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的特征在太极拳教学的运用论析

2017-03-09 12:3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中医学太极拳

王 耐

(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郑州450008)

中医理论的特征在太极拳教学的运用论析

王 耐

(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郑州450008)

结合中医理论的特征与太极拳教学所遵循的原则入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科学理念,指导体育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的浪潮中,为促进健康技能教育,充分发挥祖国医学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实现体育终身受益之目的。

中医学; 中医理论; 太极拳; 教学

中医学发展至今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医疗层面,还是融合其他学科综合发展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灿烂,是人类的巨大财富,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用医疗的眼光片面地看待中医学,而是从多个学科角度整体分析中医学。中医理论是我们的国粹,同时它的整体观指出:生命的有机体是不能被分割的,“形与神俗”才能保持活泼的生机,强调防御疾病的重要性。它认为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是减少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太极拳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面对社会发展的未来,我国提出全面健身理念,鼓励和促进全民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中,强健身体。全民健身计划是一个覆盖性广,实施时间长,参与主体多的系统性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学校体育是重点实施单位。因此对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健身的意识和习惯,将健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一、整体观特征的运用

中医学理论虽属医学类理论,但其发展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整体观念即事物的表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始终贯穿于中医学理论和实践。其注重人本身的统一性、整体性和联系性。中国传统的保健运动理论的核心依据就是整体观念,无论是从诊断、治疗还是康复,一直运用整体思维解决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中医学也不离其宗。《素问·上古天真论》就要求人把握阴阳,吸取天地之精华,磨练意志,积极锻炼达到肌肉血脉相统一。因此传统保健体育理论要求人经常锻炼并重视自身精、气、神的协调一致,也强调修生养性、顺应自然、饮食有规律。早起早睡、不熬夜劳累等等,注重内心与身体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中国传统保健体育项目里,太极拳是一项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运动,其缓慢而有章法,在自然环境中汲取精华,疏通骨骼,修炼品性,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精髓,既能起到锻炼强健身体的作用,又能磨练人的意志与耐性。太极拳理论的精华首先在于求圆。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在画圆,在形体上成圆,在动作路线上成圆,因为太极拳理论认为只有圆才能循环,才能反复无穷,才能在不变中求万变,在变化中求升华。这理论正符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内容,讲究有始有终,始终相连,循环反复。万事万物中太阳、月亮等自然形体都是圆,路径也是圆的,人脉络虽然不是圆的,但是是循环的,首尾相连接,拟似圆的。太极拳理论就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体经脉走向的自然规律产生的保健运动,顺应自然规律,要求一气呵成,不得停顿,从起式到收式招招连贯,一式之末乃另一式的开始,如此完整的运式,将气血流通全身,达到舒畅的效果。其精华还在于柔和、松静、缓慢。通则变,变则久,精气在全身流通,才能疏通脉络,若气血稠密则易引起闭塞,引发疾病。太极异于其他运动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缓慢的动作,虽然是保健体育的一项目,但是它的目的更多在于养生,动作柔和而又有力度,不伤筋骨,不伤气血,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达到最终目的。对内疏通五脏六腑、神经脉络,顺应自然发展和完善,起到健身、防御疾病、益寿的功效;对外整体上调整有机体,使得各个组织器官相互协调,各个机能密切联系,形成完整、健康富有活力的生命肌体。这是中国独特的运动方式,它在结合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儒家道家的思想,鲜活地展现了中国中医理论的精髓。

体育教学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好体育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达到共同参与、增强体质、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教育活动。突出体现了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整体,是相互独立而联系的关系,两者间通过沟通,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制约,促成和谐统一的氛围。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由于能源物质的消耗需要休息,既要依靠各个体内组织正常运行,发挥各自功效;又要依靠各个组织机能相互制约,使得整体达到平衡状态。只有各个组织器官积极恪守职能,又能相互协调合作,这样人才能够生机不息。

二、辨证论治特征的运用

辩证论治主要分为两部分讨论,首先是辩证思维,所谓辩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收集病人的具体信息资料如症状特征等,再对其综合分析,判断出某种性质。这个过程需要辩证地看待病情,准确全面地把握病情的主要矛盾,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得出结论和对症下药。在中医学理论中,辩证思维就是通过对机体的反应的观察和对当时病症表现情况的分析,结合联系及认识临床表现,反映疾病本质。其次是论治,论治是辩证的归宿,是检验辩证思维过程正确的标准,也是诊治过程的衔接环节,和辩证思维是不能分割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熟知体育教学内容,感知相关的动作,但是又不能局限于这浅层次的地方,还需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还要扩宽教学活动范围,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在感知上通过大脑对事物进行分析,提取精华、剔除糟粕,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改造。这是伴随着身体练习的实践观点,是在体育教学领域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只有通过各种动作技术的反复练习,才能使得身体认识和掌握这些技术。

三、针对阴阳偏颇的体质,开展体育个性化教学

体育是一项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改善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体质的方式。教学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采用中医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生理现象,了解病理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刺激学生的想象,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体育运动和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适当且有效的锻炼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南北方,可以看出南方土地湿热,人民体质较为消瘦,骨骼疏松;北方地处高原,较为寒冷干燥,其人民体质强健、壮实。对不同人群体质的调查发现,南北方人民体质相差显著,经纬度的不同也影响着体质强弱。这与太极拳教学所遵循的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原则不谋而合,强调要形象地将“气”的理论融合进去,使得内外兼修,外形与内意高度一致,缩短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时间。

合理适当地运用中医学原理判断学生的体制,开展针对个体体质的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一大创新,这不仅促进学生强身健体,还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阴虚体质特征:形体大多高而长,易上火,体虚,面部颧骨处易潮红,常常感觉燥热且皮肤干燥,喜欢冷饮但不止渴;盗汗,容易失眠;尿量较少且颜色偏赤色,便秘,且在春夏季受不了热。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体育锻炼:不适合过多运动,尤其是激烈运动,要注重肝肾机能的调节,建议采取太极拳这样的运动方式。阳虚体质特征:形态皮白而胖,通常较为畏寒,手脚冰冷,需要多穿衣服保暖,不耐冬季寒冷,也不耐夏季空调冷气;时常头昏出汗,腰腿酸楚,身形臃肿,易腹泻等等。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体育锻炼:运动生热,因此阳虚之人应当积极锻炼,一年四季坚持不懈,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运动项目。

因此体育教师根据对象的具体特征如体制、形态、生理功能、能力、运动强度等等考察内容对主体采取不同的方案,调整个体阴阳,达到平衡状态。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的中医知识,有针对性地诊断并辩证地施教,达到强体健身祛病目的。

[1] 张登本.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杨丽.太极拳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 代凌江.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健身实践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2017-03-07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2400450024)

王耐(1972-),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理论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电话:15951845957。

G852.11

A

1671-4733(2017)03-0119-02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中医学太极拳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42式太极拳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