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振兴背景下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潜力

2018-03-19 06:03聂洪光陈永庆
学术交流 2018年1期
关键词:标准煤效用东北地区

聂洪光,陈永庆

(1.长春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2.中国科学院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015)

低碳经济自21世纪初提出以来就成为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15年12月随着《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通过,低碳经济的影响力再次加大。2016年9月中国正式批准加入该协定,标志着中国已经把实现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以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的。新时期新常态下,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下的资源优势逐渐消耗殆尽,过度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又难以摆脱对能源的依赖,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空前压力[1]。另一方面,科技与经济融合不够、偏资源型和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等突出矛盾问题使得当前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水平居高不下,实现低碳转型升级困难重重。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2]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结构绿色优化升级,实现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度提升是今后东北地区的发展目标,同年11月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意见》[3]中将推进创新转型、培育发展动力作为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新一轮振兴战略背景,从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整体能源消费发展状况探讨东北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潜力。

一、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研究

目前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如表1所示,2006—2015年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基本维持在9.8%—11.4%之间,其中辽宁省能源消费水平居于东北地区首位,黑龙江省次之,而吉林省能源消费量最少,三个省份的能源消费变化趋势与东北地区整体变化相同。从东北地区总体能源消费趋势来看,2012年以前,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而到2012以后却出现大幅度下降,此后能源消费变化较为平稳。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十一五”时期,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 由期初(2006年)的29 617万吨标准煤增至2010年的40 478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8.12%,高于同时期5.93%的全国平均水平,高增量和高增速的能源消费双高增长成为“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主要特点。而到“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趋势发生较大改变。首先在“十二五”前期,即2011—2012年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继续保持增长,之后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这段时期年均增长率仅为-1.16%,能源消费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引起的,也可以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造成的,因此,很有必要对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快速下降这一现状进行进一步考证,从而确定能源消费下降的根本原因,本文将在第二部分详细分析。

表1 东北三省能源消费比较情况(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

图1 东北地区与全国能源强度比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并由作者进一步整理、测算得到。

此外,从能源强度变化来看,如图1所示,东北地区整体能源强度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研究期间能源强度期初的由1.50降至0.74,降幅超过50%。虽然能源强度大幅度下降,但是与同期全国水平相比,东北地区能源强度要显著偏高,因此东北地区能源强度还有很大下降空间。

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分析

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会增加能源消费水平。[4]从东北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十一五”时期以来,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为稳定,在8.47%—9.36%之间的较小范围内波动。如图2所示,十年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由期初的19 715.17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50 71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52%(按2006年不变价格计算得到)。2012年以后,东北经济再次下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也随之大幅下降。可见,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的变化是与经济增长水平直接相关的,这也解释了“十二五”时期后半段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快速下降背后的原因。[5]

除经济因素以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化同样会对一个地区能源消费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业设备及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和提升,能源转化率和利用率进一步增强,中间能源损耗减少,所以单位经济产出所消费的能源投入量减少,能源强度也会降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能源强度下降趋势还会继续保持,能源消费水平也会不断下降。[6]

此外,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特征有着密切关系。表2显示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五个产业部门结构变化的情况。从目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来看,首先,工业部门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十二五”时期工业比重持续下降,截止2015年其比重仍超过50%,远远高于其他部门比重。其他产业部门中,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比重均在小范围内波动。这种产业结构变化表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和资源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都以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而闻名,这些重工业又多为能源密集型,能源强度很高,是能源消费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十一五”以来,按照国务院和发改委发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要求,鼓励发展新型工业化,一批极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工业产业重新获得快速发展,其中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基础原材料加工等优势产业以及能源化工业迅速成长并成为东北地区支柱型产业,这些以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在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东北能源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另外,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尽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服务业也取得快速发展,但由于对新兴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限,长期以来工业在经济结构中比例过高,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占比依然较低。[7]此外,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也是目前东北地区需要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对实现东北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图2 东北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

表2 东北地区五个产业部门比重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并由作者进一步整理、测算得到。

三、东北再振兴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一)吉林省能源消费分解分析

通过以上对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原因的分析可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面以吉林省为例并基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五个产业部门,运用算术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对吉林省终端能源消费进行分解并考察东北再振兴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及其驱动因素。计算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吉林统计年鉴》(2007—2016)各期。本文对2006—2015年期间吉林省终端能源消费进行了分解,最终将其分解为三种效用,即经济增长效用、技术进步效用和产业结构效用。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动情况及分解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吉林省终端能源消费量的LMDI分解结果(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吉林统计年鉴》(2007—2016),并由作者进一步整理、测算得到。

根据吉林省能源消费LMDI分解结果,2006—2015年期间,吉林省终端能源消费量总体增加了1 293.34万吨标准煤,其中“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时期分别增加954.19和339.15万吨标准煤。在三种驱动因素中,经济增长效用成为驱动吉林省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增加了6 391.15万吨标准煤,对终端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为494.16%。而技术进步效用对抑制吉林省能源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期间共减少了5 492.58万吨标准煤,贡献率为-424.68%。可知技术进步是制约吉林省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费上升压力。产业结构效用则增加了能源消费,但增加幅度较小,仅为394.77万吨标准煤,同期贡献率为30.52%。

如表4所示,研究期间各产业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各驱动因素的变动效用使得农业和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能源消费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17.62和35.91万吨标准煤。其他三个产业部门中,工业能源消费最为突出,增加了950.29万吨标准煤,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了950.29万吨标准煤。建筑业能源消费变动较小,仅增加了32.08万吨标准煤。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技术进步效用的存在使得各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均有所下降,是抑制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效用使得农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三个产业的能源消费水平下降,说明产业结构效用对减少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发挥了作用。

表4 2006—2015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动情况(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吉林统计年鉴》(2007—2016),并由作者进一步整理、测算得到。

(二)不同时期各驱动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果分析

如表3所示,不同时期三种效用对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有所差别。“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效用促使吉林省终端能源消费增加了3 706.26万吨标准煤。2008—2009年期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吉林省能源消费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当期仅增加652.93万吨标准煤。此后由于经济回暖,能源消费量继续增加。而“十一五”时期由于技术进步效用使得吉林省终端能源减少3 163.53万吨标准煤,极大削弱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贡献率为-331.54%。此外,同期内产业结构效用增加了411.46万吨标准煤,尽管影响相对较小,这种“不降反升”的情况也正说明吉林省产业结构不甚合理。随着“十二五”的到来,以“调结构去产能”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良好成效。首先,这期间由于经济增长效用使能源消费增加2 684.9万吨标准煤,同比“十一五”时期减少1021.36万吨标准煤,并且在2014—2015年能源消费实现负增长。而同期内技术进步效用减少了2 329.05万吨标准煤,仍然是降低能源消费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效用同样降低了能源消费,减少16.69万吨标准煤,虽然幅度较小,但可以说明调整产业结构在降低能源消费方面开始发挥作用,这对吉林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证明“调结构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发挥出了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吉林省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向低碳化逐步转变。综合以上分析,可以预测通过支持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对实现吉林省未来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通过以上对吉林省终端能源消费的LMDI分解分析结果可知,东北再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尽管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技术进步不断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不难看出,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以广东省为例,如图3所示,2006—2015年期间广东省能源强度要显著低于吉林省。2015年吉林省能源强度为0.74,而当年广东省能源强度仅为0.36,可见虽然东北地区能源强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但距离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还有很大差距。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不仅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拥有雄厚的技术资本。近年来随着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重工业部门增长放缓同时带动了能源消费增长的回落。[8]2013年以后广东省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完成了从“二三一”向“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转变,截至2015年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分别占比4.59%、44.49%和50.6%,真正实现了以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而第二产业比重特别是工业比重也在不断下降。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广东省现代服务业获得迅速发展。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广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15年两者共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9.51%。此外,广东省的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也较为发达,共占比9.22%。这些低能耗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广东省低碳转型的进程。由此看来,东北地区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从积极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目前东北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增加,但在长期条件下由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是合理而健康的能源消费增长方式,完全可以在政策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助于促使经济发展向低碳化不断转变且成效显著,如控制规模较大且能源消费较多的工业部门相对比重而大力发展结构占比较小同时能源消费较少的现代服务业等。因此,新一轮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也符合中国整体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图3 东北地区与广东省能源强度变化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并由作者进一步整理、测算得到。

综合以上分析,新一轮振兴背景下东北地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能够进一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扭转重点关注基础重化工部门调整改造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和轻工业部门,推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实现战略转型,逐步消除经济发展结构对重型化的过度依赖。[9]同时还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控制能源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重工业规模,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支持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与减排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费,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1] 刘德权, 邢玉升. “一带一路”战略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J]. 求是学刊, 2016,43(3): 60-6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新华社北京2016年4月26日电).

[3] 国务院. 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 国发[2016]62号, 2016.

[4] Zhang X, Wu L, Zhang R, et al.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ir Emissions and Ai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in China [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3, 18(2):259-270.

[5] 赵昌文. 对“新东北现象”的认识与东北增长新动力培育研究 [J]. 经济纵横, 2015,(7): 7-10.

[6] 姜磊, 季民河. 基于空间异质性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 [J]. 产业经济研究, 2011,(53): 61-70.

[7] 黄群慧, 石颖. 东北三省工业经济下行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J]. 学习与探索, 2016,(7): 100-112.

[8] 彭新育,贺慧慧. 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1): 69-72.

[9] 刘洋.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J]. 宏观经济管理, 2016,(2): 47-49.

猜你喜欢
标准煤效用东北地区
作者更正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低碳生活专栏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