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品专题总结交流及研讨会在京圆满召开

2018-02-07 20:13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药学卫生药品

由《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主办、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仿制药品专题总结交流及研讨会”2018年11月12日在北京圆满召开。《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总编刘国恩、常务副总编史录文、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物政策室主任傅鸿鹏、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药学院客座副教授李洪、306医院药学部原主任吴久鸿、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胡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国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曹俊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黄镜、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骆达、齐鲁制药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高伟等20余位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副总编郑浩彬介绍出席专家及主持人情况,并对本次会议出席的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然后交由总编刘国恩主持仿制药品专题总结会。刘教授指出,仿制药品的生产和使用是一个涉及国家医药卫生政策以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促进仿制药品在中国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民众使用性价比较高的药品,有助于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总体增长,还能促进中国药品行业甚至有益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次会议主要是围绕仿制药品的研究重点、方法、主要发现、相关改革政策的意见,并就仿制药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改善国内仿制药品政策措施展开交流与讨论。作为该专题的主要负责人,李洪教授就仿制药品专题研究的选题策划、完成进度以及成果做了简要总结。该专题于2018年7月由杂志编辑部提出并邀约李洪教授共同策划,其定位是围绕“仿制药品”这一主题词进行学术讨论,以约稿形式采集稿件,从多个角度围绕仿制药品如何在中国得到更好发展的问题展开讨论。目前,该专题共产出8篇论文,并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2018年第11期公开出版。

会上,宋瑞霖会长阐述了仿制药品与创新药品的关系、国内仿制药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鼓励专利挑战及建立首仿药品独占期保护等制度、尽快建立仿制药品质量综合评价标准体系、激励仿制药品企业积极提高生产水平和工艺创新能力等措施,全面推动我国仿制药品产业发展,实现“制药强国”战略目标;吴久鸿教授详细介绍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亚洲六个国家及地区仿制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国家及地区的仿制药品政策进行了解读;傅鸿鹏主任论述了仿制药品的政策目标、体系以及各国的管理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仿制药品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思考和建议;骆达主任作题为“欧洲生物类似药市场准入政策解读与思考”的论文主题报告;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立志就“国内药企对中国仿制药品的发展战略”做了相关报告。随后与会专家对专栏稿件内容逐一进行了点评。

仿制药品专题研讨环节由本杂志常务副总编史录文组织,就如何促进国内仿制药品蓬勃发展进行讨论。宋瑞霖会长建议加强市场宣传,促使国人认可和接受仿制药品的疗效;胡欣主任指出,仿制药品应基于临床价值定价、实行全国量价挂钩、改革医保支付标准,对仿制药品的质量进行持续性评估,一致性评价不等于一次性评价,建议相关专家学者应对国内仿制药品政策进行评估,并提供建议;李国辉主任提出,政府需对仿制药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监管确保仿制药品质量;黄镜主任认为,监管机制和后续的监查对确保仿制药品质量尤为关键,对于生产伪劣仿制药品的企业要严惩,不以降低价格为导向,要确保仿制药品质量;曹俊岭主任指出,一些国内仿制药品与原研药品相比临床疗效更佳。作为国内最具仿制实力的药企代表齐鲁制药的高伟副总经理认为,国内仿制药品的一致性评价相关政策体系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区别,应进一步完善国内仿制药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支付制度与医学编码研究室主任江芹,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程音齐、信息部主任王敏,以及其他与会专家都积极建言献策。

最后,由史录文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指出此次专题研讨话题非常重要,我国医药行业目前仍然处于“以仿为主,仿创结合”的过渡阶段,仿制药品并不被国人认可,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呼吁参会专家将仿制药品专题做深做透,使仿制药品全体系范围内让国人认可,让老百姓相信国产仿制药品。同时,他针对国内仿制药品发展状况建议应改变仿制药品的生态环境、创仿并重,协调仿制药品政策与大健康目标相向而行,呼吁生产仿制药品企业走国际化发展路线,将中国仿制药品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药学卫生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卫生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