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调查与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2016-09-24 06:17倪璐李健红
福建建筑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养老

倪璐 李健红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



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调查与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倪璐李健红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如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养老是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堪重负”、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的局面下,社区养老的重要性显得愈发明显。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发展总结回顾,结合厦门现阶段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调研成果,指出厦门社区养老服务空间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未来完善的空间和方向。

厦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配置;分级;空间改造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自1999年以来,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3.26%。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老年人口比率却如此快速地增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富先老”将成为我国建设发展的巨大挑战。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堪重负”、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的局面下,社区养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能缓解家庭和机构养老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建立在尊重大多数老人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社区养老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总结国内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空间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未来完善的空间和方向。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国外发展现状的综述研究主要选择了欧洲和日本地区,因为欧洲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社区养老体系发展相对成熟。日本是亚洲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非常相似,其成熟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相对完善的社区服务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间各不相同,发展速度也不相同,但都根据老龄化率制定了不同时期的相关法律政策(表1)。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英国的社区照顾分为“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一直以来,英国的社区照顾政策都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大体的发展方向是从“由社区照顾”向“社区内照顾”变迁。社区照顾的几个特点:社区化、多样化、官办民助、以人为本、专业化。社区照顾服务措施项目:生活照顾、心理支持、整体关怀、物质支援。

美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多层次的社区服务,拓展被服务老人群体的政策框架建构。同时,除了政府机构对于社区养老体系的大力支持外,营利与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介入大大填补了美国政府的缺失,政府的资助政策又促使这些组织提升服务、相互竞争,使得社区服务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1]。美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可以分为4种:全托制的“退休之家”、日托制的“托老中心”、组织老人“互助养老”和由政府出资,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

1970年,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社区服务设施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人,设立了不同的建设标准。到了2012年对护理保险制度的修订,提出进一步向“社区综合护理系统”迈进。整合医疗、服务等资源,建立综合性的社区养老建筑,这样在节约了社会资源的同时又兼顾了服务的多层次化[3-4]。

表1 从人口老龄化率层面看各国养老相关政策的实施进程

1.2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的养老服务模式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社区养老更符合中国国情。周燕珉、龚静怡等研究认为相较于大量新建养老机构,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条件改造成社区养老设施,使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就地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老年人意愿以及节约社会资源的最好模式[5-6]。周典、周若祁的研究指出目前城市养老居住设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应当将设施的建构方向更加“社区化”、“家庭化”[7]。

对于社区养老设施和空间具体的建设方法,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在对比中外体系标准或是经过实地调研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王承惠在分析了国外的先进社区养老设施和布局后,提出了应该针对于不同类型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设施的建设方法[8]。李斌等提出建立在我国的国情基础上,完善养老设施类型体系以及各个养老设施的建设标准设立等一些建议[9]。蒋朝晖、石英等指出了我国存在老年人设施配套严重不足、指导配建的标准不清晰、对于失能老人缺少倾斜等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养老设施配套的4点因素,并根据人口数量的推算,对于社区养老设施提出了配置指标的若干建议[10-11]。金星、李健红等结合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的现状,提出了从国家法规的衔接、健全设施配置范围、合理增加养老设施的面积比例等方面对于设施配套的改进建议[12]。王桂秀、卢玫珺提出了以养老为中心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的概念,对整合社区级已有公共设施,改造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提出了相应的空间策划[13]。张倩等结合西安社区养老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问题,从4个方面提出了基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的对策,认为应当根据社区的不同要求,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建立三级体系[14]。

1.3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在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中,发达国家在设施和功能配置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多样化,且遵循普遍服务的原则,为所有老年群体服务。国内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多数是先对现状调研,再对比发达国家相对健全的体系;对我国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养老建设标准、设施配套、功能配置指标、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在社区养老服务公共空间的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层面依然停留在社区级。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是由多高层集合商品住宅组成的,这些住区形成了独立封闭的小住区,这些小住区和居住区的服务空间才是老人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国内只有少数研究学者提出了将社区养老服务空间应该再进行分级。在小区级、居住区级的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指导建设标准几乎是空白的。而且,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应该对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空间进行改造,却没有深挖有哪些可利用的空间资源。

2 现场调研

据厦门市老龄委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共有363所。本次调研采用选样法,将调研目标定位为厦门岛内近十年来建设的46个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服务点。至今为止,笔者共走访调研了22所不同形式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其中,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共6家、居住区级养老服务站共9家、小区级养老服务点共7家。图1为厦门市岛内调研点各个类型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所占比例示意。

图1 厦门市岛内调研点各个类型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所占比例示意

2.1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点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点普遍建设在厦门小区中,服务辐射范围即为所在的小区内。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点的主要特点是面积普遍偏小、功能单一。社区养老服务点大多与小区中的物业管理处和小区会所合建(图2),少数设立在一楼改建后的居民房里。很多养老服务点因基层部门人员分管不当、工作人员办事闲散,导致常找不到负责人而处于常年闭门的状态。

图2 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点与物业管理处合建

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点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功能交叉:由于小区资源有限,社区养老服务点大多与小区中的物业管理处合建,不同功能混合交叉,对不同人群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扰。(2)服务缺乏特色:社区养老服务点的建设尚处于雏形阶段,现有的服务类型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性文化主题,整体呈现特色不足的现象。(3)空间设计缺乏家庭化: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点大多建立在小区内原有资源上,直接增加一些桌椅及服务设施,未对原有空间进行过多的改造,导致服务点空间缺乏温馨性和家庭化的氛围(图3、图4)。

2.2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站

经过对厦门地方风俗调研和实地走访,笔者发现在居住区里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站经常结合寺庙祠堂以及闲暇时的戏台建设(图5)。厦门人十分重视祭神祭祖(年长者更甚),也非常喜欢听闽南语系的歌仔戏,所以居住区内随处可见宗庙祠堂和戏台。不仅仅是在逢年过节,平常老人们也喜欢聚集在宗庙祠堂和戏台边。这类设施的特点是功能配套仅停留在娱乐休闲方面,面积相对较大,服务面较广。

图3 服务点的功能和服务大多千篇一律

图4 服务点的空间缺乏温馨性和家庭化的氛围

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站的主要问题在于:(1)功能配套失衡:大部分养老服务功能配套不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些功能配套老年人较少使用,但设置的空间较大,导致浪费;而一些功能空间老年人使用频繁,却设置得相对狭小甚至没有设置(图6)。(2)服务相对单调、空间缺乏灵活性。

图5 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站结合寺庙祠堂建设

图6 服务站内的心理咨询室几乎没人使用

2.3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中心

此类养老设施大多是近几年建设的,服务半径为整个社区。普遍面积大、功能全,辐射范围较广,且很多都与城市周边设施建设在一起(如居民健身会所、儿童早教机构、残疾人援助中心等)(图7~图9)。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大多都设有为老服务点,竭力打造“20min为老服务圈”,即在社区内的老年人若需要帮助,只需打一个电话,或按一个按钮,20min内为老服务点中的社区助老员将迅速赶到现场提供服务。

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中心主要的问题有:

(1)功能选址缺乏合理性。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的辐射范围相对较大,有些社区将设施设于社区边缘,对于老人的使用缺乏便利性。

(2)空间流线不明确、划分不清晰。此类服务设施面积大、大多与城市周边设施复合,所以经常导致一些设施的空间流线过长、老年人的流线与其他人的流线交叉混乱。同时,将休憩空间和报告厅、娱乐空间等动静区域设置在一起的现象屡见不鲜。

(3)服务网络不健全。厦门近几年推出了“打造20min为老服务圈”,可是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的服务政策并未如宣传的那样真正普及。

图7 与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中心合建的居民健身中心

图8 与养老服务中心合建的早教中心

图9 养老服务中心与残疾人援助中心合建的路线图

2.4厦门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不足之处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厦门的各级社区养老服务空间中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比较严重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各级服务空间划分不清晰,服务于社区、居住区和小区的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界限模糊,功能配置没有完善的标准指导建设,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与社区内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功能配套相冲突,这样对于社区养老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3 启示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较早,研究成果较丰富,养老的方法体系也相对全面,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国学习。但考虑到国内外老年人社会心理需求、人口分布、住区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国外的成果对我国的借鉴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我国各地区现状,摸索社区养老服务空间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不同级别的社区养老服务空间改造设计提供借鉴。

3.1政策法规

我国对于社区养老体系缺乏统筹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是由各地方基层组织监管,而不是像英国成立地方服务局。我国在法律法规的改进方向,第一是加强政府的支持,完善养老的法律法规;第二是为了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服务从业人员应更加专业化;第三是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发展社会服务组织、营利和非营利的社会机构。同时,还应当针对社区内不同级别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出台不同的指导建设标准,以期社会养老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3.2设施和功能的配置

在中国,养老体系还非常落后,社区养老设施配套也长久以来都被忽视,而功能配套是养老空间中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配套标准的普适性还需要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全国各地都存在各类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重点不明确,产生了老年人的需求与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功能配套相冲突等问题。笔者认为现在急需通过对社区现有的各种空间资源的改造利用来创造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社区养老空间,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3.3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改造措施

针对于不同级别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应当提出不同的改造措施。改造原则主要体现在功能、服务和空间三个方面。对于养老服务点的改造原则是功能复合化、服务特色化、空间家庭化;对于养老服务站的改造原则是功能均衡化、服务多元化、空间灵活化;对于养老服务中心的改造原则是功能综合化、服务网络化、空间城市化。

改造策略主要体现在将已有闲置、功能不合理、不满足使用需求的可改造小区、居住区和社区的建筑空间资源利用起来。对于养老服务点而言,小区内部的居民楼底层架空空间、物业管理的闲置空间、被闲置的底层居民房或者是一些储藏空间等;在居住区内,宗庙祠堂平时利用率不高的戏台和一些闲置的底层商铺等;在社区中,社区里居委会闲置的空间、社区及街道的会所以及闲置的商业用房等都是可以改造利用的空间。

建立在这些可利用的空间基础上,针对各个类型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各方面特点进行深入的改造。例如,针对于改造成养老服务点的底层居民房,可将住宅内的居室、餐厅、客厅改造成服务点中的休憩居室、老年餐厅和活动空间。这样的改造不需要对墙体做出过大的改动,利用居民房本身的结构特点对其功能进行变换。针对于可改造成养老服务站的宗庙祠堂,可将宗庙祠堂的空闲区域改造成饮茶聊天区域和老年餐厅的服务点,在周边的空地可加建配备一些医疗服务点和娱乐活动场所。针对于可改造成服务中心的底层商铺,可将几个店铺合并,将每间店铺分别改造成不同功能,这样的改造既能满足动静功能的划分,又不需要对空间进行再分隔。

4 结论

现阶段,国内的法规政策和研究仅停留在对社区级以上的养老服务空间。对养老服务空间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新建标准、配套设施、功能配置等方面的建议。对于社区内真正与老年人活动圈息息相关的居住区和小区内设施空间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本文综述国内外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的研究现状,结合对厦门现阶段的调研成果,提出未来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空间应该研究的方向,对于奠定社区养老改造的理论基础,丰富社区养老改造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意义。

[1]王承慧.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2012,(08):35-44.

[2]穆光宗.美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N].中国社会报,2013.

[3]司马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优势与挑战[J].世界建筑,2015,(11):100-102.

[4]Tsutsui,T.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ommunity-based integrated care system in Jap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2014,(14):002.

[5]周燕珉,林婧怡. 国外老年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设计趋势[J].世界建筑,2015,(11):16-21.

[6]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哲学社会科学版)[J].河海大学学报,2004(04):72-74.

[7]周典,周若祁.构建“社区化”城市养老居住设施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9(S1):74-78.

[8]王承慧.全面连续、集约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2013,(10):90-96.

[9]李斌,黄力.养老设施类型体系及设计标准研究[J].建筑学报,2011,(12):81-86.

[10]蒋朝晖,魏维,魏钢,等.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设施配置初探[J].城市规划,2014,38(12):48-52.

[11]石英.关于“社区化”城市养老建筑空间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10):106-107.

[12]金星,李健红,王墨林.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现状初探[J].华中建筑,2011,(09):86-90.

[13]王桂秀,卢玫珺.以养老为中心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功能空间策划[J].现代城市研究,2014,(12):2-6.

[14]张倩,王芳,支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住区,2016,(01):148-153.

[15]卢蔚.营造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区复合型公共空间[J].华中建筑,2005,(05):108-110+129.

[16]陈伟.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93-99.

[17]Regnier,V.Design for Assisted Living: Guidelines for Housing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Frail [M] .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2003:96-104

[18]奚雪松,王雪梅,王凤娇,等.城市高老龄化地区社区养老设施现状及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3,(01):54-59.

[19]薛峰,李晓鸿,朱中一,等.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住区发展趋势及居家养老——2013适老研究与设计座谈会[J].建筑学报,2013,(03):86-91.

Investigation of Elderly Community Care Service and Research on Strategy Remodeling of Elderly Community Care Space in Xiamen

NI LuLI Jianhong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Today,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problem is getting rigorous; how to treat the elderly people is an urgent key issue need to solv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overwhelmed" and Institution endowment "one bed hard to find" situ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care becomes increasingly apparent.This article point out the drawback of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in Xiamen which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research of Xiamen. And offer a solu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in Xiamen.

Community care in Xiamen; Services;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Grading; Space reformation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项目号:华大研[2014]6号

倪璐(1992.12-),女。

E-mail:810301716@qq.com

2016-05-01

TU984.11+3

A

1004-6135(2016)08-0006-06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设施养老
公共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