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协同创新的利益博弈及合作促进策略研究

2015-10-14 15:44徐晓丹吴文强
关键词:知识产权利益协同

徐晓丹,吴文强



高校协同创新的利益博弈及合作促进策略研究

徐晓丹,吴文强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6)

高校协同创新是我国整合创新资源、增加高水平知识效益的系统工程。而各协同方围绕利益分配而形成的博弈问题是影响高校协同创新长期、稳定合作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各协同方合作、博弈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高校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利益分配指数、合作收益、违约罚金、违约收益等经济要素对协同主体合作、博弈行为的影响。根据模型分析与讨论,深化高校协同创新的合作力度,应增强政府激励、健全知识产权规制、营造合作环境并创新合作模式。

高校;协同创新;演化博弈;合作力度

一、前言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等院校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为获取创新成果,通过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从而完成一项技术或知识创新的活动过程[1]。赫尔曼·哈肯认为协同创新的发展依赖于“1+1>2”的协同效应;而杨玉良教授指出,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相同或相似的单元之间的合作,并由此产生互动与共振放大效益,形成高效有序的创新机制。尽管学者们对协同创新的具体解释稍有不同,但无论是哈肯基的“协同效应”还是杨玉良的“共振放大效益”皆指明了高校协同创新的本质是以高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联盟成员间建立的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

高校协同创新的这种合作关系有助于各方协同主体共享创新资源、互补智能结构,以较少的人力与资源代价创造超过各方自主创新所得利益的合作收益。根据资源依赖性理论,高校、政府、企业等组织均是无法完全摆脱外部依赖而孤立运转的。单个组织的资源也是相对匮乏的,尤其在创新需求上,若政产学研各方都能充分汲取环境中可利用资源,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必将形成优势互补、加速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然而,高校协同创新过程并不是仅有纯粹的合作关系,利益博弈是各方主体逐利动机的最佳体现。如果说,合作揭示了高校协同创新成果与收益的来源,即把利益这块“蛋糕”做大的过程,那博弈则呈现了协同创新的利益配置,即如何分配“蛋糕”的过程。同时,博弈将使得各协同方付出更高的合作代价,而这可以直观地体现在经济方面,如知识转移的交易费用、沟通的信息成本、维持协议的风险成本以及监督成本等的增加。

因此,深入剖析高校协同创新的利益博弈过程,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对防范各协同方产生利益冲突、促进协同创新深度合作有重要意义。而在这方面,国内外学者们已经有了一系列研究,如Motoyama围绕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指出协同创新的利益博弈焦点在于合作项目的显性输出(如专利、出版物、许可和衍生资产等)以及隐性输出(其他无形的经济、社会效应等)[2];Bai等针对研发合作的显性输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的成本分担对协同创新的利益配置有重要意义,应该其从成本角度探索促进研发合作的激励政策[3];Amaldoss等则分析发现,协同创新的利益配置与创新主体的贡献水平(资源投入比例、知识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贡献水平的差异性才是协同创新博弈行为的根源[4];薛克雷等通过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揭示,协同创新主体的合作深度与合作收益正相关[5]。

由此可见,学者们的研究充分证明了“成本-收益”对高校协同创新“合作-博弈”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鲜有学者透过具体、复杂多样的经济因素(尤其是政府政策、制度环境形成的经济变量)研究协同创新利益博弈与配置,而通过建立一个新型的高校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将对这个问题予以深刻解答。

二、高校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

(一)模型假设

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参与群体的有限理性及信息的不完全性。在Taylor和Jonker提出的模仿者动态方程中,群体行为策略的适应与调整是类似生物进化的动态演化过程[6]。该模型假定群体的每个成员在特定条件下只能选择一种行为策略,t表示时间,是成员i的纯策略集,表示成员i在时刻t时选择对应行为策略的概率,则复制动态的微分方程为:

(二)建立演化博弈模型

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各方协同主体的行为策略因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而异。按成果共享的支付形式,协同创新可分为:(1)固定支付模式,即协同方向高校等主要科研机构支付一次性的知识转移或专利、知识产权转让费用;(2)产出共享模式,即各协同方按资源投入比例分配成果利益;(3)混合模式,即其他协同方向主要科研机构投入固定的研发成本,并在成果转化的市场收益中进行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7]。混合模式是协同创新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合作模式,本文以混合模式为例,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

假设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中只有高校、企业两个成员(高校是科研主力角色),双方行为相互独立,均可以选择合作行为策略“协同”(即从前期到后期一直保持协同创新的合作行为,记为)、博弈行为策略“不协同”(即协同创新中期违约,记为)中的任何一种行为。则协同创新前期,高校要承担研发的全部成本,而企业对高校的前期转移支付为;中期,若高校或企业中途违背契约,独自研发成果,各自获得独创(违约)收益分别、,但要支付对方固定罚金(、);合作后期,即双方始终坚持“协同”策略并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阶段,企业对高校转移支付是总收益的一定比例(即可视为高校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指数)。

在不考虑研发风险的情况下,假设高校、企业均选择“协同”策略时,不仅可以获得合作收益,也将收获政府认定后的奖励、。当双方选择的概率分别为、,、,由此可以得到高校协同创新的博弈矩阵(如表1)。

表1:高校协同创新的博弈矩阵

即,

其中,

表2:动态系统局部稳定性分析

图1:高校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相位图

(三)模型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演化博弈的相位图可以看出,鞍点E将相位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ABED所代表的博弈区域,在该区域,在该区域高校与企业都容易违背协同创新的联盟协议,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不稳定;二是BCDE所代表的合作区域,在该区域高校与企业都倾向于遵循协同创新的联盟协议,保持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同时,合作区域、博弈区域的面积表征二者行为的概率,取决于、实际值。而根据上述、的取值公式,可以进一步得到各参数对高校、企业协同创新行为的影响(如表3,表3中“×”表示无影响,“○”表示影响不明,“+”表示随参数的增加而增加,“-”表示随参数增加而较少)。

表3:各项参数对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

三、高校协同创新的合作促进策略

通过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政府激励与控制政策、知识产权的契约规制、协同创新的合作环境及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都将影响高校协同创新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强化高校协同创新的合作促进策略。

(一)强化政府干预手段,健全激励政策

(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知识产权交易

围绕知识产权的利益分配博弈是阻碍协同创新的深入开展与联合攻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上述分析可知,各协同方拥有追求更高利益分配指数的天然趋性。因此,逐步完善协同创新相关的知识产权契约制度、明确协同创新成果研发的权利与责任有助于稳固协同创新各方利益主体的联盟关系。一方面,要推动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的契约制度走向“章程化”[12]。“章程化”是为了维系协同创新联盟间知识产权交易的稳态。协同主体间如何出让知识产权进行知识再生产、如何分配新成果带来的合作收益,这些不仅需要有可强制执行的协议加以规范,也要形成常规的工作范式。另一方面,要建立知识产权共享、转移的协商机制。基于契约的信任协商系统处理知识共享和产权转移问题,有助于促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这也是协同各方相互了解、共同商讨利益配置问题的方案制定过程。

(三)优化协同创新合作环境,打造和谐的创新生态系统

(四)探索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夯实合作基础

[1] 李守伟,霖琳,李备友.基于 2011 计划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设计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 27(6):49-54.

[2] Motoyama Y. Long-term collabo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nano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Japan[J].Technology in Society,2014,36:39-51.

[3] Bai Y, O' G C, Brien. The Strategic Motives Behind Firm's Engagement In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New Explanation From Fou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Modelling in Management,2008(2):162-181.

[4] Amaldoss W,Meyer R J,Raju J S,et al.Collaborating to compete[J].Marketing Science,2000,19(2):105-126.

[5] 薛克雷,潘郁,叶斌,等.产学研协同创新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11-16.

[6] 张良桥.论进化稳定策略[J].经济评论,2003(2):70-74.

[7] 詹美求,潘杰义.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08,29(1):8-13.

[8] Taylor P,Jonker L.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J].Mathematical Biosciences,1978,40:145-156.

[9] (瑞典)乔根·W. 威布尔.演化博弈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5.

[10] Bozeman B,Gaughan M.Impacts of grants and contracts on academic researchers’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7,36(5):694-707.

[11] Seppo M,Rõigas K,Varblane U.Governmental Support Measures for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Comparative View in Europe[J].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14,5(2):388-408.

[12] 李伟,董玉鹏.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归属原则——从契约走向章程[J].科学学研究,2014,32(7):1090-1095.

[13] 虞佳,朱志强.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通报,2013,29(7):225-230.

[14] Bektaş Ç,Tayauova G.A Model Suggestion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6:2270-2274.

[15] 黄陈冲.校企联盟:我国产学合作组织的创新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4.

本文推荐专家:

姚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高明,福州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The Interest Game and Cooperation Promotion Strategies about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XU XIAODAN, WU WENQIA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16)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to integrate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outputs of the high-level knowledge. However, the interest game between cooperative partners has a bad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refore, based on a collective game analysis,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is built to analyze how 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benefit distribution index, cooperation benefit, default fine and earnings affect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game behavior. Combined with model analysi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increasing government stimulus, encouraging and perf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ulation, creating a cooperative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ng cooperation mode to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intensity of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volutionary Game; Cooperation Intensity

G646

A

1008-472X(2015)09-0027-07

2015-06-17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其提升途径研究》(项目批准号:FJJKCGZ13-015)

徐晓丹(1965-),女,福建闽侯人,福州大学组织部长,研究员,厦门大学教育博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吴文强(1988-),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利益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