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提问”而精彩

2016-05-30 11:27吕彬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夹竹桃提问课文

吕彬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课堂中的问题很关键,有时可能会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教师不要随便设问,更不要设计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垃圾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结合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投入。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他在怎么样的环境下写史记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于“有志者事竟成”是怎样理解的?这样的事例你还知道那些?找一找,讲给同学听。

二、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迪性的问题,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搅动起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平台来进行,以小问题引入,为大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评价。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就是:对于鲁迅先生来讲,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在这时候,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来对学生给予启发,比如:鲁迅先生对待民众的态度是怎样的?而他对旧社会的态度,对敌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启发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在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学生就知道怎样入手。

三、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铁匠会把铁烧热再去捶打…而作为教师来讲,他要做的就是在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前,先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汲取知识的渴望。这句话十分贴切的表明了想让学生学习知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如果学生对语文没有丝毫的激情和兴趣,那么他们学习的动力势必会慢慢的散去直至完全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学习,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可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学习什么知识,兴趣会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钻进去,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只有他们感兴趣的,对他们才有吸引力,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好奇心很重,对很多事情都会感到好奇,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但是,往往他们不能够坚持,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表现的更是明显。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立足于学生的这种心理,设计出符合学生生理的问题。趣味性的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管是面部表情,还是肢体语言都是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通过富有变化的面部表情,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学生就会觉得很有趣,从而积极地投入问题的回答中,而这样的提问方式,也会让他们觉得回答问题是一件有趣且快乐的事情。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自在的气氛,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四、问题设计要有艺术性

首先,课堂中的问题不要太直接,要通过思考之后才有想法,问题不富有变化性,学生回答起来太容易,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设置问题时要采用变直为曲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曲顾名思义就是间接性的提问,是从一个问题的侧面入手,也就是用这一问题引发另一个思考。这种从侧面入手的提问方式,具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問题变得更生动,更有趣,韵味十足,耐人寻味。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就会被调动起来,不断地扩展,学生也能够积极且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比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清平乐.村居》这一篇课文的时,针对其中有一句“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话中的无赖,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这一词语的意思,那么,肯定会显得太过于直,太过于平,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的提问,教师可以适当的曲化,可以设问:作者说自己小儿子是一个无赖,既然是无赖,为什么还会招人喜欢?

其次,要从逆向设置问题。而逆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从逆反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站在矛盾的角度上,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存在着一个显著优势,那就是通过对正反材料的相互比较,从而把一个相互对立的情境构建起来。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层面,从多个角度进行为题的思考,从而有效地促使其思维品质得到锻炼。

五、设置反思性问题,让课堂更高效

再比如学过《夹竹桃》一课后,我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你们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夹竹桃的哪些方面?”

生:“夹竹桃的韧性。”

生:“还写了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花等。”

师:“课文的题目是夹竹桃,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花?”

生:“是运用了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生:“这样更能突出夹竹桃有韧性。”

生:“還写了作者看到夹竹桃所产生的幻想。”

师:“为什么还要写幻想呢?我觉得这部分应不应该去掉?”

生:“不行,因为课文最后有一句总结的话,说明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一是夹竹桃有韧性;二是能引起熬着许多幻想。”

生:“我觉得去掉不行,写一种植物不光要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这样文章更具体。”

生:“单单是为了文章更具体嘛?”

(生又一次读这部分)

生:“其实这部分还能体现夹竹桃在月光映衬下的多姿多态。”

生:“我还觉得这是一种心情的放飞。此时,作者在月光下,可以卸去一天的疲劳,自由的畅想,给作者带来心情的愉悦。”

师:“你们说的真好,你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地读这部分)

(无论如何,阅读教学都不应该把读好书冷落,而应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地把书读好。)

总之,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课堂就会因问题而精彩。

猜你喜欢
夹竹桃提问课文
北怀集(其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背课文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