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调查及引导研究

2018-03-20 11:40曹振丽雷国华王德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大学生

曹振丽,雷国华,王德臣

(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2015年11月,热点新闻“云南临沧街头年迈的老人背一竹筐钱来到苹果专卖店,为孙子购买苹果手机”;2016年3月,郑州某大二学生,因无力偿还网络借贷平台近百万元借款而自杀;2016年6月,网上曝出众多女生裸照,只因高额利息导致其无法偿还,遭遇放贷人曝照相威胁。这些事件背后反映出大学生消费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葛飞虹等[1]从两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进行总结;陈美君等[2]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对杭州大学生移动智能终端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朱晓辰[3]从网络消费行为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大学生热衷网购的原因和网购消费行为的特征;郭建锋等[4]对大学生消费结构多元化、攀比心理普遍、追求时尚等特点进行分析;张玉华[5]对“90后”大学生消费误区及其疏导路径进行初步探析。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年轻一代和新生力量,引领时代的潮流,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正是其自身价值取向的真实反映,因此,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其合理消费势在必行。

1 研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烟台市某医学院校在校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统计专业学生担任调查员,进行质量控制和指导监督。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675份,回收675份,剔除无效问卷27份,有效问卷648份,问卷有效率为96.0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 研究内容

2.1 家庭所在地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设置该调查项的初衷是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无形中会对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16.20%的学生来自城市,16.05%的学生来自乡镇,67.75%的学生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学生数量与来自乡镇的学生数量基本持平,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则高于前两者的总和。

2.2 月平均消费

14.51%的学生月消费500元以下,说明家庭困难学生较少;54.32%的学生月消费500~1 000元,在农村学生占67.75%的前提下,超过一半的学生月消费500~1 000元,说明学生家庭条件整体较好,差距不大;27.01%的学生月消费1 001~1 500元,2.93%的学生月消费1 501~2 000元,仅有1.23%的学生月消费2 000元以上。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仅有极少数学生存在高消费情况。

2.3 消费时优先考虑的方面

31.76%的学生消费时优先考虑价格,7.45%的学生消费时优先考虑品牌,59.22%的学生消费时优先考虑实用性,1.57%的学生消费时优先考虑其他因素。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比较务实,购物时能够从实用性出发,部分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购物时优先考虑价格,还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优先考虑品牌。

2.4 消费方式

该调查项为多选。20.52%的学生选择专卖店,37.25%的学生选择百货商店,56.94%的学生选择一般小商店,68.06%的学生选择网购,9.72%的学生选择其他。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网购,这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高科技给当代大学生生活带来的便利密不可分。

2.5 支付方式

该调查项为多选。调查显示,75.77%的学生选择手机或网上支付,30.99%的学生选择现金消费,30.56%的学生选择刷卡消费,7.87%的学生选择其他支付方式。手机或网上支付以75.77%的比例独占鳌头,这与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几乎无处不在的Wi-Fi、流量的推广等密不可分。如网上订餐、购书等,不但可以享受快捷的送货上门服务,节约学生时间,而且可以享受更低的折扣,因此,深受学生青睐,无形中减少了外出购物,即便出去购物,出于安全和方便的原因,也会携带手机利用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支付。

2.6 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

除正常饮食消费外,56.98%的学生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是与朋友聚会(如吃饭、喝酒),20.65%的学生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是恋爱上的花销,17.56%的学生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是唱歌、看电影,仅有4.81%的学生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是提高自身技能(如参加培训)。超过一半的学生在与朋友聚会方面花销较大,说明大学生不仅专注于学习,而且注重人际交往。17.56%的学生在唱歌、看电影等娱乐项目上开销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追逐时尚潮流,关注好莱坞大片、NBA篮球、世界杯等,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多姿多彩。

2.7 经济来源

70.69%的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2.48%的学生靠勤工俭学,9.62%的学生靠奖学金或助学金,15.66%的学生三者都有,还有1.55%的学生的经济来源为其他。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依靠父母,这与我国传统观念有关,大学生参加工作前,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而且,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大量课程,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还要进行大量实验、去医院临床实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勤工俭学。此外,由于奖学金的数量有限,因此,只有少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获得一笔数目不菲的奖学金,而既能获得奖学金又有时间勤工俭学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以上选项都有的学生比例较小。

2.8 消费理念

59.11%的学生持每月有盈余的消费态度,11.57%的学生持有钱多花、没钱省点的消费态度,28.09%的学生持够花即可的消费态度,1.23%的学生持其他态度。以上数据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消费观,仅有个别大学生消费观不正确,需要学校加强教育和引导。

3 大学生消费存在的误区

3.1 经济依赖性强

70.69%的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10.03%的学生钱不够花时,会向父母要,这也折射出中西方教育的巨大差异。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很难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衣食住行等都应该由父母来打理,导致很多大学生虽已步入成年人行列,却意识不到父母的辛苦,觉得花父母的钱理所应当,这在某种程度上既不利于大学生独立,也不利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积累社会经验,更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2 消费结构不合理

除正常饮食消费外,56.98%的学生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是与朋友聚会,17.56%的学生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是唱歌、看电影,相比之下,仅有4.81%的学生消费占比较大的事项是提高自身技能(如参加培训)。大学生物质享受消费比重过大,用于提高自身技能的发展性消费却较少。除了因为同学间的礼尚往来、朋友生日聚会等物质消费外,还因为科技时代全球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下,西方一些节日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3.3 两极消费悬殊

14.51%的学生月消费500元以下,1.23%的学生月消费2 000元以上。高端消费的大学生群体中,家庭条件优越者和爱慕虚荣、讲排场者并存,有的学生为了标新立异、彰显个性,吃的穿的都要比别人好,导致过度消费、负债消费,甚至是奢侈消费。当家庭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时,这部分学生为了面子,会选择当下流行的网络信贷。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不考虑后果,有的人甚至因无法偿还高额利息、迫于债主追讨的压力而自杀。

3.4 电子支付依赖程度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淘宝、美团、微信等众多平台应运而生,学生可以上网购买价格比实体店优惠的商品,省去东奔西走的辛苦;学习之余,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下单订外卖,实现送餐上门,从而拥有更多学习时间;出门逛街一部手机在手购物不发愁。此外,电子支付没有从钱包里掏现金的过程,往往导致学生冲动消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举债消费。部分大学生网购频繁,甚至上瘾,小到日常洗漱用品、零食,大到服装、手机、电脑等,更有甚者看到打折,不管是否真正需要就买,花钱买一堆所谓廉价、自己却并不需要的闲置物品。

4 疏导路径

4.1 加强传统美德和“三观”教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大禹谟》中就有“克勤于民,克俭于家”的记载,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强,学校应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将消费行为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和摒弃物质至上、名牌第一的低级追求,杜绝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学校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与时俱进、传播正能量,这也有助于和谐校园、优良社会风气的形成。

4.2 提高奖(助)学金额度,广开助学渠道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助教、助工岗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锻炼的机会,既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为有锻炼意愿的学生提供平台,又为学校节约经济成本。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大学生去用人单位实习,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一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通过实习让学生体会挣钱的不易,也为企业带去新技术,实现双赢。另外,还可以联合知名校友设立学长基金,既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获得奖学金,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4.3 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可考虑开设相关法律课程,学习《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知识的推广和普及,让学生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通过深刻剖析案例为学生敲响警钟,提醒学生若确实需要贷款,一定要在签合同之前看清利率和违约条款及提前还款条约,也可以咨询教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4.4 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沟通交流平台

学校及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学生动态,例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辅导员除了在线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外,还可通过学生在微信、QQ上的言论发现学生思想变化。此外,利用现代化媒介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消费氛围。家长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消费观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给孩子指出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宜的,及时纠正和引导,合理供给,而不是有求必应。

[1]葛飞虹,费江波.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调查报告[J].北极光,2015(11):15.

[2]陈美君,孙艳香.智能移动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消费导刊,2016(1):5-6.

[3]朱晓辰.论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22):55-57.

[4]郭建锋,卢新明.消费社会形态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4):76-77.

[5]张玉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及其疏导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2(2):103-106.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消费大学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九零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和疏导方法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之歌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新消费ABC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