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句群训练提升习作能力

2018-04-09 02:34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作教师教学

孙 静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怎样教学才能为他们高年级写好作文奠定基础呢?我以为,句群训练是个有效的抓手。我们所说的句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单位,它是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等五级语言单位中最大一级的单位。构成一个句群的条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在表意上前后衔接连贯,有一个明晰的表述中心。句群是构成文章段与篇的基础。一个相对完整的句群融合语法、修辞、表达以及逻辑思维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语文综合体。在中年级教师可根据学段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教材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句群训练,让学生能够将句式的衔接和表达变得更加灵动和丰富,进而不断提升习作水平。

刘坚教授说:“近年来的语法研究,比较注重语言事实的挖掘,比较注重从意义和形式的结合上,进行分析描写……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方法的发展,必将有利于深入地揭示汉语语法规律。”这番话虽然说的是语法研究,但涉及的面却很广泛,我们不仅应当立足于这样的高度来确立句群的概念,还应当以这样的广度和深度去进行句群的分析研究。

一、感知文本结构,归纳句群典型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句群,就是要带着学生观察句群的语言表达形式,探究句群的构思,体悟句群中所表达出的意蕴。在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表达规范的句群,这些句群对文意的阐述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示范。教师要经常带着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帮学生总结典型的句群特点,并让学生灵活运用于习作练习中,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泉城》中有这样一段:“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个句群以“珍珠泉”为表达的中心,展现出了珍珠泉的美丽。先写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了它的大小,最后着重写了泉水的样子,即名称的由来。在这里的由位置到样子,就是句群的典型结构特点和写作顺序。在教学这个句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相关句群的基础之上,将相关的内容去掉,留住句群的骨架,借助句式的构思逻辑让学生进行自我揣摩,进而达到内化句群结构,并实现将句群特点灵活运用的目的。长期这样训练,有助于学生摆脱词语搭配生涩、不协调的毛病,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二、找寻连接支架,整合句群材料要素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讲,运用句群进行习作训练,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寻找到连接的支架,整合句群要素材料,让学生在训练中知道自己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成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线索脉络,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思维整合将相关的线索合理串联起来,形成具有逻辑条理的支架,促进习作中丰富的句群表达。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文章的时候,目标不是要学生掌握如何销烟,而是要让学生借助这样一件事情,将当时的现场情形描绘出来。课文中表示销烟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就是很好的支架。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我是小小故事家”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虎门销烟的场景描绘一下,一定要添加自己的观察与见解,并充分展示出当时的情形。然后,再让学生用上课文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描述一下自己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以达到揣摩内化、熟练运用的程度。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教材资源成了学生进行句群表达的支架资源,学生通过整合运用,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加上教师的引导,有了这些支撑,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就可以灵活处理,这样就提升了学生运用句群表达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提供生活场景,选择句群片段练习

片段训练是中年级习作训练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找寻教材中句群种类多且结构经典的课文来进行句群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了解、熟悉句群的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教学更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利用句群进行相关的判断,将课文的行文脉络梳理顺畅,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完成习作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场景,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相关的片段,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句群特征非常明显,两段话均是采用了“总—分”结构,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进行教学场景梳理之后,让学生通过句群的学习,进行相关信息的运用。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句群来介绍一下校园,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所用到的“总分”句群以及并列句群来进行描述。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具上出示一些校园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所提供的情景,进行相关素材的提取。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选择校园一角用三四句话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教师用学生所罗列出的句子,生成并列句群,之后要求学生给写出的这段话加一个总起句,构成“总分”句群。通过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句群练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组织文字的能力,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丰富表达样式,加强句群感染力量

对于小学生来讲,不仅要能把句子写通写顺,还要能够把句子写活,并运用多种多样的句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呈现,表达主要的思想内容,是很不容易的,但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习作才会生动活泼并且有情有趣,思想情感也会更加鲜明感人。

例如,《九寨沟》中有这样的句子:“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作者运用了并列句式的句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九寨沟的美丽,在其中还穿插了比喻的修辞,把大大小小的湖泊比作了颗颗宝石,把瀑布比作了腾空的白练,让“湖泊”“瀑布”映入眼帘,生动传神地渲染了九寨沟“水”的魅力,非常富有感染力。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习其中的并列句群写法,看看雪峰、湖泊、森林、瀑布,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然后相机进行比喻修辞手法的教学,让学生找一找段落中出现了几处比喻,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比喻。这样通过反复咀嚼,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文字的感染力。然后顺势迁移,指导学生写一处景,将一处景中的几个景物并列写,并在习作中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长期进行这样指导,学生就能够加强文字描写的感染力,提升习作水平。

要扎实句群训练,不仅要解决宏观上的认识问题,还要在微观处理上拓宽视野,实行横向综合开发,充分意识到句群的层次性、逻辑性、文学性,着力培养学生交错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开拓,始终要以篇章这个全局为“龙头”,为归宿。析群的一切努力,最终是为了谋篇。只有当文本的“群心”向着全篇的“中心”时,才是句群教学成功之始、之本。

猜你喜欢
习作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