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养配方饮食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诱因管理

2016-09-09 08:54黄淑玲王嘉莉董嘉欣曾青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配方饮食

黄淑玲,王嘉莉,董嘉欣,曾青山

• 论著 •

优化营养配方饮食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诱因管理

黄淑玲1,王嘉莉1,董嘉欣1,曾青山1

目的 分析优化营养配方饮食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诱因管理效果,以达到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住院临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自主饮食模式,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优化营养配方干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状况的评定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3个月后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情况及随访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评分为(4.22±0.75)分,对照组的营养状况评分为(6.38±0.48)分,两组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HbA1c、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对照组LVEF较前则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了心力衰竭恶化死亡。结论 优化营养配方饮食干预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中,可以有效的延缓心力衰竭的恶化,帮助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营养状态。

心力衰竭;诱因管理;优化营养配方;营养评估;超声心动图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和血管疾病共同作用诱发的,伴随心脏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心肌的舒缩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为临床心血管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1]。目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中重度的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腔明显的扩大,心肌收缩不同步,患者对药物反应差,死亡率增高[2]。心力衰竭患者的体液管理十分重要,特别是限制水的摄入,使用利尿剂也导致电解质的混乱,易致低钾血症;而患者在排便过程易诱发心力衰竭发生,因此保证大便通畅及水电解质平衡能有效降低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3]。因此,优化营养配方的摄入、营养评估与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显得尤为关键。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4月~2015年10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3.6±10.6)岁,体重46~85 kg,血红蛋白(Hb)>120 g/L, 红细胞比容(Hct)>0.35,其中冠心病患者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患者采用自主饮食,不干预其饮食习惯。观察组由护士主导的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小组,其中心内科医师2名,护士长1名,营养师1名,专科护士8名[3]。每周医生或营养师对专病一体化小组成员进行饮食指导相关知识培训。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与宣教。入院后检测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常规指标,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营养不良-炎症(MIS)评分[4]。以MIS评分的结果为每一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根据其机体各项指标、体质和病情状况的不同,通过由心内科医师和营养师组成的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小组来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合理控制各项指标的摄入。①增加蛋白质摄入,确保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保持在1.0 g/kg以上,尽量以动物蛋白为主,因为动物蛋白中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针对某些营养状态极差的患者,应将每日摄入的蛋白质摄入量由1.0 g/kg提升至1.5 g/kg[5]。②以每个患者每日活动强度和自身的营养状况作为根据,对每日摄入量进行调整,常规情况下,患者每日摄入量应保持在139~148 kJ/kg[6],且碳水化合物应占热量中比重的1/3,剩余成分应为脂肪热。③嘱咐患者多选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进食,补充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进食谷物,增加纤维素的摄取,各种类的食物应以每个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病情状况为依据,在专病一体化小组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比例搭配。④加强对水分的摄入量的控制[7]。 ⑤控制机体中钠的摄入[8]。嘱患者减少食盐摄取,根据患者病情状态和营养状态的不同,用量应保持在4~8 g间。⑥严格监督饮食指导方案的实施情况,在饮食指导方案执行3个月后对每名患者进行随访,对营养状态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状况的评定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进行,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营养状态越差[11]。分别观察治疗前后BMI、HbA1c、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情况及随访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的数据资料均妥善存档,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评分为(4.22±0.75)分,对照组的营养状况评分为(6.38±0.48)分,两组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营养指导后体征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精神和体力都具有明显好转,干体重和白蛋白等明显增加(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和心脏超声比较 观察组的BMI、HbA1c、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LVEF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对照组LVEF较前则明显下降,有加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了心力衰竭恶化死亡;观察组无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或因心功能恶化住院患者。

3 讨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对比(n,±s )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对比(n,±s )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观察组 30 8.77±0.35 4.22±0.75a对照组 30 8.78±0.28 6.38±0.48a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营养指导后体征对比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征,由于心肌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损害,心脏的细微结构发生了病理改变,出现了心肌功能的异常,左心室渐进性的扩大、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心脏射血功能降低,无法正常完成心脏的新陈代谢功能,心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代偿性的变化来满足机体的需求[11]。不同阶段的心肌同步性改变,使心室不能正常的有效的泵血[12]。而心肌失同步是由各种复杂因素共同导致的,使心肌缺血、缺氧及受损,导致各部分心肌敏感性下降。因此对心力衰竭疾病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健康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1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比较

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科学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1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营养指南中指出,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功能一旦恢复,应当逐步减少或停止肠外营养,而尽早过度到肠内营养或者经口饮食上面,以更符合正常的生理功能,满足肠道粘膜的营养需求,食物从门脉系统供给[15]。同时还降低了感染及代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维持促进胃肠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饮食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营养配方饮食更是关键[16]。首先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并发症、饮食及营养、用药、运动、自我防护护理及心理问题等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对其作出评估和护理诊断,实施个体化护理;护士耐心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供应,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保持健康心态,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从多方面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率,提高生活生存质量,同时减少卫生医疗成本,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及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优化营养配方饮食干预,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的MI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心脏超声参数的数据显示治疗3个月LVEF观察组无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对照组LVEF较前则显著下降,有加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随访过程中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或因心功能恶化住院患者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

综上所述,优化营养配方饮食干预将营养评估与专病一体化的饮食指导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中,可以有效的降低了心力衰竭的恶化,帮助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营养状态,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1] 蔡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2):164-5.

[2] 申梅芳. 跨理论模型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2:1.

[3] Poghosyan HR,Jamalyan SV. Comparison of pacing algorithms to avoid unnecessary ventricular pacing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node syndrome:a single centre,observational,parallel study[J]. Europaee,2012,14(10):1483-9.

[4]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2.

[5] 林柳,李华清,彭小薇,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及相关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2014,19(1):66-7.

[6] 林心怡. 心脏衰竭病人对饮食控制知识、自我效能、遵从障碍与饮食控制行为之相关性探讨[D]. 台湾:台湾大学,2011:113.

[7] Xiao CH,Zhang XW,Wang RX,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pacing algorithms on cumulative ventrieular pacing proportion in patients with pacemakers[J]. Chin Med J(Eng 1),2011,124(18):2937-42.

[8] Hillock RJ,Mond HG. Pacing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time to embrace the future[J]. Europace,2012,14(1):28-35.

[9] 杨红莉,张树桐. 对管道患者的照顾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8):3078-80.

[10] 赵蕊,张阴凤.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护士,2010,1:103-4.

[11] Murakami Y,Tsuboi N,Inden Y,et al. Difference in Ipereel Ltage of ventricular pacing between two algorithms for mininfizing veotrictlar pacing:results of the ideal RVP(identify the best algorithal for reducing unnecessary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study[J]. Europace,2010,12(1):96-102.

[12] Adedoyin RA,Adeyanju SA,Balogun MO,et al. Prediction of functional capacity during six-minute walk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Niger J Clin Pract,2010,13(4):379-81.

[13] 聂梅. 自制低钠风险评估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4,29(2):70-2.

[14] 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 现代临床营养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第2版,2009:782.

[15] 于江,杨爱玲,刘永花.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4(4):343-5.

[16] 尹亚妮,吕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护理知识认知度的调查及对再住院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886-8.

本文编辑:张灵

Optimized nutritional formula diet for decreasing incentiv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HUANG Shu-ling*, WANG Jia-li, DONG Jia-xin, ZENG QING-sha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50, China.

HUANG Shu-ling, E-mail: hsl19760725@163.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optimized nutritional formula diet for decreasing incentiv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to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QOL). Methods CHF patients (n=60)were chosen from Apr. 2013 to Oct. 2014,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 their own diet patterns and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the intervention of optimized nutritional formula diet (each n=30). The nutritional statu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2 groups,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 (MIS). The changes of body mass index (BMI), glycated hemoglobin (HbA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triglyceride (TG) were observed after 3 m. The results of echocardiogram and incidence of cardiac events (heart failure, malignant arrhythmia, etc.) were compared during follow-up perio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nutritional status were (4.22±0.75)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6.38±0.48) in control group (P<0.05). BMI,HbA1c and all indexes of blood fat were bett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had no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in observation group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1 dead case due to deteriorated heart failure.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optimized nutritional formula diet can effectively delay the deterioration of heart failure and improve heart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CHF patients.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centives management; Optimized nutritional formula; Nutritional assessment; Echocardiogram

R541.4

A

1674-4055(2016)07-0853-03

1510150 广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

黄淑玲,E-mail:hsl19760725@163.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7.24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配方饮食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春节饮食有“三要”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