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视角高职人才培养流程构建研究

2018-05-17 08:30石意如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流程环节特色

石意如

(梧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一、现行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培养成本、轻培养质量

受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干扰,现行高职人才培养虽然培养目标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实施的人才培养流程主要参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流程。在有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本科专业,也有高职专业,学校出于节约培养成本,高职专业参照本科专业施教。有些老师既教本科学生又教高职学生,为了减少工作量,并没有认真思考高职与应用本科的培养要求,在给本科学生讲授的基础上,将里面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删除,作为高职的讲授内容,而不是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与课程体系来施教。从老师胜任力角度看,有些老师能胜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但是不能胜任高职专业教学。

(二)重校内培养、轻校外培养

虽然在高职培养中借助校外办学设备、办学主体、办学场所等许多要素,但是出于多方面原因,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还是两张皮,没有很好地将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有机融合于一体,没有将校外培养提升到与校内培养相同的地位,误认为校外培养是在校内培养不能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才采取的。高职人才主要依靠高校单一主体实施,不管是从培养成本还是培养效率考虑,都不是最佳选择。高职人才属于技术型人才,毕业之后主要服务于企业,企业更加希望毕业生来单位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职院校依靠自己实验室实践是很难满足这一需求的。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将校外培养视为与校内培养一样重要的培养路径,才能融合两条培养路径[1],充分发挥两条路径全方位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

(三)重培养成本总量、轻培养成本结构

各高校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成本控制主要停留在总量控制水平,根据国家下拨的经费与学校预算以及学生的人数来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的总成本,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成本,但是对各个环节的成本发生,并没有一个详细分配预案。导致有些培养环节可能不需要发生过多的成本却发生了较多的成本,相反一些重要的培养环节发生的成本很少,甚至会出现历年的成本都是产生于常规性开支,一些有一定挑战的培养环节、需要改进的培养环节长期不予攻克与改进,其培养成本一直为零,从而出现培养成本支出不减,培养成本结构并不合理。[2]

(四)重行政管理、轻人才培养

高校活动围绕人才培养与行政管理两条主线产生,根据高校的定位与职责,行政管理应该依附于人才培养、服务于人才培养。但是很多高校行政化比较严重,经常出现人才培养与行政管理错位,高职人才培养中有很多环节产生是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而不是出于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出现人才培养环节依附于学生管理工作而设计,使这些培养环节很难高效运行,甚至产生一些对人才培养质量没有任何影响的培养环节,形成一套十分臃肿的人才培养流程。

二、高职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定位不鲜明

虽然各个高职人才培养单位致力于契合市场,培养出有一定特色的人才,以便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纵观各高职人才培养单位,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突出特色,而在高职人才能力方面的特色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高职人才的特色投入主要停留在人才培养细节改良上,并没有从高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入手,导致高职人才最终得不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其实部分培养单位的培养特色是特色班,只是从整个专业中选择少数学生进行特色培养,由于特色班的经验很难全面推广,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采取传统的培养方式,并没有受益,从而出现少数特色替代了全面特色,绝大部分学生被特色化。

(二)高职人才培养周期界定太短

传统高职人才培养主要遵循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三个基本环节,有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结束后会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但是评价比较粗糙,且主观性很强。一般认为高职学生从学校毕业就意味着高职人才培养结束,不管高职人才能不能被单位接受,单方面主观武断地压缩自己的培养周期,这是一种为了节约成本、牺牲培养质量的短视型的人才培养流程。其实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间要进行调研与研发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之后,还要进行人才培养反馈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人才培养周期予以前后延长。

(三)高职人才培养流程适应性不强

人才培养流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行动机制,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收集新的环境信息,在培养流程存在明显漏洞与缺陷时,能及时自我调整与优化人才培养流程。现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人才培养流程适应性不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校急需重构一套适应性很强的人才培养流程。

三、作业视角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

作业视角高职人才培养流程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特色定位,融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作业管理理论,将高职人才流程作业化,综合考虑校内与校外两种培养路径,形成系列培养作业,组合作业形成培养作业流程。整个培养作业流程以作业为基本单元,以人才培养为唯一主线,采取作业管理模式,使得整个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精简、高效、灵活。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图具体见图1。

图1 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图

(一)立足培养周期设计人才培养流程

立足人才培养周期设计人才培养流程既要处理好人才培养流程与高校行政管理流程的关系,又要考虑人才培养周期的完整性。(1)突出人才培养这一条主线。在设计人才培养流程时,当人才培养流程与高校行政管理流程有冲突时,优先考虑人才培养流程的设计,不会因为学校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增加多余的培养环节,或者削减部分培养作业,既要可以保证整个人才培养流程是满足人才需要而设计,又要保证人才培养流程是精简顺畅的。(2)基于培养周期设计人才培养流程。高职人才培养可以借鉴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企业产品生产周期包括市场深度调研、课程研发、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生产产品、产品质量评价、不合格产品退回修复等环节,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参考这一过程来设计。在现有的高职人才培养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人才需求调研、毕业后续跟踪与培养方案优化等环节,前后延长高职人才培养的周期,使人才培养周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培养流程。一般认为培养单位如果前期人才需求调研做足了功课,对社会未来的高职人才需求状况比较深入了解,其培养才能有的放矢,培养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因此,人才培养的重心要尽可能前移。虽然人才培养过程很大程度可以决定人才培养结果,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偏差,因此,也不能忽视对高职人才毕业后的跟踪,根据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

(二)特色嵌入培养流程作业

高职人才只有特色鲜明,才能很好地被社会所接受,首先各专业要确定自身的特色目标,再将特色细化到人才培养各类作业之中,使得人才培养各个作业有小特色,综合起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有大特色。各作业突出特色主要在两个方面要加强:(1)重视社会需求人才的前瞻性调研。只有把握准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才能指导社会未来需求哪种类型的人才,可以避免其他高校培养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其他高校不屑于培养的人才,我们还在培养,这样培养的人才根本就没有特色可言。(2)加强课程研发。各培养作业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如果你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完成方式没有特色,直接会导致作业也很难有特色,因此,必须加强特色课程的研发,为专业特色注入原动力。

(三)校内、校外培养作业融合一体

随着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增加与完善,培养能力的提升,高校之外存在很多的办学主体,其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比高校培养出来的更强,更加受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认同。高校在培养高职人才时完全可以借助校外力量,如校外合作培养高职人才、委托校外完成实践教学与部分课程,从而使企业与高校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度合作,既实现了双方的资源共享,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也有力地提升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校内校外培养作业融合时要注意两点:(1)校内培养作业与校外培养作业不存在孰重孰轻。高职人才培养离不开两类作业,只有将两类作业融合于一体,才能使人才培养高效、高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时候,要将校内培养作业与校外培养作业置于一个整体来考虑。(2)校内、校外培养作业的选择兼顾质量与成本原则。一些校内与校外都存在的培养作业,是选择校内作业还是校外作业,应考虑哪类作业质量更高,只有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再考虑培养成本,而不是先考虑培养成本,在此基础上考虑培养质量。

(四)培养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为了减少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多余、低效、重复的人才培养环节,将高职人才培养流程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具体划分步骤如下:

1.明确高职人才培养增值的内涵。增值的内涵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成本三个维度来了解,能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益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都属于高职人才培养增值的内涵范畴,在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效率存在冲突时,人才培养质量优先。

2.人才培养流程作业化。将高职人才培养流程作业分为科研作业、教辅作业、教学作业、党政管理作业,以教学作业为主轴,科研作业、教辅作业与党政管理作业围绕教学作业设计,从人才培养周期视角,教学作业包括前期人才需求的深度调研作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作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作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作业、毕业人才后续跟踪作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作业。

3.划分培养流程作业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根据作业是否满足三个条件: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执行,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3]。增值作业主要包括教学作业、科研作业与教辅作业。

4.将增值作业进一步细化为高效增值作业与低效增值作业。高效增值作业是整个作业中高效作业多于低效作业,低效增值作业是整个作业中低效作业少于高效作业,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科研作业与教辅作业等低效增值作业。

5.形成三类作业池。将整个作业划分为三大作业池,高效增值作业池、低效增值作业池、非增值作业池,厘清每一类作业池中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评价人才培养作业流程绩效与差异化管理低效增值作业池与高效增值作业池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作业管理(上):作业基础责任会计和过程价值分析[J].中国审计,2001(4):48-49.

[2] 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2(4):14-19.

[3] 郑丽.基于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4):90-92.

猜你喜欢
流程环节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中医的特色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完美的特色党建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