麟教授、副会长赵毅衡教授、副会长王铭玉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旨发言,古远清教授作为学者代表作了大会发言。

28日下午,四个分会场中的百余名学者围绕语言符号学、汉字和中国符号学、符号与传媒、文艺符号学四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议具有开放的性质,在最大程度上突出本次会议“符号学的理论与应用”的主题,各位学者就符号学在哲学、语言学、翻译学、传媒、文学、音乐、艺术、建筑、电影、神话等诸多领域中涉及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洞见,秉承了学会促进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发展的宗旨,遵循了务实、高效、勤俭的办会精神与学术宗旨。

二 品味本土化中的多样性

现仅以几位知名代表的主旨发言为例,鸟瞰本土化符号学中的多样性视角,以图勾勒本次会议主题中“语言”与“符号学”之间本土化与多样性的多层次图景。

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作了题为“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统一——谈生态符号学研究的理论核心”的大会主旨发言。生态符号学是强调自然因素的生态学和强调文化因素的符号学的联姻,但学界目前尚无统一的、权威的定义。胡教授介绍了莫斯科—塔尔图学派、Sebeok的动物符号学模式、Nöth的宇宙整体观、Uexkul的客观环境论、Kull 的主体人类生态学、Deely的生物中心主义、Hoffmeyer的文化——自然二维观等主要流派的理论与观点,指出生态符号学或符号生态学的学科内涵主要是研究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但各有侧重。生态学强调自然因素,符号学强调文化因素。所谓自然,它涉及客观世界、有机体和环境情景,那是生物符号学和动物符号学的任务;所谓文化,它强调人类、社团和认知,那是人类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的任务,这是两者对立的一面。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没有自然,符号对我们没有存在价值,我们也失去了符号生成的资源;没有文化,我们对自然的认识难以突破和提高,我们充其量只能停留在喜爱零自然和第一自然的认识水平,难以提高到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的境地。具体地说,文化记载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和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不论是自然还是文化,都离不开客观世界。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体或有机体,人类既是客观世界的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又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认知活动,有智慧地利用符号工具,观察、描写、交流、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胡壮麟教授的发言呈现了世界符号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为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和研究提供了与世界学者交流和对话的信息基础,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中国符号学在世界符号学研究版图中的地位。

山东大学屠友祥教授以“索绪尔话语理论诠解”为题作大会主旨发言。索绪尔作为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是现代符号学者探讨和研究众多相关问题的理论起点,因而对索绪尔符号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不但决定着问题探讨的深度,还决定着理论解析和构建的信效度。屠教授认为,话语的本质就是连接,概念之间经由连接形成思想意义。潜存于全体人类大脑中的抽象的整体语言是在每个个体的言说中现实化和具体化,话语是起作用的抽象的整体语言,抽象的整体语言是潜隐的话语。话语呈现为序列,各个概念和要素相互连接,抽象的整体语言则是孤立的概念。意义实现于主体间的传递,取决于主体间的意向性,而无需用概念表明或固着于特定的对象。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呈现的组合性和连接性是话语的功能和特性,话语的连续性和话语链是语言构成机制的重要方面。语言单位是我们大脑抽象的结果,这些单位相互对立彼此运作,构成一个系统,以此形成抽象的整体语言。我们在话语链中确定单位,最终还是要将语音与心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言说者凭借关系或区别性特征确定意义,进而凭借意义确立单位,单位并不是预先固定地存在着,这为话语诗学理论提供了无限扩展的空间。屠教授的主旨发言属于符号学经典理论的阐释与再经典化,突出了本次研讨会主题中的“语言”与“符号”之间关联与关系阐释,巩固了本次研讨会的论辩基调。

中国海洋大学孟华教授在汉字符号学和中国符号学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在本次会议上,他作了“中国文化符号的两个典型形式:周易符号和汉字符号”的主旨发言,认为周易符号和汉字符号是中华文化谱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符号,通过对其共性的描写可把握中国文化符号谱系以及中国传统符号学的整体特征。字母文字具有社会公器的品格,尽管文字总是为少数人垄断,但相对而言字母文字是最具大众性的文字类型。意符性的汉字脱离日常语音感知,每个字并不必然地对应某个类型化的语音单位,人们只能在意符层面上记忆文字,至少要记住几千个含有常用概念的汉字才具备熟练的读写能力。意符性的汉字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内在的理据关联性,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汉字的意向性思维表现为双重意指,在指向概念的同时又指向形成概念的物象或形象。汉字主要表现为意符思维,用可视、可感、有理据的方式表达汉语及其汉民族的经验世界。汉字和汉民族文化是中国符号学研究本土化的根基所在,也是中国符号学成为世界符号学研究中心的必经之路。参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学者应该为世界符号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符号学本土化是我国符号学研究的一项长期原则。孟教授的发言强调符号学中国本土化,凸显了中国固有符号学思想与国外符号学思想之间的互动,暗含符号学研究的多样性之本质属性特征。

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作了题为“形式直观:符号现象学的出发点”的大会主旨发言。赵教授直切主题地指出,当代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意义,符号学就是意义学。符号不仅是意义传播的方式,更是意义产生的途径。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只能用来表达意义。形式直观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意向对象是如何变成表达意义的符号的。符号学与现象学都以意义为核心问题,其基本分歧在于现象学要求对事物做本质直观,符号学的获义意向则要求形式直观。①亦见“我所成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语言学与符号学研讨会”,符号学论坛,http://www.semiotics.net.cn/ index.php/view/index/news/4158,2014-07-02.意义是意识与对象的关联,意识的本质是获义意向活动自我澄明之源。追寻意义的活动本身是人存在的方式。符号不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或载体,符号是意义的条件,有符号才能进行意义活动。意义活动不可避免噪音的出现,这是因为意向活动的不清晰性,不能完全把与某次特定解释活动无关联的观相,排除在感知之外。该发言为与会学者提供了符号学与现象学思考符号表意的不同视角及其同异分析,从侧面丰富了国内符号学者的学术视角,体现了符号学研究的多样性与跨学科的关联性。

三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在研讨会的闭幕式上,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铭玉教授作为承办方和主办方代表回顾了为期两天的研讨活动,概括了本次会议取得的成绩,总结了本次会议的经验与教训供下一届承办方——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参考,最后对我国的符号学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

第一,应保持符号学研究的良好发展势头。我国符号学的历史并不长,从无到有,从个别先行者的单打独斗到形成团队力量,从最初单纯的国外思想引介到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一路走来,总体呈现不断上升和扩大的趋势。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大好局面,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加强科研协作,多出学术精品。在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努力促使符号学走进研究生课堂,甚至大学本科课堂,推动符号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使符号学能够人才长盛不衰,事业长盛不衰。

第二,应坚持多元化发展。符号学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基础学科,其特点决定了:如果只就符号学研究符号学,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就有限,也难以体现出符号学的优势。但是,如果符号学与哲学、语言学、文学、翻译、美术、影视、传媒、建筑、音乐、设计等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路就会越走越宽。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我国各学科的学术会议中,“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汇集的研究人群和论文的研究领域是最为广泛的,几乎来自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符号学成为一条纽带,把各个学科的研究者联系了起来。而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对符号学也是非常必要而有益的。要想使符号学有更大发展,必须坚持多元化的方向。

第三,应努力推进符号学的本土化研究。符号学学科和术语是源自欧美的舶来品。①虽然早在先秦,古圣先贤已经开始探讨形名、名实、名物之间的指称关系问题,已经走进语言符号研究的本体内部,但直到民国期间也没有提出学科名称和系统化的学科建设思想,故而于20世纪60、7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探讨符号的专门学问,名曰“符号学”。但是,如果详究的话,其实作为符号学研究一个重要部分的意义学,即semasiology,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传入中国了,似乎可以视为符号学传入中国的活水本源。但符号学的思想在中国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这已经为人所公认。20世纪后期,符号学进入中国之后,也迅速地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诞生了一大批本土化的研究成果,比如对汉字、命名、传统礼仪、中国建筑、服饰、翻译、设计等的研究。在语言符号学、文学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等许多方面,都对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了突破。我们认为,我国符号学的繁荣首先体现在符号学本土化方面。如果只在西方现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内固步自封,我国永远也不能成为符号学研究大国。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正组织编写《符号学王国》一书,该书将对世界主要国家符号学理论与流派加以评介。传统上所说的“符号学王国”是指法、美、俄,②还可以加上意大利,虽然并非专门侧重语言符号,但终究是符号学研究的一大思想重镇。我们专门加上了中国,原因在于:中国历朝历代均有不少分布零散的专门探讨语言符号的思想,因而不管是从古代,还是从当代来看,中国都有理由进入“符号学王国”之列。

第四,百家争鸣,齐心聚力。学术争鸣、学术宽容和团结协作是一个学科能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的符号学研究聚集了众多学科和研究群体,符号学本身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本质又是跨学科产物,目前其理论体系仍处于建设和完善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术分歧恰恰也这学科发展的动力。我们应当容忍、鼓励不同的声音,整合学术力量,形成若干学术团队,加强学术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总之,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劲儿往一处使,我们的符号学事业必定有更为灿烂的明天。

Localization and Diversity in China's Semiotic Research:A Memorandum of 11th National Conference of Language and Semiotic Research

Lv Hongzhou
Center for Language, Signs, and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This conference is the 11th National Conference of Language and Semiotic Research, with philosophers, men of letters, linguists, musicologists, artists, media students,designing researchers from all parts of China gathering in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centering on the topic of localization and diversity in multi-disciplinary semiotic researches.

linguistic and semiotic conference; diversity; localization

吕红周(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黑龙江大学语言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符号学。联系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300204)。Email:15332176902@126.com。

猜你喜欢
符号学本土化符号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学符号,比多少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的由来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