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必要性及其可能路径*

2015-02-13 22:44
图书馆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国性资助公益

张 铁

( 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

基金会是非政府组织,是非营利性、公益性、慈善性组织。在我国,基金会也被称为民间组织、社会组织,成立的目的是资助公益事业。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金,管理机构是委托人或理事会、不受政府或捐赠人的控制。公益性是基金会的本质属性,所有的基金会必须是公益性的,最基础的公益是慈善行为。图书馆基金会是基金会的专门类型,公共图书馆是基金会资助的最佳领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基金会成立历史较早、规模较大、资助范围较广。公共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是公众身边的图书馆星罗棋布,我国基层图书馆服务功能、社会影响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广大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不足,建设主体不够明确。成立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解决我国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缺乏、建设主体能力不足问题的可能模式之一,将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起特殊作用。

1 我国图书馆基金会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图书馆基金会历史悠久,一般由公共图书馆依法设立,并在政府税收、图书馆志愿者组织等社会支持下,实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美国图书馆基金会制度比较完善,基金会众多,美国国税局网站显示,以“library foundation”命名的基金会有1184家。[1]印度Raja Rammohun Roy图书馆基金会在印度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公共图书馆体系建立、乡村图书馆及图书馆法的制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

我国图书馆基金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以“图书馆基金会”命名的有:2003年12月成立的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2005年成立的新华财经图书馆基金会(2006年10月在香港注册、2007年12月在美国注册)致力于在中国的偏远乡村建立图书馆。目前,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进行资助的主要是国内外大型基金会下设的图书馆资助项目。

理论研究方面,针对图书馆基金会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图书馆基金会的介绍及启示,对基金会的作用、类型、特点、运作方式、持续性机制等方面的介绍,如李丹的《美国图书馆基金会的发展及其启示》[3],介绍了美国在基金会的建设管理、经费募集、项目资助等方面的经验。(2)图书馆基金会与县以下基层图书馆发展,如刘兹恒、朱荀的《我国农村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图书馆基金会》[4],提出发展图书馆基金会,使我国农村图书馆得到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3)我国图书馆基金会投资与发展,如陈毅晖的《我国图书馆基金会投资与发展探析》[5],分析我国图书馆基金会投资的途径、策略、启动投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4)我国图书馆基金会的调查报告,如刘兹恒、严越君的《对我国本土图书馆基金会的探索——杭州市图书馆基金会调查报告》[6],对杭州市图书馆基金会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国际合作、拓宽资助领域等方面的建议。

实践探索方面,我国基金会在进行图书馆资助时的形式与特点:(1)本土图书馆基金会缺乏,海外图书馆基金会对图书馆的资助项目是我国图书馆基金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资助的内容包括在中西部地区捐建图书馆馆舍等基础设施、捐赠图书资料、设备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2)企业通过基金会参与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一汽丰田爱心图书室”项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安利公司的“阳光图书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微软MSN联合开展的“幸福书屋,爱自2010”大型公益行动。(3)基金会与各类公益组织合作,向中国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捐赠图书、建立图书馆。例如,心平公益基金会与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立人乡村图书馆、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等公益伙伴合作的核心项目“从图书到阅读”,截至2013年底,已在25省市捐赠了3894个图书角、861个学校图书室、90间社区图书室。[7](4)基金会建立流动图书馆,如宋庆龄基金会,在全国资助、合作建立了21所流动图书馆,用送书车将图书送到周边的流动图书点,供孩子们阅读,定期轮换。

综上,我国图书馆基金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的以“图书馆基金会”命名的图书馆基金会还很少,主要是通过国内外大型基金会下设的图书馆资助项目的形式实现。我国基金会的图书馆资助项目主要是以图书、设备捐赠、捐建中小学校图书室为主,并不以投资建设公共图书馆为目标。

2 设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的必要性

资金、社会公益、专业化是基金会的核心词汇,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使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能够更加方便募集善款,能够有资格与世界性的公益组织或基金会开展公共图书馆公益项目;以资金筹集为起点,在公共图书馆领域,通过专业化的运作实现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特别是支持县以下基层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2.1 国外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基金会都是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资助范围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美国是图书馆基金会最为发达的国家,图书馆基金会遍布美国各地。例如,1911年创立的纽约卡内基基金会在世界各地兴建了3000座公共图书馆。1972年成立的印度Raja Rammohun Roy图书馆基金会是中央自治组织,由印度文化部拨款,主要支持印度公共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服务,尤其是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英国政府削减公共服务基金的计划实施以来,很多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古老图书馆都是依靠基金会资助而留存下来。

2.2 我国公益事业大都已经成立了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

公益事业包括各类教育、文化、社会福利、卫生、环保、科学、体育、救灾等都成立了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例如,1989年3月团中央发起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截至2013年,其品牌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97.57亿元人民币,建设希望小学18335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20604个。[8]2006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发起的中国教育基金会,截至2012年底,共募集社会捐赠款物26.82亿元。[9]相对于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主管的基金会,文化基金会,特别是图书馆基金会发展还比较滞后,社会参与不足。公共图书馆是典型的社会公益性机构,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迄今为止,图书馆行业还没有成立全国性的基金会,这种状况不利于公共图书馆争取社会资源,更不利于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基金会非常必要。

2.3 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可以打破乡村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机制

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可打破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分级投入的机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乡村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与发展提供最佳路径。在相关的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和管理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为乡村公众提供平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政府责任实际上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可以凭借其社会公益组织的公益性,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特性,可在文化部的指导下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合理规划与资助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2.4 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为形成“乡镇政府+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建设模式创造了条件

在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都有所发展,但是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乡村图书馆缺乏强有力的建设主体,其公共图书馆定位还不明确,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可以通过募集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与乡镇政府合作建设乡村图书馆,发挥基金会的配合作用,做好补位补缺工作,统筹规划乡村图书馆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图书馆网络,确保乡村图书馆藏书、项目、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5 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可实现公共图书馆经费来源多元化

成立基金会,可使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被动地、零星地接受捐赠向主动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多渠道筹资办馆的方向转变,可以使我国公共图书馆筹资工作走向经常化、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

2.6 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可以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构建起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各界沟通和联系的桥梁,构建公共图书馆获得社会支持的平台。我国图书馆基金会缺位,对我国图书馆提供支持的基金会主要来自境外,因而缺乏社会支持的基金会平台。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也可说是一种资源整合机制,通过捐款与募捐汇聚整合海内外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能够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图书馆建设以及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以平台为载体的资源整合机制。

3 成立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的可行性

3.1 有成立的实践经验和基础

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基金会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尝试。通过图书馆基金会筹措事业发展基金,接受各种渠道的社会资助,是国际上通用的寻求社会支持的方式。我国基层图书馆,尤其是乡村图书馆的经费需求经常得不到保障,建立图书馆基金会是解决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目前,我国图书馆基金会虽然发展力量还比较弱小,但从事资助工作的基金会组织却有很多,既包括香港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建立的基金会,也有国内的专门图书馆基金会以及大型基金会框架内的图书馆资助项目。这些基金会以及图书馆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成立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更好地设计公共图书馆资助项目提供了参考。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一种资源整合机制,它可以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对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进行调整与分配,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利用、再分配,支持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3.2 有开展社会募捐的经济基础和氛围

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众社会责任感增强,慈善意识更加普及,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组织已经形成规模,企业家热衷于公益事业,2008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额突破1 000亿元。[10]不断完善的社会公益环境为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基金会,为基金会的募捐提供了可能,也为成立更加专业化的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3 有设立图书馆基金会的法律政策保障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正在完善,199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施行,将社会捐赠纳入法制轨道;2004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强调基金会的公益性质,确立了基金会、捐赠人、受益人三方面税收优惠的总原则,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基金会活动提供了制度与政策基础;2005年和2011年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指出要推动完善慈善税收减免政策;《慈善事业法》已纳入国家立法规划,志愿服务立法工作已经启动,为图书馆基金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基金会建设路径

4.1 名称与发起人

《基金会管理条例》将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全国性性公募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涉及全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具有登记和监督的条件。考虑到目前民政部登记公募基金会名称中一般都有“中国”或者“中华”字样,住所地都在北京。因此,全国性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名称可以是:“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发起人可以是:文化部、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全国各省级图书馆联合。

4.2 公益目的与公益使命

目的与使命是基金会的重要内容,可以明确基金会想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其价值理念是什么等诸多问题。

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使命可以陈述为:传播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理念;支持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完善和发展,为公众平等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帮助;在文化部的指导下,按照相关的文化行业标准,投资建设乡村公共图书馆;资助公共图书馆优秀公益项目,促进社会平等和谐;帮助弱势群体提升阅读能力;支持民间公共图书馆建设;支持公共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建言献策;与国内和海外致力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机构进行合作;为政府提供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相关问题的建议,等等。

4.3 登记注册

发起人向业务主管单位(文化部)提出申请;经过业务主管单位(文化部)批准;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申请设立、登记基金会的基本信息,如基金会的名称、类型和宗旨、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原始基金和法定代表人等;登记注册后,办理税务登记;凭登记证书申请组织机构代码、刻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将税务登记证件复印件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由登记管理机关向社会公告,基金会取得合法地位,宣告成立。

4.4 机构设置

理事会为基金会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监事会负责对基金会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秘书处负责日常活动的开展和执行,并设置各种执行部门。

为保证理事会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理事成员由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志愿者组成。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理事为5-25人,任期由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可以连任;理事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是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由此,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可包括社会声望较高的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图书馆馆长、普通民众等。应争取社会地位高的政府官员、公司领导加入理事会,有利于提高基金会的社会影响,更有利于扩大筹资渠道;而理事会中的普通民众则代表社会大众的意愿,能真实反映社会需求,使图书馆基金会体现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宗旨。

监事会的权利包括对财务的监督权以及对理事会决策的建议权。监事不从基金会获取报酬,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监事不得由“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担任。

秘书处负责日常活动的开展和执行,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对理事会负责,负责日常工作的执行,在开展项目活动的决策和管理、基金会内部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人员的人事安排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发言权和处理权。

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以及各职能部门只有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使图书馆基金会健康运作。

4.5 资产来源

基金会资产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其他收入等三个方面。政府资助:政府通过直接拨款、项目委托、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资助。例如,文化部专项资金和美国劳拉布什基金会联合资助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对基金会的某些营利性活动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给予间接支持等。社会捐赠:人人可公益,捐赠是基金会资金的主要来源。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应通过搭建平台、设计项目、拓宽渠道、宣传引导等多种方法,开展社会募捐。公共图书馆是企业和社会组织比较关注的公益领域,公共图书馆基金会作为连接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与图书馆的桥梁,应该积极寻求各方支持,开展各种资助项目。其他收入:国外会员制图书馆基金会可以向基金会成员收取一定数额的会费,会费收入是基金会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基金会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机构或组织开展合作获得资金。总之,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可以通过与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提高影响力,捐赠者建立长期合作互动关系,使捐赠者制定持续的捐赠计划,赢取持续性的捐赠。

4.6 资产支出

基金会所拥有的资产是公共财产,社会捐赠者是资产的所有者,基金会是资产的管理者,代表社会公众开展公益活动或是在某一领域开展公益活动。

国外图书馆基金会公益支出项目比较广泛,如图书馆馆舍建设、馆藏资源建设、图书馆学教育与科研、图书馆服务项目、出版图书馆基金会刊物等。此前我国图书馆基金会以及基金会的图书馆资助项目大都是支持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乡村大众阅读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奖励优秀的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等等。因此,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支出应该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以及与基层民众的阅读相关的问题,重点关注“老、少、边、穷”地区。

5 结论

成立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基金会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基金会建设模式。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资助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专门的公募基金会,其投资建设乡村公共图书馆,为我国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形成专门的建设主体提供可能;为公共图书馆募集资金、接受实物捐赠,确保公共图书馆各项活动、服务的开展,培养公众的阅读兴趣,丰富馆藏;为公共图书馆重要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搭建平台、设计项目,争取国内外社会组织、个人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与捐赠。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对图书馆的资助可以是资金、文献资源、设施设备,也可以是专业人才、社会舆论等。因此,只有成立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基金会才有可能在规模、运作机制、监督机制上实现我国图书馆基金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图书馆基金会的差距,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

(来稿时间:2014年8月)

1.寇爽.我国图书馆基金会建设研究.保定: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2.朱荀.印度 Raja Rammohun Roy 图书馆基金会研究.图书馆建设,2011(9):89-91,96

3.李丹.美国图书馆基金会的发展及其启示.图书馆杂志,2012(12):76-79,96

4.刘兹恒,朱荀.我国农村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图书馆基金会.图书馆论坛,2009(6):37-41

5.陈毅晖.我国图书馆基金会投资与发展探析.图书馆学刊,2013(3):15-16

6.刘兹恒,严越君.对我国本土图书馆基金会的探索:杭州市图书馆基金会调查报告.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21-24

7.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7db1b0101iq2h.html

8.http://www.cydf.org.cn/

9.http://www.cedf.org.cn/cedf/gywm

10.http://www.gov.cn/gzdt/2011-07/15/content_1907330.htm.

猜你喜欢
全国性资助公益
公众的转基因认知与信息接触、媒体信任——关注非形式逻辑认知的全国性问卷数据分析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公益
公益
公益
地方移动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三字诀”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