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

2018-05-23 17:23邝娉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课程

邝娉

普通特色课程理论是顺应特色办学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支持普通学校建立特色化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定位和本地实际,多角度入手,规划符合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建设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是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见,追求特色发展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与办学声誉的必由之路,学校致力于通过“至善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办学。

一、植根理念,铸就至善特色

(一)紧扣时代脉搏,舞动理想与现实之间

学校希望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为中心,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动态和发展,尊重自然生态,关注公益,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更能具备作为自然人、社会人所应有的基本特点和良知。

(二)依托历史古训,发展校训精神内涵

“至善”一词取之于《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意为达到完美境界。具体为“面向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提高人们的知识技能水平,更要引导人们懂得从热爱生命的角度,努力构建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提升自我生命的意义,获得自我生命的幸福感”。

“至善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对校训“修身、明志、慎思、进取”的解读和创新。修身指提高个人素质、内在修养;明志指确立人生目标,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慎思指形成依据价值观进行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进取指积极向上,努力追求幸福。校训充分体现了“发展”的核心理念。而“善品”“善学”指“具备良好的品格情操,善于学习,有提升自我生命质量的能力”;“善我”“善和”指“懂得并践行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三)回溯办学传统,诠释特色精神内涵

1. 雷锋精神教育特色

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近30年,被省委、政府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2003年被共青团广州市委授予“广州市青少年学雷锋活动教育基地”。

2. 科技教育特色

80年代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观测哈雷彗星和预报地震活动,是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科普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广州市青科协天文专业委员会基地。

(四)融汇地域特征,吸收自然人文精髓

学校地处广州市传统工业区。自建校起,见证了周边广州造船厂、钢铁厂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工业区文化孕育了学校的文化根基。

学校与古代商贸海港太古仓毗邻,吸收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和“开阔视野、交流创新”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动向、新环境的认识,促进学生形成更多元丰富的视野、交流和思维判断能力。

学校西接菩提路,菩提扬善文化提倡我们做人做事要向上、向善;待人处事要心存善念、弘爱精神;对自己主张自我完善。

(五)系统深入科研,积淀学校文化底蕴

学校多年来在“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实践探索。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概念——和谐发展。

近年,学校进一步丰富“和谐发展”的内涵,开展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天文STSE课程教学模式及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等各种立项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带来的技术、社会、环境、价值观等问题。

二、特色课程,孕育至善学子

学校“至善教育”特色课程2014年评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2016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重点立项。

(一)特色课程理念

“至善教育”特色课程充分体现了“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本课程的核心是“育人”:一是个体自我的身心言行和谐;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循规律、善待自然,营造和谐的生态关系。因此,课程通过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协调发展”,作为育“人”字的两个基础,结合起來形成“和谐发展”合力,最终达到我校所追求的“至善之光”境界。

(二)特色课程目标

“至善教育”特色课程育人目标可归纳为:培育“立品、治学、自强、弘爱”的“至善学子”,让“通过善品、善学构成“善我”,进而实现“善和”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并体现为实际行动。

“至善教育”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个体获得良好发展且能与外界获得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特色学校的内在机制与浓郁文化氛围,实现学校办学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

“至善教育”特色课程育人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体发展,强调“善”始于内在,包括“善品”“善学”,具体指“具备良好的品格情操,善于学习,有提升自我生命质量的能力”,重点是“品行+能力”;第二层次是协调发展,包括“善我”“善和”,具体指“懂得并践行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重点是“认知+运用”。

(三)特色课程体系

“至善教育”特色课程主要包括“善品”“善学”“善我”“善和”四大领域,分艺术、体育、学科拓展、学科精进、自主管理、心理健康、雷锋、国防、创客、STSE+等10个系列,目前已经开发并实施67个课程。

(四)特色课程内容

1.“善品”课程

“善品”,指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等因素。学校开设版画等课程,去丰富学生的内在修养。重点开展“一级一文化,一班一特色,一生一体艺”的学生文化建设。

2.“善学”课程

“学”,即好学博闻。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质量等因素的提升。学校通过“学-教-评”一致体系,促使学生学习力的提升。目前开发了学科拓展、学科精进两个系列课程。

3.“善我”课程

“善我”,指个体协调。学生在“善品”和“善学”的基础上,加以自主管理,强调个性发展,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1)自主管理——独立自主,自强不息。

以家长学校的建设为主要抓手,实施校级、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制、学生成长导师制,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网格的建设和实施,结合班会、学生会、团委、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习惯、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超越,激发学生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

(2)心理课程——自我悦纳,个性成长。

通过专题课程、讲座、主题活动,及专业场室辅导等形式,开设色彩心理学、青春期心理学、交往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创造力训练、心理咨询、团体健康辅导等课程。

4.“善和”课程

“善和”,指和谐发展。在“善我”基础上,引领学生优化个人与相关人物之间关系,热爱生命、关注公益、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以适应环境、认知事物、变革事物、驾驭事物、创造事物与创造和谐关系,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1)雷锋课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以“让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为口号,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形式,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引导师生发扬雷锋精神,热爱生命、报效社会。目前编印开发了教材《雷锋精神与我同行》《锋采日新》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手册》。

(2)国防课程——钢铁意志,报效祖国。

将军队的思想、作风、理论、管理及训练等内容纳入课程。不仅开展军事训练,还举办国防教育周、国防教育讲座和“情系中华”“中国军事”等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演讲和主题班会、国旗下宣誓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爱国情怀。编写了校本教材《高中生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教育读本》。

(3)STSE+课程——热爱生命,关注公益。

STSE+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養和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学校围绕天文、交通、岭南生态、科技发展史、大数据、新兴科技等六个主题开发实施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4)创客课程——分享创新,动手实践。

目前开发实施的课程主要包括:动态数学、steam试验、机器人竞赛、3D打印、木工创意、世界咖啡等,为学生提供创意与实践的空间,与数字技术近距离接触。

三、营造氛围,传递臻善之美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彰显了学校“爱生命、建和谐、求幸福”的核心价值。

学校起于崇善源,让学生走进校门就入达“善”的开端,践行于善为,而养成尚善的品德。至善大道紧接校门,横贯校园整体,大道南侧是至善文化长廊,由西向东展示学校特色亮点。大道北侧首先是至善广场,为学生提供善品发展空间。然后是雅善苑及状元桥,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同时寓意学生获得优秀成绩。大道中部是行知园,倡导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明德苑(含雷锋白玉像)时时勉励大家向雷锋学习,培养高尚品德、弘爱情操。大道东端建有臻善汇,意在引导学生修养水一样的品性,兼容并蓄。劝学阁中“凿壁偷光”“积雪囊萤”等成语壁画,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追求进步。至善誉廊连接文化区和运动区,展示每年获得突出发展的至善学子。

漫步在至善大道,令人感受到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勃勃的发展生机,鼓舞起不竭的精神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教育科研重点项目《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以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至善教育”特色课程》研究成果,有删节。)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自行车的发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