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例吉林省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抑郁情绪关系研究

2018-07-12 08:21范志光袁群明李菲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低保户精力健康状况

范志光 袁群明 李菲

作者单位:130117 长春中医药大学(范志光,李菲);130024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研究生(袁群明)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产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的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人口将达到2.55亿左右,高龄老年人人口也将达到2 900万,其中独居和空巢老人预计1.18亿[1]。吉林省由于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人口向外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于2003年已经成为老龄型省份。老年人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衰老的加剧,躯体疾病的增加,生理功能的衰退,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过多的压力,而且由于配偶死亡产生的悲痛感以及经济状况带来的生活压力,使得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4]。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吉林省老年人抑郁情绪与身体健康状况现状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抑郁情绪。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便利取样的方式对吉林省常住老年人进行调查,采取纸笔测验的方式,对部分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老年人,由调查者口述问题并记录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1份,有效率达94.20%。其中男性212人,女性259人;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67.06±5.95)岁;汉族449人,少数民族22人;未婚、丧偶、离婚的独居者为146人,结婚、再婚的非独居者为325人;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低保户)的老年人96人,非低保户的老年人375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老年人抑郁量表(GDS) 老年人抑郁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rank等人于1982年编制,针对老年人在最近一周内出现的情绪低落、容易激惹、退缩,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消极等方面进行测评,主要用于评价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该量表共包括30个项目,在作答时要求老年人回答“是”与“否”,得分越高预示抑郁情绪越多。该量表一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5,与SDS、HRSD相关系数均为0.82。1.2.2 健康状况问卷(SF-36) 健康状况问卷是由美国医学结局研究所编制的,可用于评价个体生存质量、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共包括36个项目,分为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一项指标,即健康变化,用于评价在过去的一年中健康的变化情况。此次调查采用中山医科大学方积乾教授主持研发的中文版,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1.2.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表示,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表1) 对不同婚姻状况下老年人抑郁情绪、健康状况各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由表1可知,在不同婚姻状况下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中发现,独居者和非独居者在抑郁总分(t=6.229,P<0.01)、生理机能(t=-2.970,P<0.01)、生理职能(t=-2.552,P<0.05)、一般健康状况(t=-3.706,P<0.01)、精力(t=-6.066,P<0.01)、社会功能(t=-4.414,P<0.01)、精神健康(t=-4.721,P<0.01)等方面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s) 单位:分

表1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s) 单位:分

项目 抑郁总分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独居者 13.10±6.52 68.12±21.30 48.29±36.75 66.47±17.09 53.82±19.24非独居者 9.31±5.90 74.06±19.53 57.69±37.09 68.41±19.20 60.95±19.38t值 6.229 -2.970 -2.552 -1.047 -3.706P值 0.000 0.003 0.011 0.296 0.000项目 精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独居者 57.64±17.91 60.10±20.83 56.62±34.43 61.48±17.96非独居者 68.19±17.24 68.77±19.19 57.23±34.44 70.02±18.24t值 -6.066 -4.414 -0.178 -4.721P值 0.000 0.000 0.859 0.000

2.2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表2) 对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进行差异分析,由表2可知,在对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下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中发现,低保户和非低保户在抑郁总分(t=2.622,P<0.01)、生理职能(t=-2.422,P<0.05)、一般健康状况(t=-2.216,P<0.05)、精力(t=-2.168,P<0.05)等方面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老年人抑郁情绪与健康状况相关分析(表3)将老年人抑郁得分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各因子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老年人抑郁得分与健康调查问卷中各因子(P<0.01)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表2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s) 单位:分

表2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健康状况差异分析(±s) 单位:分

项目 抑郁总分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低保户 11.99±6.91 69.48±22.26 46.62±34.34 65.52±17.11 54.80±18.33非低保户 10.10±6.13 72.92±19.68 56.87±37.66 68.40±18.91 59.75±19.81t值 2.622 -1.487 -2.422 -1.354 -2.216P值 0.009 0.138 0.016 0.176 0.000项目 精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低保户 57.64±17.91 61.35±18.04 55.90±35.35 66.67±18.15非低保户 68.19±17.24 66.87±19.38 57.33±33.93 67.55±18.69t值 -2.168 -1.677 -0.363 -4.170P值 0.027 0.094 0.717 0.677

表3 老年人抑郁情绪与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2.4 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表4) 将健康状况调查表中各因子作为自变量,抑郁得分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方式选择逐步进入。

由表4可知,老年人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的精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四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对抑郁的解释率为40.2%,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抑郁=26.056-0.117×精力-0.033×生理职能-0.050×社会功能-0.044×精神健康”。

表4 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独居的老年人抑郁情绪较多,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分析其原因,配偶作为老年人家庭生活中的主要陪伴者和照顾者,在生活和情感支持方面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5],在面对丧偶、离婚等重要的负性事件时,老年人容易陷入愧疚、寂寞、孤独、悲伤等负性情绪体验,产生不安全感。而且,独居的老年人需要独自面对经济压力,在应对疾病、家庭变故、日常生活时,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沉重的心理负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长期处于压力和悲观抑郁的情绪中,会进一步造成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若子女日常工作繁忙,缺乏适度和及时的沟通,也会加剧老年人的失落感,造成情感的缺失。因此,丧偶、离异的老年人能较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在吴晓莲等人的研究中发现丧偶老年人的抑郁症检出率高于国内外一般其他老年人[6]。故面对丧偶、离异的老人,在保证基本物质需要满足的同时,子女需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加情感支持,如有条件应让独居老人回归家庭,可以有效增强其社会支持系统,缓解抑郁状态[7-8]。同时,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在社区环境建设中,增加娱乐设施,创造条件,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互相沟通。鼓励建设形式多样的养老机构,注重精神追求,可以采取托老所的养老服务,既能满足老年人同辈交往的需要,也能获得家庭的支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属于低保户的老年人能体验到更多的抑郁情绪,并且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贫困老年人因为自身经济原因,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保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导致很多疾病不能被早期发现和治疗;而且在患有慢性疾病时,很多人选择不治疗,只有发病时才通过服药减轻痛苦,或者虽然经过医院的诊断,但没有接受系统治疗,采取在家服药或者不治疗,导致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在于波的研究中发现,有85.7%的贫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甚至很多人存在两种以上的慢性病[9]。长期遭受疾病的影响,会给老年人带来躯体的痛苦,造成家庭经济负担的进一步加重,也会对日常生活和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卧病在床需要配偶或者子女的照顾,使很多老年人产生自责感和内疚感。因此,贫困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低导致了自身健康状况较差,进而产生了较多的抑郁情绪。

老年人抑郁得分与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并且精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状况能较好的解释抑郁情绪。因此,社会和养老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对常见疾病的监控和预防,使老年人在患病后能够得到及时系统的诊断和治疗。建立帮扶救助制度,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因贫困老年人患病后多首先前往乡镇卫生医院或者社区诊所进行诊治[10],因此,要加强对此类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帮扶。要重视老年人精神卫生,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和长期因病卧床或需要他人照顾的老年人,注重情绪变化,家人要加强与其沟通,帮助减少孤独感。面对因器官功能退化或者因病导致的生理生活功能受损的老年人,经常提及“活着不如死了算了”“活够了”等话语时,要关注其是否存在抑郁状态,家人做好陪伴。也要鼓励老年人培养适度适当的兴趣爱好,以减少因无聊导致的抑郁。

综上,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情绪的出现,因此,要多方合力,共同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低保户精力健康状况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美国“低保户”约翰逊
“抓阄”评低保,荒唐!
“抓阄”评低保,荒唐!
股市崩盘,中产沦为领救济的“低保户”
3步曲之精力恢复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