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动模式建议

2018-02-23 19:36李颂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心理健康教育

李颂平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合理扩展以及延伸,其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高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德育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基于此,主要就构建高职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1-0069-03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通过心理学中的测量技术来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的评定,然后在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德育工作,这样就能够使得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得到有效降低,并为高职院校的品德教育工作提供足够的内在条件。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相互关系

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上面,自身的德育工作也多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进行开展的,这也就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心理素质作为学生所有素质的基础,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后续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借助于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引导高职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刚毅的性格以及健康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并使得其能够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主要还存在有以下两个误区:部分教师将学生所有的问题全都归纳为政治思想品德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只是依靠德育工作来进行学生问题的解决。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出现的主要是心理问题,仅凭借德育发挥出来的作用也难以充分满足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具体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德育工作之中,就需要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此外,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职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接触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并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在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得到改变,并且容易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中出现比较多的矛盾。在这一情况下如果未能进行有效的引导,就可能导致学生形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弱化甚至直接消除了德育工作的教育实效,并影响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完善。而进行德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重点也都放置在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上面。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工作内容多是相关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以及交流的模式,来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选择以及心理情况进行指导与训练,并使得学生的心理潜能得以开发,心理素质得以优化,最终让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多是通过集中授课以及团体辅导等方式来进行,并多是以倾听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不良情绪的疏导为主。但是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则需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并根据他们的成长阶段给予对应的教育工作,其多是主动对受教者施加影响的教育模式。只有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德育工作两者存在的差异性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才能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两者互动模式的构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理解误区

1.学科化倾向

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学生进行系统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其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调节以及引导等方法,并通过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多样化的活动训练之中,才能够进行各种环境资源以及潜在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过于追求学科化的问题,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医学化倾向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因此其心理从总体上来讲都是比较健康的,只是在日常的学习以及发展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适应性的问题,并且需要通过心理引导的模式来进行缓解,这与医学上指的心理疾病以及心理障碍也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多数高职院校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避免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一个手段,使得心理教育的引导效果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3.片面化倾向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会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测验,然后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开展。但是仍有部分高职院校过于关注各种心理测验的分数,并且会仅仅凭借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工作[1]。在这一情况下,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心理测试分数比较低的学生甚至还会将自己归于异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4.形式化倾向

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傳统的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足,这也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健康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职能。此外,部分学生会认为去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就意味着自己患有心理疾病,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耻笑和鄙视,这也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很少有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而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开设效果也就变成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个硬件。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还会直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混为一体,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来进行,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并多是通过德育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5.孤立化倾向endprint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学生,直接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以及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而一些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教师,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但社会也变得更加浮华,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并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浮躁、压抑以及焦虑等诸多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他们对于个人之外的世界缺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锻炼中,并借此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借助于实践锻炼的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来体会实践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并给予他们的心理健康一定的锻炼机会,这样就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有效防止心理封闭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2.教育性原则

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学生的个体作为定向,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教育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高职院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健康发展,并借此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重视到学生德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协调性[2]。

3.自主性原则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还具有知识水平高、情感丰富以及追求独立人格等發展特点。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借助于自身的努力来达到心理调适这一目的,并帮助学生进行健康心态的培养,从而使得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充分的提升。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自我表现能力以及自我调试能力的提升,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原则,并取得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引导效果。

四、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教育以及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依旧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从而充分发挥出心理教育的职能。

1.借助于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集体心理咨询互动活动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调适方法的传授工作,并借此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一个清晰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的设立过程中可以包含有大学生心理学、行为学、大学生生涯规划科以及爱情与性心理健康等诸多课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

2.进行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

单单凭借课堂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是难以取得良好的心理引导以及心理教育效果的,因此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等网络技术来进行学生信息咨询以及讨论活动。比如在院校论坛上面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校园主页上开辟以及完善心理健康的专题教育栏目。

3.建立定期的训练制度

通过定期训练制度的制定,也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训练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包含有生活适应训练、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实践管理训练以及就业前心理训练等诸多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心理特点以及实际需求,来自发组成小组进行训练,每组成员可以保持在6—8人左右,训练时间维持在一个月左右,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便进行训练项目的轮换[3]。这种训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训练过程中,还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进一步地发展,并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偏差进行有效的调整。

4.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在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并需要在活动中充分注重广泛性以及发展性,具体的活动可以交由学生们进行组织与主持,并由学校进行经费以及物质等方面的充分支持。其次,高职院校在广播电台或者校园贴吧等媒介中进行典型人物的大力宣传,鼓励青年学生养成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的良好精神。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为全体师生定期出版普及与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纸或宣传册,并给予学生一个交流思想以及总结经验的阵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将工作的着重点放置在普及以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得以不断丰富,并有效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从而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5.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高职院校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情况,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去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出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环境以及人际环境。此外,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对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之中,并且能够在该环境下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并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心理教育的途径以及方法有很多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就要求其具备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并需要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出发点以及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并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要求其能够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原则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模式,从而为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淑琴.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4):211—212.

[2]刘宏钊.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J].社科纵横,2014(10):173—175.

[3]刘静,叶丽霞.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的有效整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264—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