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美芬和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差异分析

2016-01-27 13:10龚如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纳洛酮盐酸

龚如燕

盐酸纳美芬和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差异分析

龚如燕

目的探讨比较盐酸纳美芬和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救治效果。方法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纳洛酮组和纳美芬组,各50例。分别给予盐酸纳洛酮和盐酸纳美芬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美芬组总有效率高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用药后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反酸嗳气1例、恶心呕吐1例、食欲减退1例、头晕头痛2例);纳洛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反酸嗳气5例、恶心呕吐5例、食欲减退8例、心悸胸闷3例、头晕头痛5例);纳美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中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优于纳洛酮,值得临床借鉴。

急性酒精中毒;盐酸纳美芬;盐酸纳洛酮;疗效差异

急性酒精中毒在急诊科的抢救疾病种类中较为常见,在短时间内过量酒精摄入可导致患者神经、心脏及肺脏等组织和器官损伤。急性酒精中毒需要及时有效救治[1]。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中,盐酸纳洛酮和盐酸纳美芬均有较好临床效果[2]。但上述两种药物的救治效果差异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观察盐酸纳洛酮和盐酸纳美芬的治疗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标准,同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兴奋症状、昏迷、共济失调或嗜睡等),同时排除合并有脑卒中患者、药物中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临床表现患者、非酒精因素所致的昏迷患者。上述患者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纳洛酮组和纳美芬组,每组50例。纳洛酮组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5±6.7)岁;摄入含酒精饮品类型:摄入白酒38例、啤酒8例、两种混合摄入4例;平均摄入白酒量(742±63)ml;平均摄入啤酒量(3247±139)ml。纳美芬组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5±7.1)岁;摄入含酒精饮品类型:摄入白酒39例、啤酒6例、两种混合摄入5例;平均摄入白酒量(749±55)ml;平均摄入啤酒量(3251±126)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救治(洗胃清除胃内残余酒精、吸氧、给予胰岛素及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类药物、保护胃黏膜类药物、监测患者心率、呼吸等)。纳洛酮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14)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起初给予不同剂量静脉推注,昏睡患者应用0.4mg(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推注;浅昏迷患者起初剂量为0.8mg(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推注。而后应用纳洛酮静脉滴注(剂量为20μg/kg,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纳美芬组患者应用盐酸纳美芬(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123)治疗:起初应用剂量为0.1mg静脉推注(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25ml中),昏睡患者应用剂量为0.1mg(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浅昏迷患者应用剂量为0.2mg(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心悸胸闷、头晕头痛)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用药后60min心率、呼吸、脉搏、血压恢复正常范围内,意识恢复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急性酒精中毒症状基本消失,在用药后的180min心率、呼吸、脉搏、血压恢复正常范围内,意识有所恢复,能够回答提问但不能完全应答,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改善,意识仍不清楚,不能提出的问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纳美芬组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8.0%;纳洛酮组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纳美芬组总有效率高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用药后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纳美芬组用药后清醒时间为(88±21)min、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4.1±0.6)h、住院时间(3.2±1.2)d;纳洛酮组药后清醒时间为(117±19)min、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6.7±1.1)h、住院时间(4.8±0.9)d。纳美芬组用药后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纳美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反酸嗳气1例、恶心呕吐1例、食欲减退1例、头晕头痛2例);纳洛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反酸嗳气5例、恶心呕吐5例、食欲减退8例、心悸胸闷3例、头晕头痛5例);纳美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治过程中,能够较快缓解患者症状及尽快清醒的药物对此类患者非常重要。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枢神经损伤,过量的酒精可导致患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衰竭,可发生昏睡、昏迷等,导致患者死亡[3,4]。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急性酒精中毒急救中应用较多,能够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体内酒精的转化速度,有效的改善患者脑水肿,改善脑细胞缺氧状况,减轻乙醇对脑细胞的损伤程度,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意识[5,6]。盐酸纳美芬属于高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对中脑、大脑内的阿片受体产生选择性的阻断,同时对脑干内的阿片受体也可产生拮抗作用;盐酸纳美芬与脑内相关受体结合后,其解离时间长,血浆半衰期长(盐酸纳美芬半衰期是11h,是纳洛酮半衰期10倍左右),盐酸纳美芬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长于纳洛酮,纳美芬能够对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产生有效的拮抗和逆转作用[7-9]。

本研究中,纳美芬组临床效果高于纳洛酮组(P<0.05);纳美芬组用药后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纳洛酮组(P<0.05)。说明纳美芬治疗效果高于纳洛酮,纳美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患者清醒,能较快缓解急性酒精中毒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纳美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纳洛酮组(P<0.05),说明纳美芬在用药过程中安全。

综上所述,盐酸纳美芬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中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优于纳洛酮,值得临床借鉴。

[1]禤惠连.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87例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10,16(10):145-146.

[2]王彩平,郑运江.急性酒精中毒死亡原因及预防.临床急诊杂志,2013(8):396-397.

[3]刘小刚.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抢救260例临床分析.内科,2014(1): 47-48.

[4]邱华雄.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观察.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33(4):166-168.

[5]李荣伟.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7):64-65.

[6]瓮秀云,徐林刚,朱帅科.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临床医学,2012,32(4):8-10.

[7]钟旭升,贾小刚,史秀珍.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12,33(8):1440-1441.

[8]黄琳琅,彭海莹,万春燕,等.我院MICU病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药情况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4):492-495.

[9]孔娟,李莉,兰超,等.纳美芬 纳洛酮与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39-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93

2016-08-24]

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静配中心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纳洛酮盐酸
盐酸泄漏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野葛叶水提物、醇提物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护肝作用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