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视角下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以福建泉州市为例

2016-03-13 05:47陈孝文齐延生
关键词:泉州市泉州居家

陈孝文,齐延生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福建泉州 362000)



城镇化视角下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以福建泉州市为例

陈孝文,齐延生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福建泉州 36200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养老化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当前,泉州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等模式,不同的养老模式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以泉州为例,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应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居家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辅助的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模式。

城镇化;农村;养老模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该国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或地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1]。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6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1.13亿,占人口总数的8.5%。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20%,届时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2],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使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从事非农产业,越来越多的“符合落户条件”的农村人会变成城里人,大量年老力衰的农村老人则仍滞留在农村,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当前,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养老金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社会化养老服务等远不如城市,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突显。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选取泉州农村养老模式为个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泉州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应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居家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辅助的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模式。

一、泉州农村养老模式现状

泉州作为福建最具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6年保持全省第一。2014年泉州城镇化水平为62.9%,超过全省1.1%,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年人口88.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2.37%[3],按照国际标准,泉州已经迈入人口老龄社会。预计到2030年,泉州老人将激增为170多万,老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4]。其中,农村老年人口64.5万人,占比73%;城镇老年人口占比27%[5]。因此,做好农村养老工作,对稳定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泉州农村有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等模式,但都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养老。其本质就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经济供养和精神慰藉。就形式来看,家庭养老的特点就是子女养老。从2010年泉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60岁及以上的乡村人口生活来源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64.7%[6],2013年晋江市民政局在对354个调查的统计中,有90%以上老年人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老年人亦都比较倾向于家庭养老,比例达到62.65%[7]。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这种养老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

1.家庭规模逐步缩小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平均人口基数不断缩小:城市家庭平均约只有2.9人,农村家庭平均大概3.8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泉州市1代户、2代户、3代户和4代户的家庭户在家庭户数的占比分别为36.8%、45.5%、17.1%和0.7%[4],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5人减少0.59人。许多家庭面临一对夫妇供养4位老人的现实,4∶2∶1 的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主流。2014年泉州老年人口当中,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6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2%,空巢家庭老年人数2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比例提高3%[8],家庭对老年人的保障能力逐渐弱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农村养老的赡养负担加重,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2.城镇化步伐加快

近10年来,泉州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2%,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举家向城镇迁移落户,青壮年不在老人的身边,空巢老人增多,子女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也力不从心。新常态下,“尊老不足、爱子有余”现象普遍存在,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将更多的精力和物质资源用在培育下一代上,虽然这些流动人口仍能在在经济上接济父母,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两代人的情感纽带变得松弛,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使得家庭供养日益困难。

3.家庭生活方式变化

泉州民营经济活跃,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变得多元。大量农业人人口转移,青年农民受到城市生活的感染,自主性增强,“生儿育女、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和养老观念发生改变,致使家庭养老的主体的责任逐渐淡化。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把养老的经济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独立门户,不愿靠儿女供养,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开始更多地求助于社会化的服务。

(二)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又称为集体养老模式,是农村社区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来满足社区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近年来,泉州居家养老模式开始从城市走进农村,2015年泉州要新建10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35%左右的行政村开展以村民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8]。我们注意到,在泉州积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同时,无论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的日间照料室,还是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都不高,部分床位的使用率不足50%。

1.经济财力的限制

居家养老方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发展一种新的农村养老方式,就需要政府更多的资金投入。2013年,泉州市政府平均对每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建设投入是4万元,但平常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日常运营维护主要是靠村集体、个人和企业、海外华侨捐款。由于乡镇经济发展不均衡,富裕的村落、乡镇,在养老资金上就比较充裕,相对贫困的乡镇,就很难在财政上对服务站补贴资助。目前泉州农村社区养老的资金的一大来源为农村的集体经济补贴,农村社区养老的质量和发展水平与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有密切的关系。如南安霞美镇金山村养生馆,其运营经费一部分来源财政,一部分由乡贤和村民捐献。从总体看,泉州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仍然薄弱,除晋江、石狮较为发达地区外,永春、德化等地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大多无力承担老年人的养老补贴。缺少持续性的资金支持,是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普遍现象。

2.专业服务的缺乏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老年人群对养老的期望值增高,普通的养老服务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老人对生活品质增长的需求。目前泉州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受人员和资金等的限制,服务的手段、提供服务的品质和服务人员的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泉州专门提供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人员也相对缺乏,至2013年初,参加鉴定的养老护理员共621人,取得专业资格证书的582人,全市的社会工作师只有418人[9]。只有加强养老从业人员的培养以及其服务技能的提高,才能为农村养老社区提供高质量的精神关怀、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

3.思想观念的偏差

当前,农民对社区养老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在家庭养老普遍流行的情况下,社区养老让农民难以接受,老人甚至认为社区养老是儿孙没有良心、不孝顺的表现[10]。同时,由于农村社区养老是以某一区域或以一行政村为保障范围,具有本村身份的社区农民才有权享受养老保障,而没有本村身份的人口即使在该社区工作生活很多年,也无法享受保障的待遇。在晋江、石狮等地外来人口多于本村居民,较小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难于承载全部的常住老年人口,如晋江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费用一部分靠爱心企业家捐款,一部分由村财政拨款。该敬老院只向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以五保、低保及孤寡老人为接纳对象,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为服务对象。农村社区养老仍具有较强的地域区位性、封闭性和排他性。

(三)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依靠国家资助、亲戚朋友资助或老年人自助的方式,将老年人集中在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专门机构中养老的模式。大多数养老机构设施相对完备,各种养老必需品较为齐全,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食宿和照料护理等生活服务,老年人只需交一定的费用即可入住。至2013年底,泉州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福利院、福利中心、敬老院、老年公寓(含在建)等共140家,总床位12 900多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16.3张,而各类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只有47家,总床位1 778张[8]。农村的养老设备相对短缺,未能实现城乡养老资源的均衡发展,这与泉州经济发展水平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形势极不相称。

1.运营成本的制约

机构养老运营成本与老年人支付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机构养老服务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较为专业,所提供的照料服务和康复设施也较为专业,能较好地满足农村社区老人的医疗需求。依据目前泉州的生活水平,要保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享有最基本的生活质量,须支付每人每月500元以上的费用,老年人所需的护理和医疗费用还须额外支出,较重的经济负担,削弱了机构养老的吸引力。在政府与民间资本合资建立的晋江龙湖镇养老院,每月需缴费用为2 000 - 3 000元[11],较高的收费标准,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村老年人,是难以达到的。

2.地域集中的制约

与社区居家养老相比,社会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所覆盖的受益地域较窄。泉州目前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多是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而设立,一个养老服务活动中心,可以覆盖几个村的范围,满足附近多个小区内居住的老人的养老需求。从地域覆盖面上来说,社区居家服务的地域受益范围较大。此外,社区居家养老对老人居住和活动的集中程度较小,老人多居住在自家中,分散居住,分散活动,与社会接触面较广,不易产生孤立感。而进驻社会机构养老的老人,则是集中居住,集中活动,基本被隔离在社会活动外,孤立感较强,使得机构养老的吸引力有限。

(四)社会保险养老

农村社会保险养老(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养老模式。至2014年底,泉州已有363.38万名城乡居民参保,约占全省总参保人数的1/4,参保率达99.22%[12],在福建全省居于前列。泉州全市各县(市、区)缴费率均高于全省水平,是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缴费率均达到93%以上的设区市。泉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如泉州台商投资区、晋江市、惠安县2012年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0元、100元和60元,泉州台商投资区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0元[13]。近几年,泉州社会保险养老获得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挑战。

1.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险养老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与以个人账户积累制为主的社会保险养老相比,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目前泉州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相比,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不强。以泉州比较普遍的最高标准,即参保农民每年缴纳保费2 000元,政府补贴105元来测算(未计算个人账户的利息收入等),参保农民15年缴费后每月养老保险待遇仅为282元,远低于泉州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大部分县(市、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3年,泉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 774元,月人均纯收入为1 231元[14]。按此计算社会保险养老的养老金替代率为23%(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退休金/退休前工资)。据专家测算,当养老金替代率低于50%的时候,老年人的生活将较困难。

2.基金保值难

根据现行政策要求,社会养老保险金比较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大多数保险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少有其他渠道的保值增值活动。随着通货膨胀和存款利率的变化,农村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计息标准不断降低,养老金收益率难抵通胀率,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已经处于负值的状态。部分地区出现参保人数越多,财政实际支出越多的状况。农村社会保险基金一般采用县级统筹、县级管理模式,而县级机构缺乏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的盈利能力以及合适的投资渠道和具有合适的投资管理人才,使得农村社会保险基金难以保值增值[15],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农村投保人实际收益难于实现预期目标,使农村参保人对农村社会保险养老缺乏信心。

二、泉州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和确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观念等因素紧密联系的。在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依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泉州农村养老模式应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居家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辅助的三者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养老模式。

(一)以传统美德为依托强化家庭养老模式

短期内,家庭养老仍是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最乐意的选择。对农村老年人来说,熟悉的成长环境,融洽的邻里关系,相近的宗亲血缘,祖传的土地房屋,恰是他们最能接受的。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帮扶,根据养老服务的项目范围,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和老年人基本需求,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指导性目录[16],对购买养老服务的农老年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照顾老人而完全脱离劳动市场的家庭成员,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受经济结构的制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养老仍具有保持代际互助和家庭稳定和谐的功效。从教育的角度,将家庭养老观念从家庭扩展到邻里乡亲、宗族村落;开展传统美德宣传,树立自觉赡养父母的榜样,引导大家树立家庭养老观念,培养敬老养老爱老的家庭美德;营造弘扬传统的家庭美德的“孝文化”环境,为家庭养老提供有利氛围;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强化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意识,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氛围和制度支持。

(二)以社区服务为平台完善居家养老模式

重点发展具有日间照顾功能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要认真执行泉州现有相关扶持政策,以农村老年人的一般需求为重点,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等项目;兼顾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心理咨询、人际沟通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在养老设施布局上,统筹考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将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与农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有机结合,合理配置资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和日常活动的需要。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局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发展。通过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好农村养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及添置相关活动设施需要建设经费,服务站平时的正常运作也需要资金支持,须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逐年增大福利彩票和慈善资金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投入。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也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不断扩大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逐步满足不同层次居家老人的多元化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原则,从老年人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最迫切的服务需求入手,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坚持因情制宜原则,根据各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兼顾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服务配置,形成各具特色、适度适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以财政扶持为基点扩大社会养老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从促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目的出发,合理确定政府补助资金投向,建立开放性资金分配机制,重点对规模集中、具有推广性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予以扶持,促进这些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发挥财政投入政策引导作用,实施财政贴息,引导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营企业等参与其中;鼓励社会力量对企业厂房、公共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统筹和改造,为农村提供养老服务设施。扶持公共性养老服务机构向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村老年群体提供一般性服务,鼓励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老年群体提供中高端养老服务。

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化保障体系,让农民共享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及缴费补贴,鼓励农民在城镇化化征地补偿中,提取更高的养老保险标准,增强失地农民的保障能力。政府要加大支持老龄、高龄的补贴额度,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农村老年人受益。探索建立由财政支持的长期农村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支持商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增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意识,减轻长期养老医疗费用压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兴办各种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各种养老基金的管理与监督,维护基金的保值增值。

[1] 周子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城镇养老模式的探索分析[J]. 现代妇女, 2010(10): 75-78.

[2] 孙丹. 国家统计局: 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EB/OL]. [2015-01-20].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20/t20150120_4386891.shtml.

[3] 泉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泉州市统计年鉴[M]. 泉州: 泉州市统计局, 2013: 210-212.

[4] 陈建辉. 泉州市政协今年十大重点提案敲定[N]. 海峡都市报, 2011-3-22(A02).

[5] 庄建平. 一张银行卡引发的养老思考[N]. 泉州晚报, 2015-12-11(22).

[6] 泉州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泉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 泉州: 泉州市统计局, 2011: 10-11.

[7] 李会.“银发经济”凸显养老地产商机[N]. 泉州晚报, 2014-10-24(15).

[8] 泉州市老龄办. 泉州市2014年度老年人口与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5-06-30]. http://www.qzllw gov.cn/ article_1_438.html.

[9] 陈小妮. 泉州养老模式在“有益”尝试 机构不少入住率不高[EB/OL]. [2013-09-25]. http://qz.fjsen.com/2013-09/ 25/ content_12587027.htm.

[10] 郭亚南. 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的路径选择[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2): 65-68.

[11] 赖闽荣. “虚拟养老院”开启新模式 一键呼叫服务送到家[N]. 泉州晚报, 2015-4-23(10).

[12] 余列江. 念好十二字经 造福千百万群众: 泉州市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纪实[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3-27(A2).

[13] 叶舒雯. 我市第三批新农保参保率全省领先提前半年完成年度参保任务[N]. 泉州晚报, 2012-7-21(9).

[14] 泉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泉州市统计年鉴[M]. 泉州: 泉州市统计局, 2014: 321-323.

[15] 周跃锋, 刘敏. 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J]. 改革与战略, 2010(3): 94-96.

[16]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等. 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EB/OL].[2003-07-15]. 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shflhshsw/201409/20140900695656.shtml.

The Study on Rural Endowment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in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CHEN Xiaowen, QI Yansh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Economics, Party School of Quan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Quanhzou, China 362000)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ly improved health level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the endowment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 . At present,generally exist the modes of endowment like family supporting, home care, institution for old-age care and social insurance endowment. However, different models of endowment are faced with various dilemma. Taking Quanzhou as example, the selection of endowment is supposed to be a kind of integrated endowment mode on the basis of family supporting combined with home-based care and social insurance endowment.

Urbanization; Rural area; Endowment Mode

F323.89

A

1674-3555(2016)05-0111-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6.05.018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选华)

2015-05-06

陈孝文(1981- ),男,福建德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泉州市泉州居家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staycation居家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