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2018-07-18 07:03熊彩云喻爱林王文辉涂业苟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2期
关键词:松褐载文松材

熊彩云,喻爱林,王文辉,涂业苟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又称松墨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松树Pinussp.的主要害虫[1-2],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能引发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使松树大面积萎蔫枯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3-4]。我国自1982年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各项科研工作密切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国家连续多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取得了较大的进展[5]。

文献是科研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文献充分利用,并进行分析和拓展,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借鉴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研究,在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等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1992—2016年25 a来发表在我国中文核心期刊的松褐天牛文献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从文献年度分布、文献载体分布、文献第一产出单位分布、文献第一作者分布、基金资助分布、被引频次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6-7],以揭示我国松褐天牛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现状,为今后松褐天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范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年限1992—2016年。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检索内容:核心期刊=Y并且年between (1992,2016) and (关键词=松褐天牛or关键词=松墨天牛) (精确匹配)。

1.2分析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法,将检索到的1992—2016年25 a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核心期刊上与松褐天牛研究相关学术论文进行整理汇总,删除重复文献和报道,得出607篇核心期刊文献数据,用 EXCEL进行数据整理,从文献年度、文献载体、文献第一产出单位、文献第一作者、基金资助、被引频次等分布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文献年度分布通过检索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1992—2016年25 a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核心期刊上与松褐天牛研究相关文献共607篇(表1),其中2006年度文献数量最多,为43篇,占7.08%;2010年度文献数量次之,为42篇,占6.92%;1995年度文献数量最少,为5篇,占0.82%。

表1 松褐天牛文献年度分布

2.1.1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变化结合图表数据进一步分析,松褐天牛研究核心期刊文献在1992—2016年5个5 a中,前4个5 a是逐渐递增,在第4个5 a(2007—2011年)达到最高值,在第5个5 a(2012—2016年)略有回落(图1)。

2.1.2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述、生物学、天敌昆虫、生态学、引诱剂、生物防治等15个方面,其中研究综述文献量最多,为84篇占13.84%;其次是松褐天牛的生物学研究,69篇占11.37%;天敌昆虫、生态学、引诱剂等研究也较多;防治主要以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为主,生物技术应用于松褐天牛研究的文献从1998年以来也呈上升趋势(表2)。

图1 文献年度分布图

研究内容文献数量/篇百分比/%研究内容文献数量/篇百分比/%综述8413.84其他396.43生物学6911.37化学防治355.77天敌昆虫609.88生理生化335.44生态学517.58物理防治254.12引诱剂467.58生物技术213.46生物防治447.25林业技术91.48综合防治437.08形态50.82检疫437.08合计607100

2.2文献载体分布经检索分析,松褐天牛核心期刊文献载体总计72种,载文量在10篇(含)以上的14种,共刊载文献439篇,占72.32%;其中刊载文献量最多的为《中国森林病虫》(含曾用名《森林病虫通讯》),载文量为118篇,占19.44%;其次为《林业科学研究》,载文量为43篇,占7.08%;载文量为1篇的17种,占2.80%(表3)。

表3 松褐天牛核心刊物载文数量分布及百分比

2.3文献第一产出单位分布对1992—2016年各研究机构发表的松褐天牛核心文献进行计量统计(表4),结果表明,松褐天牛的主要研究机构有12个,产出文献共212篇,占34.93%;其中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产出文献29篇,占4.78%;其次为南京林业大学,28篇,占4.61%。

表4 文献第一产出单位文献数量分布

2.5文献资助基金分布基金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学术资源配置和学术影响力分布状况,通过对某一领域文献基金分布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动向和趋势。1992—2016年各类资助松褐天牛项目基金39类,共产出文献285篇,占46.95%(表6)。国家级资助基金是松褐天牛的主要资助基金,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松褐天牛项目共30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项),共产出文献72篇,占11.86%,平均每个项目产出文献2.4篇。国家科技支撑(含攻关)计划共产出文献50篇,其中“八五”计划5篇、“九五”计划9篇、“十五”计划15篇,“十一五”计划20篇、“十二五”计划1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共产出文献27篇,占4.4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金共产出文献18篇,占2.9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共产出文献10篇,占1.65%。

表5 文献第一作者分布

表6 资助基金产出文献分布

2.6文献被引频次分布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评价期刊的最重要指标[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与期刊的质量与水平。杨忠岐(2004)刊载在《中国生物防治》的《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被引频次最多,为219次;其次为赵锦年 等(2000)刊载在《林业科学研究》的《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被引频次133次;第三为赵博光(1996)刊载在《林业科学》的《苦豆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表7)。

表7 文献被引频次排名前十

3 结论

自1982年松材线虫在我国被发现以来,相关研究工作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相继开展,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研究内容从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向分子生物学等纵深方向发展,1992—2016年我国松褐天牛的研究文献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松褐天牛的研究机构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其中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为文献最多产出单位。《中国森林病虫》为大多数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首选,其载文量最多,《中国森林病虫》、《林业科学研究》、《浙江林业科技》等14种核心期刊论文载文量占较大比重,可视为松褐天牛研究文献的主要期刊。来燕学、赵锦年、宋玉双等23位作者为松褐天牛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文献资助基金以国家级资助基金为主,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文献最多,这也反映松褐天牛的研究以国家级资助基金为主。《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杨忠岐,2004)为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献。

猜你喜欢
松褐载文松材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释放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