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颅内血肿的对比分析

2015-12-21 06:24白小飞高永开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延安7160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锁孔开颅入路

白小飞 高永开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延安 716000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颅内血肿的对比分析

白小飞 高永开
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延安 716000

目的 探究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并与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 将2011-04—2013-04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血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ESS评分、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降低患者的昏迷指数,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传统开颅手术;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是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在首次发生卒中的患者中占13%~20%[1],且预后较差,还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包括颅内压急剧增高、急性脑积水、脑干受压、血肿扩大、癫痫、感染等。传统的开颅手术能在直视下有效清除患者的血肿,同时解除颅内高压现象,止血效果良好。目前采用的神经内镜技术对脑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创伤小、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重要术式。我院为探究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与传统开颅手术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04—2013-04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血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0岁,平均(58.2±4.3)岁;血肿量28~69mL,平均血肿量(42.4±4.9)mL。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7~69岁,平均(57.8±4.1)岁;血肿量30~70mL,平均血肿量(41.9 ±5.2)mL。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病灶定位检查,确定切除的骨瓣位置及范围,移除骨瓣后,将硬脑膜打开,在非功能区大脑皮层进行造瘘[2],在到达血肿腔后利用显微镜下吸引器与双极电凝清除血肿进行血肿清除,随后缝合硬脑膜,去除骨瓣防止颅内压升高。

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取4~5cm长的切口,直径2~3cm的骨窗,在非功能区大脑皮层进行造瘘,然后使用细脑压板将血肿牵开并显露,同时使用神经内镜、吸引器、双极电凝对血肿进行清除。若术中出现活动性出血则给予双极电凝器止血,若出现渗血则使用明胶海绵或止血纤维进行压迫止血。待血肿完全清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灌注,同时观察60s内是否还存在可疑活动性出血,最后使用止血纤维将血肿腔覆盖。止血结束后将硬脑膜缝合,为防止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可使用人工硬脑膜进行修复。2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后的3d时进行头颅CT复查。

1.3 观察指标 使用ESS(欧洲卒中)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另外使用GCS(格拉斯哥)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昏迷情况进行判定。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痊愈:患者术后无残疾,神经功能未发生缺损;显效:患者术后发生1~3级残疾,神经功能出现10%~54%缺损;有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出现55%~82%缺损;无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出现83%以上缺损。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2组患者治疗后的 ESS 评分 、GCS 评分比较 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的 ESS 评分 、GCS 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的 ESS 评分 、GCS 评分比较 (±s,分)

注:2组患者手术后的ESS评分、GC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ESS评分 GC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0 35.3±12.568.1±12.7 5.6±1.7 8.3±1.9观察组40 34.9±13.188.6±14.5 5.5±1.9 13.1±1.8 t值0.1397 6.7264 0.2481 11.5991 P值0.8892 0.0000 0.8047 0.0000

3 讨论

颅内血肿在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较为常见,该病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死率较高,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一旦超过3d则可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现阶段大多数研究均指出[4],尽早的将血肿清除能有效降低血肿对周围脑组织造成的继发性伤害,短时间内将血肿清除就能减少血肿的吸收,促进患者康复。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手术本身的适应证具有局限性。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与微创外科在临床上的不断尝试,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且效果良好。神经内镜锁孔入路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以下优势:(1)术中能清晰的观察到大脑深部的解剖结构,通过成像系统将狭窄的手术通道、血肿腔结构与责任动脉完全暴露出来,同时术者还能在内镜下进行双手操作。(2)内镜下手术采用了到血肿腔最短的路径进行入路,不仅降低了脑组织的不必要暴露,同时还减少了手术源性附加的脑损伤[5]。(3)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且切口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了医疗费用。本次研究发现,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的总有效率、ESS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开颅手术(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同时降低患者的昏迷指数,促进病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1]佘磊,李育平,张恒柱,等.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颅内血肿的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1(1):33-37.

[2]严正村,张宪,董伦,等.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362-363.

[3]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等.神经内镜鞘外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7):740-742.

[4]纠智松,周锦尧,邱晓瑜,等.神经内镜下清除颅内血肿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7):674-677.

[5]游涛,谭兴萍,胡稻,等.神经内镜辅助超早期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34-34·

(收稿2014-05-10)

R743.3

B

1673-5110(2015)02-0112-02

猜你喜欢
锁孔开颅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锁孔(外一首)
巧开锈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