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时代背景、基本特征与价值意蕴*

2018-07-17 00:41
观察与思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同志时代思想

梁 晓 宇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的历史方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治党新方略。要全面深入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首要的是要把握所处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和价值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世情新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政党,政党是民主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各国民主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加快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各国政党所处的内外环境,使各国政党、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挑战:社会基础发生变化、传统政党不断衰退;政治冷淡主义盛行、党员队伍老化流失;政党意识形态淡化、左右政党政策趋同;非政府组织日益活跃、大众传媒影响剧增;公民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等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一些发达国家政党寻求变化;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政权。

由此可以看出,从世界范围看,世界政党中的新变化警示我们:政党变革已成大势所趋,而不变革的政党必然消亡。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2页。

(二)国内趋势的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四十年光辉历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必然要求党的建设继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之适应国情的新变化,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应运而生。

(三)党情的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从党内看,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 从总体看,我们党是纯洁的、团结的、有战斗力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必须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党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党、老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和四种不良风气。功利主义的兴起,影响了一些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教育缺失、党性锻炼疏漏、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不坚定,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好人主义盛行的主要原因。有些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把商品交换原则渗透到党的政治生活中,信奉资产阶级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处世哲学。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对当前党内面临问题与挑战的积极回应。

二、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实践性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源泉。一个理论的活力和魅力来自于对实践问题的科学探索,“理想责任价值从来不是靠空谈,而是来自于实践,体现于实践,实现于实践”①。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产生于实践,来源于实践。习近平同志有着长时间的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他不管是在担任地方基层党支部书记期间,地方党委负责人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都对党的建设有着认真而细致的思考。例如对服务型执政党命题的提出,也就是基层党组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有着扎实的实践依据。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不是故步自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系统性

从战略目标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完整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中国梦”。从逻辑上看,“六项建设”是基本内容,“四种精神”是前进动力,“中国梦”则是出发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党内重大活动则是时间途径,以上几个方面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系统各个要素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营养成分,提出了要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同时也积极借鉴世界不同类型政党执政经验教训。从党建本身来看,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一个鲜明特点是强调党的建设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方面缺失,党的建设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必须整体推进。同时,又要重点做好相互间的协同配合:比如,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把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相结合;把树立道德高线和坚守纪律规矩底线相结合;把依法依规和增强意识落实责任相结合;把选好用好干部和管好干部相结合;把狠抓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相结合等等。

(三)创新性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执政理念进行了创新。在执政理念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明确提出要“不断为人民造福”,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②涂小雨:《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从执政党根本价值取向的角度,习近平同志提出为了人民幸福的价值理念,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

在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方面,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要将建设“学习型”执政党与“服务型”执政党和“创新型”执政党相结合,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党建的目标定位,拓展了党建的价值指向。在党建总体布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特别强调纪律建设,在纪律建设中又特别注重政治纪律建设。因此,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对党的建设总的要求,就是把纪律上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把原来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作进一步调整,将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

在党的建设思路方面,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而生发的大国治理新理念,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实践创新。习近平同志认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是制度建党的过程,从严治党不仅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础工作,而制度建设则是保障性工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制度建设是思想教育的载体和支撑,思想理念是制度建设的本质和内涵,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党建良性运行的基本方式方法”①张士海:《十八大以来党建思想创新论纲》,《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第6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加大了对制度建设的相关规定,使得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目标与任务、要求更加一致。

(四)人民性

习近平同志讲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就是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人心向背是我们观察分析政治生态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习近平同志对于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梦的内容实质、实现途径、依靠力量、外部环境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强调中国梦要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面依法治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要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部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是新形势下为人民服务的最新诠释。

三、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理论价值

1.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公仆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论述,如“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的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忠告,也是当今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来源。当好人民公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一贯主张和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早在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③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习近平同志认为,有了公仆意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才会坚如磐石,才会以人民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根本依据。他深情地指出:“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事。”④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西部大开发》,2012年第9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都是党践行根本宗旨的生动实践,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强调每个中国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丰富了执政为民内涵,实际上深化了党的执政宗旨,回答了为谁执政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是人民群众,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衣食父母。对此,习近平同志特别深刻地指出,只有真正懂得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对党领导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时,特别强调了人民群众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包含着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汲取智慧的内容。

2.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话语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向全世界传递了党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群众才能成为代表人民利益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局限在“学术界”的范围之内。对他们来说:“争取欧洲无产阶级,首先是争取德国无产阶级拥护我们的信念。”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3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实现国家、民族、个人利益相统一为落脚点,规划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揭示了实现美好蓝图的道路、精神、力量、制度等基本条件,将执政理念与政治决策、执政遵循与政治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情真意切,振奋人心,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实现了总书记与广大人民群众心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作为一个既可以为社会精英诠释又能为一般民众接受的命题,均考虑到了双方的话语诉求与理解表达,寻找到了双方能够达成共识和形成交集的共同面,达到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中国梦着眼于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把理论之根深深植于中国现实土壤之中,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和群众实践中挖掘理论语言的内涵,将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党的理论话语库,是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转化的科学尝试,达到了政治动员与民众表达的和谐统一,增强了科学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党的理论能够及时便利地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中,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3.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形象

党的作风关乎党的形象。全面从严治党是以解决“四风”问题为突破口的。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更要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一个“更”字体现出他关于作风建设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抓起,通过作风建设使得广大党员懂得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在群众中做表率当模范,维护好党的形象,才能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党的事业中、自觉听党的话跟党走,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代表群众利益的领导核心,最终形成巨大的党内向心力。他反复要求领导干部成为作风建设的带头人,是他关于作风建设的核心思想,也是他抓作风建设的根本措施。

作风建设是领导坚持带头执行、带头落实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各行各业作风建设的领头雁,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向党中央看齐,把以上率下作为一个基本方法。认真学习弘扬“崇尚实干、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改进调查研究。五年多来,中央政治局同志深入地方和基层开展调研共1587次、3212天,平均每人每年调研17次、34天。全党以“永远在路上”为信念,坚持久久为功。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不搞“两张皮”,不搞“一阵风”。在党中央的严厉要求之下,各级党组织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设立台账,分类统计、跟踪督办、及时曝光;开通“四风”随手拍,让群众监督的眼睛无处不在,把“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四风”立体监督防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信息、技术优势,信息互联、立体防控。

为了更好地密切党群关系,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固定接访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干部住宿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特别是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的落实,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习近平同志要求全党持久转变作风,是提升执政党公信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注重自身形象建设的重要体现。

4.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管党治党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党内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制度的建立健全,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党风政风得到端正,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内正气显著上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社会风气上扬,塑造了清气朗朗的从政环境,推动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人民群众充满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心,我们党成功构建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确立好干部标准,打破“四唯”界限,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提振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一心为民、干在实处”蔚然成风;系统谋划、分类调研、分类施策,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更加夯实党的执政组织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为此,习近平同志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擎起纪律这把利剑,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为“新的伟大斗争”、“新的伟大事业”、“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1.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为“新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坚实支撑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指导我们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思想法宝。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在政治上还存在着对党不忠诚、对组织不诚实的情况,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面前丧失立场,不能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的党员干部不信真理信金钱,不信马列信鬼神,只听“大师”指点,沉迷于烧香拜佛看风水。为此,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把世界观这个“总开关”与领导干部慎独统一在一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精神之“钙”。

习近平党建思想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了路径指引。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意识形态、新闻媒体、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各种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几次讲话传递鲜明的信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路径。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比未执政时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面临的环境要凶险的多。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判断,意味着执政党敢于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亮剑”,坚持从各个领域,以超乎寻常的思路举措,全方位打好打赢全面从严治党攻坚仗,不断开拓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为我们化解各种风险考验提供了重要遵循。应对“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大考”,而斗争是“赶考”的必需手段。“斗争”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大抓作风建设、强力反腐肃贪等 “大考”交出必胜答卷的坚定认识。冲破不符合时代发展思想观念的束缚,一切从基层实际出发,深入到群众中去,更新执政理念,拓宽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新的伟大事业”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中。习近平同志的强调,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只有敢于担当,才能清醒把握时代和实践赋予我们党的新的历史使命,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为我们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要求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从严要求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能带动绝大多数,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规律。从严治吏,要求严格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为了打造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好干部的“五项”标准,为我们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要求抓好“关键少数”,解决好用人问题,就有了干事创业的“主心骨”、“领头羊”。习近平同志还对党的选拔干部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进行了创新发展,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他反复强调“官德”问题,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处理好“利”和“义”的关系,重义轻利,注重名节。

3.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习近平同志阐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党的建设的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强化了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使命担当。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党委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的回归,是党委本职工作的回归,是法定之责。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组织体系网域中,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形势的考验,不断推进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净化了党的肌体细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常抓不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20字”标准为各级党组织选人用人提供了依据和遵循。习近平同志又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对干部提出要求,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些表述一以贯之,把好干部标杆竖起来,形成积极向上的导向。他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这些要求,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净化党的肌体细胞,增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强化了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党的制度建设在本质上是防止公共权力被异化,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强调要把党的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要用科学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力来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习近平同志强调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为此,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两项法规文件。习近平同志还强调,要用党的纪律约束规范党员的言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杜绝党员随意发表、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继续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掌管人财物关键岗位的党员重点监管,对违纪违法行为从严惩处,坚持出重拳、用重典,切实彰显惩处的力量。

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切合经济新常态下治党管党的需要,是党应对艰巨复杂形势、完成时代使命的指导思想,能有效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破解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金钥匙”。

1.从全面深化改革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能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环境不断变化,我国的改革正逐步步入深水区、攻坚区,面对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复杂多变,各种问题凸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面对着体制机制弊端等问题和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党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定型;为了交出好的答卷,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向顽瘴痼疾开刀,向利益藩篱宣战;在纠治歪风邪气问题上,以雷霆万钧之势,激浊扬清、惩恶扬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2.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能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

党的建设与依法治国具有历史的同程性,二者统一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过程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党的建设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具备法治思维,要依法治国;二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依法治国是要建设一个法治化的国家,依法而治的国家,它是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目标,也是一个国家通过依法治理所获得的理想状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总目标、总任务和路线图,彰显我们党向世人宣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意味着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要求领导干部思想上重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形成法治思维,树立法律规则意识,运用法律规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对于各级干部而言,要当好“依法办事”的“带头人”,首先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用法律法规规范施政行为;在作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效果,确保符合法律规定;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时,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履行社会治理职能时,要以法服众,以法说话,以法育人;要注重法情并重,善于把法律的刚性和执法的柔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努力,在加强党的建设与依法治国的合力推动之下,国家治理定会迈上新台阶。

3.从全面从严治党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能够锻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的伟大斗争需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支撑和依托。当前,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国内外局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能否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的有一个课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最新成果,而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是其重要目的之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从精神、能力、作风、先进性上硬起来,即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先进。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诱惑多种的情境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防止得“软骨病”;必须善于学习、自觉学习,克服本领恐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党。

(四)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历史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日益成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对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超越。廉政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于命令式的思维,以至于逢迎拍马、团团伙伙或者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等官场坏习气应运而生。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现象也沉渣泛起,在有的地方,少数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呈现帮派化、依附化特征,形成了以各种私人关系为链条的“圈子”;在党内形成了小团体、小群体、小山头。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知行合一,要从严以修身开始;领导干部要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反腐倡廉、激浊扬清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中也有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头戏”和“杀手锏”。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势头强劲,迅猛发展。“老虎苍蝇一起打”,拔烂树,“治病树”, “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通过反腐败,切切实实给我们的政治生态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浩然正气,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深刻、独到的见解,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朴素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层面,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在民与君和国的关系层面,认为民贵君轻。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整个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民本思想始终没有中断过,没有被历史所抛弃,占据着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用法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要求深入基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和困难。习近平同志新时代党建思想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内核,即人民性的精华,批判了其阶级狭隘性的局限,抛弃了其封建性的糟粕,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猜你喜欢
同志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向雷锋同志学习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