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016-10-27 09:14苑艺刘佳佳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等份比例标本

苑艺 刘佳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 462000)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苑艺 刘佳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 462000)

目的 对影响临床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质量控制办法。方法 将采集的50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1:10000与1:5000两种稀释比例进行稀释处理;并将将采集的50等份标本混合分成100等份,分别放于室温与低温下保存,分析不同稀释比例、不同保存方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不同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其RBC、PLT与WBC、血HGB指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存放条件下同时段的RBC、PLT与WBC、血HGB指标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稀释比例与存放条件均对血液检验结果有所影响,故需采取综合措施以有效控制血液检验质量。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检验又称为“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对受检者红细胞(RBC)、血小板(PLT)与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检验,对有效确诊病情、指导治疗工作的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1]。故文章通过对影响血液细胞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探讨出其检查质量控制办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同种血型体检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男28例,女22例,年龄均在18~65岁间,平均年龄为(33.2±4.5)岁。

1.2 研究方法

(1) 抗凝剂使用。采取50名志愿者的静脉血,获得血液样本。分别采用1:10000与1:5000两种比例对血液标本进行稀释处理,并将同一稀释比例的血液样本混合在一起,平均分成50等份待检[2]。

(2) 血液存储办法。取50名志愿者的静脉血,获得血液样本。将所有血液样本混合处理,后分成100等份。其中,50等份于室温下(20~22℃)保存,分别于保存30min后与4h后检测;而另外50等份则于低温下(4~8℃)保存,同样分别在保存30min后与4h后检测。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不同稀释比例下血液细胞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室温与低温下血液样本存放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处理。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由不同抗凝血剂配置比例组成的血液标本,其RBC、PLT与WBC、血HGB含量均有所不同,且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同时,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其相同时段的RBC、PLT与WBC、血HGB指标水平也有所不同,差异显著(P<0. 05),如表2。

表1 不同抗凝血剂配置比例的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表2 不同存放条件下不同时段的检查结果分析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稀释比例、存放条件与存放时间的不同,均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为此,在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需将试管剂量严格控制在2.0ml标准范围内,并对其稀释比例进行严格控制。如在实际血液检验中,本应以1:10000比例稀释的血液样本被以更低稀释比例稀释,则会对其细胞重合造成影响,若以更高稀释比例稀释,则会造成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3]。同时,在室温情况下,因标本存放时间越长,其血液细胞形态变化也会越明显,故血液采集后,需严格控制其放置时间,并在出现温度变化后,及时处理,以从整体上确保血液细胞检测质量,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有利依据。

[1]王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3):172.

[2]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33(04):160,163.

[3]陈凤羽.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3):104-105.

R446

A

1674-2060(2016)03-0317-01

猜你喜欢
等份比例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人体比例知多少
纸卷大力士
图形前线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