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5-08-01 00:12陈萍
当代医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产科腹膜出血量

陈萍

改良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陈萍

目的 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146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均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n=73),改良组给予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剖宫产术,对2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外观及术后恢复时间上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损伤小、切口美观、术后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剖宫产;改良;传统

剖宫产术是一种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改良剖宫产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1],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剖宫产术式之一,因其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切口美观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孕产妇和医务人员所接受。现以本院收治的73例行改良剖宫产术的孕妇为例,探讨改良剖宫产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孕产妇146例,年龄20~34岁,平均(24.0±1.6)岁,将146例孕产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n=73)。改良组为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孕周37~40周,平均(38.86±1.35)周,初产妇68例,经产妇5例,体质量(62.56±4.69)kg。对照组为采用传统剖宫产术的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38.57±1.42)周,初产妇70例,经产妇3例,体质量(63.12±3.85)kg。对比2组产妇的子宫切口愈合、腹腔粘连、腹壁粘连以及开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等情况[2]。146例产妇除了使用的手术方法不同以外并无其他腹腔手术操作史。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体质量、合并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改良剖宫产术:切口取两髂前上棘连线下约2~3cm(即Joel-Cohen切口),取横直切口,长度约12~14cm(具体依胎儿大小),在切口正中处切开皮下脂肪2~3cm,术者及助手用食指及中指均匀向两侧用力撕开皮下脂肪,横向切开腹直肌前鞘约2cm,继向两侧钝性分离至皮肤切口等长处,沿中线向两侧分离腹直肌暴露腹膜,取子宫下段上1/3处,横向切开膀胱子宫腹膜反折2cm,向两侧圆韧带方向钝性撕开腹膜入腹,选择子宫下段肌层切一小口,向两侧撕开肌层约10cm进入子宫腔,常规娩出胎儿,吸净宫腔内残余羊水,钳夹子宫两侧血窦,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u,按摩子宫,牵拉脐带,不徒手剥离胎盘,促其自然剥离,用纱布拭净宫内血液,在腹内用1号可吸收线锁扣缝合子宫切口,如两端有出血情况时单独缝合止血,顺式检查产妇两侧妇件,对合壁腹膜,不予缝合,腹直肌处间断缝合2针,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用4号可吸收线褥式缝合皮内和皮肤3针,Allis钳钳夹2~3min,最后覆盖无菌敷料,手术结束。术后常规留置导尿12~24h,预防性静脉注射抗生素2d,不用腹带,不拆线。

传统剖宫产术: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正中纵切口,常规切开腹壁和子宫各层,娩出胎儿,术后单层缝合子宫肌层,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缝合筋膜以及皮下和皮肤各层。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常规进行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x±s)

3 讨论

剖宫产术如今已广泛运用于产科,是临床解决高危妊娠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本院采用改良剖宫产术式,不仅保留了新式剖宫产术[3]的优点,又对其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与传统剖宫产术比较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Joel-Cohen切口选择在Pfannenstial切口上方2~3cm,该处脂肪最薄,取横切口与皮肤皱壁处的纹理易对合,术后瘢痕少,不影响腹壁美观,而且该处血管少,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又尽量保留了脂肪层血管的完整性,手术时出血量减少,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恢复,易被年轻女性所接受。

(2)皮下脂肪、筋膜均采用撕拉法,撕拉法有利于充分暴露切口,使腹直肌与前鞘切口上缘及下缘的肌腱在直视下容易分离,从而使两侧腹直肌比较容易撕拉开而不致断裂[4]。

(3)选择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避免胎头高浮造成的娩出困难,子宫切口距离子宫体3~4cm处肌纤维韧性好,收缩能力较强,可以迅速关闭血窦,减少出血量,并可以减少因切口延伸而导致的子宫动静脉的损伤以及膀胱和输尿管的损伤,另外,由于该处子宫肌层上下厚度均匀,缝合后解剖对位好,利于恢复。

(4)血管钳钳夹子宫断端,既有利于止血,又能避免由于挤压造成羊水回流而引起的羊水栓塞。

(5)对子宫断端进行缝合时,无需将子宫提出腹腔外,进一步减少了肠粘连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子宫的恢复。

(6)采用一次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可保证切口的血运良好,减少了过多的缝线造成的对组织的不良刺激,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提高了愈合率。

(7)腹膜不予缝合,4号可吸收线褥式缝合皮内和皮肤3针,既减少了缝线的刺激和过多缝线造成的吸收不良、牵线反应,又利于刀口渗出液的引流。过去认为常规缝合壁层腹膜及脏层腹膜,可减少术后腹膜粘连,但动物实验表明,腹膜缝合可造成腹膜局部的缺血、坏死、炎性反应和异物反应,易造成粘连[5]。

(8)改良剖宫产术由于操作简便,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对肠管的刺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加快了产妇的恢复速度和早期泌乳,促进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本院产科采用改良剖宫产手术,该术式顺应产科解剖学特点,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既缩短了产妇的住院时间,又减少了切口瘢痕和硬结的形成,愈合更美观。与传统剖宫产术式相比,改良剖宫产术优势更为明显,临床值得推介,但本研究认为,近年来,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母婴的预后,但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其危害不言而喻。据报道,剖宫产的增多可使新生儿肺部并发症高于阴道分娩儿;产妇易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损伤感染、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等并发症[6]。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母儿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等剖宫产指征外,社会因素正成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7]。所以,要控制剖宫产率,这就要求产科医生在临床工作时必需具备高度的医疗责任心和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熟练手术操作,对于能够阴道顺产的产妇应尽量施行阴道分娩,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手术给产妇所带来的不适和不良反应,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和促进产后康复,提高产科医疗质量[8]。

[1] 孙红霞,张文淼.三种不同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形成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18):2869-2871.

[2] 刘云珍.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影响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3):38-39.

[3]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8-55.

[4] 董健红.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4):39-40.

[5] 陈春林,宋小磊.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4):276-279.

[6] 张锦阳.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1):1603-1605.

[7] 刁玉华.目前剖宫产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应对措施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108-2109.

[8] 于广山,李泽世.改良式新式剖宫产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29

江西 330322 江西省永修县恒丰中心卫生院 (陈萍)

猜你喜欢
产科腹膜出血量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