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2016-10-27 09:13张培全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受检者生化血糖

张培全

(青岛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742)

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张培全

(青岛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742)

目的: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12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进行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2h糖耐受的检验,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发的方式具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以其痛苦程度小、过程简单、检测费用少以及结果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并推广。

生化检验指标 糖尿病 诊断 临床价值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人体内部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以及生物作用受到损伤而导致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极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糖较高以及消瘦等特点,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很容易会对患者体内各个组织与器官造成诸多损伤,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出现,具有着极高的致残与致死率,当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对于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而对于糖尿病来说,早期的诊断与针对性治疗时对病情进行控制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院选择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检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男52例,女68例,年龄46-75岁,平均(56.1±6.5)岁,病程0.5-11年,平均(5.2±3.4)年,经诊断表明,其中有44例患者为I型糖尿病,另76例患者为II型糖尿病;另选12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经计算,一般资料方面,组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进行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2h糖耐受的检验。

空腹血糖的检查:护理人员应叮嘱受检者在进行检查前的10个小时内处于空腹状态之下,在第二日的清晨抽取约为2ml的静脉血液,对于每一名受检者均进行3次的检查[1]。

2h糖耐受的检验:每一名受检者均服用70g的葡萄糖溶液,并在30min、1h、2h以及3h后分别抽取2ml的静脉血来进行血糖监测,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受检者的尿液进行收集,并进行尿糖的定性试验。

血清甘油三酯的检查:护理人员应叮嘱受检者在进行检查前的12个小时内处于空腹状态之下,分2次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抽血量为5ml,在采血2h偶,对血清进行分离,在4h之内对血清甘油三脂的水平进行测定,若患者经过检测,数据相对较高,则需要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并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确诊[2]。

1.3 判定标准

标准范围:空腹血糖:血糖值在7.7mmol/L以下;2h糖耐受范围:3.85mmol/L至7.8mmol/L之间;甘油三酯:0.22mmol/L至1. 65mmol/L之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计量资料应用±s的方式进行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生化检验结果方面的对比: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均表现为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生化检验结果方面的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人体内部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以及生物作用受到损伤而导致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当前在临床中患病率极高,患者十分常见,改疾病病程较长,当前尚且还没有研究出根治的方式,只能够以控制血糖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控制[3],疾病并发症状较多,若是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极易对人体内部的神经、眼部以及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不断加深,很容易导致人体内出现酸碱平衡纸条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状,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来说,早期的诊断对疾病进行控制以及对预后进行改善是十分重要的[4]。

当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进行诊断的方式较多,当绝大多数医院对患者进行的第一轮检验均是应用生化指标检验的方式,检查较为方面,且出结果的速度极快,费用较为低廉,适合对患者进行初次的检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生化检验结果方面的对比: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均表现为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发的方式具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以其痛苦程度小、过程简单、检测费用少以及结果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并推广,但要注意,该检测方法只只用于普遍检查,即对广大受检者的第一轮检查,即使受检者的生化指标检测呈现为异常状态,也不能直接将其确诊为糖尿病,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表现情况对其进行更加专业的,检测结果更加精准的检测方式,避免误诊的现象出现[5]。

[1]段海平.相关生化检验项口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20-21.

[2]潘优津,赵向彤,吴朝明,等.肥胖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血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23(7):542-543.

[3]王袁,施榕,张伟,等.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清蛋自尿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2,33(19):542-543.

[4]刘艳华.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0):141,143.

[5]邹远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2):95-96.

R587

A

1674-2060(2016)03-0098-01

猜你喜欢
受检者生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