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四小:孩子站在正中央

2018-07-11 02:30黄春霞蒲公英教育智库
新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校长学校

文/黄春霞(蒲公英教育智库)

案例学校: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

“孩子站在正中央”是中关村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四小)的教育哲学。无论课程还是活动,校内还是校外,学校始终围绕“儿童本位”设计,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是“蹲着”的对话者、倾听者甚至学习者,而不是“把知识嚼好了喂给学生”。

学生自主发起,共建平等世界

与很多学校一样,四小每年都有读书节活动,虽然老师也发觉孩子不在状态,但就这么一年年办下来了。直到有一群学生提出把读书节办成“书窝日”。

这个创意由三个同学发起,他们草拟方案、招募团队、内部分工、请教老师,拿出“搭建一个书窝”计划书,进行风险预估、多种宣传,甚至安排了噪音控制员和秩序维护中心。“书窝日”的发起者调查发现,全校一千多名同学中有96%的同学愿意过这个节日,说明它满足了儿童需要。

学生愿意发自内心进行阅读,达成了“书窝日”的初衷,其趣味的过程性评价更让这个创意锦上添花。教师会引导学生设计“书窝日护照”,每个人都可以在护照上畅所欲言,分享自身的读书经历与收获;同伴、家长、老师也可以在“护照”上留言,及时提醒、引导,帮助发现学生的兴趣和行为等。

开展“书窝日”后,学生的课余生活、交往方式发生变化,师生对话更默契,平等交流意识更强烈,“读书—讨论—再读书”形成良性循环。

“书窝日”由学生发起,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辅助者、支持者、协同者。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让学生得到了足够主动权,而教师也看到了儿童蕴藏的无限潜能。

事实上,类似于“书窝日”这样的学生“自主发起”活动,在四小随时发生。与校长对话、发起文集售卖、自主设计小花园……每一件都是构建师生平等世界的催化剂。

每周二中午12:30,校长办公室都有一次和学生的“聊天”,这个场景叫“校长,我来了”。学生有任何意见,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来找校长聊天,你甚至可以卖东西给校长。

事实证明“聊天”非常成功。孩子在校长这里获得平等,碰撞出精彩的创意;校长与学生的亲密关系,也对老师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四小老师的观念里,学生是需要参与学校建设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主体,平等的关系一定是在相互支持中发生的。

2009年,四小建立萌芽文学出版社,连续8年出版了12本书籍,大约70万字。这一切来自学生发起的文集撰写和售卖项目。令人感动的是,学生将所得兑换成小书包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

学生的创意就像一颗种子,老师的支持则像养料,有了养料的种子正在破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师生的价值观越来越趋同,关系越来越平等。当老师蹲下身来聆听,学生就会收获尊重,就愿意和老师亲近。

理解背后,生长出安全空间

和很多地方学校不同,四小不主张“控制学生”。

学生和老师都不怕“犯错”,他们在学校的整个状态都是放松的、舒适的,完全真实的自己。师生相互理解与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精神互通。

当然,也有积极“挑战”老师的学生。

夏敬萱老师,一开始认为上课就是要把知识告诉学生,于是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后来发现,学生是在哄老师玩儿,甚至还会故意答错。这就说明:老师必须改变了。

于是,夏老师开始互助交流、合作学习、主题式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她邀请科学老师上数学课,邀请英语老师上语文课。“面对学生的挑战,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营造安全氛围,师生才会形成互助互推,一起发现新世界。”

安全感一定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有一次,曹峥老师在旅游途中灵感乍现,构思了一个“旅游学习”的方案,他就立马给校长发了微信,结果校长非常支持。他说,这就是校长给老师的安全感,不怕说错话、做错事。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这是四小的核心价值观。从发现学生、关注学生到评价学生,四小从不以成绩论英雄。

如何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四小借助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显性评价方式,还推出了“乐考”这类趣味性的测评制度。

第一年的“乐考”,校长李晓琦扮演被拯救的小仙女,学生们只有闯关成功,才能把仙女拯救出来。一位小男生告诉记者,他喜欢这样的考试,可以参加好多小游戏,不像原来一张试卷定状元。

观念改变,最好的方式是共事

成为四小的校长之后,李晓琦一直在思考怎么与学生相处。

她这样回答自己:学校是共同体,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本来的自己,说真实的话,不伪装神圣,不装作朋友,发自内心并身体力行关注孩子,用最舒适自然的状态与孩子交往,那么这个共同体就会建立大家共享的价值观,即如何理解学生。

观念,才是那个真正影响师生关系的要素。

可是,改变观念太难了。李晓琦发挥了以柔克刚的优势,从“舒服的相处状态”到“团队感染”,每一次浸润,都像晚风悄撒种,天明万物长,直到最后蓬勃成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四小有一个特别的团队,他们都是80后和90后。这些老师聚集起来,学校为他们组织了一个写作社团,称为“8090团队”,每个人相互称同学。

团队成员每个月以小组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一个案例和教学反思。通常三个人一组,作为一个团队分享(这三个人的组合是随机组成的),你写我点评,我写他点评,三个人循环写,叫循环写作。

这种循环写作的好处就是,每个老师都可以从别人的案例中,发现自己遇到过的问题,以及别人的解决方法,由此相互学习进步。今年,8090团队开始实行轮值委员会制度,一组共三个人,作为轮值委员会的成员将为大家服务。

此外,随着项目学习的深入,学校组建了各种项目组,进一步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Hub项目为例,该项目是让相关学科的老师集合在一起,围绕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如何教会孩子表达、如何教会孩子们合作、如何进行学习反思等共同目标展开研究思考。

它的意义在于,大家不是讨论科学课怎么上,语文课怎么上,而是以这个班的孩子为核心来设计学习。

Hub项目更像是一个孵化器,让老师自觉地走在一起,自觉发起一个个项目。通过合作的方式,以一个特定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教师合作研究。

教师不拘泥于模板化的形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本身。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小组的文化?如何帮助学生个人习得社会技能?这些都是教师反复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论题,也许至今没有标准的回答,但是教师敢于尝试去发现,去接近教与学的本质,这正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师生关系的顶层设计

李晓琦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一位老教师,课堂氛围特别融洽:每个人都积极表达,不会担心说错,学生之间特别包容,下课后师生尽情聊天,想做什么老师也非常支持。她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只说了一句:“你就跟他们玩。”慢慢地,李晓琦找到了支撑点——教与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第二,活动要能挑战学生已有的假设;第三,教师的评价是发生在日常的;第四,教师应提出彼此关联的问题;第五,建立围绕基本概念和“大”主意的课程(大课程观)。

于是,四小的课程有一个总原则:有效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校本课程,从儿童的需求出发,坚持学校“儿童站在正中央”教育理念,促进学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文化理念的践行。

在李晓琦看来,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能发挥作用,带来变化。因此,课程行动得以在开放和鼓励创造的情境中展开,不同学科的老师激烈争论,家长参与探讨,学者进行课堂观察,教研员与教师举行圆桌会议,学生团队提交策划案等等,每天都在对话、碰撞、批判、协商和反思。

那么,如何把课程和师生关系两条线交织起来?

李晓琦一直建构着一座金字塔。这个框架下,它反映学生参与的三种不同表现:金字塔底层,表示学生参与的活动相当于学校的一个装饰品,学生的声音几乎不会发出,且很少有机会做出选择;金字塔中间,表示成人来做决策,邀请儿童参与,共同决定;金字塔顶层,表示儿童做决策,邀请成人参与。

这三个层次的现象在学校都会发生,不过李晓琦希望,顶层的东西占比更大一些,所以非常鼓励孩子发出声音,甚至亲自参与孩子们发起的项目。她认为,作为校长,必须具备大课程观、大视野,才能把握学校的脉络方向,也才能更广泛地关注每一个人。李晓琦试图找到与教师原有经验对接的话语,在实践中反思、聚焦和体悟,和教师一起经历课程理解的建构过程。

2012年7月,“课程研发团队”成立。2013年1月,课程研发团队进行第一次产品发布,这个产品就是“课程地图”。

“课程地图”基于对现象的反思,将学校生活作为课程内容,构建以人物、节日、体验、慈善、自治为主题的课程。在李晓琦师生关系金字塔的框架下,“课程地图”以儿童的经验建构为中轴,不以学科和年级为界限,关注内容的交织与流动,使儿童个性化的经验建构过程得到关注和引导。

李晓琦认为,真正影响到学生的,不是老师对于教材的执行能力,而是老师的大课程观。

当然,课程与师生关系的交织,李晓琦脑海里金字塔的实现,都离不开学校管理扁平化的运行机制。

2010年3月,学校启动第三次组织结构调整:“五个中心+项目组+工作室”。中心加工作室,通过项目,整合资源,明确各自的服务对象。其中“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校务中心、资源信息中心、质量促进中心”构成了中心制的扁平管理结构。

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学校所有有关教师成长发展的事务;

学生发展中心统筹学校所有有关学生成长发展的事务;

校务中心负责学校的基本运行;

资源信息中心负责资源整合;

质量促进中心负责动态评估。

每个中心承担具体的职责,又有权力调配学校的所有资源,学校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发生变化,某一个中心会随之“转”到正中央,其他中心要为其服务。

中心制的生成,促进了整个学校系统的良性运转,消除了原有层级制带来的行政权威,给予了学校师生更多的发展和交流空间。

师生关系重塑带来的多维度变化,在四小体现得尤为明显。

不论是对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对于生活的认知,都在潜移默化不断发生。家长直观地感受到孩子除成绩以外其他的成长,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获取幸福的能力。他们渐渐愿意去接受孩子的多元化、多面性。

其实,每一种关系都是动态的,随时都在断裂重建,但唯有好的重塑,才能带来正向价值。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校长学校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校长给力“九个一”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