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中俄联合办学初探

2015-05-30 20:56董丹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俄语人才

董丹

【摘    要】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俄语人才缺乏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中俄高校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策略。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俄语人才匮乏的现象日益凸显,海南各高校联合俄罗斯高校培养适合海南发展的人才已经逐步启动。本文提出培养人才要因材施教,把语言用在专业和实践中,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具有一定专业领域的相关语言。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中俄联合办学;俄语;人才

作者:三亚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在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年来海南岛的发展步伐非常显著。在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大背景下,坐落于海南的高校也将面临着“走出去”的全新局面。海南岛在建设中凸显出人才匮乏、缺失等严重问题,对高端俄语人才的需求日益严峻。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范围由占主流的旅游行业,如导游,酒店,景点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商场、理疗中心等服务业不断扩大到其他领域,如:教育、房地产业、外贸出口、天然气、物流等领域。针对俄语人才的需求特点,中俄联合办学培养多元化的俄语人才势在必行。

一、中俄联合办学模式的政策支持及发展现状

苏联解体之后,从1992年9月起,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定期签署《中俄教育合作协议》,根据此项协议,双方每年互换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中俄教育合作与交流正在不断加强。进入21世纪,两国高层定期互访,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在多领域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加强。两国在政府层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甚至中小学等都开展了广泛有效的合作。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外联合办学为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契机。与很多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高等教育具有质量高、收费低的优势。

201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俄罗斯联邦进行了正式访问,并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此次会晤为推动两国务实和人文合作全面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五点中,两国总理对《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表示满意,强调人文交流是中俄关系的战略领域,支持进一步加强在该领域的交流。其中,着重强调双方支持在中国建立中俄联合大学,认为落实该项目是发展双边人文合作的重要举措。联合大学应成为双方交流经验和选择教育发展创新道路的有效平台,并为双方落实各领域共同合作项目及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此次会晤为中俄文化交流合作奠定了一个夯实的基础。

二、对俄语专业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中俄联合培养策略

在相应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内俄语专业纷纷与俄罗斯高校展开合作,成果也很显著。海南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非常适合吸引外国合作院校和留学生。那么,海南高校也必然要有区别于内地高校的联合办学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外国留学生走进来,把岛内学生送出去。

2.1  针对国家公办本科院校学生的“语言+专业”合作模式

海南高校结合内地高校的联合办学经验,多数采取“2+2”和“3+1”的办学模式,效仿内地高校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学生在国内院校学完俄语基础知识,然后到俄罗斯进行2年或1年的学习,通常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高,提高的不一定是专业素质,而是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的一种熟练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浪费了合作院校的宝贵资源,也达不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光靠一门语言是无法实现的,“语言+专业”的“2+2”合作模式才是未来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国内院校学习2年语言基础知识并且参加考试,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2年专业课程,专业由学生自选专业,比如:法律、艺术、文学、医学、计算机等。与俄罗斯学生一起学习一、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并且参加考试,用俄语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俄语语言得到强化,这种复合型人才将是海南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2.2  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语言+实践”合作模式

独立院校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已经有很多先例了,独立院校学生特点是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学习能力普遍较差,针对这样的学生就要考虑以往成功的联合办学经验是否可行。海南只有一所独立院校,即三亚学院。这是一个年轻的独立学院,俄语专业申请为海南省特色专业,因为它突出了“俄语+旅游+商务”的一个办学思路。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旅游商务、旅游学概论等旅游专业知识。那么,独立院校与俄罗斯合作办学就应该把在国内实践的机会留到国外,实行“3+1”的合作办学模式,3年的基础学习为出国奠定基础,合作大学应该选择一些有相关专业的大学,并且该校应与当地旅行社和酒店合作,用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完成最后一年学业,毕业论文应该在国外完成。在该模式下培养出的外语人才,熟悉俄罗斯酒店和旅行社的操作模式,积累了一定的俄罗斯市场信息,毕业后可以立刻投入到工作岗位,为海南岛的建设开辟新的客户群体。

三、对海南俄语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

教师作为语言专业人才,也应该得到培养和提高,向“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海南在近几年的开发中各地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教育水平低、师资水平落后的现状势必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存在不和谐,甚至会间接造成阻碍。外地教师人才在海南岛很难得到深造的机会,多数海南本地教师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也没有出国深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长远目标,那么这与提高教学水平,把握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让教师走出去,中俄高校互换教师,应是中俄合作办学和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

在海南岛的地域限制下,俄语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自身提高的机会相对不多,再加上俄语专业招生较少,导致俄语教师们无法通过便捷手段获取俄语最新信息。俄语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信息载体在海南高校量少陈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俄语专业教师们专业素质和科研质量的提高。无论是教学和科研都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最前沿的信息,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不可忽略教师的继续教育。

另外,跨文化教学意识的培养是因材施教、把握培养方向的重要环节,是充分提高教学质量,使俄语教学达到交际性目的的可靠保证,在合作办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应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俄罗斯文化知识讲座、开展第二课堂、户外实践等手段,拓宽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

中俄合作办学是整合教学资源的有益尝试,在提升中俄合作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过程中,应针对其跨文化的特征,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探索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道路,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跨文化素质,以增强其跨文化能力,进一步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N].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第002版)

[2]李石.《论区域性俄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J].外语学刊,2009(4)

[3]刘祥云.《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龍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4]周丽霞.《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J].海南研究——人才与教育,2010(3)

[5]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罗斯学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猜你喜欢
俄语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
俄语篇章中词汇重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