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孤寡老人抑郁心理的干预作用

2018-01-05 04:34张泽菊张先庚刘祥敏付益蕾赵蓉祥杨小琴吕俭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重度情志心理

张泽菊 张先庚 程 艳 刘祥敏 付益蕾 赵蓉祥 李 波 杨小琴 吕俭霞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科护理学院,重庆 410208)

中医情志护理对孤寡老人抑郁心理的干预作用

张泽菊 张先庚1程 艳1刘祥敏1付益蕾1赵蓉祥1李 波1杨小琴1吕俭霞1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科护理学院,重庆 410208)

目的探讨孤寡老人心理健康的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及作用。方法60例孤寡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一般护理如生命体征的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组采用个人针对性指导和小集体畅聊娱乐相结合的中医情志调护法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幸福度与老年抑郁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的相关方法对孤寡老人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老人抑郁情绪,减少老年抑郁问题的发生。

情志护理;孤寡老人;抑郁情绪

至2020年,我国老年人将达到总人口的16.23%〔1〕。在庞大的老年人队伍中,孤寡老人则是生活最艰难却最需要关注群体。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如低保补助、养老支持、医疗保障服务等。但调查发现,孤寡老人仍普遍存在孤独、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2〕。情志护理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尽量防止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3〕。本研究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对孤寡老人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成都市温江区某敬老院孤寡老人60例。纳入标准:①无配偶或丧偶且无子女照顾的老人;②丧失劳动力主要依靠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老人;③愿意配合,并签订合作意向书。排除:神志不清、老年痴呆、有严重抑郁症、不愿意配合者。随机将老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2±3.6)岁;户籍为农村26例,城市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5±3.1)岁;户籍为农村28例,城市2例。两组年龄、性别组成、户籍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组根据干预对象的情志状况,采用个人针对性指导和小集体畅聊娱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以下的情志调护的方法进行干预,1次/2 w,在干预对象者有手机的前提下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干预时间为6个月,方法如下:①宣泄解郁法〔3〕:让老人把抑郁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宣达、发泄,维系愉悦平和的心境。通过认真倾听老人们的诉说,了解他们所担心和忧愁的问题,并根据他们的情况提出具体解决方案,鼓励他们遇事不顺时要善于向熟识的人倾诉;② 移情易性法〔3〕: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以摆脱不良的情绪。如音乐疗法的运用,对于脾气暴躁、易着急生气的老人选用微调音乐以泻其肝火,对于性格沉静易于抑郁的老人则选用羽调水性音乐以舒展心情,每日听1 次,每次30 min;如运动疗法的运用,情绪激动或与人争吵的老人,干预者组织其适当的参与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用形体的紧张消除精神的紧张等。③开导谈心法〔4〕:通过与孤寡老人闲谈聊天拉家常等方式了解其心理变化,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经过及有针对性地做好情志护理,耐心开导使老人认识到情绪好坏的利弊;④释疑解惑法〔4〕: 由于身体状况的下降,加之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老人们往往认为身体不适就是得了某种严重疾病,他们往往因此感到焦虑和恐慌,由此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干预者根据所学知识对老人们的不舒适做粗略地判断,向老人们解释不舒服产生的原因,对他们所提出的各种疑问都真诚而巧妙的回答,并告知老人们保持良好心情有助于不舒适感觉的缓解;⑤暗示法〔5〕:干预者的语言包含着强烈的暗示作用可影响老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良好的语言能使老人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食欲,增加抗病力;消极或不确定的语言可使老人们自我臆测,心生恐惧,不利于健康。因此要尽量利用语言和行为将老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以减轻其思想包袱。

1.3评价指标〔2〕在研究前后采用量表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实施效果。①老年抑郁量表(GDS): 该量表由Brink 等人于1982年创制,共有30个条目,包括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等症状,还有对退缩痛苦的想法、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分等。每个条目要求被测者回答“是”或“否”,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得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②《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该量表反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现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包括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一般正性体验(PE)、一般负性体验(NE)等。回答“是”计2分,“不知道”计1分,“否”计0分。总分=PA-NA+PE-NE,为便于计算,加上常数24(换算为正),计分范围0~48。GSES与AMS应用广泛,且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MUNSH总分、各版块得分、GDS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PA与轻度、中重度抑郁呈负相关(r=-0.45,P<0.05;r=-0.88,P<0.05);PE与中重度抑郁呈负相关(r=-0.59,P<0.05),与轻度抑郁无相关性(r=-0.29,P>0.05);NA与轻度、中重度抑郁呈正相关(r=0.55,P<0.05,r=0.93,P<0.01);NE与中重度抑郁呈正相关(r=0.43,P<0.05),与轻度抑郁无相关性(r=0.13,P>0.05)。

表1 干预后两组GDS得分和MUNSH得分比较

3 讨 论

情志指人的心理活动,是人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其归纳为五志,后又衍化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连,与疾病发生或预后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百病皆于气也”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记载。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是衡量和反映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他们是最需要社会关注和关心特殊弱势群体。王翠绒等〔6〕研究发现由于缺乏亲情幸福体验,加之身心缺陷、知识与能力的匮乏、际遇的坎坷和社会情感关怀的不足,许多孤寡老人产生孤僻和冷漠的性格障碍。本研究,干预者顺应情志间的生克关系,通过以情制情、说理开导等方法调摄孤寡老人的情志,有效地改善了老年人抑郁的心理,促进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孤寡老人常常独居,少与人来往,内心的压抑或忧虑也找不到人倾诉,在需要时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长此以往孤独感与忧郁渐生,容易导致老年抑郁的发生。通过集体畅聊和个人针对性指导的方式,根据老人心理情况进行个人疑惑解答和情志疏导,能有效地疏泄老人们抑郁的心绪,极大的鼓励老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孤寡老人群体应受到关注与重视,年迈、劳动力较低或丧失、经济来源微弱、情感支持少等因素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2〕。本次研究从中医情志调护出发,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运用其中,对孤寡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情志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中医情志护理在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体现。因此,将中医情志护理运用于孤寡老人抑郁心理的调整,对老人抑郁程度的减轻及幸福度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1吴 飞,王超虹,姚萍萍.从养老方式选择探析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56-7.

2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7.

3陈佩仪.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42.

4陈雪华,郑良姬,陈凤仙.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41(5):60-1.

5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8-93.

6王翠绒,刘亦民.公平底线:农村孤寡老人最低生活保障研究——以湖南两县的调查实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19-23.

R49

A

1005-9202(2017)24-616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4.071

四川省科技厅养老项目(No.2014SZ0154);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基金项目(No.ky14-036)

1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张先庚(1969-),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管理及老年护理研究。

张泽菊(1988-),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管理及老年护理研究。

〔2016-04-23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猜你喜欢
中重度情志心理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地奈德乳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心理小测试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