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microRNA-146a水平变化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8-02-13 08:42黄攀徐敏何晓英王淳
山东医药 2018年48期
关键词:引物调控通路

黄攀,徐敏,何晓英,王淳

(1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2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3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受损导致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性疾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充分休息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可减轻。MG病情易反复并可出现多种危象,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认为,MG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2]。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17~22个核苷酸的单链小分子物质,通过完全或非完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特定靶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结合,从而抑制mRNA翻译或降解其特定mRNA,继而参与机体生长发育、疾病发生的调控[3]。有研究发现,microRNA-146a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存在差异表达[4,5],提示其具有调控炎症免疫反应的作用,但鲜见MG患者microRNA-146a差异表达情况的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了MG患者血清micro-RNA-146a水平变化,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croRNA-146a靶基因的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富集情况,以期从基因学角度进一步阐述MG的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7月~2018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G患者108例(MG组)。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6];②首次确诊且未行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神志清楚,能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正在使用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③合并严重内科系统疾病;④合并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其中,男47例、女61例,年龄(37.47±8.21)岁。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39.25±8.34)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德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血清microRNA-146a检测 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室温下自然凝固15 min,3 0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上层血清。主要试剂和仪器:TRIzol Reagent、10 mmol/L dNTP Mix、M-MLV逆转录酶购于美国Invitrogen公司;SYBR Premix Ex Taq购于日本TaKaRa公司;三氯甲烷、异丙醇、无水乙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荧光定量PCR仪购于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PCR仪购于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台式离心机购于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检测方法:①血清总RNA提取及质检。取200 μL血清置于冰上融化,加入1 mL TRIzol,充分混匀,静置5 min后加入三氯甲烷250 μL,再充分混匀,置于冰上静置5 min。将上述混合液4 ℃下以10 000 g离心10 min,在超净工作台中小心吸取上清500 μL于1.5 mL EP管中;加入4 ℃预冷的等体积异丙醇,颠倒混匀,-20 ℃静置15 min。将上述溶液在4 ℃下以10 000 g离心10 min,小心弃掉液体;加入1 mL 4 ℃预冷的75%乙醇,颠倒数次,清洗RNA沉淀;再于4 ℃下以10 000 g离心5 min,弃掉液体;于超净工作台中干燥数分钟,将乙醇充分挥发干净,加入10 μL RNase-Free Water溶解RNA。采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所提取RNA的OD260、OD280值,OD260/OD280为1.8~2.0,表明所提取的RNA纯度较高。②RT-PCR反应。第一链cDNA的合成采用M-MLV逆转录酶试剂盒,将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特异性逆转录引物各1.0 μL、dNTP Mix 1.0 μL、RNA 10 μL、5×第一链合成缓冲液4.0 μL、DTT 2.0 μL、M-MLV逆转录酶1.0 μL,按说明书置于反应体系中,按照95 ℃ 5 min、37 ℃ 50 min的方式反转录为cDNA。将前述制备的反应混合液置于96孔板中,按操作步骤加入2×qPCR Mix 5.0 μL、引物工作液1.0 μL、Template 1.0 μL、ddH2O 2.8 μL、Rox 0.2 μL。扩增条件:95 ℃ 1 min;95 ℃、15 s,58 ℃、20 s,72 ℃、45 s,共40个循环。microRNA-146a上游引物5′-CCTGAGAAGTGAATTCCATGGG-3′、下游引物5′-CTCAACTGGTGTCGTGGAGTC-3′,内参基因U6上游引物5′-CTCGCTTCGGCAGCACAT-3′、下游引物5′-AACGCTTCACGAATTTGCGT-3′。每样本设3个复孔。采用2-ΔCt法计算microRNA-146a相对水平。

1.3 microRNA-146a生物信息学分析 采用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研制的UCSC基因组在线工具(http://genome-asia.ucsc.edu)分析microRNA-146a在人类基因组中的位置及保守性;运用Targetscan数据库(http://www.targetscan.org/vert_72/)及CoMeTa数据库(https://www.cometasystems.com/)预测microRNA-146a的靶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分析microRNA-146a靶基因的功能富集(GO富集)和信号通路富集(KEGG Pathway)。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microRNA-146a水平比较 MG组血清microRNA-146a相对水平为2.13±0.63,高于对照组的0.86±0.38(P<0.05)。

2.2 microRNA-146a在人类基因组中的位置及保守性 microRNA-146a定位于5q33.3人染色体上160485325~160485450,长度为99 bp,并且其核苷酸序列在人、恒河猴、小鼠、狗、大象、鸡6个物种中高度保守。

2.3 microRNA-146a靶基因预测结果 使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croRNA-146的靶基因共251个,而CoMeTa数据库预测靶基因共939个。两个数据库同时出现的靶基因有88个(ERBB4、IRAK1、WWC2、TAF9B、USP47、ABL2、BMPR1A、CDC14A、CLCN6、RNF32、ZNF148、MYO6、MARK1、SORT1、IGSF1、MMP16、SLC2A3、SEC23IP、CNTF、NRP2、QKI、BAG1、ARMC8、RARB、TDRKH、NRAS、FRYL、FBXW2、GRSF1、C10orf76、PHOX2B、MYT1、CAMSAP1、FLOT2、CCDC6、STC1、SEMA3G、TCF21、TANC2、LTB、EDNRB、ROBO1、EIF5A2、RABGAP1、RUNX1T1、LRRC15、SMAD4、VAT1、POU3F2、LFNG、BNC1、MYBL1、SYT1、SIAH2、TRAF6、DGKG、KLF7、CD80、CDON、BCORL1、CARD10、DNPEP、SLI1、TRK3、RNASEL、C16orf72、LRP2、PRX、KCMF1、NUMB、KIF24、ZNF532、PPP1R11、RIMS2、NOVA1、DLGAP2、SH3GL2、EIF4G2、MFHAS1、FBXO28、KPNA6、NF2、STRN、CASK、PBX2、SLC10A3、USP3、SCN3B、PGK1)。这些靶基因在基因转录、免疫球蛋白、炎症反应、钙调素调节蛋白生成、突触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4 microRNA-146潜在靶基因的功能富集 采用DAVID数据库对88个交集潜在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microRNA-146a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调控、神经元分化、磷代谢反应、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合成等22个生物学过程中。见表1。

表1 microRNA-146a靶基因GO分析结果

2.5 microRNA-146潜在靶基因的信号通路富集 microRNA-146a靶基因主要富集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信号通路、神经递质调节信号通路、病毒性心肌炎信号通路、EB信号通路5条信号通路中。其中,Toll受体是一种与免疫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且已经被证实与MG发病有关。见表2。

3 讨论

1895年Jolly首次命名了MG,其后相关报道逐渐增多[7]。MG最初被认为是一种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大量的AChR被破坏,进而导致终板电位不能产生,最终因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出现肌无力表现[8]。近年来,随着家族性MG的发现,人们逐渐认识到MG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关系密切,由此推测MG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9,10]。但目前MG与遗传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MG发病的遗传因素进行研究。

表2 microRNA-146a潜在靶基因KEGG Pathway结果

microRNA是一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人体内通过与其特定靶基因的结合,进而发挥调控多条信号通路的作用,免疫炎症反应信号通路便是其中之一。microRNA-146a被认为具有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有研究发现,microRNA-146a可通过抑制TRAF6/NF-κB信号通路减轻腰椎间盘的炎症反应[11];另有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下调的microRNA-146a可以通过TLR信号途径促进固有免疫反应,进而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12]。本研究中,通过对比MG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清microRNA-146a水平发现,MG患者血清microRNA-146a水平明显高于体检健康者,提示microRNA-146a可能与MG的发病密切相关,这与Yan等[13]的研究结论相似。

microRNA通过与特定靶基因mRNA结合进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明确microRNA-146a潜在的靶基因,我们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预测。目前,microRNA靶基因的预测数据库众多,TargetScan数据库和CoMeTa数据库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本研究通过绘制Venn图[14],取以上两种数据库的交集作为microRNA-146a潜在靶基因,大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microRNA-146a潜在的靶基因有ERBB4、NUMB、CD80、TRAF6、IRAK1等88种。神经调节蛋白(NRG)是一种神经元来源的营养因子,具有支持神经肌肉发育的作用,而ERBB4则是NRG的受体之一[15]。此外,NRG-ERBB4信号通路还在突触的形成及轴突导向的调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还发现,microRNA-146a可以调控ERBB4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16]。p53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抑癌基因,NUMB基因的表达产物NUMB蛋白可以抑制p53的活性进而增加小肠腺癌组织中的免疫活性[17]。T细胞的活化是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过程,而免疫突触的形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D80是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18]。TRAF6是TLR信号通路的主要介导因子,广泛参与介导炎症与免疫反应[19]。IRAK1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TLR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分子[20]。

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有利于寻找和预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分子调控网络。DAVID6.7数据库是常用的预测软件。本研究采用DAVID数据库对microRNA-146a靶基因功能GO富集发现,相关靶基因分子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调控、神经元分化、磷代谢反应、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中;而KEGG Pathway结果显示,microRNA-146a主要富集于TLR[21]、神经递质调节、病毒性心肌炎、EB等多个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表明,TLR家族中的TLR9与MG发病关系密切,TLR9可以通过TRAF6和CD88途径促进INF-α表达,进一步激活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从而导致MG的发病[22]。有研究发现,MG患者胸腺组织EB病毒含量较正常人增高,提示EB病毒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3,24]。

综上所述,MG患者血清microRNA-146a水平升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microRNA-146a可能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中的多种靶基因,参与MG的发病。这为进一步阐明MG发病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今后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引物调控通路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呼吸道感染样本中IFITMs引物优化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火炬松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促使性早熟形成的作用观察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proBDNF-p75NTR通路抑制C6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