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2015-05-30 20:56刘丽丛娇谭苗苗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法律意识

刘丽 丛娇 谭苗苗

【摘    要】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各种新特点,提高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我们利用寒假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实际走访,参考资料等方式,利用书籍,网络等有利条件调查了当代中小学生的道德状况并思考了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生道德状况;法律意识;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意识

作者:临沂大学

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关键人群,其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养,并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因此,全面了解当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掌握中小学生的道德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对当代中小学生道德现状的基本情况的叙述

首先,主旋律始终高扬,爱国情感荡漾心中。在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当问到假如有外敌入侵时,99%的同学都愿意去参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参加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时,95%的学生认为心中会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100%的同学因为自己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倍感骄傲。

其次,具备基本的社会道德意识。在拥挤的公交车上,75%的学生曾主动给身边的老幼病弱残疾人让过座;在无任何人发现的情况下捡到别人的财物,62%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交给老师;在公共场所发现有小偷偷窃,70%的学生会立即向警察举报,20%的学生会勇敢地上前制止,这既反映了中小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也表明了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另外,行为习惯及判断能力基本规范。外出旅游时,有87%的学生表示不曾在旅游场所,文化古迹上乱写乱画;84%的学生自称在过马路时,即使没有警察在场也不会跨越隔离栏或者闯红灯;99%的学生在遇到长辈或老师时会主动问好;在平时生活中,63%的学生会习惯性使用“谢谢,请”等文明用语。

2.道德下滑的现状令人堪忧

首先,读书目的功利化日益严重。“读书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只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追求功利的人生态度。在生存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对于当代的学生们,读书的目的及意义已与金钱和利益不可分割。

其次,社会公德意识逐渐淡薄。面对大街上遍地的垃圾,愿意主动学雷锋做好事的同学不到10%;公交车上,愿意主动让座的只有31%;从没有乱扔果皮纸屑的学生为0;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不到5%。在一切惟成绩、金钱至上的背景下,学生的公德意识日趋淡薄。

再次,鄙视劳动,散漫懒惰。节假日,在家里主动帮长辈做家务的只有20%;在家里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只有12%;假期能主动学习的也只有35%。由此看来,在家里还能自觉帮助家人劳动,约束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少。

最后,勤俭节约意识差。当今社会经济繁荣,家庭生活都相对比较宽裕,对子女也是百般满足,学生几乎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根本感觉不到金钱的来之不易。甚至有些学生为庆祝同学生日,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用起钱来毫不手软。艰苦朴素的精神、勤俭节约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的陈旧思想。

3.中小学生道德下滑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1)空巢学生日益增多。根据统计,空巢学生比例高达53%。家长出去打工或者做小本经营的可以说遍布全国各地。而这些留守在家里的学生一部分交给了年老体衰的爺爷奶奶或者亲戚,而另一部分则直接交给学校附近的招收住读生的农户,这就致使他们在教育上有所欠缺;(2)单亲子女易走极端。摆在大家眼前的是,离婚率愈来愈高,因家庭问题造成精神伤害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样的问题学生大概可占到3%。他们身边缺少父母的爱,他们叛逆,他们表现出的是无所谓,而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易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3)溺爱让孩子心灵扭曲。计划生育的政策让孩子在家里也越显金贵,再加上经济收入的稳步上升,部分家庭也就对子女百般呵护宠爱,甚至失了分寸,孩子自然恃宠而骄。

其次,社会教育的欠缺。(1)有些社会行政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而下边特别是乡镇里的网吧、游戏室、迪厅遍地开花,无人监管,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形同虚设。节假日的网吧、游戏室人满为患,而90%的网民是学生;(2)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都认为学习没用,有钱才是硬道理,便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沉迷于网络,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3)道德信仰的消失。曾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铿锵有力,荡气回肠;曾经,“学雷锋,树新风”蔚然成风;曾经,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助人为乐……而这一切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都成了渐渐变淡了。

4.关于当代中小学生道德现状的思考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针对目前状况,个人认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2  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3  营造德育教育的氛围。认真组织好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有针对性的发表每期国旗下的讲话,而且在每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举行主题报告或演说。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和黑板报、宣传橱窗的功效,给学生宣传一些积极的健康的信息。组织学生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红岩》等教育影片,聘请知名人士来校作爱国、感恩等主题演讲。

4.4  关爱“空巢学生”和单亲子女。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登记,认真制定好关爱计划,设计好系列关爱活动。

4.5  让每一学生都有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不止以成绩评价学生。培优无可厚非,但转差尤为重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仅需要高学历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公民。多举办一些活动,如运动会,红歌赛,球类协会,郊游,参观名胜古迹,爱心捐款,植树节活动,有纪念意义的演讲报告会,感恩教育等,学生会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找到自信,激发热情,做一个有高级趣味的人。

5.结束语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教育工作才会更有针对性,而且这对采取良好的教育措施并圆满的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关注当前中小学生道德问题,科学的把握当代中小学生的特点,认真遵循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不断拓宽其理论内涵,提高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相信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下,中小学生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的社会必定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罗国杰

[3]《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刘济良

[4]《当代青年道德价值观》刘忠世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法律意识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论音乐教学品德培育的渗透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浅析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九年一贯制学生养成教育内容的研究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