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难题”

2018-05-23 17:23张勇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罪刑确定性青花瓷

张勇

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年来题型稳定,一直以三道选择题的方式来命题。在各种教辅资料中,对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都有讲解和归纳,其核心方法无非是“查找比对”。但面对一些较难的题目,许多同学费了很大的劲,虽从原文中查找到了与题目选项对应的内容,但“比对”时依然无从下手,导致题目做错;老师在讲解时,也常常觉得“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那么,“查找比对”,到底该如何“比对”?下面为大家介绍三种基本方法:

一、 逻辑推理法。

例题一: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流传下来一部影响仅次于《圣经》的书,这就是《几何原本》。该书的诞生不但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几何原本》的极大成功,使之成为一种范式,迅速地影响到其他学科领域。近代的法学家曾借鉴公理化方法对法典体系进行建构,使法典体系由以往的松散变得严密起来。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近现代著名法典在制定过程中都曾借用了公理化方法。

确定性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任何学科都比不上数学的确定性。受数学确定性的影响,从笛卡儿开始,寻求确定性成为近代西方哲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亦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谓“法定”,就是对确定性的追求。罪刑法定也就是对罪行的确定性的追求。罪刑法定思想在古代已有萌芽,但由于追求确定性尚未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式,所以,罪刑法定原则难以成为一项法律原则。由于笛卡儿哲学极为关注确定性问题,把确定性问题看作形而上学思考的前提,而且不承认任何东西在具备绝对的确定性之前为真,这就为人们接受罪刑法定原则奠定了思想基础。罪刑法定原则正是在此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

(选自何柏生《法律文化的数学解读》,有删改)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几何原本》在数学史乃至整个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它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显赫。

B. 西方法典体系一度松散,如果没有近代法学家借鉴公理化方法对法典体系进行建构,它就无法变得严密。

C. 确定性是数学学科最为显著最为本质的特点之一,因为数学的确定性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D. 在西方,数学深刻影响哲学,表现为哲学重视学理,而建构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的法学也自然重视学理。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数学角度解读西方法律文化,会对现今我国法律文化有更深更新的理解,这与现今我国法律的观念、体系、制度来源有关。

B. 罪刑法定思想早有萌芽,却难以成为法律原则,所以在笛卡儿哲学诞生之前追求确定性就难以成为人的思维范式。

C. 笛卡儿哲学认为没有确定性问题就没有形而上学的思考,在任何东西具备绝对确定性之前,都不承认其为真。

D. 只有有了数学,才会有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因为这种演绎推理是在古希腊演绎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方法解析:

第1题正确选项为B项,所对应内容为选文第1段划线句子。考生通过查找,应该可以找到对应内容,但是却未必能弄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这个时候,有必要先理清原句子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比对。我们可以将第1段划线句子理解为:

(因为)近代的法学家曾借鉴公理化方法对法典体系进行建构,(所以)法典体系由以往的松散变得严密起来。

显然,原句子前后分句之间应该是一种因果关系,而B选项“如果……就”却是一种假设关系。从逻辑关系上来判断,B选项便是错误的。

同样,第2题正确选项为B项,所对应内容为选文第2段划线句子。考生在做题时,可以按照第一题逻辑如法炮制:

原文逻辑为:(因为)由于追求确定性尚未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式,所以,罪刑法定原则难以成为一项法律原则。

选项逻辑为:(因为)罪刑法定思想早有萌芽,却难以成为法律原则,所以在笛卡儿哲学诞生之前追求确定性就难以成为人的思维范式。

弄清楚逻辑关系,稍加对比即可发现,选项与原文因果倒置。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二、拆句问答法。

例题二: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兩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方法解析:

该题正确选项为A项,对应内容为原文划线句子。在讲解这道题时,我先把原句子拆分,以问答的形式重新整合:

1.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带来了什么?

答: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2. 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什么?

答:论证了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然后,我再把选项拆分,以问答的形式重新整合: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什么?

答: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这样对句子拆分,以问答的形式重新整合之后再对比,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选项明显将两个概念糅合在一起,曲解原文的意思,属于偷换概念。

三、句子成分分析法

例题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可以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其中的关键,在于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否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

4. 下列關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主要就是将需要保护的对象通过数字技术转换成新的可共享、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对经过处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不仅可以从不同的新视角来加以解读,还可以根据各种新的需求来加以利用。

C. 利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属性来寻找合适的方法。

D.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作为文化的遗产,它包含了特定人群的生活经验、历史传统、集体记忆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内容。

例题四: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选自《也谈人品与画品》,有删改)

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

B.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C. 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

D.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很难保证。

方法解析:

例题三第4小题正确选项为A项,对应原文第1句话。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不难发现,原文中“新的”作为定语,修饰的是“视角”、“需求”,而A选项中,“新的”与“可共享、可再生”一起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语。定语的中心语变了,自然与原文的意思差距就会很大。

同样,例题四第5小题正确选项为A项,对应原文划线句子。原文中后半部分“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句子主语是“人”,“世俗”是“人”的定语,而A选项中却错将“俗”做了句子的主语。主语变了,必然会使句子意思发生变化。

掌握了以上三种方法,一般论述类试题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猜你喜欢
罪刑确定性青花瓷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研究
简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应用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蒋宇涛??《青花瓷》
历史不可验证说的语义结构与内在逻辑
Ages in Trouble
刑事审判实质化改革中独立量刑程序的探索适用
浅议跨国企业破产中“主要利益中心地”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