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12-14 09:07刘觅颖王继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文明指标

刘觅颖,王继龙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 10019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觅颖,王继龙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 10019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适宜性强的指标体系,研究立足于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3个领域,科学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分析,对于促进国家及地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标准;评价指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所获成就令世界瞩目。但值得反思的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发展”为主,呈现出“质量差、效率低、投入高、能耗高、不可持续”的特点,同时伴随着资源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为此,我国将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在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运行机制和建设任务已进行诸多研究,然而,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及评估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当前研究中提供给管理者的信息还十分有限,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迫在眉睫。为此,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1.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涵盖范围及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做的大量研究,如牛文元等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二是生态现代化指数,涵盖12个政策领域,包括生态进步、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3个指数30项评价指标。[1]三是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如国家统计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在2006年建立的以资源利用和废物消耗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四是以“生态文明”作为专门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集中涌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之后。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完整的指标体系,但许多学者的研究工作已对最终指标体系的确立给予了方向性指导(见表1)。

表1 国内主要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概况Table 1 Overview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1.2 国外相关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借鉴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可持续发展领域。自1992年以来,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不断涌现,涵盖了国际、国家、区域和部门等不同层次,具有代表性的有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全国性以及阿尔伯塔(加拿大)、俄勒冈(美国)等地区性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国际进展Table 2 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总体而言,目前国际上系统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指标体系。该体系于1996年创建,由“社会、经济、环境、制度四大系统”按“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设计,共134个指标。其次,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统计局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欧洲统计局的“向更可持续欧洲前进的进展测评”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指标的筛选提供了科学借鉴。此外,联合国开发署基于社会角度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标”,世界银行和著名学者Daly和Cobb基于经济角度提出的“国家财富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基于环境角度提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Constanza和Lubcheno等学者基于生态角度提出的“生态服务指标体系”,都为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见表3)。

1.3 现行指标体系评述

前述研究回顾了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些指标体系在框架设计、指标选取等方面的差异都非常大,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反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就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来看,离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现有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在指标设置、统计算法及分析方法选择等方面尚不够成熟,基础数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还无法保证,未能真正释放出其“以评促建”的作用,亟待丰富和完善。

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从理论阶段转向可操作的应用阶段必须有一系列的指标作为支撑。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建立原则、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3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进行探讨。

2.1 建立原则

遵循如下原则选取具体表征指标:其一,系统性原则。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设计须从系统整体出发,层次鲜明地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其二,差异性原则。受经济、技术以及资源环境区域性差异限制,不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不均衡性,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还需立足区域特色。其三,可操作性原则。尽量选择现行统计体系内的指标,或者选择通过调研可以获得的指标,以便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建设成效的评估。其四,动态性原则。随着生态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环境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不断演变,指标体系需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阶段适时开展动态修订。

表3 国外主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概要Table 3 Summary of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2 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构建

2.2.1 评价框架体系的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研究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的构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以上3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辅相成、交互影响,从不同纬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影响(见图1)。总体来讲,生态意识文明可作为生态行为文明的实现上限和思想导向,它可以支配以及引领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体现的是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它可以作为框架底线监督生态行为文明的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执行还需要落实在生态行为文明上。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更是一种体现在社会行为中的过程。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人们应该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就无从表现出来。

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虽然从不同纬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划分,但每个层面也有各自的建设重点。对于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然而如果直接对公众的生态意识水平进行考核,目前尚无合适的考核指标,只能从社会的生态教育和宣传方面进行反映。对于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律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较为缺乏,考虑到政府作为制度体系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而从生态制度实施和政府绩效考核两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行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可从生产行为、生活行为及环境保护3个方面进行考核。

2.2.2 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文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分解为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3个方面,按照指标性质将评价体系分为4层(见表4)。顶层为目标层,即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第二层为专题领域,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将指标系统分为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制度指数;第三层为评价主题,依据评估内容,为每个领域设计核心的评价主题,第三层是对专题层的分解和延伸。第四层即为具体指标,将第三层指标进一步细化到可操作层面。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属于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模式的探索,因而在初期阶段,政府的调控和引导应当发挥积极作用。故本研究在指标体系设计中,从政府行为层面增设了部分可引导或者调控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指标。

表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Table 4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续表4

2.3 评价模型与权重的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涵盖生态、经济、社会多个领域,涉及多学科知识,单一学科的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多方位评价的要求,必须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评价模型。由于在综合评价模型中,所赋权重系数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指标体系的使用效果,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本研究在大量文献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即分别对指标体系进行专家打分与熵值法确定相应的权重水平,求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权重系数。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案例分析

3.1 评价单元的选择——省级行政单元

根据前述研究方法,对全国30省、直辖市、自治区单元进行评估(西藏地区部分数据缺失,因而未参与案例研究)。

3.2 评价指标数据的选取——统计数据为主

本研究对生态文明建设及评估从制度规范构建、生产行为活动约束与教育宣传推广等方面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除去部分常用的、公开的统计指标外,还包含了部分定性数据和地方调研数据。限于时间约束,案例从能搜集到的统计指标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演示,共选取11项统计指标,累计权重值57.75%(根据专家咨询权重水平进行累加),接近权重水平的60%,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参考性(见表5)。

表5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分布情况Table 5 Sele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dex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 data

总体来看,数据指标的离散程度差别较大。相比而言,万元GDP水耗、土地产出效益、主要污染物强度水平及自然保护区比重等指标项在不同省区具有较大差异,这些指标项可以成为部分省区未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提高的方面。另外,采用熵值法根据统计指标的变异情况,求取了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用于分析不同权重水平下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估结果的影响。

3.3 评价结果——整体运行良好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水平函数,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表6)。

总体上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高,这在熵值法计算结果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评估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因而模型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

3.4 障碍性因素识别——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方向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评估结果,识别出不同指标项的贡献率水平,即分项指标得分值占评估总得分的比重。结合贡献率水平,我们可以从单个评估单元和全区域两个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性因素进行识别。

从全国范围来看,以10%的得分贡献率(共11项指标,若考虑影响程度相同,平均每项指标贡献水平接近10%)为标准,统计各项指标项在所有地域单元贡献水平没有达到10%的频次,具有较高频次的指标项应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见表7)。就本案例而言,出现频次较高的万元GDP水耗、土地产出效益水平、自然保护区比重等指标项揭示出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该重点在降低能耗、提高产生效益水平以及加大生态绿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

表6 不同权重赋值方法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分与排序Table 6 The score and sort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depend on different methods

表7 各指标障碍性水平的出现频次Table 7 The frequency of the obstacle level for each indicator

4 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评估指标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初级阶段是转变工业文明发展方式的过渡阶段,建设重点应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减少发展对自然环境系统的损害,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使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级阶段,是实现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高效运行的阶段,自然环境系统的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且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间节点,尝试对本研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核心评价指标进行梳理,从而对不同阶段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进行分解(见表8)。

4.1 “十三五”期间——以环保投入水平和生态文明监督考核机制为主要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以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和强化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的基础上,进入“十三五”后,需将环保投入水平和生态文明监督考核机制作为主要任务,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必须要由政府作为核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有效供给。在生态文明建设初级阶段,政府为主导的环保投入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外在动力。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才能有效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欠账较多,“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比重应达到3%左右。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继续完善和构建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

表8 分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核心指标Table 8 The core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4.2 远期——生产、生活方式的主动变革,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动力

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主动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动力。从根本上来讲,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导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升级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而政府外在的节能减排等政策性约束,并不能成为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持续性动因。因此,从长远看,社会各主体要实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变革的转变,加快实现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内生动力。

4.3 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应贯穿生态文明建设阶段始终

从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来看,对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是贯穿始终的,只有逐步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公众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包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开展全民生态教育,特别是要将生态环境教育列入学生素质教育和党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支持民间生态环保组织的发展,强化环境保护监督力度,增强公众生态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等。

[1]何传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7,21(6):327-332.

[2]杨开忠.谁的生态最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2009(32):8-12.

[3]梁文森.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问题[J].经济学家,2009(3):102-104.

[4]蒋小平.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1):61-64.

[5]杜宇,刘俊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6):60-63.

[6]严耕,林震,杨志华.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刘衍君,张保华,曹建荣,等.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7):3676-3678.

[8]王晓欢,王晓峰,秦慧杰.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预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5-8.

[9]马道明.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80-85.

[10]周传斌,戴欣,王如松.城市生态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建设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0(12):11-15.

[11]乔丽.矿区生态文明评价及预警模型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4):34-40.

[12]谢洪礼.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述述(二)[J].统计研究,1999(1):59-63.

(责任编辑 李亚青)

Research on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LIU Mi-ying,WANG Ji-long
(Beij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Beijing 100191,China)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eds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scientific,practical and strong suitability index system.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ree areas,including ecological awareness,ecological behavior and ecological system,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cientifically in our country,and to carry out empirical analysis.The research has reference value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and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standards;Evaluation system

X 171.4

A

1005-0310(2016)03-0015-09

10.16255/j.cnki.ldxbz.2016.03.004

2016-04-20

刘觅颖(1984-),女,浙江宁波人,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能源经济。E-mail:liumy1008@163.com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文明指标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请文明演绎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漫说文明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