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咏著述叙评

2015-07-02 01:41江增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印本宣城刻本

江增华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241002

高咏著述叙评

江增华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241002

在扼要介绍清初诗人高咏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对其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高咏一生诗文著述繁多,可惜存世极少,现仅发现《遗山堂集》《遗山诗》。其中,《遗山堂集》主要辑录了高咏的赋、词和诗;而《遗山诗》脱胎于《遗山堂集》,只辑录高咏的诗。高咏早期作品多慨叹穷愁之怨,悲愤不平,少怨而不怒、温柔敦厚之风,乏戒鉴教化之旨,却露才使气,议论为诗,呈宋诗之径露、拙实、瘦劲之风貌。后期作品多为典型的御用文人的阿谀之作,几乎全含有颂圣的内容,连篇累牍。由此可知,高咏一生中诗歌内容与诗歌风貌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彰显了人生际遇与诗学风貌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高咏;著述叙录;诗文风貌

清初著名诗人高咏,是“宣城体”的重要作家之一。对其生平述略,著述勾稽、叙录,评述诗文风貌,标举其诗学成就,愿研读高咏著述者能略知津梁,或免翻检之烦,裨益于“宣城体”诗学探研。

1 生平述略

2 著述叙录

高咏工文词,尤长于诗,与施闰章共同主持清初东南(宁国府)诗坛数十年,时称“宣城体”,为“宣城体”重要作家之一,著有 “《萧江游草》《遗山诗集》《若岩堂全集》五十卷”[5]卷226和《洪州草集》[6]卷6。《清诗别裁集》著记高咏“著有遗山堂诗”[7]卷12,《清史稿》著录高咏“有《遗山堂》《若岩堂集》”[8]列传271。高咏诗文著述虽繁多,但大部分未刊行存世,现仅存清初钞本《遗山堂集》与王相辑刻的活字印本《遗山诗》行世。特叙录如下:

(2)《遗山诗》,清初高咏撰。高咏,号遗山,以号称诗集名,故称《遗山诗》。活字印本,四卷,竹纸,线装,尺寸为19.7×14.3 cm。此集存录于王相(1789-1852年)信芳阁印本《国初十家诗钞》(10种75卷,清道光十年(1830年)王相辑印)中,得以行世。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均藏有此印本。

《遗山诗》编排体例:卷首为郑方坤《遗山诗小传》。后依次为卷一:四言古诗、乐府、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七绝。卷二(京台作):五古、七古。卷三 (京台作):五律、七律。卷四(京台作):五排、七排、五绝、七绝。后附:惜庵王相识记。

《遗山诗》版本概略:《遗山诗》脱胎于钞本《遗山堂集》,两集有承传流变关系。其一,从两集内容上看,虽《遗山诗》中没辑刻赋、词,但其中诗歌基本与《遗山堂集》中诗作一致。其二,王相本人在《遗山诗》后附的识记中曰:“先生诗未见刊本,余辑十家诗将竣,得此旧钞喜甚!即以编入。”[10]卷4可知王相是以钞本为母本辑选诗作而印的四卷本《遗山诗》。此诗集版本今存王相信芳阁活字印本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持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独家影印本(2010年12月出版)两种。

3 诗文风貌述评

高咏一生,早得诗名,然科场失意,晚年始入科闱,坎坷穷愁,以病善终。顾其一生诗作,皎然以入闱而分泾渭。

入闱前诗歌一为慨叹穷愁之怨,悲愤不平,少怨而不怒、温柔敦厚之风,乏戒鉴教化之旨,却露才使气,议论为诗,呈宋诗之径露、拙实、瘦劲之风貌。其古体诗有的辞气纵横,音节铿锵,很能显示他的才气,如《李中丞歌》《临江中秋同诸公慧力寺泛舟回遂集愚楼玩月分体各赋》。另有诗中流露对清廷的不屑与抗拒之意:“清初称满洲为金,唯汪琬钝翁类稿及咏集有之。”[11]582施闰章评曰:“阮怀壮齿负才,郁郁不得志,其言多悲愤,毋乃皆有所蔽而未闻道乎……其修辞也郁以秀,其感兴也怆以深。”[6]卷6陈允衡跋略“歌行持格,则近拘使才,则易放若行乎,不得不止乎,不得不止非天授而兼功力,不能擅场。阮怀诸篇正有得心应手之妙。”[12]卷10郑方坤撰评:“所为诗音节雄宕,波澜老成,与焦获孙豹人,同谒至极,然溉堂刻意杜陵,其率易颓唐处,时亦阑入宋派。”[1]卷首袁行云叙评:“格调学宋,与施闰章相近。”[14]199均实为公允之评述。

以上述评,可知高咏一生中诗歌内容与诗歌风貌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高咏早年诗多凄怆之音,‘其修辞也郁以秀,其感兴也怆以深’,晚年多颂圣和点缀升平之作,盖不以穷愁之调以终其身”[16]41,彰显了人生际遇与诗学风貌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1]赵宏恩.江南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杨钟义.雪桥诗话[M].民国求恕斋丛书本.

[4]张亚权.康熙十八年博学鸿儒科综录[DB/OL].[2014-12-10].http://bbs.gxsd.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941'2008-3-17/2014-4-13

[5]何绍基.重修安徽通志[M].清光绪四年刻本

[6]施愚山.高阮怀洪州草序[C]//学余堂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清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刻本

[8]赵尔巽.清史稿[M].民国十七年清史馆本

[9]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典籍与传统文化网[DB/OL].[2015-01-08].http//202.113.20.150/gj/jian.asp.?/2014-4-15[10]王相.惜庵王相识记[C]//遗山诗.清道光十年信芳阁刻本

[1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2]陈允衡.高咏诗跋[C]//施念会曾.张汝霖辑《宛雅三编》.乾隆十四年刊

[13]郑方坤.遗山诗小传[C]//遗山诗.清道光十年信芳阁刻本

[14]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8

[15]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M].清同治刻本

[16]李圣华.论宣城派[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40-45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8.016

2015-02-10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历代安徽诗文名家别集整理与研究”(AHSKY2014D105)。

江增华(1964-),安徽无为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籍整理。

I207

A

1673-2006(2015)08-0058-03

猜你喜欢
印本宣城刻本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开放融合环境下预印本发展态势分析*
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
《宣城小镇》
重视预印本及其系统生态建设
宣城以外看宣城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