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创办及彭湃的贡献

2016-03-15 18:00孟育东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民协会彭湃海丰

孟育东



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创办及彭湃的贡献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及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国共建立了统一战线,推动了广东乃至全国的农民运动向更深层次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彭湃利用其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身份到广东各地对农民进行宣传鼓动,发动农民成立各级农民协会,并最终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使广东农民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机关,从此,广东的农民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彭湃;广东省农民协会;创办;宣传鼓动

彭湃(1896—1929),广东海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中国农民运动的先导者、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4月起,彭湃先后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农民部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农工委员、中国共产党广东地委、区委委员和农民运动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并实际参与指导了广宁、花县等地的农民运动,把海丰农民运动模式推广到广东全省,推动各地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最后创办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并成为农民协会的领导人之一,对推动广东全省农民运动乃至全国农民运动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创办提供了政治前提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推动了广东乃至全国的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从而开创了农民运动的新局面。

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首先是与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在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为农民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使农民能迅速组织起来,当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制订了“农民协会章程”以后,孙中山即指示广东省长公署命令各县县长帮助组织农民协会:

照得我国土广人稀,向以务农为重。乃自军兴以后,盗贼滋多,各属农民,无不大受痛苦。亟应提倡联结,借图自卫。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本大元帅三民主义,为农民谋幸福,订定农民协会章程。随由政府发出宣言,申明意旨,应即依照办理。除分行外,合就印发前项宣言暨章程各一份,令仰该县,即便遵照,诱掖当地农民,根据章程及宣言,组织农民协会及农民自卫军,实行自卫。如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或各属地方党派前来照章组织时,应竭力援助进行,仍将情形随时具报。此令。[1]

孙中山还积极支持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亲临第一届农讲所作《耕者有其田》的演说。国民党是大党且控制着广东政权,孙中山又是公认的国民党领袖,他的言论行动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事实上当时派往各地从事农民运动的干部多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作号召,收到良好效果。

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坚决贯彻执行孙中山制订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贯彻扶助农工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廖仲恺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先后担任了工人部长、农民部长、广东省长、财政部长等要职,还兼任了广东省农民协会的顾问,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的委员等等。在此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农民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对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廖仲恺把组织农民协会看作是农民自求解放的“救生圈”,指出;“农民协会是救苦救难的,能够救苦救难的不是观世音,就是农民协会!你们大家努力去团结起来,组织农民协会去吧!”[2]为了促进各地组建农民协会,廖仲恺日夜奔波劳碌。1924年5月,他亲临佛山市郊参加南浦农团军的成立大会。同年8月,他又参加了中山县农民代表会议,并作演讲,“农民要免除痛苦,就先要自己预备力量,储备力量,组织一个真正的农民协会。”[3]

正是由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统一战线的建立,才使彭湃得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身份到各地开展农民运动,也为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创办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

二、海陆丰农民协会的建立与恢复发展为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创办奠定了群众基础

1925年2月,彭湃随东征军抵达海丰,即决定恢复各级农民协会组织。3月初,海丰召开欢迎东征军大会,有三万多农民参加。海丰县城经过陈炯明军队的劫掠,本已十室九空,极为萧条,但在开大会的这一天,“城乡一带行人拥挤异常,各商店亦纷纷开始营业,骤呈盛状……农旗蔽野,欢声雷动。”[4]在会上彭湃宣布恢复海丰农民协会,“在县代表大会未召集前,由旧时职员组织临时县执行委员会,行使委务,”彭湃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5]。县农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后,大力开展工作,派出大批宣传员深入到各区乡作宣传,推动区乡农会的恢复工作。彭湃也经常下到基层作指导。各区乡的农民代表大会或区乡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彭湃都出席并演讲。在彭湃及其他农民协会领导人的努力下,海丰各级农民协会得以先后恢复,绝大部分区乡农民协会都建立健全起来。

海丰县农民协会恢复之后,为了培养海陆丰地区的农运干部,彭湃于同年4月22日在海丰县城开办了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学员40余名,彭湃亲自担任所长。经过多年斗争的实践,彭湃深切体会到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当次镇压反革命之时,农民非有武装不成,而且农民协会之根本问题亦非农民有武装不成。”[6]在彭湃及海丰农民协会的努力下,海丰农民自卫军在3月16日正式成立,最初只有60多人,一个月后即扩充到200多人,李劳工任总队长。同时成立了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彭湃任支部书记。

1925年7月,在彭湃的主持下,海丰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并发表了宣言,通过了工农联合、武装全县农民、巩固各级农民协会的组织、肃清反革命武装等决议,为海丰农民运动指明了方向,使得海丰农民运动有一日千里之势。[7]至此海丰已有乡级农民协会447个,会员3.5万余人。

1925年5月,彭湃率由军校10余人、海丰农民自卫军40人、海丰农讲所学员40人组成的宣传队开赴陆丰,驱逐了反动县长。彭湃同宣传队员分赴陆丰各地调查反动县长的劣迹,同时在群众中宣传广东革命政府的各项主张,号召农民迅速组织起来。5月6日,召开了陆丰县农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者约900余人。彭湃在会上做了演讲,大会通过了驱逐反动县长、深入开展农民运动的决议。6月初,中共党员刘琴西任陆丰县长。陆丰各级农民协会也先后恢复。到1926年8月,海丰全县11个区、800多个乡,已有779个乡建立了农民协会,没有组织的乡村,只有30多个,会员有4万余户,20余万人。到1926年底,陆丰的农民协会会员也占了总农户的大多数。海陆丰因原来的群众基础较好,至1926年8月,农民协会会员人数是所有广东省县级农民协会中最多的,为广东省农民协会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三、广东其他地区的农民协会的建立为省农民协会的建立准备了组织条件

1924年5月25日—6月1日,彭湃在广州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当选为区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两个决议案,一个是《广东农民运动决议案》,一个是《区直辖支部及各重要地方发展组织决议案》。第二个决议案规定在顺德、花县、广宁、江门、东莞、鹤山、佛山、海丰、汕头、琼州等地采取不同的发展组织的方法。指出:“关于本团组织之发展,也要相机进行,以求得农会之实力,及确立农会建设之基础。”及“广宁、花县、顺德、江门等处,为我们能力所及之地方。且有工、农、大规模之组织,应由区委会于相当期间派员指导工作,及相机发展组织。”[8]

国民党一大之后,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1924年4月彭湃就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建立农会的精神,积极推动广东各地建立农会组织,先后到过广州市郊、广宁、花县等地,发动农民组织起来,领导农民同土豪劣绅劣绅做斗争。

1924年5月中旬,为打开广宁县农民运动的局面,彭湃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到广宁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宣传发动农民的工作。他首先与该县县长及各乡农民接洽,调查该县农会及农民运动情形。但该县县长极其顽固,对成立农民协会事不予立案,对彭湃不予接洽。彭湃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比如通过会议、集会等发表演讲来宣传农运工作的方法。他经常深入乡村,直接向农民“宣传党义”,组织和发动农民,获得很大成功。瞿秋白曾评价道:“彭湃是出色的鼓动家、宣传家和组织者。”他对此次调查“该县农会运动方法,及分向各乡农民接洽所得之经验,也非常满意”。返回广州后,他即将调查结果呈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并定有请协助该会发展之拟议”。对彭湃此行,农民部在有关报告中这样描述:彭湃到广宁江屯总会后,“即着急各区分会执行委员联席会议,并亲到各区分会及各乡村演说,约十余天始回本部。该处农民自是加入者益众,数日间竟达万二千余户”。[9]经过彭湃等人的努力,1924年10月10日广宁县农会正式成立,并领导农民开展减租运动。

陈昭华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宁县农民运动史实纪要》一文中说 :“彭湃同志曾到荷木咀、禾村洞、石咀、社岗、江屯等地指导农会筹办员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并亲自向广大农民进行演讲,大大推动了当时广宁农民运动的开展。”“彭湃同志此次来广宁指导农运的短促时间中,以及他以后几次在广宁工作期间中,秘密发展了一批当地工农分子的中共党员。并和周其鉴主持了最早的八个党员的入党誓词、最早的八个党员是:工人李爱(二区水声乡人)、李绅、陈义、赖南义、农民高玉山(二区荷木咀人)、高金、高树南(荷木咀人)、詹庆(禾村洞人)。并由周其鉴、罗国杰和这八人组成我县最早的党支部。”[10]

广宁农民协会的成功建立,为彭湃督促建立各级农民协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彭湃赢得了很大的声望。1924年7月,为筹备建立香山农民协会,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组织了香山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并“已指定谭平山彭湃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三人为委员,筹备该协会各种计划。将来筹备就绪,则由孙大元帅亲临香山指导组织,将以香山农民协会,为全国模范云。[11]因香山为孙中山故乡特殊的地位,委派彭湃筹建香山农民协会从某种角度也凸显了彭湃在农运方面的地位和影响。

1924年7月28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东大学礼堂召开农民部党员联合会,到会的有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全堂员生共百余人、警察教练所员生六十余人,及第一师军乐队等共二千余人。彭湃主持会议,提出组织市郊农民协会,并选举农民协会临时职员,及授农民协会会旗。[12]1924年8月,彭湃在广州市郊芳村农民协会演讲:“厉陈我国农业不振,农民历久所受压迫之痛苦,种种情形,淋漓尽致。听者为之动容,一般农民心理,莫不欲从速加入该会,共同一致奋斗,以挣回农民权利”。[13]8月,彭湃赴东莞参加农民联欢大会,发动农民建立农民协会,收到农民热烈欢迎,“农民欢迎队约五百余人,旗帜数十幡,步枪三百余杆,马数匹,队伍异常齐整,农民精神亦异常活泼”。会议决定“对于宝安县农民之加入会者,一律入会。俟将来宝安县会员达五十人时,始按章成立宝安临时农民协会”。[14]10月,彭湃参加东莞洪屋涡乡农民协会成立典礼,并在会上演讲“农民之痛苦,及其救济方法,并农民协会之组织,历二小时之久,语多痛快”,且“即时加入者,有数十人”。[15]

1924年11月2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59次会议决定彭湃不再担任农民部秘书,改由罗绮园担任,彭湃、阮啸仙改任农民部组织员。[16]摆脱了繁琐部务工作的彭湃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民运动之中,积极推动各地农民协会的建立发展。正是通过彭湃的不懈努力,1925年4月,广东全省有农民组织的县发展到22个,会员人数达21万余人。[17]海丰、陆丰、广宁、花县、顺德、番禺、中山、东莞等县还建立了县一级农民协会。农民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总结经验,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还必须建立全省统一的领导机关,以便加强农民运动的领导力量。根据农民协会章程关于“五个县农民协会成立后即组织省农民协会”的规定,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条件和基础已经具备。

四、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建立使广东全省农民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机关

1925年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是全国最早召开的省农民代表大会。大会对原先颁布的《农民协会章程》做了修订,制订了《农民协会组织手续》,着重对区乡基层协会的组织办法做了具体说明,改变了原章程的须首先组织县农民协会然后再建立区乡农民协会的规定,提出可以按一定的手续先建立乡区农民协会,报省农会批准备案。这个文件对于大会以后,各地基层农会组织的迅猛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宣告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成立,发表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选举了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在大会闭幕后即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组织干事局作为常设机构,干事局内分秘书、宣传、经济、军事等部。同年6月因杨刘叛乱,省农协会址被占用,“干事局解体,蜕化为常务委员制,并以罗绮园、阮啸仙、彭湃三人为常务委员。”[18]至此,广东全省的农民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

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刚成立的一年里是广东全省农民运动的空前高涨的时期,各地的农会在开展各种斗争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农会的威信迅速提高,组织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1926年5月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时,“经过了一年的奋斗,协会的组织当然更扩大了……更有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山西、江西、贵州十一省得代表参加,它已经不光是广东农民代表的大会,而已略具全国大会的雏形了……在广东幅员九十县中,已有六十六县有农民协会的组织,已在三分之二以上。”[19]至于农民协会会员则是62万人。1926年8月,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各地农民协会,虽然有很多地方,碍于事势,如西江土匪批猖,南路交通阻塞等,使我们不能依我们的希冀,得到会务多大的发展和组织的扩大,但就全省普遍情形来说,也有很好的现象。……如清远一县,在大会后三个月,增加乡会三十四个,会员增加一五八三人;五华全县增加乡会七十四个,会员增加五六四二人;这是就一县的情形来说。至于全省的统计,这三个月来增加乡会五百三十余个,会员增加三万八千九百余人。平均起来,每月增加乡会一百七十余个以上,会员一万三千人。”[20]约占全国农民协会会员总数的66%,为全国之冠,而海丰农民协会会员人数则为广东全省第一。到1927年3月召开广东省农民协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时,“全省有农会组织之县已增至七十余县,会员数目达八十万人。”[21]

广东省农民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根据广东革命政府颁布的农民协会章程的规定,在全国农民协会产生以前代行全国农民协会的职能。《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阐明了这个协会的性质、任务和方针策略,号召全省农民联合起来,推翻国内一切军阀。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成立,是广东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一个重要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广东农民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也对全国其他省份的农民运动起到了指导和推动的作用,事实上,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成立成为全省农民运动进入高潮的起点,也为全国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创办,第一次使广东全省农民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使全省的农民运动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在推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都不足以掩盖广东省农民协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贡献,而这都和彭湃的领导与组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省长公署训令各县援助组织农民协会》[N].《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24日.

[2][3][19][20][21]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2页;第162页;第406、410页;第439—440页;第511页.

[4][5]《陆安日刊》,1925年4月28—30日.

[6][7]《彭湃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5页;第87页.

[8]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93页.

[9]梁尚贤.《国民党与广东农民运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1—52页.

[10]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39—140页.

[11]《组织香山模范农会》[N].《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31日.

[12]《农民联欢会盛记》[N].《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29日.

[13]《芳村农会农业演讲》[N].《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7日.

[14]《东莞农民联欢会纪盛》[N].《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15日.

[15]《东莞农会成立盛况》[N].《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10月4日.

[16] 郭德宏.《彭湃年谱》[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第207—208页.

[17]《工农两大会开幕志盛》[N].《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5月5日.

[18]罗绮园.《会务总报告》[J].《中国农民》,第六、七期刊合.

责任编辑:李 玲

孟育东,男,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保管部副主任,文博馆员。广东 广州,510055。

D422

A

1672-3562(2016)04-0059-05

猜你喜欢
农民协会彭湃海丰
为解放农民甘当“败家儿”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critical heat flux for pool boiling on the heater substrate
冰岛政府与农民协会签署新农业政策框架协议
全国首个省级职业农民协会在陕西成立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桃调诰农民协会与大革命时期的梧州农民运动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英德红旅景点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