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谈话”对推进“四个全面”的启示

2015-03-26 08:37潘福兴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谈话小康社会布局

潘福兴

(中共广安市委党校,四川广安638600)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目标实现在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其提供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保证。这与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后,邓小平便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系列谈话,即“南方谈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众所周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意义非凡,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富裕生活,这又与“四个全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致。新形势下,重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和系列理论观点,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前提条件

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处处体现着解放思想的观点,可以说,解放思想贯穿“南方谈话”的始终。当人们对姓“资”还是姓“社”问题普遍存在困惑时,邓小平担心这种困惑影响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及时提出姓“资”还是姓“社”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当人们困惑于市场与计划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373这些科学的论断在计划经济时代能够被提出来,正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解放思想。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推进起来肯定会遇到众多困难,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越来越受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整体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就更加需要加大改革的宽度、力度和深度。只有继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在发展中凸显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无论是要取得改革的重大突破,还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以及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

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浪潮里,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四项基本原则。实践证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解放思想的政治基础,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就会迷失方向,造成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379可见,四项基本原则决定着思想解放的方向,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解放思想必将走向其反面,最终误党、误国、误民。新形势下,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解放思想,但前提是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葬送社会主义,使人民遭殃。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要扫除各种思想障碍,实现与客观事实的一致。一旦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容易出现把那些所谓出新花样、纸上谈兵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胡乱想法当作解放思想的认识误区,严重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2]可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离开实事求是谈解放思想是不科学的。第三,要发扬“三敢”精神。所谓“三敢”,就是“敢闯”、“敢试”、“敢冒”。针对改革开放的步伐还不够快,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372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系统而复杂工程,每一个方面的实现又都是艰难的,这就需要发扬“三敢”精神。

二、埋头苦干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环节

发扬埋头苦干精神,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南方之行的首站武昌,邓小平就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1]381针对形式主义多说话、少做事的突出特点,他进一步强调:“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1]382南方之行即将结束时,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紧要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1]383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更何况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任何一个“全面”的完成都将会是十分艰巨、任重道远的,需要全党同志发扬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如果没有实干精神,再好的布局、蓝图都终将会是白纸一张,毫无意义。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史无前例,必须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全面依法治国肯定会遇到各种阻碍,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各个击破。而对于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全面从严治党就更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进行整体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强调的:“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总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如愿以偿。

新形势下,在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征程中,需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认识埋头苦干在当前的重点,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他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1]375“我现在就怕丧失良机。要抓住时机,发展得快一点。”[3]可见,邓小平在当时就非常注重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发展经济。这既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人民的意愿。当前,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就没有根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第二,埋头苦干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发展经济不是万能的,但不发展经济是万万不能的。在埋头苦干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准方向,不能只顾经济的发展而不顾社会主义的性质。针对当时有人担心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的现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消除了人们的担心。当前,如果有人借埋头苦干发展经济而偏离“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违背的,必然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使社会主义变质变色。第三,埋头苦干不搞争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既定方案确定下来,就要发扬埋头苦干的精神,实实在在抓落实。在有人对改革开放持有不同意见时,邓小平认为是正常的。既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己经确定下来,就要脚踏实地地干,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1]374邓小平的“不争论”彰显出其扬弃空谈、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不是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苦干。当前加快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同样不要搞争论,而要把心思用在实干上,把劲头用在实干上,把政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三、人才培养是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保证

人才的培养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当代国际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确保改革开放顺利进行,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380这里的“人”主要指人才。有了人才,我们的经济就能够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中国的事情就会办好。相反,没有了人才,国家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伟大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支持伟大事业。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需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摆脱贫穷和落后的局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使用,以及全体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可能实现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需要激发人才的责任担当意识,需要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总之,需要各类人才的大力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只有充分激发人才活力,调动他们积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之中,深化改革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同样,无论是破解依法治国可能遇到的难题,还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从战略高度进行新谋划、新布局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

要牢固树立人才强国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采取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推动人才队伍快速发展。当前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第一,明确培养目标。目标决定出路。在人才培训工作中首先要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否则将严重影响培养工作的开展。邓小平高度关注目标确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南方谈话中,他明确提出:“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1]380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仍然应当参照这个目标,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本领过硬,能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贡献力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二,丰富培养内容。内容和形式服务于目标。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才政治素养的锻炼,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当前尤其要重视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教育,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此外还要深化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三,创新培养方法。好的培养内容并不一定导致好的培养效果,只有辅之以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建新的培养方法,首先应当明白人才成长的规律。人才培养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其形成、变化和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环境影响规律、优胜劣汰规律和时势造就规律等。其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单纯灌输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不利于培养对象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形成。此外,在当今社会,知识浩若烟海,单纯靠灌输方式是不现实的,必须提倡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是注重培养对象的实践锻炼。实践长才干,是更高层次、更广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是我党培养人才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人才。社会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的知识和才干。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人才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

[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4.

[3]钟文.百年小平: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95.

猜你喜欢
谈话小康社会布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