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叶酸对老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6-09-09 08:54韩钰吴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叶酸半胱氨酸低剂量

韩钰,吴航

• 论著 •

不同剂量叶酸对老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韩钰1,吴航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叶酸对于老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3 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23)、中剂量组(n=25)、低剂量组(n=22)三组,分别给予叶酸5 mg,0.8 mg,0.4 mg 1/日剂量口服,入选患者基础治疗均相同,在干预3个月及12个月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Hcy变化及相应临床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月时高剂量组血压下降显著,收缩压[(149.8±7.8)mmHg vs. (120.2±5.8)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4.6±6.0)mmHg vs. (79.8±8.2)mmHg]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高剂量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低、中剂量组(P<0.05)。治疗12个月较治疗前,高剂量组的血Hcy下降[(24.7±4.9)μmol/L vs. (16.9±4.4)μmol/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较治疗前,各组颈动脉斑块评分均明显下降:高剂量组(4.66±1.23 vs. 3.60± 2.08),中剂量组(4.60±1.19 vs. 3.80±2.11);低剂量组(4.56±1.21 vs. 3.89±2.06),其中中高剂量组改善情况均较低、中剂量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高Hcy血症应用高剂量叶酸进行治疗可加快血压、血浆Hcy下降速度,进一步改善患者动脉硬化。

叶酸;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与半胱氨酸同系,在体内主要的产生途径是蛋氨酸循环正常代谢,在能量代谢和许多需甲基化反应中同样可产生。体内较高浓度的Hcy影响小血管内皮的功能,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形成,与吸烟等同为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1]。叶酸、维生素B12是Hcy代谢的重要辅酶,为降低血清Hcy浓度可采取补充上述B族维生素的方法[2]。为探究不同剂量的叶酸对于老年高Hcy血症的疗效,更好地指导治疗,本院应用不同剂量的叶酸对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23)、中剂量组(n=25)、低剂量组(n=22)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叶酸5 mg,0.8 mg,0.4 mg 1/日剂量口服。高Hcy血症诊断[3]:轻度为血浆Hcy浓度15~30μmol/L、中度为31~100 μmol/L、重度为>100 μmol/L。高血压按相关文献标准诊断[4]。各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阿司匹林、降脂降压药物、维生素B120.5 mg 1/日及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高、中、低剂量三组患者分别给予叶酸5 mg,0.8 mg,0.4 mg 1/日。同时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后对患者随访观察。采集静脉血3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应有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分[5]:①颈动脉正常:0分;②颈动脉内膜增厚:1分;③颈动脉稳定斑块:2分;④颈动脉不稳定斑块: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库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及血浆Hcy的变化 干预治疗前,三组患者血压及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高剂量组较同时段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血压均有显著的下降;治疗12个月后,三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治疗后血浆Hcy浓度均有明显下降,治疗3个月后,高剂量组Hcy浓度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 颈动脉硬化情况 治疗3个月及12个月时,三组的评分均下降明显,其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中剂量组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由蛋氨酸代谢产生的Hcy在体内有诸多功能,如影响血管内皮功能,造成血小板的聚集,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过程可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促使血管发生损伤等病变[6]。甲状腺功能减低、蛋氨酸的过量摄入、氨基酸代谢过程受阻、一些B族维生素如叶酸及维生素B6和B12摄入不足均有可能引起较高的Hcy浓度,而叶酸及维生素B6和B12摄入量是Hcy水平的决定因素,其中叶酸的作用最重要[7]。需注意的是,血浆Hcy浓度>10 μmol/L时称为高Hcy血症或血浆Hcy水平升高,此时如患者同时满足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则又称为H型高血压[8]。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的同时需及早对高Hcy血症进行治疗以降低风险。血浆Hcy的浓度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原发病等。年龄较大,男性,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等均可使血浆Hcy浓度升高,产生高Hcy血症。如患者伴B族维生素的缺乏,同样存在着较高患高Hcy血症的风险,这是因为叶酸和维生素B6等作为反应中重要的原材料和辅酶,分别经由再甲基化途径以及转硫化途径对Hcy的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给对高Hcy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提示可通过补充叶酸等B族维生素的方法对高Hcy血症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自上世纪末,北美国家在国民范围内广泛增添叶酸摄入,此举初目的是为预防胎儿可能存在的神经管发育的畸形,使得北美的人群血浆Hcy水平大为降低[9]。根据相关文献,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均可影响体内Hcy水平,前者主要是包括胱硫醚合成酶等代谢酶基因的多样性变化,后者则包括饮食及吸烟等个人生活史[10]。

表1 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表2 不同剂量组的血压下降情况

表3 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硬化评分变化情况

本例中对三组患者应用了低中高三组不同剂量的叶酸。结果显示三种剂量的叶酸在相同的基础治疗条件下均有显著疗效。在治疗3个月的多项比较中,高剂量组较低中剂量组均显示出了更优的效果(P<0.05)。然而在治疗12个月的比较中,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期应用高剂量叶酸与中剂量比较不存在病情改善更明显的情况,长期应用中剂量同样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研究小剂量方案治疗有效性的意义还在于既保证了疗效,又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节约医疗资源,增加患者依存性。需注意的是,根据文献显示,如果忽略了患者原有的维生素水平,无差异性地进行B族维生素的治疗,此举常带来哮喘,皮疹等副作用,同时,对患者大剂量应用叶酸加大了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11]。这要求医师在用药时需对患者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达到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中或高剂量叶酸对于老年高Hcy血症效果明显,可降低血压及血浆Hcy浓度,改善动脉硬化,安全性较高,经济易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高展,丛文东,罗丹. 不同剂量叶酸及维生素B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2012,34(17):2614-6.

[2] 傅朝晖,吴娟,陈登容. 叶酸联合甲钴胺对脑小血管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4,43(9):1055-7.

[3] 王新,董丹. 小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J].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4,22(11):112-3.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 李刚.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2):182-4.

[6] 王素梅,曾双辉,王效非. 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0例[J]. 中国药业,2015,24(8):110-1.

[7] 严志芳. 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分析[J]. 中国药业,2014,23(23):117-8.

[8] 胡兆霆,侯庆臻,赵素玲,等.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及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175-8.

[9] 张岩,霍勇. 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3-6.

[10] Levkovitz Y,Alpert JE,Brintz CE,et al. Effects of S-adenosylmethionine augmentation of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antidepressants on cognitive symptom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J Affect Disord,2012,136(3):1174-8.

[11] 王菁婧,索爱琴,王新志,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个体化治疗疗效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2):291-3.

本文编辑:张灵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doses of folic aci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HAN Yu*,WU Hang.*Ma'anshan People's Hospital, Ma'anshan, 243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doses of folic aci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Method 7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were included form Jan 2013 to Dec 2015,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oses of folic acid administration: low dosage group (23 patients, 0.4 mg/d), medium dosage group (25 patients, 0.8 mg/d) and high dosage group (22 patients, 5 mg/ d). All the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basic treatment. The change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relative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after intervention for 3 months and 12 month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12 months,the blood pressure of high dosage group reduced significantly (systolic pressure: 149.8±7.8 mmHg vs. 120.2± 5.8 mmHg; diastolic pressure: 104.6±6.0 mmHg vs. 79.8±8.2mmHg, P<0.05), as well as plasma homocysteine (24.7±4.9μmol/L vs. 16.9±4.4μmol/L, P<0.05). After treatment for 3 months, the decreasing of blood pressure of high dos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than other two groups (P<0.05). The artery plague scores were all reduced after treatment for 12 months: high dosage group (4.66±1.23 vs. 3.60±2.08), medium dosage group (4.60±1.19 vs. 3.80±2.11) and low dosage group (4.56±1.21 vs. 3.89±2.06). Conclusion Treatment using high dosage of folic acid could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blood pressure and plasma homocysteine reducing, and improve status of arteriosclerosis.

Folic acid; Homocysteine; Hypertension

R544.1

A

1674-4055(2016)07-0872-03

1243000 马鞍山,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7.30

猜你喜欢
叶酸半胱氨酸低剂量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中老年人补叶酸可防卒中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