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

2017-11-30 12:52方田红励栋磊
关键词:大运河均值旅游业

方田红 励栋磊

经济学与经济管理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

方田红 励栋磊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 200237)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有序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生态影响三方面的感知。京杭大运河在申遗阶段,当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修复与发掘,旅游开发也谨慎有序,当地居民对目前旅游开发的各方面影响的感知比较正面,但同时也意识到一些负面影响。在对居民感知进行聚类分析时发现只有有矛盾的支持者、热爱者和现实主义者三类,而没一般研究中出现的顾虑者和憎恨者。居民感知因不同人口特征会有所差异,在当地生活时间的长短、与旅游业关系两个因素对旅游感知差异影响较大。

旅游影响 居民感知 聚类分析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一、研究综述

“旅游影响”虽然不是学术研究的新名词,但是却持续50年吸引了学者的关注。上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研究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当时关注的热点是旅游业发展的正面影响;70年代,开始聚焦旅游业的负面影响;至80年代,对旅游影响的正负研究达到平衡。上世纪70年代,旅游地居民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此后,从理论与实践两角度来研究居民旅游感知的论文大量涌现。①Sirakaya,E.,Teye,V.,amp;Sönmez,S.,“Understanding residents’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Ghana”,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8):57-67.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主要聚焦在对旅游业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影响三个方面。居民对旅游业经济影响的评价总体是正面的,②Allen,L.R.,Long,P.T.,Perdue,R.R.,amp;Keiselbach,S,“The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life”,“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88,27(1):16-21.对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来当地商业繁荣、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等经济影响持肯定的态度。①Belisle,F.J.,amp;Hoy,D.R.,“The Perceived Impact of Tourism by Residents:A Case Study of Santa Marta,Columbia”,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19807():PP.3-. Lankford,S.V.,amp;Howard,D.R,“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1):121-139.也有研究表明,居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抬高当地生活成本和房价、引发通货膨胀。②Bujosa,A.,amp;Rosselló,J,“Modelling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7,28(3):688-695. Weaver,B.D.,amp;Lawton,L.J,“Resident Perceptions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2):439-458.另外,居民认为旅游业经营的季节性导致从事旅游业的居民工作不稳定。

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态度难以统一,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旅游业给社区带来了多种福利,③Besculides,A.,Lee,M.E.,amp;McCormick,P.J. ,“Residents'Perceptions of the Cultural Benefits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303-319. Lindberg,K.,amp;Johnson,R.L,“Modell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2):402-424.带来更多的休闲活动,能够促进文化活动的繁荣,有利于保护历史建筑和一些遗产地,提高当地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当地居民与旅游者交流的机会。④Korca,P.,“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3):695-726. 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等:《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旅游业的发展破坏了当地文化的原真性,带来拥堵、犯罪、卖淫、文化冲突、⑤Andereck,K.L.,Valentine,K.M.,Knopf,R.C.,amp;Vogt,C.A,“Residents’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Tourism Impa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1056-1076. 谌永生、王乃昂、范娟娟等:《敦煌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人文地理》2005年第2期。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负面影响。⑥Johnson, J.D., Snepenger, D.J., amp; Akis, S,“Residents'Perceptions ofTourism Development”,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1994,21(3):PP.629-642.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第2期。

居民同时也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双重作用。⑦Akis,S.,Peristianis,N.,amp;Warner,J,“Residents’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ase ofCyprus”,Tourism Management,1996,17(7):481-494. 宋子千、宋瑞:《古村镇旅游开发效果评价:居民感知、专家意见及其对比》,《旅游学刊》2010年第5期。居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改善了城市或周边的外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污染和垃圾,尤其会引起拥堵。⑧Yoon,Y.,Gursoy,D.,amp;Chen,J.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mpacts and Host Communities’Characteristics”,Anatoli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1999,10(1):29-44. 薛宝琪、刘长运、范红艳:《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态度研究——以丹江口水库南部东岸及南岸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1期。但总的来讲,居民更倾向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会优先考虑旅游业带来的利好方面。⑨Liu,J.,Sheldon,P.J.,amp;Var,T,“Resident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Impacts of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1):17-37. 王剑、彭建:《基于结构方程的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意愿研究——以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旅游科学年会,2014。

学者们除了研究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还认为居民对旅游影响态度的不同可能跟以下一些因素相关:社会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度;⑩Kuvan,Y.,amp;Akan,P,“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 General and Forest-related.Impacts of Tourism:The Case of Belek Antalya”,Tourism Management,2005,26 (5):691-706.Lankford,S.V,“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 Tourism and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4,32(3):35-43.居民在社区生活的年限以及是否出生在当地;①Belisle,F.J.,amp;Hoy,D.R.,“The Perceived Impact of Tourism by Residents:A Case Study of Santa Marta,Columbia”,Annals of Tourism Reseach,19807():PP.3-. Lankford,S.V.,amp;Howard,D.R,“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1):121-139.居民家与旅游区域之间的距离;②Bujosa,A.,amp;Rosselló,J,“Modelling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7,28(3):688-695. Weaver,B.D.,amp;Lawton,L.J,“Resident Perceptions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2):439-458.居民对旅游业的认知水平;旅游者类型;当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联系形式与程度;居民对当地旅游活动的参与度。③Besculides,A.,Lee,M.E.,amp;McCormick,P.J. ,“Residents'Perceptions of the Cultural Benefits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303-319. Lindberg,K.,amp;Johnson,R.L,“Modell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2):402-424.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末开始对居民旅游感知进行研究,沿用国外学者的研究范式,采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几个要素,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在这几个方面影响的感知。王宪礼、朴正吉等较早地对长白山旅游区居民感知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旅游活动会对当地居民的社会行为习惯产生深刻影响。④Korca,P.,“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3):695-726. 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等:《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随后,谌永生、王乃昂,⑤Andereck,K.L.,Valentine,K.M.,Knopf,R.C.,amp;Vogt,C.A,“Residents’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Tourism Impa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1056-1076. 谌永生、王乃昂、范娟娟等:《敦煌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人文地理》2005年第2期。章锦河,⑥Johnson, J.D., Snepenger, D.J., amp; Akis, S,“Residents'Perceptions ofTourism Development”,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1994,21(3):PP.629-642.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第2期。宋子千、宋瑞,⑦Akis,S.,Peristianis,N.,amp;Warner,J,“Residents’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ase ofCyprus”,Tourism Management,1996,17(7):481-494. 宋子千、宋瑞:《古村镇旅游开发效果评价:居民感知、专家意见及其对比》,《旅游学刊》2010年第5期。薛宝琪、刘长运、范红艳,⑧Yoon,Y.,Gursoy,D.,amp;Chen,J.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mpacts and Host Communities’Characteristics”,Anatoli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1999,10(1):29-44. 薛宝琪、刘长运、范红艳:《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态度研究——以丹江口水库南部东岸及南岸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1期。王剑、彭建⑨Liu,J.,Sheldon,P.J.,amp;Var,T,“Resident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Impacts of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1):17-37. 王剑、彭建:《基于结构方程的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意愿研究——以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旅游科学年会,2014。等分别以某一个具体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进行了调研分析。卢松、张捷、李东和,①卢松、张捷、李东和等:《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地理学报》2008年第3期。庄晓平、朱竑、邓素球②庄晓平、朱竑、邓素球:《居民旅游感知实证比较研究之制度伦理分析——以世界遗产地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旅游学刊》2012年第3期。分别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的差异以及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

2014年6月22日,我国京杭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遗名录》,成为了我国迄今为止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其中包括分布在8个省、直辖市的31个遗产区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关节点,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和浙东运河的起始点。申遗成功后,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旅游开发,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大运河历史河段发展的措施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大运河已经与周边的居民、城镇融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历史旅游地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将继续沿用传统的旅游感知研究方法,对大运河杭州段周边居民的旅游感知进行调查,希冀这对刚刚起步的大运河旅游的有序发展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1.问卷及量表设计

为取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本文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进行实地调研。问卷内容设计成三大部分:基本信息,旅游感知,其它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部分,调查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的感知。其中经济影响感知涉及7项指标,社会影响感知涉及10项指标,环境影响感知涉及9项指标,共26项。旅游感知部分采取李克特的5分量表法,即非常赞同、赞同、既不反对也不赞同、反对、非常反对,分别对应5分、4分、3分、2分、1分。

2.数据采集

2015年4-5月期间开展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工作,主要在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几个区域重点进行:运河文化广场、拱宸桥及桥西历史文化区、小河直街、武林门码头。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2份,其中有效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率87.5%。运用SPSS19.0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信度分析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Alpha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一般而言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以上,0.7-0.8之间可以接受;分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7以上,0.6-0.7还可以接受。从表1可知,此次总量表的Alpha值为0.726,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将进行下一步的统计分析。

表1 总量表可靠性统计量

三、结果与分析

1.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涵盖了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样本(见表2),较好地保障了本次研究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2.居民旅游感知均值分析

(1)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

已有不少研究揭示,居民最看重旅游业的经济影响,一般情况下,对经济的正面影响持肯定态度。本调查结果也表明,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均值均等于或大于3,除“导致了贫富不均”为中立外,其他各项都为赞同。居民最满意的经济影响是“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一项的感知均值达到了4.56,在所有经济影响项目中得分最高,标准差最小(0.59),说明绝对多数的居民赞同或非常赞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就业岗位。排在第二的是“提高了生活水平”(4.29),居民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改善,从而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认识也在具体访谈中得到印证,尤其是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大龄居民,对此感受明显。“增加了自身收入”的感知均值为3.80,也相对较高,说明旅游业对居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该项标准差(1.12)较大,说明不同人群对旅游业带来收入的提高认识不一,旅游业相关从业者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不从事旅游业的居民无法从中感知到运河旅游开发带来的自身经济效益提升。

表2 受访居民基本信息统计汇总

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居民也有所意识,但感受没有正面影响那么明显。相应选项“导致了物价上涨”和“导致了房价上涨”的感知均值为3.52和3.72。这可能跟大运河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段都是以保护为主的,旅游商业开发的力度不大等因素有关。“旅游行业就业季节性较大”这项均值为3.35,说明居民感知到旅游业的季节性,但还不是很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大运河杭州段以人文景观为主,并且杭州作为一个热门的旅游城市,一年四季都能吸引大量游客,旅游的季节性并不是很强。

(2)居民对旅游社会影响的感知

表3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

笔者调查发现,大运河周边居民对于运河旅游带来的社会正面影响的感知均值均在3.0以上,而对于负面影响的感知均值都在3.0以下,可见居民对此的态度还是相对统一的:认为大运河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影响是积极的。

社会影响中感知均值高的项是“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和“促进本地和外界的交流”,分别为4.82和4.68,赞成率均达到了100%,所有受访者都认可这两项。这两个选项也存在内在一致之处,当地的知名度由于运河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尤其是申遗成功)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或直接参与到运河旅游业中,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交流。另一项感知均值与赞成率均较高的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4.46,说明运河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发展,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

其他负面影响的选项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社会不良现象和犯罪行为发生频率增加”的赞成率达到25%,但感知均值分别为2.54与2.48。这说明当地居民意识到旅游业发展可能会带来这些负面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强烈地感受到这些负面影响,也说明目前阶段,大运河杭州段旅游发展还是有序健康的。

(3)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

旅游开发可以保护资源,也有可能成为损害或摧毁资源的元凶,以往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环境影响认知也是二元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并存。

环境影响中,居民对“政府加大对运河及周边环境的治理”一项的感知均值与赞成率最高,分别为4.55与87.1%,标准差最小,仅为0.65。“交通状况改善”、“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相应的感知均值达到4.28与4.09。这说明当地居民非常认可大运河申遗以及旅游发展带来当地周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大运河杭州段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同时作为一条仍具有现实功能的河道,它有别于其他一般的尽可能多地吸引游客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旅游景区,而是更加注重保护工作。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居民认为“基础设施不足”的感知均值达到3.38,赞同率也达到了一半。

居民对运河旅游开发对当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所认知。居民对“破坏了宁静的生活氛围”“破坏了本地自然环境”“对运河及其周边产生污染”几项的感知均值分别为3.1、2.9、2.6。

3.居民旅游感知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一种,是一种非监督模式识别的分支。聚类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利用常见的方法之一K-均值聚类法(快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Elizabeth Fredlineamp;Bill Faulkner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旅游地居民按照其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的不同分成五类群体,分别为有矛盾的支持者(Ambivalent Supporters)、憎恨者(Haters)、现实主义 者 (Realists)、 热 爱 者 (Lovers)、 顾 虑 者(Concerned for a Reason)等5类群体。本研究试将聚类数确定为5,利用SPSS进行K-均值聚类,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大运河旅游开发还处于上升阶段,其中的矛盾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因此没有明显的反对型聚类;二是大运河杭州段是世界级遗产,保护优先,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保护较好,注重综合效益的获取,并不一味追逐经济利益,因此也没有明显的顾虑者聚类。因此,本文按三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相对理想。

(1)有矛盾的支持者(Ambivalent Supporters)

该类居民即为表4中的“3”类,其对于运河旅游开发的感知态度相对温和。这类居民对正面影响感知均值在3.3-4.8之间,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均值则在2.5-3.8之间。总体来说这类居民支持运河旅游的开发活动,但是也意识到其开发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问题的滋生,其正负感知均处于偏中间的一个位置,因此归于有矛盾的支持者。此类居民占比为41.9%。

(2)热爱者(Lovers)

该类居民即为表4中的“1”类,对运河旅游开发十分支持。这类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感知均值在4.0-4.9之间,对负面影响感知均值在1.2-3.9之间。可以说此类居民是运河旅游开发的坚决拥护者,他们期待并看到旅游带来的一系列积极影响。此类居民占比为25.8%。

表4 居民旅游感知聚类

(3)现实主义者(Realists)

此类居民即为表4中的“2”类。其显著特点是对于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均持较强的赞成态度。他们对正面影响感知均值在4.3-5.0之间,对负面影响感知均值在2.5-4.3之间。此类居民大多没有从长远的、广泛的层面来考虑当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影响,注重当下所感受到的现实情况。此类居民占比为32.3%。

4.居民旅游感知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如表5所示,本文在变量界定(基础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在本地居住时间、是否土生土长、与旅游业关系;应变量:经济影响J1-J7、社会影响S1-S10、环境影响H1-H9)的基础上,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双变量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分析,从而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人群与对于各类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之间的相关性。

(1)基础变量与经济影响感知相关性

性别与“提高了生活水平”、“旅游只使得小部分人受益导致了贫富不均”两项感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女性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较敏锐的感知,而男性对旅游开发带来的贫富差距较为敏感。可能的原因是男性是该片区家庭主要的劳动力,对收入有较明显的感知。

年龄与“增加了自身收入”感知有较显著的负相关。中青年群体赞同旅游“增加了自身收入”,年龄大的群体对此项持不赞同态度。

文化程度与“增加了就业机会”、“导致了物价上涨”感知呈显著负相关。可能的解释是旅游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更多地解决了当地中低受教育水平居民就业问题。因此,中低受教育水平居民明显地感受到就业机会的增加。受教育水平高的居民收入较高,所以没有明显地感知到物价上涨。也可以总结为,当地旅游的发展与中低水平受教育者的关系更大,而与高水平受教育者关系不大。

在本地居住时间与 “增加了自身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导致了房价上涨”、“旅游只使得小部分人受益导致了贫富不均”、“旅游行业就业的波动很大”等选项感知有显著正相关性。

表5 人口特征与旅游感知相关性分析

表5 人口特征与旅游感知相关性分析(续)

是否土生土长的居民与“导致了房价上涨”感知相关性较大。不是土生土长的居民,需要自己购房的较多,也更加关注房价的波动。

与旅游业的关系和“增加了自身收入”、“旅游行业就业的波动很大”感知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旅游业就业的人明显感到自身收入增加了,对旅游的季节性也更敏感。

(2)基础变量与社会影响感知相关性

年龄与“提高了本地知名度”、“促进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感知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年龄越大,越关注到本地的知名度长期以来的变化以及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利用的情况。

性别、文化程度与当地居民旅游社会影响感知基本没有相关性。性别仅对“提高了本地知名度”的感知有一定的影响。

在本地居住时间与较多项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包括“促进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游客与本地居民产生冲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社会不良现象和犯罪行为发生频率增加”。这也说明在本地居住时间越长,越关注本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感受越深刻。

是否土生土长则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社会不良现象和犯罪行为发生频率增加”存在一定相关性。本地成长的居民更容易感受到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与社会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

与旅游业的关系和“有利于促进本地和外界的交流”、“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旅游的关系越密切,越加赞同“旅游发展有利于增加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也认同“本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3)基础变量与环境影响感知相关性

大运河杭州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各部门都非常重视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居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持肯定态度。居民年龄、文化程度与“破坏了历史建筑和遗迹”、“破坏了本地自然环境”感知成负相关关系,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越不赞同以上两项,这也说明年长的或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对比过运河开发前后,确实发现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性别与“破坏了本地自然环境”感知相关,男性比女性更赞同旅游业的发展“破坏了本地自然环境”。本地居住时间与“自身环保意识增强”正相关,居住时间越长越赞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自身环保意识增强”。是否土生土长与“破坏了原有的宁静的生活氛围”感知相关,土生土长的居民赞同旅游业的发展“破坏了原有的宁静的生活氛围”。与旅游业的关系和“交通状况改善”、“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从事旅游业的居民赞同旅游开发带来“交通状况改善”、“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论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世界遗产,其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商业开发的态度非常谨慎。在申遗的过程中,此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也得到很好的挖掘与整理。当地居民参与到有序的旅游开发中,切实地获得了一些经济收益。所以总体来看,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认为旅游开发带来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增加了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对居民态度进行聚类分析时发现只有“有矛盾的支持者”、“热爱者”和“现实主义者”三类,而没一般研究中出现的“顾虑者”和“憎恨者”。

居民的旅游感知因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当地生活时间的长短、与旅游业关系的密切程度对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影响较大。在当地生活时间越长,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都较强一些,当地的老居民对旅游带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感知强烈。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或家里有人在旅游业部门工作的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正面影响感知明显高于其他非旅游业从业的居民。是否土生土长对旅游业发展带来房价波动的感知有差异,外来居民更感受到房价的压力。

A Study on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Jinghang Great Canal in Hangzhou

FANG Tianhong,LI Donglei
(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As a part of World Culture Heritage,residents’attitude toward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nghang Great Canal in Hangzhou becomes an important topic.Through an analysis on the data from questionnaire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there are 3 conclusions:(1)In general,there is a positive attitude from residents to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economic dimension;(2)Only three clusters instead of five clusters can b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residents’perception,including“Ambivalent Supporters”,“Realists”,“Lovers”;(3)There exist differences between residents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The length of time in the destination and the relation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sidents’perceptions.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resident’s perceptions;cluster analysis;Jinghang Great Canal in Hangzhou

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资助项目“全城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全景化设计以及形象设计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B17023)。

方田红(1978-),女,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励栋磊(1993-),男,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2011级本科生。

F592.7

A

1008-7672(2017)05-0063-10

(责任编辑:亚立)

猜你喜欢
大运河均值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大运河,行走山东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