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社会生活文化差异探析

2015-05-30 20:56秦艳辉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秦艳辉

【摘    要】中西方文明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社会生活文化差异也越发显露。

【关键词】东西方;生活文化;文化差异

作者: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110168

1.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是落叶归根的根源。通过社会生活文化的差异具体表现,探索造成中西方社会生活文化差异的原因。

2.差异的具体表现

2.1  节日文化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以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例如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东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源于秦朝,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人们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舞狮子等。不论是大街小巷,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在12月31日晚,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数十万人会聚集在一起,诚心地祈祷,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时,优美的乐曲奏响,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2.2  餐桌礼仪差异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互相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的餐桌举止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衣着,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这也正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相互发生正在迁移作用最好的例证。

2.3  服装文化差异

中西服装由于穿着观念不同,因此服装样式也各不相同。目前人们穿着的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从式样结构、造型、色彩选择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各有特点。这里就拿色彩来比较。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有一种崇尚红色的民族心理。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红色是最吉祥、最喜庆、最吉贵的颜色。从婴儿出生的“挂红字”,吃红鸡蛋、红花生,到结婚、生日、节日,事事都需挂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红素热烈,象征着庄严、吉祥、鲜艳,因此十分崇尚红色。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正色的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黄色占独尊的地位。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至尊、至贵的象征,是帝王之色。如果说红、黄是中国传统阶层贵族的象征的话,那蓝色就是平民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服饰色彩。蓝色符合中华民族一向对素雅、稳重色调偏爱的审美心理。用蓝色作为服饰的装饰之色,符合中国古传统礼教制约下的人们的求平淡、求朴素的审美情趣。

3.差异产生的原因

3.1  地理环境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是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意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峰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3.2  经济制度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3.3  文化传承因素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在朝代更迭中渐渐纵向了成熟。在历次朝代的更迭中,汉文化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同时又汲取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扩大了自身的内涵。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以汉文化的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判断的标准。而西方则不同,伴随着朝代更迭的往往就是外来民族的入侵,每一次的朝代更迭伴随着都是旧文化的灭亡以及新文化的产生,因而西方的文化没有主体性可言,更多的是文化的交融性和抗争性,形成了价值观的多样性和权力观。

4.结语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琴芳.中西文化的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2]蒋伟跃.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社科纵横,2006(6)

[3]甘世安.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2007(1)

[4]张朝阳,郑军.中外服饰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曾志.西方哲学史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会话含义原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