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学习导师协作管理班级的思考

2015-05-30 23:59黄金飞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

【摘    要】高校辅导员与学习导师在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班级的重要管理者。文章从高校辅导员与学习导师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力量不均”和“管理单一”的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分析,试从加强沟通、建立共同的班级管理目标和发挥所长等途径加强班级上的协作管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

【关键词】辅导员;学习导师;协作管理

作者: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计算机系,广州 510990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骨干力量,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同时还要积极做好与高校学习导师(高校中的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并与他们一起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为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学习导师是高校大学生除了辅导员外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又一重要力量,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更好的利用好辅导员和学习导师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习导师班级管理的现状

1、“力量不均”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辅导员与学生常常以知心朋友的方式在打交道。另,高校辅导员也担负着较多的事务性工作。例如:要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做好班级管理和党团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组织大学生开展健康的课外活动等等。而学习导师则大多数由专业教师担任,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科技竞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但也由于这个局限性和学习导师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使得学习导师与大学生接触时间少,出现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然后,辅导员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去谈心、去引导,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大学生日常班级管理上,就出现辅导员和学习导师在管理上出现“力量不均”的现象。

2、“管理单一”

学分制使得班级的概念淡化,学生上课分散,对营造一个团结班集体就非常困难,这也削弱了学习导师在整个班集体面前进行指导和教育的机会。同时,由于同学上课时间不同,很难集中时间开展班级活动。大部分的班级管理都是通过班会的形式来开展,方式欠缺。学分制下,学习导师独立主持一个班会的,就是在开“选课指导会”时。尽管学习导师一再要求学生不要单纯为了混学分,但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学分要求,也只能从容易拿学分的角度去选课。总体来讲,单纯的通过班级会议的管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习导师协作管理班级的难点

1、学生主动性不够

部分学生学习上出现问题不主动找老师解决,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就有导致挂科的可能。参与的比赛和申请的项目,有能力的学生想着这自己解决,与学习导师缺乏交流;部分学生则没有老师督促就不做,不主动找老师探讨,项目一直拖到最后期限才匆忙完成或者完不成项目。另外,有个别学生遇到挫折或遇到被骗都不主动找老师解决,甚至有些学生不想给辅导员知道,这都是错误的。因此,学生主动性差也影响着班级管理,部分学生过度依赖老师,等着老师来获得帮助;参与各种活动主动性差,老师推一下就动一下,缺乏主动参与和交流的积极性。

2、辅导员和学习导师考核不同

辅导员与学习导师不同,是专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日常主要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是专职。辅导员的考核主要是由主管部门考核、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内容组成。考核内容主要还是辅导员日常主要工作内容,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班级管理、奖助贷工作等等。因此,由于辅导员和学习导师工作性质的不同,考核内容的不同,使得学习导师和辅导员很难达到共同协作管理班级的目的。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习导师协作管理班级的途径

学习导师与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要实现其在工作上的相互协作、支持和配合,既要明确各自职责,又要建立相互协作管理班级机制,使德育目的最大化。在管理上,辅导员要从系和年级着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宏观管理;学习导师则从班级入手,以每个学生为单位,注重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个体指导。

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充分重视学习导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对学习导师工作的需求。这就需要对辅导员和学习导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进行完善。例如,在学分制制度下,选课的自由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迷茫同时造成混学分的情况,这需要对其学生选课实际指导的效果上进行考核。学生学业成绩不及格,上课听不懂等情况,都需要学习导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的指导,而不仅仅依靠辅导员的思想教育。辅导员的考核也针对新的实际工作内容,增加新内容,同时也合理的设置考核机制。

2、建立共同的目标

提高班级集体归属感,建设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学习导师和辅导员因很少在一起工作,这需要彼此进行积极沟通。学分制下,同一个班级学生选修课程的时间和地点不一样,而学生因兴趣不同参与的课外社团也有可能不一样,这使得班级同学一起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定程度削弱了同学们的班级归属感。学习导师和辅导员需要在活动开展上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指导,同时积极参与到班级集体活动上,使得同学们感觉班级有爸爸妈妈,有兄弟姐妹,有家的感觉。有了对班级的归属感,同学们在班级事务才有积极性。

3、采取多元化方式管理班级

学习导师和辅导员既要发挥各自所长进行专业指导,也要必须结合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多项指导,在学业、心理、职业生涯上做好指导教育。学生专业学习上出现多门挂科,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依赖辅导员,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导师进行倾诉,让学习导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痛苦进而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另外,学习导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指导上,学习导师结合专业发展动态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指导。辅导员则引导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相关技巧,培养其规划的意识。

四、小结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学习导师和辅导员要积极拓宽在网络上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学习导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凭借网络的便捷弥补学分制条件下班级集中性的劣势,也可以弥补学习导师与学生相处时间少的问题。不管怎样,辅导员和学习导师在班级管理中就像小鸟的一双翅膀,只有共同努力,协调管理才会使班级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肖进.完善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育人格局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年3月,第31卷,第2期

[2]吴华丽.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1月,第26卷,第1期

[3]张娟.班主任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科教文匯,2013年3月(下),总第237期

作者简介:黄金飞(1985-),女,广东人,硕士,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思考
如何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