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学校教育的应对

2015-05-30 10:48葛兴平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对学校教育青少年

葛兴平

【摘    要】本文所关注的是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倾向是如何发展成网络成瘾的典型症状的,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将如何在网络生活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阻止这种倾向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学校教育;缘由分析;应对

作者:湖北省钟祥市丰乐镇杨集初级中学  湖北钟祥  431900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缘由分析

当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与叛逆思想步入到很难说设有任何边界的网络世界时,迷失自我几乎成为一种必然。不难看出现如今戒网举措多是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进行围堵,尽一切努力最大程度上将青少年与网络隔离是其主要的行动特点,鲜有反思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所处的社会背景、教育环境,其结果便是应对策略上的单一和乏力。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倾向究竟是如何发展成真正网络成瘾① 的?這应该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学校教育应该将虚拟网络作为当下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挑战,通过对这项挑战的积极应对来化解青少年的网瘾危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成功。

不无遗憾的是,当下学界对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缘由分析却往往将学校教育排除在外,遑论从整体视角出发考察网络信息的发达对学校教育构成的挑战。这些研究要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特征的人格特征、自尊水平或自控能力,要么就简单地将一些外在因素如压力、家庭环境及社会支持等罗列出来,这些研究虽然都揭示了青少年网瘾形成的若干因素,但是对学校教育本身的发展因素言之甚少!究其根本还是将虚拟网络作为洪水猛兽来防范的心理使得大部分教师与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虚拟网络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因此学校与学校教育应该积极应对虚拟网络对学校教育所形成的挑战,正确认识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

二、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分析

本文引入“网络成瘾倾向”这个概念,特指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被网络信息吸引而沉迷网络的可能性。青少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可以说校园生活的状态才是决定其是否会沉迷虚拟网络的根源。那么学校生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呢?

首先,失败的学校教育无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增加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而网络成瘾又进一步使学生疏离课堂,形成恶性循环。失败的学校教育主要表现为以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为唯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切都围绕课本与考试,同时学生的娱乐休闲活动时间被严重压缩。这样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观察和一些研究早已发现一线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要低于二三线城市,而县城则往往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高发区②,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正是学校教育理念及其实践而导致的。

第二,学校教育过程中对虚拟网络先入为主的防范意识反而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更强烈的好奇感,即禁果效应。禁果效应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部分学校与家长对学生在使用虚拟网络这一实践上均持一种独断的态度但方便禁止或者限制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而青春期的叛逆则恰恰促成了他们对网络更大的兴趣。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将自身定位为青少年学习的场所,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而几乎从不注重生活方式的培养。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怎样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学校教育很少触及而很多家长也没有经验的。

三、学校教育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非常同意要加快中小学教学理念与学校教育定位的转变。因为只有改变了目前这种失衡的教育模式,把学校变成培养人格、心理健全的“人”的场所,这种教育下的青少年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心理健康个体,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有能力(或者至少在学校与家长的积极引导下)恰当处理自己与网络的关系。当下的一些研究也提出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自制力,甚至于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建议。不可否认这些对策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如果不改变应试教育的理念,不转变学校教育的定位的话,这些措施所起作用将非常有限。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小学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中要做出以上转变之不易,但是我们起码应该朝这个方向前进。在未达到些目标之前,我们起码不应该对网瘾青少年另眼相看,将其当成“问题少年”!

注释

①学术界对网络成瘾有着各种不同的定义,但是大多涉及到沉迷者心理层面的变化,这些定义当中极端的如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瘤医学科陶然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甚至将其纳入精神病范畴。见陶然课题组发布的《网络成癒临床诊断标准》(2008)。

②如中南大学博士邓验在其博士论文中通过抽样调查发现10%的城市青少年认为自己有网瘾(严重网瘾与一般网瘾),相比之下明显低于县城(11.7%)以及农村(14.3%)的比例。见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博士论文。

参考文献

[1]杨洋 柳铭心 《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学报2006(3)

[2]Lemmens,Jeroen S,Valkenburg,Patti M,& Peter,Jochen.(2011).Psychosocial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athological gaming.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7(1),144-152

何灿 夏勉 江光荣 魏华,《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01)

[3]Li,Huanhuan,Wang,Jiaqi,& Wang,Li.(2009).A survey on the generalize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 to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coping sty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7(2),333-346

[4]Park,Soo Kyung,Kim,Jae Yop,& Cho,Choon Bum.(2007).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correlations with family factors among South Korean adolescents.Adolescence,43(112),895-909

[5]李毅 钟宝亮 崔娟 卢瑾 何民富 李超 郝伟《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 (3)

[6]Liu,Chia-Yi,& Kuo,Feng-Yang.(2007).A study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70(6),799-804

[7]罗伟 雷江华 王滨,《害羞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12(08)

猜你喜欢
应对学校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