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质量改进模型设计及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2016-05-05 08:55叶宝林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质量评价

叶宝林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高校科研质量改进模型设计及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叶宝林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科研质量改进,对于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发挥科研引领教学作用和健全服务社会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既与高校存在着共性问题,又具有独特的现实差异。从资源支撑、过程控制、成果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依据PDCA循环理论方法设计相应的科研质量改进模型供开放大学有所取弃地参考,以提升开放大学科研质量。

科研质量;改进模型;PDCA;开放大学;启示

随着我国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成果逐步渗透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高校的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如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质量改进模型,是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开放大学探索有效改进科研质量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此促进开放大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综述

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简称“科研”)是探索未知、认识未知的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研发”)来表示科学研究。通常情况下,在高校研究机构中常常使用“科研”一词,但在企业研究机构中人们大多则使用“研发”一词。国内外对“科研”“研发”在学术文献中有如下解释: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1]美国工业研究学会(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将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等四类,并结合各自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定义。[2]Roussel等人对研究和开发从过程的角度指出:组织对获取的新知识和新认识进行重构和应用以满足预期的产品和/或服务。[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设计和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定义成“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4]在我国有学者认为,科学研究(简称“科研”)是指人们对科学技术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和运用,其内容包括创造知识和整理知识两部分。[5]

科研质量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科研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已成为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科研质量的概念也是从不同角度加以区分和定义:通用电气公司(Garfinkel)定义了“研究质量”的几个要素,即“研究的技术性质量、研究的影响力、与企业经营业务的相关性、适时性”;[6]杜邦公司将“研发质量”定义为“创造、预计和满足顾客的要求”;[7]国外有学者则从研究质量、开发过程的质量这两个方面来定义“科研质量”,即“由研究职能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的特征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和“开发过程有效地提供能够重复地满足诸如成本、安全性和性能等设计目标的过程和产品特征的程度”;[8]我国学者则将科研质量定义为“科学研究活动的创造特征与特点的总和并对促进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9]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对“质量”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科研质量”定义为:科学研究的资源支撑、过程控制或成果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要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指出:“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10]质量改进的着力点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程度,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八个步骤:“①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②确定改进目标;③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④作出选择;⑤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⑥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⑦正式采纳更改;⑧对结果作出评审,推进进一步改进。”评价质量改进活动时,通常使用效果、效率和适应性等三个指标来进行衡量。[11]国内外质量专家在质量改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Joseph M.Juran的质量改进七个步骤、PB Crosby的质量改进14个步骤、詹姆斯·哈林顿的质量改进的十项活动、WE Deming的PDCA循环等。国内外学者也从各个行业角度对质量改进提出了定量的模型构建或定性的分析。有学者提出了关于组织质量改进、个人质量改进和过程质量改进的模型,并指出:过程质量改进是组织和个人质量改进的基础,个人质量改进是组织质量改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组织质量改进关键是要对组织的质量与效率、组织性能、组织行为进行改进。[12]有学者在文献中通篇探讨运用一个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来改进研发过程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通过过程质量控制来提升科研质量,并结合质量改进来提升研发能力等问题。[13]当然,对质量改进的研究还有很多,大量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成果对科研质量改进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科研质量改进就是要改进科研质量定义中的相关要素,我们从资源支撑、过程控制、成果评价等三方面范畴来进行约束探讨,当然这个改进的过程是在依据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下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关于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方面,有关学者作出相关研究,张志生等以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引入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后的实际运行,分析高校科研项目工作的特殊性和高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利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14]张君等结合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高校建立科研质量体系的方法和步骤,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15]

针对资源支撑、过程控制、成果评价,国内外学者相关的一些研究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科研资源支撑方面,这里所说的资源则泛指参与科研全程过程的相关条件,陈远清从科研实验室质量管理、科研物资设备保障机制、科研课题制规范管理、科研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控制机制、科研经费拨款控制、科研成果质量的鉴定与验收、科研成果的评奖、科研成果专利的申请与保护、科研档案、情报等角度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科研质量管理的一般思路。[16]2.在科研过程控制方面,郭俊仓等提出针对目前科研项目在研阶段忽视进度和质量目标统一的实际,提出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必须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思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7]杨光阐述了科研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总结归纳和系统论述了科研过程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18]3.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P.I.Shilyayev指出:改进科研活动有效性要从组织上和经济上提升科研管理机构的层次;成果应能体现出其使用价值,这种价值应满足于现实需求或未来需求;在成果评价时也应该考虑成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19]崔立军则从主评方面、受评方面等制约因素的分析入手,探讨延时评价、同类相比、同行评议、专家经验与查新、排除偏见、重视异议等几个控制对策,以期寻找一种能够保证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客观公正性的机制与方法。[20]

二、高校科研质量改进模型探析

学者们在高校科研质量改进方面结合了不同的理论视角,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撰写出许多有见地的文章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高校科研质量改进就应依据科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在高校科研资源支撑、过程控制、成果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他们的相关特点依据PDCA循环理论方法设计出相应的科研质量的改进模型,为科研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经验和依据,同时也可以结合开放大学的实际情况,有所取弃地为开放大学科研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模型,以促进开放大学科研持续发展。

上文所提出的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专家戴明(WE Deming)博士提出的,是质量改进应遵循的科学理论,这也是高校科研质量改进应遵循的思想方法。PDCA循环可以简述如下:P(Plan,策划),依据需求,为达到目标而制定必要实施过程;D(Do,实施),指实施过程;C(Check,检查),对过程和成果进行验证和评价,并作出反馈;A(Action,处置),指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在上文谈及的关于“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时应遵循的八个步骤中”,①②③④为P阶段,⑤为D阶段,⑥为C阶段,⑦⑧为A阶段,四个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PDCA循环是一个闭环系统,在A阶段反馈的成果同P阶段的需求相比较,继续进行PDCA循环来缩小现实与需求的偏差。另外,在每一个阶段中,同样可以实施PDCA循环来改进过程业绩。这样,每次PDCA循环过后,工作就上了一个台阶,水平就又提升了高度,循序渐进,从而保障科研质量持续改进,如图1所示。

(一)高校科研资源支撑的改进模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科研条件资源配置齐全是保障正常开展科研项目的物质和信息基础,科研条件的发展与提升为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科研条件泛指在科研活动全程开展涉及的全部要素,包括人力保障、经费保障、物资保障、信息保障、制度保障、管理保障等,表1中简要描述各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表1 科研条件的具体内容

由表1可以看出,科研条件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可能还有未列举到的),内容涉及了科研过程的各个层面。科研条件总体供给不足制约了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与顺利进行,尤其是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与科研成果产出之间的非实时性及不确定性,使人们在对待现有科研条件的改进时持观望态度。尽管对这些科研条件要素改进过程存在很大差异,但也可以寻求一些共性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改进科研资源支撑要素时,从有效支持高校科研质量的改进活动的角度出发,运用因果分析法和PDCA循环理论,充分考虑这些要素的特点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改进方法和工作流程,使科研条件突显“规模与质量并重、建设与运行并举、硬件与软件兼备”等特点,为能够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课题提供充分条件。从面向改进科研条件要素的工作思路进行分析得出,对科研资源支撑的改进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选择待改进要素。列举当前科研条件中的待改进要素,依据各个要素对科研活动引起不良过程或结果的程度进行排序,确定当前待改进要素的优先次序清单。(2)与相关需求方沟通,收集资料并加工整理。通过问卷调查、约谈等方式收集清单中的数据与资料,整理问卷及面谈内容。(3)分析总结,客观评价。分析步骤(1)(2)中的材料,对需要改进的要素进行查摆问题,客观评价改进后要素和仍不完备要素的预期结果,总结经验。(4)改进后要素文件化、标准化。正式采纳科研条件资源要素中的强项,并进行文件化、标准化管理,分析要素中的弱项、提出改进活动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进入下一个循环。如图2所示。

(二)高校科研过程控制的改进模型

有学者指出,质量是在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改进的焦点必须放在工作过程上,科研过程改进是科研质量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过程改进通常使用效果、效率和适应性等三个指标。[4]高校的科研过程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所制约和控制。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与发展战略、科技资源配置情况、外部评价机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学术交流环境等,内部因素主要有高校层面的科研规划与发展战略、科研资源配置(人财物方面的支持)、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内部评价机制、高校相关科研制度与政策、质量管理体系等。高校科研过程中,内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因素则需经过内部因素解读、内化后才能产生效果。当内部和外部因素相对稳定时,高校科研过程主要依靠缩小反馈机制下的科研成果与科研实际需求之间差异来全面提升科研过程质量。

科研过程的反馈机制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部分。内部反馈机制是阶段性成果与科研预期目标相比较(评价)后继续依据设计、实施、阶段性总结等过程不断修正直至输出科研成果,外部反馈机制除包含上述内容外,还应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过程、评价其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和现实需要等两方面纳入其中,其反馈终点仍旧是内部反馈中的科研预期目标。两个反馈环节为科研过程形成了闭环状态,其中,内部反馈为改进科研过程质量及输出满足要求的成果提供保障,外部反馈则为提升科研能力增添动力。依据PDCA循环理论对科研过程改进模型进行设计和探讨,在科研过程质量的改进中寻求一些共性问题,从而为加强科研过程质量改进做进一步探索,过程质量改进模型如图3所示。

(三)高校科研成果质量评价的改进模型

科研成果质量直接反映在需求方对科研成果的满意程度或者利益诉求,当然也反映在促进人才培养、高新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需求方既可以是个体又可以是社会。对于个体而言,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促使培养师生富具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于社会而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不断用科研成果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增加服务和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社会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促使科技与社会进步。

在科研成果质量评价改进时,先具体分析下影响科研成果质量的一些因素。在科研进行前期阶段,关注科研涉及的领域或学科前沿最新动态,利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设计理论进行论文选题,争取与国内外的合作者进行合作,同时要注重英文论文的写作技巧。在科研进行后期阶段,选择投稿期刊发表后进一步做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工作,完善量化评价机制,考量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必要时建立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其中,科研前期阶段,相关科研人员需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培养科研素养,关注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或在研课题,在与国内外合作者合作时偏重于高被引作者,利用引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确定选题,还要了解该研究领域里的核心期刊及热点课题等,同时提高英文写作技能。而后期阶段,利用建立的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量化评价,完善同行评议或专家评议制度,利用等级评奖制度考究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实施信息化管理制度,充分分析课题的纵向横向等相关相近课题,为进一步寻求科研立项课题提供实践依据和数据支撑,持续关注论文的被引情况及影响因子。上述分析的成果质量影响因素实际反映了在科研成果质量评价科学化、制度化进程的评测节点,要想改进科研质量就必须积极推动以价值生成为核心的成果质量改进模型,从而也促进资源支撑和过程控制等两方面改进。在设计成果质量评价改进模型时,高校科研成果质量评价改进模型见图4。

三、对开放大学的启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质量改进可以从资源支撑、过程控制、成果评价这三个方面来实现,并针对其相应改进活动的具体特点,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概念模型设计。开放大学应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工作作风,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见贤思齐,既要合理采纳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与实践经验,又要探索出一条结合现实差异的有效改进科研质量之路,以此促进开放大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一)氛围厚重,推陈出新,加强科研文化建设

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能提高教职工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创新科研、崇尚学术的科研作风形成,文化需要传承与积淀,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进方向上加强目标引导,强化科研意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逐步促进开放大学科研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形成。

(二)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加强科研制度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相关制度,依靠制度创造公平公证环境,充分践行制度先行的思想理念。从维持科研正常进行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升科研过程质量与成果质量的发展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到“量质同行、内外兼顾”的成果评价制度等等,强调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对于调动和保持科研人员积极性起到了强大牵拉效果,使开放大学科研实现由“人管理”向“制度管理”过渡转变。

(三)跟踪监督,全程记录,加强科研落实建设

形成良好的监督检查制度,使监督和检查贯穿于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中,狠抓落实,强化执行力。不断加强科研过程全程的跟踪记录,使其记载成为科研档案管理的支撑材料,以此加强督促科研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科研工作内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守土有责,全面提升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4.示范帮带,强强联合,加强科研合作建设

依据科研领域划分和学科布局以及科研业绩,选拔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员,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让科研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讲座,积极为科研意识薄弱人员搭建成长平台。此外,加强与普通高校的科研合作,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开展联合项目研究和建设科研孵化基地,据此提升科研人员学科水平。

[1]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ts[C].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Washington DC,July,1996.

[3]Roussel P A,Saad K N,Erickson T J.Third generation R&D:managing the link to corporate strategy[M].Harvard Business Press,1991.

[4][10][11]GB/T19000-2000[S].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王凭慧.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方法综述[J].科研管理,1999,20(3):18-24.

[6]Garfinkel,M..Quality In R&D.[J].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Managing for Quality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Juran Institute,CT.1990.

[7]Darb,Robert A..R&D Quality in a Diversified Company.[J],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Managing for Quality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Juran Institute,CT.1990.

[8](美)约瑟夫.M.朱兰,(美)A.布兰特.戈弗雷.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M].焦叔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周兴明,李家利,杨榕,等.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与科学基金项目的质量管理[J].科研管理,1998,19(6):24-31.

[12]聊寿松.质量管理改进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

[13]Auer A,Karjalainen J,Seppnen V.Improving R&D processes by an ISO 9001-bas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systems architecture,1996,42(3):235-244.

[14]张志生,张冰.浅析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4):89-90.

[15]张君,邱建国,杨默函.浅析在高校中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 2010,(17):97-100.

[16]陈远清.科研质量管理与成果转化运作实务全书[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7]郭俊仓,严文.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研管理,1997,(5):52-56.

[18]杨光.科研过程质量控制的原理、程序和方法[J].科研管理,2000,21(3):106-112.

[19]Shilyayev P I.ASSESSING QUALITY OF SCIENTIFIC-TECHNICAL PRODUCTS[J].Military Thought,2000,9(1): 58-61.

[20]崔立军.高校科研成果评价的制约因素及其控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3):322-324.

[责任编辑:姚青群]

G644

A

1008-7346(2016)05-0033-06

2016-09-04

国家开放大学2014年委托课题 “开放大学科研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编号:G14G1104W)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叶宝林,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学部讲师。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质量评价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