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

2017-03-09 12:34韩荭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机制

韩荭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郑州45001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

韩荭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郑州450011)

在当前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下,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问题;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下,将更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就业;以此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进行实践探讨。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机制建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希望能够直接招聘有技能的院校毕业生,因为有工作技能和经验的毕业生会更快适应工作状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很少有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建立起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缺少职场实践机会,只能利用假期时间寻找打工的机会,因此学习结果不够理想。在这样的现状下,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就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

(一) 市场导向机制尚未形成

当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联合,构建起校企合作机制,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高校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主要场所,不需要参与市场竞争,而企业是面向市场的,需要竞争才能存活。在这两个不同的机制下,学校与企业很难有利益的切合点,使得两者的合作缺乏有效的推动力。学校缺乏市场导向机制的引导,缺少足够的竞争意识,对于企业的需求不甚了解。即使有校企合作关系也流于形式,学校并没有关注到企业的需求,没能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或是其他更大的利益,久而久之校企合作的基础也就走向破裂。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教育部积极推进高校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以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而获取收入,很多高校也努力实现自身转变,以其强劲的科研力量争夺市场份额。但这样的高校通常都是我们所熟识的竞争力极强的国内顶尖高校,很多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是没有这样的竞争力的,因此还需要漫长的时间逐步实现转型。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影响校企合作的稳步发展。

(二) 校企一体化管理机制欠缺

我国高职院校与许多国外的高校不同[1],它很少是私人或企业所有,许多高校是政府主办,这样企业很难介入高校的管理之中,校企合作成为学校掌握主导权的形式,使企业在此合作下丧失主动权与积极性。很多企业选择与学校联合是希望学校能够为自己提供足够的便利,帮助自己在某些领域进行研发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但在政府主管下,校方以政府需求为首要,很难顾及企业的需求,而企业要想参与学校的管理,使学校更加面向社会也难之又难。在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下,学校很难实现转型,仍然固守旧态难与社会接轨。同样在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下,也都会变成挂名的形式而已,不会有过深的实际合作,这就直接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与合作意义。很多企业都曾抱着极高的热情尝试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但最后都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管理而难以深入。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欠缺也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思考

(一) 构建共赢机制,推进合作发展

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寻找共赢点,激发双方的合作热情,因此要构建共赢机制才能推进合作与发展。校企双方最基本的合作基础就是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的高质量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岗位,在这样的基础上,校企双方要建立起校企合作培育机制、校企利益分享机制、校企资源共享机制等完整的共赢机制,为双方的合作奠定好基础,才能推进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 构建能动机制,激发合作动力

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本身就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因此,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必须要在双方间建立起能动的机制,才能激发合作动力,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双方要在共同愿望下,建立一个协调双方的能动性机制[2],通过机制实现双方合作项目的沟通与制定。因此,在此机制下,双方要保持合作互让的心态,以平等的关系合理的构建起机构组织与职能制定,为学生实习就业和员工培训提供保障。

(三) 高职院校努力实现自身发展

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是学校本身有足够的优势吸引企业进行合作。高职院校是专业性极强的院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努力提高自己实力。首先,学校要提高教职员工的科研实力,加大对科研项目的鼓励,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科研工作之中,以获得更多的专利项目,实现技术的突破;其次,学校要提高生源质量,提高任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加强考核的灵活性,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全面的提升,在求职中也有更强的竞争力,逐步为学校打造良好的生源口碑;最后,学校也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形成更为严格、规范的管理,加大各部门收支的透明度,建立专门的监管体系进行必要的监督,促进整个学校部门形成高效有序的良性循环,以保证校内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 合作办学,增强办学活力

首先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增强办学活力,而这也是当前高校发展中政府积极推行的方式。合作办学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同时也将学校推向社会,实现学校向社会融合、为社会服务的良好协调。实现合作办学,首先校企双方要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提供最新科研和人才以及信息资源给企业,企业也要提供资金、岗位、实习机会给学校学生。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经营[3],其中以制造行业最为明显。这些合作办学的学校往往就业率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也在合作中有所收益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形成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而于此同时,企业获得更多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并赢得校企合作的美名,企业也更乐于对学校进行投资,提高企业投身办学的活力。

(五) 合作就业,实现稳步就业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就业,而企业正是工作岗位的持有者,因此双方合作就业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减少很多招聘环节。为实现合作就业,首先需要高职院校按照合作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际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实际的应对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与该企业相关的专业课程,让感兴趣的学生选修。在这门课程中,可以让教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并由该公司员工进行授课,以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有更实际的收获,可以与在职员工进行直接的交流。最后,合作就业还可以进行定向实习就业,对于想要进入该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在课余时间进入该企业实习,提前适应企业工作,做好相应的心理建设,使学生能更早的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状况,更好的投身于未来的工作之中。合作就业是校企合作的最基本的诉求,也是校企合作后要实现的最基本目标,因此校企双方要加强就业方面的交流,更好的实现就业目标。

(六) 合作发展,促进共生共荣

当学校与企业选择联合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两者只有合作联合才能共生共荣。在校企合作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企业都会最大程度提高名望,提高自身价值,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产生品牌效应。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联合学校进行项目开发和产品设计,这会比企业单独研究有更好的延展性,也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克服产品生产设计中的瓶颈,实现企业质的飞跃。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进行职工培训[4],提高企业职工的相关知识与能力,使企业员工能够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相关动态,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所学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促进企业和自身的双重发展。只有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让两者建立起稳固合作关系,促进两者共生共赢,走向更高的层次,实现新的发展。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这种发展方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双重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重视,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但现实中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仍存在种种问题,致使校企合作效果不够理想。针对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原因,高职院校要改变现状,努力发展自身,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也为学校与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契机,实现更好发展。

[1]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70-72.

[2] 刘继平,彭跃湘.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3):69-70.

[3] 孙卫平.基于校企合作型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初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3.

2017-03-06

韩荭芳(1983-),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电话:15391534625。

G718.5;F279.2

A

1671-4733(2017)03-0060-02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机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