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世族世系考证中的几个问题

2017-12-26 00:12唐明亮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世袭世系孙氏

唐明亮

(南通大学 范氏诗文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019)

春秋世族世系考证中的几个问题

唐明亮

(南通大学 范氏诗文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019)

清代学者考订春秋世系者,皆以“世族”指代春秋时代之卿大夫。然“世族”一词,并不源于春秋时期。另外,诸位前辈在考订世族世系时,又没有对世族作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各家所考订的世族也是千差万别。后世学者虽用此概念,但在判断哪些卿大夫属于世族的问题上,又与自己所作的定义自相矛盾,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卿大夫;春秋;世族

在清代学者治《春秋》及“三传”的著作中,“世族”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这一概念,大体上是指春秋时期的卿大夫家族。春秋时期东方各诸侯国中都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世族,如鲁有仲(孟)、叔、季孙3家和臧、东门等氏;晋有栾、郄、狐、赵、韩、魏、知、中行、范、羊舌、祁、先、胥、伯等氏;齐有高、国、崔、庆、栾、高(惠公后)、陈、鲍等氏;宋有华、乐、皇、鱼、荡、向等氏;卫有孙、宁、孔等氏;郑有良、游、国、罕、驷、印、丰等七穆之族;楚有斗、成、蒍、屈等氏。这些家族是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政治集团,左右着各国的内政外交,对当时各国的政局乃至整个春秋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春秋初期兼并战争未兴之前,各国世族的地位尚未凸显。随着战争的扩大,特别是大国争霸战争的日趋激烈,他们逐渐成为主导整个社会的重要力量。所以说,“离开了世族,一部春秋史几乎无从说起,而抓住了世族,春秋时代的历史方由纷纭变得分明”[1]101。因此,世族的研究就成了先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研究这些世族,自然离不开对其世系的考订。清人在这方面著述颇丰。除顾栋高以外,清代研究春秋世系者,皆以“世族”指代春秋卿大夫家族。然“世族”一词并不见于先秦典籍,而各家对于“世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致使对“世族”世系的考订千差万别,令人颇感费解。这里欲在前贤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些许陋见,以求抛砖引玉。

一、世族名称的由来

清人研究世族者,皆以《春秋》经传和《国语》为本。然查先秦典籍,对春秋卿大夫家族均不称“世族”,而是另有其名,大致有以下3种称谓:

第一,世卿。见于《公羊传·隐公三年》及《公羊传·宣公十年》。

第二,公族。作这一称谓的较多,在《左传》中共出现了13次,《礼记·文王世子》亦作此称谓。

第三,嗣卿。见于《左传·成公十三年》。

按“世族”一词,最初出现于陈寿《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其文曰:“……是以圣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择其令淑以统六宫,虔奉宗庙,阴教聿修。”[2]165

此处的“世族”,当解释为魏晋九品中正制下的世族地主家族。这些家族世代为官,在政治、经济上都享有特权,甚至连皇帝也要让他们三分。这与春秋时代各国的卿大夫颇有相似之处,然绝不可等同起来。其后,与陈寿同时代的杜预撰《春秋释例》,书中有《世族谱》一篇以考证先秦各国卿大夫的世系,大概杜氏发现经传中对于卿大夫家族的称谓有所出入,意欲统一以便拟定题名,而他所生活的西晋一朝,正是九品中正制确立之后世族地主权势显赫的时代,因此杜氏就借用晋代“世族”之名以统称春秋时代的卿大夫。

杜预之后,经学因政治分野而分裂为南学和北学。南学重在阐发义理,北学重在章句训诂。不过,无论是南学还是北学,都不以《春秋》为史书,因此探寻其中的史实,包括考证世系也就不为人所重视。《隋书·经籍志》虽载有《春秋左氏诸大夫世谱》13卷,为这一时期考订先秦世系之书,然又不知作者,且此书后来亡佚。至宋代就连杜预《春秋释例》也失传了。此后,除南宋程公说《春秋分记》一书中有《世谱》7卷、《名谱》2卷为考订春秋世族世系之外,世族研究几乎无人问津,“世族”一词更是被学者们搁置。

在清代,随着考据学的兴盛,考订先秦世系蔚然成风,最有影响力的当推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卿大夫世系表》以及陈厚耀的《春秋世族谱》,顾氏在其《卿大夫世系表·序言》中说:“世卿之祸,小者淫侈越法,陨世丧宗,或族大宠多,权逼主上,甚者厚施窃国。”又说:“以余观春秋卿大夫,其得失俱可概见。”可见,顾书只言“世卿”或“卿大夫”,并无“世族”一词。杜预《春秋释例》亦于此时由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然书中对《世族谱》的辑录多有缺略。有鉴于此,陈厚耀根据孔颖达《春秋正义》,旁参他书作成《春秋世族谱》一书。其书序言称:“《世族谱》中外所行皆坊间陋刻,学舍承习,伪舛实多,遂本孔氏《正义》,傍(旁)及他书,勾填涂乙,凡七易稿而后定。”故陈书实际上是对散乱传世的《世族谱》的辑佚和修订。因此,陈厚耀便依杜预《释例》,以“世族”称道春秋之卿大夫。自此,“世族”这一称谓便一直为后学者所沿用。

清人所说的“世族”,实际上是对先秦典籍中“世卿”“公族”“嗣卿”的统一称谓。现代学者除沿用“世族”这一称谓外,多数人实际上已恢复了“世卿”这一称谓,同时缩小了“公族”这一定义,将其作为世族的一部分,特指与周王室或各国公室有血缘关系的世族。张创新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所谓的‘公族’,是指公子、公孙在内的与王同祖的亲属。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广义公族,即是时君所在近亲家族与诸先君遗族,出自同一诸侯始祖者。一是狭义公族,即是由未继位的诸公子、公孙所组成的以国君谥号为氏者。”[3]101因此,世族就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与周王室或各国公室有血缘关系的公族;其二是因军功而擢升上来的异姓卿大夫。这种划分法现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二、清代学者对世系考证的分歧

自顾、陈之后,清代又有多部考订世族世系的专著问世。如常茂徕的《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王文源的《春秋世族辑略》、赵权中的《春秋世系》以及周耀藻的《春秋世系表》。另有成蓉镜的《春秋世族谱拾遗》和王士濂的《春秋世族谱补正》,均为1卷本,系对以上各家世族考订的补充说明。

虽然后来学者的研究均以顾本和陈本作为参考,但各有损益,对于各国世族的具体情况述说不一,所统计的数目也各不相同。兹列一表,以为参考。见表1。

表1 春秋各国世族统计表

可见,各家对春秋各国世族的有无、多寡分歧甚大,其原因在于各家只注重考据,将世族一一列出,均未给世族作一个明确的定义以确定划分世族的标准。因此,各本所考订的世族,多数只是对其所征引的《左传》《国语》两书中卿大夫人物的辑录。其世系明确、事迹可考者,各家一致称为世族。然对世系阙略或事迹不详的卿大夫,各家在判断其是否为世族时,则全凭主观臆断,任意取舍。

因此,就连为各本所宗的顾、陈两书,也难以达成统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陈厚耀的《春秋世族谱》说:“此书征引不及顾本(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之备,又脱漏王叔氏世系不载,亦为逊于顾本。然顾氏于有世系者叙此较详,其无可考者概阙而不录,此书则于经传所载之人祗称官爵及字者,悉胪采无遗,实为顾本所未及。”实际上,顾栋高虽未明确定义“世卿”或“世族”,然从其书的编订来看,他已经注意到了各国“世卿”或“世族”中“世袭”这一共性,因此对于世系不甚明了的卿大夫,或其职位未被世袭者,顾氏一概不录。陈厚耀虽然也承认世族这一共性,但在著述时显然违反了这一点,因而陈书更像是一个春秋人物的列表。然陈书对于后来研究世族者影响很大,其后考订先秦世族之书,皆仿其体例而作,而对于何为世族,却不作深究。对于划分世族的标准,有宽有严,严者如赵权中等,所考之世族不足100家;宽者如常茂徕等,所考世族竟有200余家。

总的来说,清代学者对于世族的考订,实为当时朴学风潮下的一个缩影。其中虽有只言片语论及世族在春秋社会中的地位,然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考订《左传》《国语》等史料中人物的世系,而不是以世族为研究对象来探寻春秋社会,因此对于世族这一阶层缺乏专门的思考。既没有追溯世族名称的由来,又没有明确其概念之所指,因此,他们将各种人物均掺入世族阶层之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世族概念的提出及存在的问题

民国学者孙曜在参考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写成了《春秋时代之世族》一书,该书首次给世族作了明确的定义。其文如下:“吾国春秋时代,各国大夫皆世袭守土,谓之世族,为当时各国实力之所寄,时代之重心也。”[4]1又说:“世族者,封建制度之产物也。”[4]4孙氏所说的“封建”,乃是指周代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以及为了维系这一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度,而非后来封建社会之“封建”。

由此可见,孙氏所谓之“世族”,也就是宗法制度下世袭守土的卿大夫家族。但是,该书没有解决前人之间所存在的分歧,反而在这种纷争中又添一说。在书后所附的《春秋各国世族表》中,他说:“本表大体依赖顾栋高氏之《春秋大事表》及陈厚耀氏之《春秋世族谱》编辑而成……顾氏……皆择其族大人多,有世系可考者,列之为世系表;其有只一见,虽事迹显著,亦仅列之于《姓氏表》中……陈氏《世族谱》虽世族各归其国,而漏列又太多。余更参之他书,考世族苟有可列者尽纳之于表。”[6]158

于是该表对于《左传》中出现的各国人物,不论士大夫与否均列为世族。因此,对于世族的统计过大,在其书后孙氏附有《春秋各国世族表》,其中收录的一些世族与作者本人对世族的定义明显有相互抵牾之处。这里不妨以其所收录的秦国世族为例。见表2。

表2 孙氏《春秋世族表》(仅秦国部分)

从上表可见,孙氏所收录的秦国世族,其祖先、世系、封地完全无可稽考,而各氏中,仅有百里氏一家有父子两代为官的记录,其他均无。至于孟明是否为百里奚之子,史籍中记载也很混乱。《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载:“蹇叔有子曰申与视。”高诱注云:“申,白乙丙也;视,孟明视也。”此以白乙丙、孟明视为蹇叔之子。《史记·秦本纪》则云:“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马元材《秦史纲要》又认为:“大概百里奚是姓百里,名视,字孟明。其所以又名奚者,考奚之本义为隶役……百里奚最初是一个卖身的奴隶。所以后来的人就以奚称之。”[5]110可见,对于秦国仅有的一个世袭卿大夫,各家的看法也是迥然不同。即便百里奚与孟明确为父子关系,也不能说明百里氏即为秦国世族。因为百里氏仅有两代人在秦国为官,而孟明也是因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才被提升,实是秦国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的反映,其后人则不见于任何典籍之中,怎可算为世族呢?

另外,孙氏表中所收录的子车氏、杞氏、逢氏、杨氏、士氏、子桑氏7家也不能确定就是秦国世族。子车氏是为穆公殉葬的3兄弟,其身世不详,这与孙氏对世族的定义“世袭守土”岂不自相矛盾?而杞氏、逢氏、杨氏只在《左传》中出现1次,其家世根本无可稽考,怎可断定为世族?在“士氏”一条,孙氏注云:“襄九年有士雅,疑亦士会之遗族,复士之旧氏。”可见士氏所谓世族也是推测;若士氏真为秦之强宗大姓,为何记载如此之少?“子桑氏”一条注云:“公孙枝之后。”公孙枝何许人也?《史记·李斯列传》引李斯上书云:“昔缪公求士,来丕豹、公孙枝于晋。”以公孙枝为晋人。然杨伯峻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公孙枝,歧州人。”[6]331又认为公孙枝为秦人。至于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如何能够断定其为世族呢?而后亦未见有其族人在朝中担任要职,更不要说封邑了。如此划分秦国的世族似乎有些不合理。可见孙氏为世族所作的定义并不全面。而其《世族表》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定义来考订世族,实际是一个较为详细的春秋人物表。

孙氏对于世族的划分之所以不能让人信服,就在于虽然有定义,但定义的方法出现了错误。科学的定义方法是将某一概念包含在它最近的属概念中,并指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果以世族为种概念,那么涵盖它的属概念应该是“卿大夫”。卿大夫是春秋时期官僚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虽然在春秋时期世袭的卿大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过也有少数特殊情况存在。如秦国就是大量任用客卿参政,这些客卿最后亦跻身于贵族之列,他们皆因才能而见用,与“世族”这样世袭的贵族自然是两个不同的群体。陈厚耀在《春秋世族谱》中,对于不能确定为世族的卿大夫,均列“杂人”一表以概括之。那么,“卿大夫”这一属概念下至少有两个种概念,其一是世袭守土的“世族”;其二是不世袭守土的“客卿”或“杂人”。孙氏确定“世族”这一概念后,却未能严格遵守,将其他种概念一概囊括进去了。于是“世族”就成了贵族的代名词,包括春秋时期所有的卿大夫阶层,这与孙氏所定义的“世袭守土”是相违背的。

孙氏之后,学者们在研究先秦史时都会涉及到“世族”这一概念,顾颉刚、童书业、顾德融、朱顺龙等人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春秋世族作了一定的研究。其中,唯童书业于其著作中对“世族”作了定义,他说:“所谓‘世族’,就是卿大夫的氏族,他们有细密的宗族组织,世世代代拥有土地和势力,所以唤做‘世族’。”[7]69这一定义大体上与孙氏相同。然童先生只是大概地介绍了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并未考订各国的世族世系。另外,各家对于春秋各国的世族状况也都语焉不详。

今人何怀宏所撰写的《世袭社会的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一书,是继孙书之后的另一本研究世族的专著。该书给世族作了一个更为准确详尽的定义:“(世族)即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作为一国之主的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不包括我们所说的‘世族’之内,而士及庶人家族,一般也称不上是这种有权势的‘世族’,所以,世族大致都是大夫家族。”[1]101这一定义可谓全面而准确,基本上概括出了世族的特点。何氏的定义之法,是从清人所统计的诸多世族中,取其中之典型——鲁国季孙氏和晋国赵氏以为范例,兼而论及其他世族作为补充,用归纳法得出各国世族的一般特征。

然而在收录各国世族时,何怀宏“采取了一个比较宽泛的标准,即凡是有两代以上或同族者两人以上均算作世族。”据此,他所统计的世族共有215家,超过了前人。他还认为“推想当时历史实际情况,春秋各国世族显然大大超过此数,因为秦、蔡等国世族不会如此之少,而吴、越等国也不会全无世族。”[1]112也就是说,何先生承认了前人所统计的所有人物均为世族。如此一来,何先生所考订的世族与其所作的定义之间的矛盾亦是昭然若揭的。

四、结语

纵观世族研究的历程,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以前,学者们对于世族的研究侧重于世族人物名号及世系的考证,实际上是给春秋经传(主要是《左传》)中的人物作一个资料汇编,将其作为研究春秋经传的一部分,而世族本身则并非主要的研究对象。因此各家均没有对“世族”作出明确的定义,致使在考订世族世系时取舍无定。清代以后,学者们不再局限于《春秋》经传的章句训诂、微言大义,而是将其作为史料来对待。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世族作为春秋时代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界定世族的含义也就必不可免。然而,由于受到前辈学术的影响,学者们在作出定义之后,又未能严格按照自己所作的定义来区分世族与非世族。同时,对于世系或有缺失的家族,各家又取舍不一。因此,对于世族的考证依然不能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以为,对于世系明确、事迹详备的卿大夫家族,可以总结其共性以为参考;而其不详者,当阙疑不录,以待新材料的发现再作定论。

[1]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2]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165.

[3]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1.

[4]孙曜.春秋时代之世族[M].北京:中华书局,1936.

[5]林剑鸣.秦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10.

[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童书业.春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9.

K225

A

1674-3652(2017)06-0056-05

2017—08—1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左传》中的世卿研究”(2017SJB1217)。

唐明亮,男,安徽和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古文化研究。

丹 兴]

猜你喜欢
世袭世系孙氏
陆九渊行书《宋故孙氏夫人墓志铭》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
《巴林王公世袭》中记载的固伦淑慧公主四子质疑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追爱就要厚脸皮
毒瘾也“世袭”?雄性大鼠毒瘾遗传给后代
追爱就要厚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