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彩词汇看中法文化差异

2015-05-30 23:59杨智文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差异

杨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法两中语言进行了比较之后,发展这两种语言在语言习惯和象征意义方面都有差异性,可以看出这两者在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中都有一定的差距,说明了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对这两种语言进行运用的时候,要对其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从而利用文化来提升语言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色彩词汇;中、法文化;差异

作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语言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直接的体现出文化,色彩词汇在语言的表达中作为一种有特色的词汇,能够让人们通过感官对色彩进行认知,不同的色彩词汇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也不同。通过对中、法两种语言进行色彩的对比之后,得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在思维方式、文化风俗中也有着差异性。

一、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文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正式的文化,在正式的文化中,主要涉及的有: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普通的文化,主要涉及的有:文化风俗、生活方式和生活的习惯。当人们在对语言进行学习和运用的时候,就会对相应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语言都是各式各样的,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但是任何一种语言与文化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文化是语言产生的基础,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和语言之间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语言作为文化其中一个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同样语言也是文化的储存器。因此,在继承和传播文化的时候,必须依靠语言,如果没有语言,文化就不会被传播出去。然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在实际生活的交流中,都是以自己地方的语言出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应的误会。所以,想要中、法之间更好的交流,就必须要掌握两国的语法、词汇、语言习惯以及一些语言的常识问题,在这基础上还需要对两国的文化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两国语言的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

二、探讨中、法两种语言的色彩词汇

1、黄色

在法国的文化领域里,黄色代表着妻子不贞、丈夫受骗,在中国汉语中的意思就是“戴绿帽”的意思。在《圣经》中,传统的叛徒犹太就会穿着黄色的衣服,因此黄色在中世纪的时候被看作是最低级的颜色。在法国把一些不正当的新闻报道称为“黄色”新闻,在法语的成语里,黄色属于贬义词。

在我国不同的时期,黄色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封建社会里,黄色代表着至高无尚的皇权,只有皇帝才能穿上黄袍,然而在中国古代里,东、南、西、北四个位置是用颜色来代表的,黄色在中间的位置。

2、白色

白色是古希腊人的最爱,所以在欧洲人们也很喜欢白色,在歐洲很多的神像都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这些神像的衣服颜色和身体颜色都是白色的,白色是神性、理想的色彩,在白种的欧洲人而言,所追求的就是大理石那样的白色。在法语中,白色代表着比较神圣、纯洁的含义,由于法语和汉语色彩含义不一样,白色的含义大部分呈中性。

而在我国,白色在传统代表着丧服的颜色,在一些地方中办理丧事的时候,就会穿着白色的衣服、白色的帽子、白色的鞋,因为白色和丧事习惯联系在一起,所以又有着哀伤和不详和的意义。

3、红色

在我国,一般红色代表着温暖、吉利、热情的意义,再后来被延伸到美满的含义。在很久之前,山顶洞人通过红色来装饰自己居住的地方和自己的身体,在周代利用红色来装饰宫殿。在服装方面,在隋唐之后,红色作为高官穿的朱衣、绛纱袍的服装颜色,同样也是妇女衣裙的颜色,在明代时期,妇女的礼服也是用红色制成的,也是妇女出嫁时的服装颜色,一直到现代都是如此。

红色和火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火能够解决寒冷问题,也能驱赶猛兽,因此,红色又有着辟邪、避凶的含义,再次延伸就有了吉利、喜庆的意义。在我国的婚事中,一般都是利用红色来做新娘的嫁妆,新娘的衣服也是红色的,在婚礼中,新娘、新郎都要佩戴一朵红花,在中国“红双喜”作为婚礼中的代名词。同样,红色也代表着一种情绪,因为人们在生气或者是激动的时候,都会满脸通红。

然而,在近代的时候,红色象征着革命的意义,在我国的国旗和党旗里,红色都是象征着革命、热情和胜利。但是在法国,对红色就没有那么多的热爱和喜欢,在法国的15、16世纪,红色象征着狡猾,因此在法语中,红色具有一定的变贬义。

三、色彩词汇和文化的遗传

经过前面对色彩词汇和两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分析,不难发现中、法两国在对文化遗传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汉语中,色彩词汇有着很深的影响力,有的词汇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是法语中的色彩词汇和中国的不一样,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很多的词汇已经不在被使用了。出现这种语言上的不同,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和法国人的认知方式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差异造成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认知方式主要是按照先前的思想,将大多数人的看法作为自己的看法,人云亦云。这种方式在中国一直被延续着,这样就会出现旧的知识不会被淘汰,新的知识会慢慢深入人心。但是这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创新思维,将人们独具个性的一面抹杀掉,人们只是借用先前所认可的想法,来进行学习。

但是在法国对词汇的传承和延续和中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别,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法国传统文化史中的变动。首先是文艺复兴的时候,法国人以复古古希腊文化的理由,对当时的哥特文化进行了否定,为了反对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实现民族统一,这些否定的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文化的传承。17世纪的法国,由于君主的思想比较浓烈,相应的作家、艺术家需要按照王权的政治标准来进行创作,但是在启蒙运动之后,打破了原有的要求和规范,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想法。通过中、法两国的文化和语言在传承方式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所在,需要通过语言来认识和探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中、法两国的文化、语言色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决定着语言的语义范围和语言的含义,在一定的程度上语言又能够将民族的文化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李东峰.色彩词汇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2)

[2]孙静.文化差异在颜色词汇中的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2(10)

[3]苏琪.浅析中法颜色词汇蕴涵的文化差异[J].大家,2010(6)

猜你喜欢
差异
“再见”和bye-bye等表达的意义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