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导数证明二元不等式问题

2018-05-23 17:23胡敏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式子零点单调

胡敏

利用导数证明二元不等式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问题,常以解答题的形式作为压轴题出现,难度偏高,有时还有很强的技巧性,教材中涉及的例题、习题很少,考生往往因为题目本身含有多个字母,对题目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不知如何下手,做对者寥寥无几,有时甚至对给出的答案,也觉得是“神来之笔”,惊叹自己想不到,不敢想,普遍对二元不等式问题有畏惧、退缩感,而导数在证明有关二元不等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证明有关二元不等式的一个有力工具.下面我们就利用导数证明二元不等式问题的方法归纳出一般解法,以消除考生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从而勇敢面对.

一、二元消元法,化双变量为单变量

例1. 已知函数f(x)=bx2+(a-1)x-ln x.

(1)若b=■,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2)若b=0,设函数h(x)=x2-x-f(x)有两个极值点x1、 x2,且x1∈(0, ■),求证h(x1)-h(x2)>■-ln 2.

解析:(1)若b=■,则f(x)=■ax2+(a-1)x-ln x,

∴ f′(x)=ax+(a-1)-■=■=■,(x>0).

当a≤0时,f′(x)<0,f(x)则在(0,+∞)上单调递增.

当a>0时,由f′(x)>0得x>■,由f′(x)<0得0

∴ f′(x)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2)证明:∵ h(x)=x2-ax+ln x, ∴ h′(x)=■,(x>0).

∴ x1、 x2是2x2-ax+1=0方程的两根.

∴ x1+x2=■, x1x2=■, ∵ x1∈(0,■), ∴ x2=■∈(1,+∞).

∴ h(x1)-h(x2)=x1 2-ax1+ln x1-(x2 2-ax2+ln x2)=x1 2-x2 2+a(x2-x1)+ln ■=x1 2-x2 2+2(x2+x1)(x2-x1)+ln ■=x2 2-x1 2+ln ■=x2 2-■-ln 2x2 2 ,(x2>1).

设t=ln 2x2 2 (t>2),令g(t)=h(x1)-h(x2)=■-■-ln t.

∴ g′(t)=■>0,∴ g(1)>g(2)=■-ln 2,即h(x1)-h(x2)>■-ln 2.

方法总结:

1. 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最基本方法应根据问题的特征将两个变量转化为一个变量,即从双变量变为单变量,利用等量关系去减少变量的个数,如最后能把其中一个变量表示成关于另外一个变量的表达式,那么就可以用研究函数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2. 当问题中出现两数积与这两数和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意图明显.

二、换主元法

例2. 已知数列{an}中, a1=2, n(an+1-an)=an+1,n∈N?鄢,若对于任意的a∈[-2, 2], n∈N?鄢, 不等式■<2t2+at-1. 求证:t≤-2或t≥2.

证明:由n(an+1-an)=an+1,可得nan+1=(n+1)an+1.

∴ ■-■=■=■-■,∴ ■-■=1-■,■-■=■-■…以此类推,∴ ■-■=■-■.

上述等式相加得:■-■=1-■,■=3-■.

∴ 由3-■<2t2+at-1恒成立,可得2t2+at-1≥3在a∈[-2, 2]上恒成立.

即2t2+at-4≥0在 a∈[-2, 2]时恒成立. 设g(a)=2t2+at-4,看作以a为变量的一次函数. 则g(-2)≥0,g(2)≥0,即2t+2t2-4≥0,-2t+2t2-4≥0,∴ t≤-2或t≥2.

方法总结:

1. 许多数学问题中,一般都含有常量,变量或参数,这些参变量中必有一个处于突出的主导地位,把这个参变量称为主元,构造出关于主元的方程或不等式,有利于回避多元的困扰,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 何时可将f(x, m)视为m的函数,其判定方法可概括为“给谁的范围谁,谁就做变量”“求谁的范围,谁就做常量”,可快速判定构造方向,然后借助函数的单调性或其它方法进行求解.

3. 確定“主元”一般是选次数最低的字母为主元,因为一般来说,式子或方程的次数越低,越容易处理或求解,但也要注意确定谁为主元要因“题”而宜.

三、构造函数法

例3. 证明:若■< x < y <1,则■<■.

证明:要证■<■,只需要证明■<■,

即证函数 g(x)=■在(■,1)上单调递增.

∵ g′(x)=■,当x∈(■, 1)时,g′(x)>0,

故 g(x)在(■, 1)上单调递增,∴ g(x)

即■<■,∴ 命题得证.

方法总结:

1. 如何构造适当的函数证明二元不等式问题是关键一步,从哪里入手,怎么构造?当待证不等式两边均含有x,y,通过变形化简,让x,y各放不等式一边,于是不等式就显得对称、整齐、简洁、和谐,再观察此不等式左右两边的结构,转化为f(a)+g(a)≥f(b)+g(b)或f(a)+g(a)≤f(b)+g(b)型,于是构造函数h(x)=f(x)+g(x).

2. 构造函数法要深入审题,充分发掘题目中可类比、联想的因素,促进思维迁移. 当不等式中涉及一些变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利用函数单调性等,自然想到构造函数来求解.

四、等价转化法

例4. 已知函数f(x)=ln x-■,

(1)若函数 f(x)在(0, +∞)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2)设m,n>0且m≠n,求证■<■.

解析:f′(x)=■-■=■=

■.

∵ f(x)在(0, +∞)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 f′(x)≥在(0, +∞)上恒成立,即x2+(2-2a)x+1≥0在(0, +∞)上恒成立.

∴ 2a-2≤x+■,由于x+■在(0, +∞)上的最小值为2,故2a-2≤2,解得a≤2.

∴ a的取值范围是(-∞,2].

(2)证明:由于交换m,n不影响不等式结构,故可以设m>n,

原不等式等价于证■<■.

即ln ■>■,即ln ■-■>0.

根据(1)当a =2时,函数h(x)=ln x-■在(0,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又■>1,∴ h(■)>h(1)=0,∴ ln ■-■>0成立.

∴ ■<■.

例5. 已知函数 f(x)=xex+a(x+1)2.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设a >0,x1, x2是f(x)=xex+a(x+1)2 的两个零点,证明:

f′(■)<0.

解析:(1)∵ f′(x)=(x+1)ex+2a(x+1)=(x+1)(ex+2a).

①当a≥0时,ex+2a>0.

令f′(x)>0,解得x>-1;

令f′(x)<0,解得x<-1.

②当-■

令f′(x)>0,解得x>-1或x

令f′(x)<0,解得ln(-2a)

③当a=-■时,f′(x)≥0恒成立.

④当a<-■时,ln(-2a)>-1.

令f′(x)>0,解得x>ln(-2a)或x<-1;

令f′(x)<0,解得-1

综上所述,当a≥0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1, +∞), 单调递减区间(-∞, -1);当 -■

(2)证明:由(1)知,当a>0时,f(x)在区间(-1, +∞)上单调递增,在(-∞, -1)上单调递减,不妨设x1<-1

令F(x)=f(x)-f(-2-x)=xex+a(x+1)2 -[(-2-x)e-2-x +a(x+1)2 ]

=xex+(2+x)e-2-x, (x<-1), ∴ F′(x)=(x+1)(ex-e-2-x)>0,

∴ F(x)在(-∞, -1)上单调递增.

∴ F(x)

∵ -2-x1>-1, x2>-1. f(x)在(-1, +∞)上單调递增.

∴ x2<-2-x1,于是■<-1,∴ x1+x2<-2,∴ 可知 f′(■)<0得证.

方法总结:

高考试题分步设问中经常使用的手法是:每问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前一问往往为后一问提供思路或提供结论,是一个“连环套”,第二问中待证不等式经过等价变形后,要充分利用第一问的结论,因此在求证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巧妙运用.

五、变量代换法

例6. 已知函数f(x)=■x3-x2+■ax+2, g(x)=ln x-bx. 且曲线 y=f(x)在点(0,2)处的切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

(1) 求 a 的值;

(2) 若m, n 是函数 g(x)的两个不同零点, 求证 f(mn)> f(e2) .

解析:(1)∵ f′(x)=x2-2x+■a,

可得曲线 y=f(x)在(0,2)处的切线斜率为k=■a.

由两点的斜率可得■=■a,∴ a=3.

(2)证明:∵ f(x)=■x3-x2+x+2, ∴ f′(x)=(x-1)2≥0.

即f(x)在R上单调递增,要证 f(mn)>f(e2),只需证明mn>e2.

∵ m, n是函数g(x)的两个不同零点,∴ ln m=bm,ln n=bn.

两式相减得:ln m-ln n=bm-bn.

两式相加得:ln m+ln n=bm+bn.

∴ b=■=■,∴ ln (mn)=ln ■·■=ln ■·■.

设m>n>0,令t=■>1,h(t)=ln t·■.

下证,当t>1时,h(t)>2,即当t>1时,ln t·■>2,

即ln t>■=2(1-■).

只需证:t>1时,ln t+■-2>0.

设g(t)=ln t+■-2,则g′(t)=■-■=■>0.

即g(t)在(1,+∞)上单调递增,可得g(t)>g(1)=0.

即在ln (mn)>2,∴ mn>e2,故 f(mn)>f(e2).

方法总结:

1. 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变元较多的数学问题,常常引入一些新的变量进行代换,如利用如果a,b为实数,且b≠0,则存在唯一的实数t,使得a=tb(或t=■),把双变量不等式化为单变量不等式,以化简其结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变量代换,变量代换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尤其是处理一些复杂的不等式问题效果明显,合理代换往往能简化题目的信息,凸显隐含条件,沟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优化解题过程.

2. 在解综合题时,解决一个问题常常不止需要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是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联用,例如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的联用,他们之间的相互转换使问题获得解决,转换的途径常为“函数+方程+函数”,或者“方程+函数+方程”.

六、放缩法

例7. 已知函数f(x)=(1+x2)ex-a(a>0),且f(x)在定义域上有正的零点.

(1)求a 的范围,并指出零点的个数.

(2)若曲线y=f(x)在点P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且在点M(m, t)处的切线与直线OP平行(O是坐标原点). 证明:m+1≤■.

解析:(1)f′(x)=2xex+(1+x2)ex=ex(1+x)2≥0,

∴ f(x)在R上单调递增,由题设x0>0是f(x)的一个零点,

∴ f(0)=1-a1.

且此时f(a)=(1+a2)ea-a>2a-a=a>0,

∴ f(x)在(0, a)上必有零点.

所以符合题意的a 的取值范围是(1,+∞),且f(x)在定义域上有唯一零点.

(2)证明:P(x0 , y0). 则f′(x0)=■(x0+1)2 =0,

∴ x0=-1,y0=■-a,∴ OP的斜率yOP=a-■.

∵ f(x)在点M处的切线平行OP, ∴ f′(m)=em(m+1)2=a-■.

令g(m)=em-(m+1), 则 g′(m)=em-1.

当m=0时,g′(m)=0;

当m∈(-∞, 0)时,g′(m)<0;

当m∈(0, +∞)时,g′(m)>0.

∴ gmin(m)=g(0)=0?圯g(m)=em-(m+1)≥0,即em≥(m+1),

∴ em(m+1)2 ≥(m+1)3 ,即a-■≥(m+1)3 , ∴ m+1≤■成立.

方法总结:

放缩法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当已知函数式为指数不等式(或对数不等式),而待证不等式为与对数有关的不等式(或与指数有关的不等式)要注意指数、对数的互化,常利用ex≥x+1或ln (x+1)≤x等结论进行放缩转化.

利用导数证明有关二元不等式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基本不等式)等.对于一道综合题,一般都会用多种转化手法,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揉和在一起. 它就像一个好玩的游戏,只要我们用心去玩,去发现,总能够发现规律,发现乐趣,对于复杂问题,一旦想不到熟悉的思路,就会产生急躁情绪,有放弃的念头. 有时其实问题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中这么难,它可能只需要把题给的信息进行一种简单堆砌或进行整合,逐条进行翻译,表达到位,可能问题就明朗化了,思路就有了. 对于一些数学式子,可能要连续化简、变形. 要想完成从已知到结论的过程,必须经过大量的数学式子变形,考生考试时,觉得做不下去了,不敢往后面写,而回头再看答案时,才恍然大悟,埋怨自己怎么不坚持下来,怎么不把式子再這么变一下呢?使考生进一步切身体会到了数学式子变形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及时总结梳理,根据问题的特征灵活选择证法,我们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自信心就会增强,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式子零点单调
函数零点、不等式恒成立
用一样的数字
例析函数零点问题的解法
怎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导函数零点“不可求”之应对策略
世界正在变得单调
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单调区间能否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