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2017-01-12 20:01付翠丽
种业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睢县飞虱病株

付翠丽

(睢县农业局,河南 睢县 476900)

夏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付翠丽

(睢县农业局,河南 睢县 476900)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原因,从加强监测和预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玉米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综合防治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经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玉米苗期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睢县大蒜面积种植扩大,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全县玉米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受玉米粗缩病危害的田块,一般减产达15%~30%,个别严重地块达50%~60%,甚至造成玉米毁种,严重影响全县的玉米产量。因此,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是当前玉米病害防治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田间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感病苗叶色浓绿,宽短质硬,叶对生,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粗糙感明显,病苗严重矮化。至玉米大喇叭口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多数病株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

2 田间发病原因

2.1 气候因素

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少雨的年份,越冬寄主虫源多,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虫量大,有利于第二年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2.2 播期因素

玉米不同播期的发病程度差异显著,一般晚春播和早夏播玉米发病重,此期播种的玉米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出苗,玉米5叶期前的易感病期,与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相吻合。而晚播夏玉米苗期在6月中旬以后,易感病期避开了传毒侵染高峰期,发病较轻。

2.3 生产因素

前茬作物中杂草多或小麦丛矮病发生重的地块玉米粗缩病发病重;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田块发病重;偏施氮肥比平衡施肥的田块发病重。

3 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做到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3.1 加强监测和预报

在玉米粗缩病常发田块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病株率和发生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3.2 选用抗病品种

要根据玉米粗缩病常发地块基本情况,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注意合理布局,多品种多熟期种植,避免单一玉米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3 清除田间地头杂草

田间地头杂草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前要先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再喷药,药剂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进行杀虫。这样既降低了灰飞虱的活动空间又杀灭了大部分灰飞虱,减少了毒源。

3.4 防治小麦丛矮病发生

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因此,在小麦返青后,用25%扑虱灵750 g/hm2喷雾防治小麦丛矮病。喷药时,对麦田周围的杂草上也要进行喷施,以降低虫口密度,减少毒源量。

3.5 调整玉米播期

玉米粗缩病在春玉米、大蒜茬玉米、麦套玉米以及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重,直播夏玉米田发病轻。根据发病规律,及时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减少发病株率。春播玉米适当提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对大面积蒜茬或麦田套种玉米要根据情况适当推迟,尽量缩短小麦与玉米的共生期,做到适当晚播,减轻粗缩病危害。

3.6 加强玉米田间管理

禾本科作物及多年生杂草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植物,玉米田间管理要做到精细,早整地早灭茬,降低毒源量。苗期结合玉米间定苗,拔除田间玉米粗缩病病株,集中处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时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抗耐病能力,缩短感病期,减少被传毒机会。

3.7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上要注意药剂拌种和田间喷药杀虫,药剂拌种可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播种时,采用种子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治灰飞虱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

玉米出苗后及时用10%吡虫啉300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或48%毒死蜱乳油90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进行杀虫防治。喷药力求均匀周到,隔7 d再防治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对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乳油450 mL/hm2+5%菌毒清1.5L/hm2田间喷施,每隔5d喷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强植株抗病毒能力,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1] 郭文华.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技服务,2016(11):70.

[2] 仝妍彦.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41-142.

[3] 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种子,2017(2):45-49.

[4] 许亚萍.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128.

[5] 吴士刚.浅谈夏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J]. 农家科技旬刊,2017(6):15.

[6] 孟彦,孟凡玉,韩同进,等.黄淮海夏玉米粗缩病流行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J].种业导刊,2008(7):29.

[7] 田凤琴.豫北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2):130.

S435.131

B

1003-4749(2017)10-0021-02

2017-09-12

付翠丽(1969-),女,河南睢县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睢县飞虱病株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商丘市关工委到睢县 慰问基层“五老”代表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河南通许凸起东部(睢县—商丘段)地热田热储特征及资源评价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