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对职工养老保险发展的影响

2018-02-02 07:25傅志明廖少宏李亚军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养老保险

傅志明,廖少宏,李亚军

(山东工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2011~2016年,山东省经济不仅完成了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档,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突破行进展。全省GDP增长率从2011年的15.81%,下降到2014年的7.60%,2015~2016年进一步下降到了7%以下,进入到了典型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各产业增长速度都持续降低,尤其是第一、二产业,2012年就由高速增长降到中高速增长,2014年起进一步降为中低速增长,第一产业2016年更出现了负增长。第三产业虽然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增速也大幅度降低,由2011年的21.11%,降到了2016年的10.97%。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2016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2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45.38%,实现了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位次的互换。更重要的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虽然也大幅度降低,但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的强劲态势。

本文拟通过2011~2016年山东省产业发展和职工养老保险发展数据的比较分析,揭示产业结构调整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而探讨未来产业发展和职工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取向。

一、产业结构对职工养老保险影响的一般分析

按照一般的观点,产业结构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以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低;后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工业化时期则是三次产业所占比重逐渐调整的时期,但总体而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所以,提高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被认为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应当积极推动的正确做法。但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反全球化思潮表明,所谓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不是只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第一、二产业占比太低,第三产业占比过高,从而导致就业环境恶化、失业率上升、工资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等等。

事实上,不同行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人员构成与工资水平,以及就业与参保缴费的稳定性都不相同,未来发展趋势也存在差异,对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缴费能力及可持续性都会产生影响。

首先,不同行业的就业稳定性不同,参保缴费人数的稳定性也不相同。由于受宏观环境、生命周期以及行业的特性等的影响,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同的,就业稳定性也不相同。一个行业是新兴行业还是衰退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行业还是限制发展的行业,发展前景是不同的,就业的稳定性也不相同。同时,同一行业的企业是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还是低端,劳动力的可替代性是强还是弱,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还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以及行业成熟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等等,就业稳定性也都会有所不同。就业人数的变化直接影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水平。

其次,不同行业不仅工资水平与结构差异较大,工资随市场波动的程度也不一样。而职工养老保险由企业和职工个人按照月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不同行业工资水平、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差异直接影响缴费能力、缴费水平及其稳定性。特别是在我国现行“统账结合”制度模式下,按照最高的封顶基数缴费,还是按照最低的保底基数缴费,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和基金可持续性都有较大影响。因为企业也是按照相同的基数缴费,所以它不仅影响个人账户积累,也影响统筹基金收入。而养老金构成的基础养老金由统筹基金支付,且按照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与个人缴费多少无关。所以,平均缴费工资高,就意味着要做贡献;平均缴费工资低,则意味着需要用其他企业的缴费加以弥补。按照最高的封顶基数缴费和按照最低的保底基数缴费正好处于两个极端,按前者缴费的人数多,所在企业为统筹基金的贡献就大;按后者缴费的人数多,所在企业为统筹基金的贡献就小,企业缴费将不足以支付职工退休以后的基础养老金。

因此,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地区产业结构特别是行业构成对职工养老保险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衰退行业占有较大比重(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或者是行业缴费人数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的行业占有较大比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的稳定性就会比较差;相反,就会比较好。如果一个地区平均缴费工资水平比较高,按照最低的保底基数缴费的人员很少,该地区统筹基金收入就会比较高,基金可持续性就比较好。如果情况相反,该地区的统筹基金就可能会入不敷出,削弱基金的可持续性。我国各地区间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及可持续能力差异较大,有些地区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除受老龄化程度影响的赡养率差异较大外之外,产业结构特别是行业构成上的差异无疑也是重要原因。

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缴费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反过来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地区缴费能力强,平均缴费水平高,基金收支状况好,就可以降低企业缴费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相反,一个地区的缴费能力比较弱,平均缴费水平较低,就必须维持较高的企业缴费率,否则就会出现收不抵支。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可能还需要政府履行兜底责任,用政府财政资金弥补统筹基金不足的部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削弱企业竞争力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必然会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这正是我国目前的情况。企业缴费率低的地区(如广东等)基金有大量结余,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缴费率高的地区(如黑龙江等)反而基金收不抵支,经济增长也乏力。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社会发展上;不仅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职工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职工养老保险可持续的必要条件。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参保缴费人数的影响

2011~2016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省参保人数和缴费人数的产业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实际缴费人员占参保人数的比例则持续降低。从参保人数来看,第三产业累计增加了239.5万人,占累计新增参保人数的63.65%;年均增长了9.29%,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由2010年的41.54%,上升为2016年的48.49%,年均上升2.61%。第一产业参保人数年均仅增长了0.42%,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由2010年的1.44%,降低为2016年的1.01%,年均降低5.72%。第二产业参保人数年均增长了4.38%,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由2010年的57.02%,降低为2016年的50.49%,年均降低2.01%。但与经济产值上第三产业已超过第二产业不同,第二产业参保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如表1所示。

从缴费人数来看,各产业缴费人数增长速度都低于参保人数增长速度。第一产业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减少3.75%,第二产业年均仅增长了2.14%,第三产业年均增速也只有8.36%。由于增长速度的差异,缴费人数产业结构变化更大,占总缴费人数的比例第一产业年均降低8.19%,第二产业年均降低2.55%,第三产业则年均上升了3.39%。第三产业累计增加了175.9人,占累计新增缴费人数的76.85%,第二产业只累计增加了55.2万人,第一产业则累计减少了2.1万人。如表2所示。

表1 2010~2016年参保人数产业构成变化

资料来源:山东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文中职工养老保险产业数据未特别注明的,均由山东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汇集的各地市上报数据整理而成。由于信息系统上的原因,行业数据与实际参保缴费情况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反映了各行业的实际情况)。

由于各产业缴费人数增速低于参保人数增速,导致缴费人员占参保人员的比例持续降低,并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如表3所示,2010年,一、二、三产业缴费人员比例分别为86.44%、87.40%和83.56%,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又高于第三产业。到了2016年,虽然三个产业缴费人员比例都降低了不少,但第一二产业降低幅度更大,分别降低了19.5和10.66%,第三产业仅降低了4.18%。结构上已变成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分别为79.38%、76.74%和66.94%。

表2 2010~2016年缴费人数产业构成变化

表3 2010~2016年各产业缴费人员比例变化 单位:%

如果说参保人数产业构成的变化反映的只是产业规模的变化情况,那缴费人数产业构成特别是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比例的变化,反映的就不仅仅是产业规模的变化情况,更反映出不同产业发展状况、参保人员缴费意愿与能力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各产业的行业构成以及不同行业的内在特性决定的。如图3所示,不同行业的参保缴费人数变化差异很大。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参保人数增长缓慢,第二产业的四个行业参保人数增长也都比较缓慢,只有“建筑业”年均增长了8.74%,其余3个行业年均增长率都很低。第三产业除“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85%)以及“批发和零售业”(5.78%)参保人数增长较慢以外,“住宿和餐饮业”(7.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3%)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9.94)增长都比较快,其余8个行业都是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1%~17%之间。

缴费人员的变化也是与此类似。如图2所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缴费人数逐年减少。第二产业的“采矿业”缴费人数也在逐年减少,“制造业”(1.58%)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6%)增长也都比较缓慢,只有“建筑业”增长较快,年均增长了7.3%。第三产业“住宿和餐饮业”(3.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04%)和“批发和零售业”(4.35%)增长比较缓慢以外,“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均增长了7.18%,其余9个行业都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都在10%~18%之间。

参保缴费人数特别是参保人员中实际缴费人员所占比例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人均缴费能力和缴费水平,也影响整体缴费能力和赡养率,影响基金收入水平、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成本水平持续提高,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要求降低企业缴费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扩大覆盖面,提高缴费人员占参保人员比例,是提高基金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唯一可行和有效的途径。产业结构调整对参保缴费人数特别是参保人员中实际缴费人员所占比例的影响无疑更加值得关注。

图1 2010~2016年各行业参保人数年均增长率(%)

图2 2010~2016年各行业缴费人数年均增长率(%)

图3 分行业保底缴费人数年均增长率(%)

事实上,不同行业参保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另,由于各行业就业人数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农民工,很多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因而这一指标还不足以说明就业人员参保的行业差异,此不赘述。

三、产业结构调整对参保缴费能力的影响

参保缴费人员产业构成的变化直接影响总体的缴费能力。一方面,不同行业缴费工资水平差异比较大,由于缴费率相同,所表现出来的人均缴费水平就会很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人员构成不同,工资的人员分布也不相同,按照社会平均工资60%保底缴费的人员比例也不相同。

(一)对平均缴费工资水平的影响

各行业的平均缴费工资水平差异比较大,增长速度也不一样。如表4所示,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19个行业的平均缴费工资在1 352元(卫生和社会工作业)~2 192元(金融业)之间,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840元。到了2016年,这一区间变为2 489元(教育业)~5 126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扩大到了2 637元。各行业平均缴费工资水平的高低顺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第二产业的平均缴费工资水平最高,为1 609.47元,第三产业则为1 590.59元。到了2016年,第二产业的平均缴费工资增长到了3 111.9元,增长了93.35%;第三产业的平均缴费工资则增长到了3 209.28元,增长了101.77%,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平均缴费工资水平。这就是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参保缴费人员构成的变化,从整体上提高了参保缴费人员的平均缴费工资水平。这对总体缴费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无论是平均缴费工资水平差距拉大,还是各行业高低顺序的变化,都是各行业平均缴费工资水平增长的差异引起的。2011~2016年,全省19个行业中,除“教育”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缴费工资年均增长低于10%,分别为9.1%和9.8%之外,其余行业的平均缴费工资年均增长都在10%以上,增速最高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了16.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的年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金融业”的年均增长率也都超过了14%。

很显然,行业平均缴费工资水平增长的差异不仅是影响山东省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各地市基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山东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差异是比较大,不仅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不同,各产业的行业构成也有较大差异。近年来,山东各地市基金收入增长差异较大,并且已经有几个地市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产业结构决定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能力与水平的合理性无疑是重要原因。

表4 2011~2016年分行业平均缴费工资变动趋势 单位:元

(二)对保底缴费人数的影响

参保缴费人员缴费能力还受缴费人员构成的影响,特别是按社会平均工资60%保底缴费的人员数量,对总体缴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同产业保底缴费人员所占比例不仅差异很大,变化情况也很不一样。无论是保底缴费人员数量、占比还是变动情况,各行业都有明显差异,反映出不同行业人员参保缴费能力的不同。如表5所示,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保底缴费人数占实际缴费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01%、41.14%和43.72%。到了2016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为48.19%、49.51%和55.24%。第三产业保底缴费人数累计增加了129.9万人,年均增长12.68%,占全部保底缴费人数增量的67.66%;第二产业仅增加了61.5万人,年均增长3.14%;第一产业仅增加了0.7万人,年均增长2.88%。这说明第三产业不仅总体上保底缴费人数占实际缴费人数比例高于第二产业,其大多数行业保底缴费人数占实际缴费人数比例都偏高。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必然导致保底缴费人数大量增加,削弱总体缴费能力。

表5 2010~2016年分产业保底缴费人数及占缴费人员比例

保底缴费人员占比的行业差异更加明显。2010年,在所有行业中只有“住宿和餐饮业”保底缴费人数占实际缴费人数比例超过50%,其余都在50%以下。2016年,第二产业只有“建筑业”和“制造业”为50%多,其余都只有20%多。而第三产业的“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保底缴费人数占实际缴费人数比例都超过了60%,分别为65.63%和62.51%,另有10个行业该比例在50%~60%,低于50%的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3.12%)、“金融业”(13.52%)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3.70%)三个行业(如表6所示)。

各行业保底缴费人数的变化反映出各行业就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一个行业保底缴费人数增长较快,意味着收入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对该行业整体工资水平会有一定影响,但若该类员工占比较低,其影响就比较小。这正是总体工资水平比较高的“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保底缴费人数增速比较快,总体工资水平比较低的“住宿和餐饮业”保底缴费人数增速比较慢的原因所在。但各行业保底缴费人数增长的差异,直接反映出不同行业发展对缴费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1~2016年,山东省保底缴费人数年均增长了8.7%,超过参保人数6.51%和实际缴费人数4.82%的年均增长率。保底缴费人员占全部缴费人员比例也由2010年的38.01%,提高到了2016年的48.19%,年均提高4.03%。这无疑对参保缴费人员缴费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抑制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保底缴费人数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人均GDP、第二产业比例及部分行业就业人数比例与总计保底缴费人数的关系做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如表7所示),“建筑业”就业人数比例、“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比例对保底缴费人数比例有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对总计保底缴费人员比例具有负向影响。这意味着,随着“建筑业”就业人数比例、“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比例的提高,总计保底缴费人员比例呈现提高趋势,但随着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的提高,总计保底缴费人员比例则会下降。这一结果说明不同行业发展对参保人员缴费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部分行业过快的就业人数增长可能会带来低收入群体比例扩大,不得不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保底缴费。同时也说明第二产业发展可以一定程度增强职工的缴费能力,降低保底缴费率。

表6 分行业保底缴费人数占缴费人数比例变动情况 单位:%

表7部分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对保底缴费人员比例的影响

变量总计保底缴费率人均GDP0.0887③ (0.0320)第二产业比例-0.246① (0.138)制造业就业人数比例0.403 (0.293)建筑业就业人数比例1.108② (0.430)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比例-0.0997 (0.0774)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比例2.591② (1.171)Constant0.154 (0.169)Observations448 R-squared0.088

注:③p<0.01, ②p<0.05, ①p<0.1

四、行业产业结构变化对基金收支的影响

(一)对基金支出收入比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虽然直接体现在参保缴费人数和缴费能力上,但是最终要表现为基金收支的变化。为了能够出总体上反映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指标:“基金支出收入比”,即基金支出占同期基金收入的比例。该比例为1表示基金当期收支平衡,大于1表示当期收不抵支,小于1表示当期收大于支,基金有结余。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如表8所示),保底人数占比和离退休人数增长率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收入比都有影响,且前者的影响是是正向的,后者的影响是负向的,但二者的影响都不显著。

表8 行业结构变化对基金支出收入比的影响

注:③ p<0.01,② p<0.05,① p<0.1

第二产业中的四个行业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收入比的影响都是负向的,即这些行业所占比例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基金支出收入比,增强基金可持续性,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这说明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应当重视发展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所占比例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收入比具有负向影响,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基金的可持续性、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例,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收入比的负向影响非常突出,无疑应成为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而“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所占比例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收入比具有正向影响,这两个行业占比的提高将会导致基金支出收入比提高,影响基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因而不宜过多发展。

(二)对征缴收入的影响

由于个人养老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积累发放,并且不分行业,都按照同样的发放办法计发,不存在行业差异,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职工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从2010年到2016年,职工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年均增长了16.10%,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率只有4.95%,第二产业为12.81%,均低于总征缴收入增速,而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20.41%,无疑是征缴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贡献了职工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增长的57.03%。各产业征缴收入占总征缴收入的比重与高低顺序都因此发生了改变,从高到低的顺序由2010年的二(58.23%)、三(40.34%)、一(1.41%),调整为三(50.21%)、二(49.02%)、一(0.77%)。这一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一致。

表9 2011~2016年分产业征缴收入及占比变动

各产业征缴收入变化的差异既是缴费人数变化引起的,也是平均缴费水平的变化引起的。如表10所示,2010~2016年,第三产业人均缴费额年均增长了11.2%,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45%和9.11%,都低于第三产业。若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行业构成,更加注重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参保人员的缴费能力和实际缴费水平。

第二产业征缴收入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是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征缴收入增长较慢,特别是产能过剩的“采矿业”,年均增长率仅为9.23%,比征缴总收入增长率低6.87个百分点。“制造业”年均增长率虽然略高一点,但也比征缴总收入增长率低4.27个百分点。而“制造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征缴收入绝对额比较大,2010年占征缴总收入的45.28%,2016年仍占36.17%,增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两三亿元的数额。这无疑也是导致第二产业征缴收入增长较慢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有11个行业征缴收入增长率高于征缴总收入增长率,其中有9个行业年均增长率都在20%以上,只有“批发和零售业”(14.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44%)及“住宿和餐饮业”(15.29)三个行业低于征缴总收入增长率,但相差也就1%左右。如图4所示。

表10 2010~2016年各产业人均缴费水平变化 单位:元/年

图4 2010~2016年分行业征缴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对征缴收入的影响,我们对影响征缴收入及其占GDP比重的部分可能因素做了回归分析(如表11所示)。结果表明,人均GDP和平均缴费工资增长率对征缴收入增长具有正向影响,批发和零售业比例则对征缴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其余各项因素的影响都不显著,但是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是正向的,住宿和餐饮业比例和金融业比例的影响是负向的。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批发和零售业比例和金融业比例对当期征缴收入占GDP比重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余因素的影响都不显著。这里的人均GDP和平均缴费工资增长率的影响有交叉,因为人均GDP的提高意味着人均工资水平也会提高,从而提高平均缴费工资水平。

一般而言,回归分析结果虽然并没有完全反映影响征缴收入及其占GDP比重各因素的情况,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不同行业发展对征缴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影响是正向的,即有助于提高征缴收入增长率;第三产业的影响则比较复杂,有些行业的影响是正向的,有些行业的影响则是负向的。结合前面的分析来看,影响征缴收入增长的主要是平均缴费工资水平。平均缴费工资水平则是由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劳动者创造附加值的高低决定的,只有能够高附加值的行业,才能支付比较高的工资。第二产业对征缴收入的正向影响主要是因为其平均工资水平总体还比较高,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导致工资增长率低,所以征缴收入增长也比较缓慢。这在采矿业是由于产能过剩,在制造业则是由于存在大量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业企业。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工资增长比较快,近年来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与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向消费驱动为主转变的大环境有关。另一些行业则属于低附加值行业,不仅工资水平比较低,工资增长也比较慢,所以对征缴收入增长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从政策设计角度,要改善这一状况,促进征缴收入增长与各行业发展协同并进,一方面需要对第二产业进行转型升级,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转换发展动能,提升劳动的附加价值,提高平均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则要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参保人员的缴费能力。

表11 征缴收入及其占GDP比重影响因素

注:③ p<0.01,② p<0.05,① p<0.1

五、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通过对山东省2011~2016年产业结构调整对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缴费能力及基金收支影响的分析,有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由于不同产业所属行业存在差异,参保人员的缴费意愿与能力也存在差异,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会导致参保人数的产业构成发生变化,还会引起参保人员中实际缴费人员占比发生变化,影响职工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效果,并进而影响基金征缴收入增长。

第二,无论是平均缴费工资水平,还是保底缴费人数所占比例,各行业的差异都比较大,增长速度也不一样,对参保人员缴费能力和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影响是正向的,即有助于提高征缴收入增长率;第三产业的影响则比较复杂,有些行业的影响是正向的,有些行业的影响则是负向的。

第三,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保障能力和可持续性的前提条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收入能力,并进而影响基金收支状况及可持续性。

(二)政策建议

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看,不能单纯追求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不能过度追求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发展第二产业,确保第二产业占有一定比重。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发展也应区别对待,重点发展有助于增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的行业,对其他行业则不宜过多发展。

随着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靠加大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用创新驱动代替要素投入推动,是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提升对社会保险支撑能力的必然选择。但必须增量与存量并重,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具体到山东省,则应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用新动能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确保产业发展对社会保险具有较高的支撑能力。

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从国际经验来看也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用新动能转型升级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一大行业制造业,对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为社会保险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将新旧动能转换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第三产业的发展应重点支持附加值高、对社会保险支撑能力强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般性服务业则不宜过多发展。

第三,各地区行业产业发展要立足于自身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区位优势等等,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适度差异化发展,避免产业结构过于趋同。

[1]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年鉴(2016)[EB/OL].http://www.stats-sd.gov.cn/tjnj/nj2016/indexch.htm,2017-11-15.

[2]于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J].财经问题研究,2015.06.

[3]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 西北大学,2008.

[4]郑春荣.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险税制度[J].税务研究,2011.07.

[5]杜庆新.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及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4.

[6]傅志明.从过度到弹性:欧盟劳动者保障的变迁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

[7]傅志明等.中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16.12.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养老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